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新媒体

互动空间中的个性释放与自我满足——网络中的高学历“超女”粉丝群体分析

2019-03-25 05:38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超级女声》的整体概况]

  《超级女声》

    是中国湖南卫视从2004年起(到2006年止主办了三届)主办的大众歌手选秀赛。此项赛事接受任何喜欢唱歌的女性个人或组合的报名。其颠覆传统的一些规则,使之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是现今中国大陆颇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

  超级女声在产生不少颇有明星特质的选手的同时,也涌现出类似孔庆翔的一些反偶像,如“红衣教主”黄薪等。超级女声极高的人气在中国电视节目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引起其他媒体的仿效或责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2005年度的超级女声在中国大陆地区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据电视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发布的资料显示,超级女声播出时期,湖南卫视收视率在中国大陆地区排名居第二位(总收视率第一位为央视一套);超级女声节目也是同时段节目的收视率第一位。8月26日总决赛的冠军得到352万的短信投票。前三甲一晚共获得约900万的选票。

  概况

  超级女声前身是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以下简称湖南娱乐)所主办的“超级男声”一个姊妹赛事。2004年在湖南地区取得成功后,转由湖南卫视与其他地市媒体联办(湖南地区为湖南娱乐),每年在全国的部分城市举行分唱区选拔赛,最后在长沙举行年度总选。

  赛程赛制

  2006年前的超级女声在赛程赛制上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细微差别。自2006年后,超级女声的赛程赛制各细节上都有比较大的改动,但没有根本的变化。

  1、举办宗旨:想唱就唱,以唱为本。(2006年超级女声更改为: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以配合其主题歌《唱得响亮》)

  2、报名条件: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计年龄(16岁以下需家长陪同)、不论外型、不问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区城市免费报名参加。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限制,从2006年开始,报名选手需年满18周岁。

  3、组合:超级女声比赛允许由多个个女性组成一个组合参加比赛,共享一个参赛名额。

  4、赛程设置:

  湖南卫视承办的超级女声赛程分为“分唱区选拔”和“年度总决选”两个部分(2006年在年度总决选前增加了复活赛的设置)。原湖南娱乐举办的超级女声则没有年度总决选。超女的赛制经常发生一些变化,以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新鲜感。

  分唱区选拔赛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海选、复选和晋级赛。

  年度总决选为淘汰赛。先从各分唱区亚军和季军组成的团队中淘汰一半选手,再将剩下的选手与各分赛区的冠军选手一起组成团队比赛。规则类似于晋级赛。根据每年分赛区的个数的不同(例如2004年4个,2005年5个),规则也有所不同。

  年度总决选的前三甲排名,由观众的短信投票数多少排名。一个手机可以投15票。固定电话用户和中国移动通讯公司的部分手机号码还可以通过拨打声讯台投下15票。这样,其实中国移动的手机就可以投30票。

  [网络与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的巨大成功,缘自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最佳拍挡。如果没有电视媒体的传统观众,“超级女声”不会有那么多观众;如果没有网上的炒作,“超级女声”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戏剧性,也不会吸引低龄受众。

  可见,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超女热”;在超级女声进行的同时,网络总给予最迅速的同步播出及报道。

  在2005年底百度公布的2005十大中国关键词中,“超级女声”和“李宇春”分列第二位和第五位,周笔畅入选2005年十大上升最快榜单,《想唱就唱》和《笔记》成为2005年最受欢迎十首歌曲。而且百度公司一再坚称,榜单全部来自于一年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点击数据,其中并不含有任何人为加工与主观判断的成分。

  可以说只要在百度网上搜索超级女生就会有成百上千的页面连接出现,其中包括超级女生在各个报纸或电视等媒体上的报道,超级女生的图片写真,超级女生的比赛期间的视频,等等。不仅如此,还出现了“超级女生的中文论坛”;“超级女生后援会”;“超级女生铃音下载”,但凡与超女有关的都可在网络中查到。

  网络版超级女声:

  搜狐公司和“超级女声”的品牌所有者上海天娱传媒,在2005年联合推出“2005年度网络超级女声”,以网络为比赛平台,通过更加自由更富表现空间的互联网真人秀,选拔网络原创歌手。

