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新闻评论

程亚文写作《低成本时代的终结》

2019-04-02 04:11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这是一篇发表在《新京报》言论版专栏中的一篇评论。作者是一位长期在新闻媒介上发表评论的公共知识分子。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开阔的观察视野和从多种相同现象中作出归纳性判断的思维特点。

案例成果

  中国经济低成本发展时代的终结



  程亚文



  去年以来,中国百姓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物价上涨。在这一轮物价上涨中,更为突出的,则是食品价格上涨。2007年全年CPI整体上扬4.6%,食品部分则高达11%。食品价格为什么“青云直上”?国际粮价的上涨,粮食作物大量用作生物能源资源等都是成因。但对中国来说,更值得关注的,乃是此轮食品价格上涨的内生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近30年来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被城镇第二、三产业吸收殆尽。



  2004年以来先在广东、后波及其他省市的“民工荒”,说明的就是这个问题。“产业后备军”的减少,所影响的不仅是城市工业,它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农业生产的相对不足。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总的食品供应量的减少,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还在扩大,以及由于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食品需求上升,影响了食品价格的提升。



  2007年也许是中国劳动力结构变化开始影响食品价格的拐点。它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首先是如刚过去的一年所看到的那样,城镇居民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在食品上,它很自然逼迫企业必须给员工提高工资,国家也必须给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补贴。广东东莞制鞋工人的最低月薪标准,在最近五年里便从450元提高到了690元,五年里增幅超过50%。而其后继影响,就是企业支出的增多和生产成本的提高,这无疑会对利润微薄、以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强大压力。去年一年中,广东就有1000多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破产倒闭,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成本上升。不仅制鞋业,在广东的其他如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的境况都大同小异。



  食品价格在去年的飞速上升,乃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标志着畅行中国多年的低成本时代业已终结。实际上,价格上涨的并不仅仅是食品,支撑中国工业生产的整个原材料价格近一年来都在加速上涨中,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已多有报道。仅以石油为例,2007年初时国际油价不到40美元,而到年底时则已达99美元。2008年的日历刚打开,国际油价就已突破100美元大关。



  中国以往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低端制造业取得的巨大成功,所依赖的正是低成本优势。这低成本首先就在于劳动力便宜,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可用。其次是在自然资源上,土地、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等,价格都远低于国际水平。再次是环境成本极为低廉,大多数污染企业从未考虑过要为制造污染埋单。



  然而,以上几个方面都已经或正在发生质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已逐渐被城镇工商业吸收殆尽,想继续以低工资招揽工人已经非常困难。自然资源价格低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在去岁终了时的12月2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未来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构成,它将改变以往的油、气、煤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而不顾环境成本的生产方式,也因为对内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外部受到国际社会要求减排的压力,也开始受到国家法令的严格限制。有消息说从2008年起将开征环境税,而且是政府重点推进的税收政策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以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至少在中国东南沿海已经难以为继,而提升技术水平、改革制度系统、采用新的产业组织等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省份已经感受到这种压力。以广东为例。深圳市几年前就提出了“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的四个“难以为继”,而有同感的其实乃是整个“珠三角”。



  广东的选择因此是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和壮大产业增量空间,竭力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决定联手港澳打造“世界重要经济中心”,与珠江流域诸省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同时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决意将广东打造成“世界重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这些努力也已初见成效,2006年广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2002年的469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55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GDP能耗、每新增亿元GDP所需建设用地等指标在广东均不断回落。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由过去的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以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为新驱动力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中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先发国家的经历和经验看,在经济开始现代工业发展的早期即“产业革命”或“起飞”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积累;而在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广义上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远大于有形资本积累。食品价格上涨所显示的低成本时代的终结,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很可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已经迫在眼前。(《新京报》,2008年1月19日)


案例访谈

[作者自述]



  作者:程亚文,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近年来主要关注战略与国际问题。自1992年起为媒体写作新闻评论,并在《经济观察报》、《新京报》、《东方早报》、《中国经营报》写作专栏文章,发表评论作品700多篇。



  此文的写作缘起,直接源于多年以来对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的关注。个人近些年来的“主业”,虽然主要在于大战略和国际政治问题研究领域,但思考和把握国家大战略与国际政治问题,需要“内”与“外”的结合--一方面要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要有深切了解和认识,因为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国际条件中展开的,另一方面,也要对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要有良好理解,这种“内部”关注是思考中国对外交往及相关战略选择的依据。



