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新闻摄影

2008年“3.14事件”中的“CNN剪裁照片事件”

2019-03-22 01:01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在西方媒体关于2008年西藏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带有偏见与谎言的报道屡遭曝光。真相被夸大或被掩盖后,有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已近悬案。

  本案例着重考察引发这一年网络民意戏剧性演变的关键影像——一幅被CNN、AFP等多家西方媒体剪裁后发表的照片背后的故事,试图还原这样一幅引发国内舆论对以CNN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大加挞伐的“假照片”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

  案例访谈部分采访到了原始照片拍摄者、时为路透社特约记者(Stringer)的W先生,他披露了拍摄的过程,以及CNN“假照片”事件鲜为人知的真相。

  案例背景部分试图借助东方学的阐释方法,浅析这一传播事件产生背后的文化与历史根源。

案例成果

    CNN对剪裁照片事件的官方回应:http://edition.cnn.com/2008/US/03/28/tibet.statement/

    CNN记者在报道中公开承认CNN对照片的剪裁:http://ibnlive.in.com/news/china-bars-foreign-journalists-tourists-from-tibet/61684-2.html

  图1:W先生拍摄于2008年3月14日15时53分的原始照片

  图2:CNN网站在报道“3.14事件”时对图片的剪裁

  图3:BBC使用了和CNN相同的图片

  图4:法国《世界报》网站刊登的完整照片及W先生拍摄时的场景

案例访谈

  采访时间:2011年12月采访对象:自由摄影师W先生

  问:你毕业后到现在的职业是什么?摄影是你工作的内容,还是一项爱好?

  答:我2007年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去阿尔及利亚的工作,我一直向往非洲,后由于该公司与国内某企业的合作项目未谈成,我便退出。之后去了拉萨,和朋友一起瞎混。我从拉萨回到北京以后,创业开餐厅。源自我从没想过找工作,不爱受拘束的生活。前一阵,我由于私人原因离开了餐厅,正在找工作。我的理想工作还是摄影,只是我的经历没能允许我找到一份摄影的工作。

  关于摄影,它一定会是我的终身职业,只是以何种方式去实现。假设我进了媒体圈,今后肯定是离梦想越来越近,如果不幸找了份无非是挣钱过日子的工作,我也会坚持走纪实摄影的路线,希望能够不断地挖掘题材并拍摄。

  问:在拍下“3.14事件”那张著名的照片之前,你是怎样成为路透社的特约记者的?

  答:3.14当天拍完照片后,我从路透和法新网站上发了几张样图,马上有人与我联系。不算是特约记者吧?英文叫stringer。

  问:“3.14事件”中那张照片的广为流传,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那张照片对我生活没有带来任何影响,至始至终身边没有几个人知道我干过这事儿。如果有人知道了,只是会好奇当时发生的事情,并未有人对我的行为感到不满。

  问:你提到Getty可能是图片最早的剪裁方,现在在Gettyimages.com找不到你拍的那几张照片了,是否有办法找回当时的记录?

  答:我在Getty的editorial里面没有找到。那就是被删除了。我所记得的当日的照片一张都没有了,包括一位法新社摄影师拍的。

  当时有个细节。所有关于拉萨暴乱的图片都标注了“not for sale in China。大概是这么写的。为何删除我也不明白,理论上讲图片库是不删图的吧?至少CFP这些是。没有通过审核的图片都不会被删。只可能跟政府的抗议有关了。比如他们要在中国开拓市场,就不得不做一些妥协。

  问:你如何看待西方媒体通过剪裁照片,进行倾向性报道或不实报道?

  答:煽动和参与暴乱的只是一小撮人,大部分拉萨人和西藏人都是热爱和平的。这些照片纯粹是断章取义,违反了新闻业的基本原则。甚至不能仅仅用“不公正”来形容。

  大家不知道的是,图片似乎并不是CNN进行的剪裁,而是AFP和(或)Gettyimages。如果登陆Gettyimages.com搜索Lhasa,你会发现我在3.14当天的某一张图片被裁出了四个不同版本。其中之一就是CNN所用的那张。另外,BBC当天也用了和CNN相同的一张。而别的一些报纸或媒体比如LeMonde(《世界报》),NewYorkTimes,Time则用的是有暴民砸军车的全图。

  我只是想做个公正客观的记者,在递交照片时也不会去想它们将会造成的影响。我要的只是真实的记录,和国家的繁荣稳定与统一。对于照片给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我表示遗憾,同时也以照片拍摄者的身份谴责某些别有用心的新闻媒体。

  问:你对08年从3.14开始的一系列事件有怎样的看法,比如抗议西方媒体、抵制家乐福,是所谓的“民族主义觉醒”,还是别的什么?