  “超级女声,想唱就唱”,“搜狐音乐,网络唱翻”,网络超级女将在搜狐娱乐频道举行。搜狐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文门户,搜狐品牌本身青春活力、个性时尚,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举办网络超级女声,意在支持网络原创音乐,鼓励更多具有音乐才华和爱好的人一展风采。

 [网络、超级女声、粉丝群体]


  将三者紧密相联的一个最重要的纽带是网络贴吧,而影响最大的是百度贴吧。百度贴吧的迅速走红,是与“粉丝”及“粉丝文化”的流行紧密相关的。在“粉丝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百度贴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网络因本身的特点,容易吸引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粉丝,壮大粉丝队伍,同时发扬这种粉丝文化。


  粉丝文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是粉丝群体的团队精神;其次是粉丝们那种喜欢就勇敢表达出来并鲜明支持的率真精神;第三是粉丝积极主动、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和付出,不只是表现在感情上,还有金钱和时间精力上;第四是粉丝与喜爱对象患难与共的忠诚精神;第五是粉丝面对压力和困难敢于挑战和奋争的“PK精神”。


  在超级女声风行时,网络中出现许多个超女粉丝团,并成立各自的贴吧。这些贴吧将个体的粉丝集合在一起,成为庞大的粉丝群体,宣传所支持的对象,并且组织活动。这些贴吧对超级女声的宣传以及超女的支持率,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这些粉丝群体中,以年轻人为主,而且其中不乏高学历者,以学生和白领人士为主。


  网络贴吧,将网络、超级女声、粉丝群体聚合在一起。


案例访谈

  [对超女粉丝群的访谈记录]

  2006届奥运班对超女粉丝的深度访谈(45份)

  访谈提要:这是人大新闻学院2006届奥运班同学对超女粉丝所做的一次深度访谈,其访谈对象是本科学历以上的高学历群体,访谈内容主要是粉丝群体的个人简介、媒介接触习惯、对超级女声的接触与关注方式、对支持对象的态度、为支持对象采取的行动、引发的购买行为、网络中的参与方式、对待粉丝群体的态度与行为、对待与超女有关的流言的态度等。

案例讨论

  1.网络对超级女声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超级女声现象中新旧媒体是如何融合作用的?


  3.网络中超级女声的粉丝群体是如何形成的?


  5.超级女声粉丝群体的使用与满足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通过网络实现的?


案例分析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同时,群体具有共同的特性、及内部规范,

  网络正因其本身的交互性成为年轻人的活动空间;而超女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与时尚、前卫对接起来;网络与超女,即交互性的媒介形态与特立独行的文化潮流的结合,便产生出这样一批标榜个性、实现自我的高学历粉丝群体。网络中,贴吧即成为这一群体的活动空间。

  (一)高学历“超女”粉丝群体特性

  这是一群本科以上的高学历群体,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是目前以及未来有潜力的消费群体。他们注重时尚,追赶潮流,渴求新生事物,张扬个性与独立,同时又适时的融入群体以寻求归属感,标榜理性同时又感性的消费。

  他们认为,看超女节目很时尚,消遣之余可做谈资。宣扬独立与个性,在问及他们观看超女及选择支持的明星时是否会受他人影响,他们几乎一律给予否定回答;而询问他们是否会去影响他人时,他们几乎又全给予肯定回答。可以看出,他们不想受他人影响的同时,却又试图操控他人。强烈的独立欲望和控制欲望在这里得以体现。

  媒介接触习惯:以网络为主,兼电视、报纸与杂志。网络,占用了生活中大量的时间。

  采访对象中,女性喜欢中性的女星;男生喜欢漂亮的;因此,这种中性风潮的“超级女声”得以男女通吃。

  早期的研究者在调查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提出一种假设:观众的学历、收入与肥皂剧的观看呈负相关。

  而通过抽取的45份样本以及访谈内容来看,这种看似符合逻辑的假设并不成立。超女这种真人秀节目正愈演愈烈,俨然成为一种风潮,街知巷闻。如果众人都在谈论,自己不了解,那似乎成为一种无知。

  人际交往中,“共通的意义空间”显得极为重要。传播学中,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受传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共通的意义空间为传播奠定了基础,使传播能顺利进行。

  从人际交往的层面看,超级女声成为一个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话题,这使得这一群体在交往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接触《超级女声》,并可能形成个人的对超女节目的接触及收看习惯。