  为真正做到上述“内”与“外”的结合,本人平时非常注重两件工作:一件是,以历史、军事和国际政治方面的知识为中心,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宗教、人口等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都有涉猎,从而建立起了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养成这种杂读的习惯,既是因为拓展视野的需要,也来源于个人的阅读偏好,长久坚持下来,个人感觉其好处在于:当思考某一领域的问题时,除调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能马上调集其他领域的知识一起来参与解疑答惑,这样,对问题的理解就比较全面、不至于偏颇,也容易使思考更为深入。



  另一件是,为便于研究和写作,个人极其重视资料积累。个人在自己用的电脑中,按经济、教育、人口、宗教、生态环保、科技发展等近30个知识领域,分门别类专门建立了庞大的资料库。平时在游览学术、新闻网站时,遇有相关资料即录入资料库。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研究某方面问题、需要寻找相关资料时,马上就可以及时准确查阅电脑中的资料信息。



  具体到《低成本时代的终结》这篇文字,此文所涉是典型的经济和发展战略方面的问题。个人本来对这方面问题一直就有深厚兴趣,为此阅读过大量发展战略和经济方面的书籍。同时,还感觉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选择,又会深刻影响国际政治和国家对外战略选择。所以,平时在浏览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时,对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中国在这方面的演变情况特别留意,并不间断地尝试对有关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个人通过观察近些年来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一些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对中国经济长远前景的各种看法,逐渐形成一个认识,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将近30年后,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需要进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说法,就是步入了所谓“拐点”。而去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指数上涨较快,食品部分上涨又最为迅速,这方面的变化,恰好印证了个人的感觉和判断。因此由近及远,将各种观察到的现象联到一起,总结起来,就得出了小文标题所展示的结论。文章中所采用的资料,基本平时就已收集在电脑中,行文时即按论证需要调集出来,充实到了文中各处。





案例讨论

  1、如果新闻评论中运用的归纳推理不可能实现完全归纳,那么其结论的可靠性势必不能保证。这样的新闻评论是否还有意义呢?


  2、从这篇评论来看,归纳推理的新闻评论,其结论是否都是事实判断?


  3、这篇评论中简单枚举的一些事例,能不能起到归纳的论证作用?或者,它们仅仅起到的是让读者感到论据扎实的说服效果?


案例分析

  这篇评论从距离较近的生活现象--食品价值上涨,观察到距离较远的经济现象--各地的“民工荒”,企业员工工资的提高。这些分散的现象在各自的范围内,对于不同的人有着各自的意义。但是,它们都包含着同一个因素,即:我国工农业生产的成本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在提高。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归纳推理的过程,这个推理的结果,就是如题所示的一个判断:“低成本时代的终结”。而见微知著--由个别到一般,正是这种评论的特色。在新闻评论中,它们往往是对整体发展趋势的判断。



  我们在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既关注到了物的成本(粮食价格、石油价格),也关注到了人的成本(农民工工资增长),并且揭示了这两种成本之间的关系,认识具有由果寻因、由表及里的特点,由此论证经济成本的上升具有稳定的、长期持续的性质,而不是偶然的、分散的。这需要的是开阔的视野和普遍联系的认识能力。这是在新闻评论中进行归纳思维的一种经验、素质基础。



  这篇文章值得注意的还有,其论据材料比较具体而丰富,其中,它至少使用了11个具体的数据。这些数据有的反映全面的情况(如“2007年全年CPI整体上扬4.6%,食品部分则高达11%”),有的只是局部情况的简单枚举(如“广东东莞制鞋工人的最低月薪标准,在最近五年里便从450元提高到了690元,五年里增幅超过50%”),作为代表性的材料。由这些材料作出的归纳,当然是不完全归纳,有的只能说是简单枚举。因此得出的结论肯定具有或然性。这也是新闻评论中归纳推理难以避免的。但是,这些数据在新闻评论中使用,都会使一般读者产生扎实的感觉,增强了信赖感和说服力。这也是运用归纳推理的新闻评论在整体面貌上与演绎推理的新闻评论明显不同之处。



  阅读这篇文章,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那些分散的具体现象是怎样被组织、运用的;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到,这篇文章中所谓“低成本时代的终结”的判断,并不仅仅是从分散、具体的现象归纳得出的,实际上,它还需要作者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大致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就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经济宏观发展趋势,实际上起到了统合全篇微观论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