  答:我不认为当年是所谓民族主义觉醒的一年。只是一些突发事件引起年轻人的愤怒。民族主义实际上一直没有在中国觉醒,甚至根本不存在,这是我非常失望的一点。我个人以为,大多数年轻人只是趁乱起哄,释放一下自己的青春热血。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身边的年轻人从来不问世事,专注于自己挣钱和娱乐,只有在某些特定事件发生之后会给自己贴上爱国的标签,换句话说那是特定时期的一种时尚和流行。总结一下,大部分年轻人是没事儿骂要民主,内乱骂政府,外患骂帝国主义。

  08年并无深意,仅是流年不顺。具体怎样,还需交由历史评判。

作者:彭大伟 中国人民大学


案例讨论

  1、“3.14事件”中最著名的一张“假照片”的拍摄与传播过程是怎样的?

  2、CNN、路透社、法新社和Getty等西方媒体、图片库在此次事件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3、新闻媒体在使用照片时是否有权进行剪裁?

  4、怎样的剪裁才是适度的、合乎伦理的?

  5、如何看待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妖魔化”中国的现象?

  [案例使用说明]

  此案例适用于新闻摄影和视觉传播伦理教学,可供学生在学习媒体在利用照片进行传播过程中的伦理责任时的延伸学习和思考之用。该案例还可用于大众传播法规与伦理领域的教学。

  [相关书目]

  1、伍振荣:《影像谎言》,香港:博艺集团,2006年1月第1版

  2、RobertJ.C.Young:《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容新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3、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5月第1版

  4、汪晖:《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5月第1版

  5、徐明旭:《雪山下的丑行:西藏暴乱的来龙去脉》,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案例分析

  2008年3月14号拉萨发生暴乱当日,自由摄影师W先生恰好在此地旅游。发现骚乱迹象后,他和友人骑自行车来到拉萨江苏路,拍下了一张暴徒在向驶过的军车疯狂投掷石块的照片。

  回到家,W先生向法新社和路透社递交了这些照片,并获邀成为路透社在现场的特约摄影记者(Stringer)。当晚,它们都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首页。

  然而,一些西方媒体使用了被剪裁后的图片,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了事实真相,随后在国内引发了网民的强烈抗议,其中以“Anti-CNN”网站针对CNN的抗议最为著名。

  CNN网站因在报道时使用剪裁后的图片遭到了强烈批评。在3月28日,CNN网站登出了一份官方声明。在声明中,CNN回应了针对剪裁图片的指责:

  “指责1:CNN故意剪裁了一幅图片,以删去图中向中国军车投掷石块的藏族抗议者。”

  CNN的答复是:“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呈现故事的全貌,这副遭到质疑的图片是在配有详细的编辑说明的情况下被完全正确地使用的,即使不是因为‘藏人在首府拉萨向街上的军车投掷石块’的图说,也不会对图片内容造成任何误解。”

  CNN的声明并未否认对照片进行剪裁。事实上,在较早前(3月21日)的一篇报道中,CNN负责拉萨事件报道的记者JohnVause直言不讳地写道“照片被剪裁了,因为从技术上讲,一张照片没法同时容纳左方被攻击的汽车和右方的抗议者们。”

  然而,当事人W先生的讲述,却指向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他在3月17日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剪裁后,登陆Gettyimages.com搜索Lhasa,发现这一张原始图片被裁出了四个不同版本,其中之一就是CNN所用的那张。而BBC当天也用了和CNN相同的一张(图3)。而别的一些报纸或媒体比如LeMonde(《世界报》),NewYorkTimes,Time则用的是有暴民砸军车的全图。

  W先生认为,图片更可能是AFP和(或)Gettyimages进行的剪裁。

  而截止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中文媒体仍坚持这张照片是CNN最先剪裁的。遗憾的是,Getty的数据库中的editorial部分已无法找到原始照片,W先生的回忆难以得到印证。

  据W先生回忆,当时所有关于西藏暴乱的照片在getty的图库里都标注有“not for sale in China”字样,他推断,删除这些照片是Getty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而做出的妥协。

  与Getty删除图片相对应的是,CNN在那份声明中同时给出了一个西藏图集的链接,但目前也已无法访问。

他者的迷思:西方的“东方主义”与“西藏问题”