  (二)网络贴吧中的群体规范

  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在所有选秀节目的选手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那就是“粉丝”。从节目开始到决赛,所有支持自己偶像的粉丝始终积极的介入,为自己支持的选手拉票、投票、制作形象宣传海报、横幅、荧光灯,参与组织亲友团,招募更多的粉丝成员,募集投票经费,或亲临现场为自己支持的偶像助威……一个选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后的粉丝团的支持。

  根据粉丝的狂热程度,可将其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一般,初级粉丝的任务是举海报、喊偶像的名字、为选手造势;中级职业粉丝较有技术含量,他们要去热门网站发帖子、为选手制作个人网页、博客、贴吧,扩大选手的影响力;一些高级的“职业粉丝”甚至与经济公司保持密切的往来,一起参与和策划各种活动。

  粉丝团,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建立自己的群体规范,并使之有效的制约粉丝团成员的行为,使整个群体健康的运行。群体规范尤为重要,并且,粉丝又多数以网络为载体建立起自己的群体规范。

  因共同的爱好,便组建了不同的粉丝群体,例如“玉米”,“凉粉”,“盒饭”,“芝麻”等等。网络这种交互性极强的媒介,便成为这些粉丝活动的阵地。他们纷纷在贴吧组建各自的粉丝群,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制度及奖惩措施。这些规范在贴吧中的置顶贴中被清楚的标示。贴吧中的群体规范大体包括以下几种:群体活动的组织流程及原则(包括支持投票、接机、集体探望支持对象、筹集粉丝群的活动资金等);群体活动的奖惩机制;群体中的核心成员等。

  在第二届超级女声中,贴吧的作用发挥得尤为显著。决赛时,张靓影在PK阶段,因观众的支持票数不够而陷入被淘汰的危机,“凉粉”在贴吧里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支持张靓颖的活动,鼓励成员动员周围“凉粉”用手机为张靓颖投票,几天后,这种方式使得张靓颖的票数急剧增加,张靓颖顺利进入了下一轮。这是网络贴吧中粉丝群体活动的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并且被新一届的粉丝拿来模仿。

  访谈中,几乎所有的对象都承认贴吧的作用及其中的规范,并且频繁的关注粉丝贴吧,及时为支持对象澄清流言,成员间相互交流,并从中获得支持对象的活动信息。

  (三)高学历粉丝群体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前期,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的方式,即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研究电视肥皂剧的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等。研究者得出假设之一:学历、收入与肥皂剧的观看呈负相关,即学历、收入越高,他们接触肥皂剧的频率越低,受肥皂剧的影响越小;学历、收入越低,接触肥皂剧的频率越高,受肥皂剧的影响越小。

  而在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中,出现一种显著的现象:高校学生以及白领阶层,他们狂热的追捧这类真人秀节目,形成一种流行热潮,他们是《超级女声》的一个主体的粉丝群,并在《超级女声》的选秀过程中积极的参与、互动。而他们恰是高学历、高收入(或未来的高收入)群体,这种现象就与以往研究者提出的假设不符。

  以这样的一个高学历群体为研究对象,做深度访谈,来研究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他们在网络等参与互动、他们对真人秀节目的态度及受到的影响……这些会丰富“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媒介受众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考察人们如何使用媒介,以及他们从中寻求并得到满足。这一理论假设,受众清楚自己消费各种媒介内容的原因,并能将这些原因清楚的表达出来。

  超级女声,因高强度的原生态和娱乐性使得受众在观看时有着非同寻常的感受和刺激。就这一群体而言,他们以自身个性和品味出发,去选择并使用真人秀节目,从中获得相应的满足。

  根据访谈内容,总结出真人秀节目为他们提供满足的五种类型:

  1.真实娱乐,释放感情

  超级女声是一种原生态的节目形式,以往的综艺节目掺入太多的后期编辑和前期排练,太过人工化,“假”的成分太多,无法满足人们对客观“真实”的需求。

  在超级女声中,从前期的海选到后期的决赛PK,各个环节都真实的再现现场。海选过程中,最精彩的是选手形态各异,“有的会在现场出丑,甚至会瞎搞在一起,出丑的镜头很有意思”,“感觉那是一群和自己一样普通的人,离自己很近。”访谈对象在观看这些场景的时候,以笑发泄情绪,得到休闲和放松。

  在决赛PK过程中,观众能真正体会到那种紧张,急迫,感动,激情与失落。PK是选手真实残酷的竞争,里面包含了很多感动的因素,选手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努力表现,直至最终留下或淡出舞台。

  2.愿望的想象,对明星梦的追求

  超级女声为草根提供一个成名的平台,这些节目几乎都是“零门槛”,这意味着谁都可以参与。而在这样一个群体中,他们从小就是在追星的氛围中成长起来,潜意识里有着成名的渴求和愿望,只是被众多的限制条件给压制了。超级女声让他们看到众多的参与者“从比较幼稚的小女孩慢慢成长起来,平常很普通,然后慢慢变得星味十足,对于有资本的女孩来说,其实诱惑蛮大的”,并且众多的访谈对象认为,自己其实也有些资本,如果条件允许,也会真正的参与进去。

  3.人际关系效用,寻求群体归属

  人际关系效用,包括两种,一种是“拟态”人际关系,即观众对节目出场人物,主持人等产生一种“熟人”或“朋友”的感觉。

  访谈中,所有人都认为超级女声及所支持的选手与自己很贴近。他们形容“慢慢的跟一个人,一个节目相处长了,就会有感情,就会一直看下去,就好像跟着这个节目成长……”,认为所支持的选手“更平民化,歌迷更容易接受,诞生的过程,是大家一路看过来的,以后红了就像邻居一样,”“现在感觉跟她(张靓颖)更像朋友,听她的歌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一样。”

  这群人一致的将所喜欢的选手定位成自己的朋友或家人,并且多数不认为他们是偶像,也不可能成长为偶像(例如周杰伦,王菲那样高高在上的明星才是偶像),他们永远都是与自己亲近的人,自己的行为也不就不成其为追星。

  麦奎尔认为,拟态的人际关系,同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

  另一种是现实人际关系,即通过谈论节目内容,可以融入家庭关系,建立社交圈子等。

  访谈对象中在谈及观看超级女声的方式时,大多数人承认喜欢和家里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观看。“在家和弟弟一起看,学校怂恿大家一起看,觉得有气氛……”“会约大家一起看,或是到别人家看,一个人看的话没有那种感觉,所以说去年(2005年)好像酒吧就很火。”

  这样的群体行为中,多数人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一起对选手品头论足,要么达成共识,要么各持己见。对异议的部分,多数人不再过多的争执,认为只要支持自己喜欢的就好。在这样的群集行为中,可获得一种归属感,彼此关系更加融洽。

  4.建立优越感,实现自我认同

  访谈对象在观看节目,支持自己的粉丝时,大多掺杂着一种优越感。与以往的追星不同,那是一种远距离的仰视,生疏,冷漠,不可亲近;这里,他们多是以一种平视甚至俯视的角度看待喜欢的选手,真正的参与节目,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他们这群粉丝操控着选手的成功。

  访谈中,他们强调,自己是“看着”他们(选手)一步步成长,是自己把他们捧红的。“初开始觉得张靓颖像一个有着悲惨经历的小妹妹,惹人怜爱”,里面暗含了一种同情和怜悯,这都是被访者优越感的体现。

  对支持对象的选择,又体现出这一群体在关注超级女声过程中的自我认同。他们一般都支持和自己个性,喜好,背景相当的选手。一粉丝这样形容李宇春“春春很真诚,我们大学生和春春很贴近,我比较独立,春春也是一个独立的女孩···做事有自己的想法···很平和,有自己的个性”,被访者认为自己和李宇春有同样的个性;一位张靓颖的男粉丝则说:“喜欢张靓颖的人大多是大学生,还有解除西方文化多的白领和小资”,意味着他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这些案例都暗含着被访者的一种自我认同,对学历,个性,气质等等。

  5.参与互动,双向交流

  媒介的“民主参与”理论认为: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体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超级女声的最大魅力就是互动性,不再是以往的上传下达。

  传统电视互动模式结合网络等其他媒体构建良好的传受双方互动平台,贯彻于节目各个环节的互动参与理念,从节目的“海选”至决赛的PK环节,冠亚军花落谁家很大程度上由观众短信投票产生,观众体验到参与的乐趣。