  图5:德皇威廉二世钦定的“黄祸图”——作为西方“他者”的东方

  Orientalism,一般译作“东方学”或“东方主义”,指西方人对东方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研究,也指西方艺术家对(想象中的)东方文化的模仿。在萨义德的《东方学》出版后,这个词的含义逐渐集中到前者上。

  由于其本人的穆斯林背景,萨义德对欧洲东方学的分析是以伊斯兰研究为中心的。他把这种学问视为一种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相对于“西方”(theOccident)而言的“东方”(theOrient)成为了欧洲物质文明和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作为欧洲得以建立的“他者”而存在。对于欧洲而言,东方既不是一种纯粹虚构或奇想,也不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而是被建构起来的一种理论和实践体系。[1]

  西方的西藏形象滥觞于1245年圣方济各本人的弟子方济各会士柏朗嘉宾(Jean-duPlanCarpin)在西藏的探险活动。早期传教士去西藏的目的是寻找失落的基督徒,他们认为西藏人就是12世纪传说中的、曾经战胜了异教徒、波斯人和米迪亚人的约翰王的后裔。据说,约翰王曾经住在中亚的什么地方。总之,在他们的心目中,藏人就是那些在早期中世纪横跨小亚细亚、中亚和中国的传播福音的基督徒的弟子或门徒。

  当然,也不是所有传教士对西藏人的看法都是如此,嘉布遣会修士的看法就和耶稣会士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佛教是撒旦的作品,因为只有撒旦的狡猾才能创造这种与天主教明显相似的宗教。这两种关于西藏及喇嘛教的截然对立的看法其实从未消失,在所谓启蒙和世俗化的时代,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或隐或现。

  无论将西藏视为基督徒的另一个故乡,还是以“撒旦的狡猾”创造了与“天主教明显相似的宗教”的世界,它们都是“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有学者将之称为“两种东方主义的幻影”。(汪晖,2011)

  1933年,JamesHilton发表小说《失落的地平线》,一路畅销至今,被后人称为遁世主义小说之母。这部小说讲的是二次大战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一个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的故事,明显地反映出西方人对西藏的幻想。总而言之,香格里拉是一座西方文明的博物馆,香格里拉是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于东方和东方传统文化的幻想。

  在两种东方主义的双重幻影带来的妖魔化与神话化历史冲动[2]下,给西藏贴标签变成了西方自然而然的选择。有英国学者将之归纳为:矮化(即妖魔化)、理想化(即神话化)、色情化(在西方人的作品中,西藏往往被比喻成一个处女,等待着具有男子气的西方去征服)[3]、婴孩化(把藏人比作顽固的、没有逻辑的小孩,作为成年人的西方人自然而然有责任担负起对他们的监护)、老年化(把西藏跟智慧和精神性联系起来)。[4]

  东方主义的影响还带来了所谓的档案馆(Archive)和注视(Gaze)功能,即西方人即使没有到过西藏,也可以从“道听途说、传奇和幻想”等档案中去对关系到西藏的事务下论断。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没去过西藏的人,信誓旦旦说着关于西藏的一切。

  在注视功能下,西藏成为被注视的对象,而西方则是一个注视者。“通过监视、注视和观察而建立的支配伴随着各种对被注视对象统治的巩固。他们以科学好奇、人种志材料搜集、保护单纯的大众免受他们残暴的统治者、或者传播进步的名义进行占用。”

  因此,从过去到现在,西方在解读西藏的时候,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欧美藏学家们通过给西藏贴上各种标签,从而为欧美各国在西藏的行为作出合理化的解释。即使在“3.14”假照片和辱华风波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仍然是在利用西藏议题为西方服务,通过神化西藏、丑化中国政权,进而为“西方批评它自己、质疑它自己的价值观提供资源。”

    [案例分析注释]

    [1] 参见RobertJ.C.Young:《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容新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2] 沈卫荣:《西方社会妖魔化与神话化西藏的背后》,2009年7月19日于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的演讲

  [3] Curzon勋爵在1903-1904英国入侵西藏之后写给友人的一封信:“我为毁掉了你所钦慕的新娘的童贞而感到羞愧,这个新娘即是拉萨。”西方通过色情化叙述,将对西藏的侵略变得罗曼蒂克了。

  [4] Dibyesh Anand:Western representations of the Other:The case of Exotica Tibet,in:New Political Science,29(1):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