  借用被访者一句话来说,“这个节目让你真正参与进去,由你说了算”。

  (四)超女影响的累积效果

  访谈中,多数人对超级女声都是一种持续观望的态度,即使一期节目结束,他们也会在下一年继续观看。可见,超级女声的影响是巨大的,且是持续的。

  粉丝在超级女声中娱乐的同时,对明星的支持也是一种长期的行为,他们承认,这种粉丝的行为已融入他们的生活,且明星的精神支持着他们的生活。一粉丝提到:“尚雯婕将这种'超女精神'升华,一个人有理想,有追求,只要去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她让我有勇气去做这些事情,最起码可以去证实自己。”一“凉粉”说:“她(张靓颖)的性格,那种永不服输,不放弃的执著,这是支撑她一路走来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喜欢她的主要原因。她让我学会坚强,学会了独立的去承担一些事情。”

  因此,超级女声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明星的精神影响着受众的生活态度和未来的努力与奋斗。因此,累积理论假设在这里是成立的。

使用说明

  本案例涉及的网络传播学理论包括:


  网络传播特性;


  网络传播的受众;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


  网络的传播渠道及传播模式;


  网络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附录

  [与案例有关的研究资源]


  1.从“超级女声”看媒体融合--张辛欣


  2004年曾创下收视奇迹的“超级女声”,延续至今仍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并因此拉动了一系列与“超女”相关的产业发展。从湖南卫视一个小小的八点档栏目到轰动全国的选秀活动,从不起眼的娱乐节目到掀起整个社会平民娱乐的热潮,从单一媒体播出的形式到整合各种媒体的立体传播模式,从简单的娱乐节目到引发整条娱乐产业链……“超级女声”带来的一系列收益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舶来的“真人秀”节目在中国上演的“媒体融合秀”将怎样带动中国媒介的发展。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单一的媒体传播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媒体融合越来越成为了各大传媒集团发展的趋势。收到类似新闻集团这样的国际传媒集团的影响,我国传媒业也逐渐呈现着媒体整合的趋势,多媒体立体传播的模式已初露端倪。


  我们可以看到,“超级女声”原本只是湖南卫视一个娱乐栏目而已,现今却成为了一个平民娱乐的活动。我认为,“超级女声”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栏目”“活动”化。


  ……


  2)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


  ①与网络媒体之间的融合


  在海选阶段,选手的报名很大程度上是以网络为平台的。在新浪网影音娱乐世界,中国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站等各大网络媒体均出现了“超级女声”整版的宣传。在百度还创立了“张含韵吧”。观众再次与网友交谈观看“超级女声”的感想等等。


  比赛进程中,各大网络媒体更是全程跟踪,在很多网站上都可以看到关于晋级赛的全程播放。


  比赛结束后,更有铺天盖地对比赛结果进行宣传,包括争论。新浪博客还特地开了几位超级女声的博客,供网友与选手交流。


  ……


  我们发现,媒体融合的结果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扩大影响力,使观众的接受和反馈在同一时间发生,打造品牌主义,对大众进行议程设置。而“超级女声”以一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媒体融合如果正常地进行,其作用是如何巨大。毫无疑问,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媒体融合将是我国媒体的发展趋势,它将带动我国新闻理论和务实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向世界级传媒集团模式靠拢。


  2.超女漩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以北京地区大学生调查为例


  〔摘要〕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是2005年突出的传媒现象。文章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传播渠道,受众的接受行为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实证分析了这一现象,得出异同于超女是平民化节目的观点,认为超女的本质是一档富于青春、时尚的娱乐节目和造星节目。


  (张洪忠许航何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3.从“超级女声”的成功看“使用与满足”传播理论的应用


  〔摘要〕从传播学角度上分析“超级女声”在时下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受众对其的“使用”过程中,它从三个方面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周新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超级女声》热播的传播学解析


  〔摘要〕《超级女声》是2005年中国传媒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它不可思议的收视率占领了市场。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该节目的热播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为三点:第一,传播者通过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议题设置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第二,个性化的传播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三,受众由于自身话语权的掌握和意见环境的作用,内外两个原因激发出受众参与的热情。


  (郭学文《东南传播》2006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