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公共关系

健力宝股权纷争

2019-04-22 11:25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投资者是公司的所有者,是公司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投资者通过董事会对公司的经营者,即管理者进行管理和监督。管理者欲实现管理目标,必须获得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支持,而赢得股东支持的一个方法就是与股东保持经常而有效的沟通,而这正是投资者关系(简称IR)的职能。

  当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变更,或者与股东沟通不畅,企业就会陷入投资者关系危机。

  广东有个叫三水的小地方,二十二年前出了一种“魔水”。

  在这“魔水”冲出亚洲流向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三水”不再是一个平凡的小城。

  四年前,一个在当时还略显青涩的词,“股权纷争”从那里传出后,这处象征着中国民族饮料业勃兴的圣地便渐渐成了一座弥漫着谎言与谣言的战场。

  因为它是健力宝的故乡。

  为了占有“健力宝”这三个字,多少风流人物机关算尽。

  它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走向,却像一个拥有着巨大引力的磁场,将无数名字卷入其中:

  李经纬、张海、祝纬纱、叶选基、叶红汉、江达明、谭超、宋德平、区柱明、李志达、吴福章……

  这种魔力在于每一个深入其中的人,都不想轻易离开,为此不惜编造谎言,既当演员也当导演,既是商人也是政客,没人能说得清健力宝,即使当事人也会对自己说了过多遍的谎言信以为真。

  一场场利益的角逐在这里上演,对于健力宝的命运是福是祸?

[案例回放]

  第一幕 张海出局

  2004年8月23日,海南三亚,阳光灿烂。

  刚刚从海中潜水出来的张海被告之,从现在起他已经不再担任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及总裁。

  后来,据张海回忆说:“8月23号我接到一个电话,说‘宣布了,你已经被免去总裁和董事长职务’。在这之前没有任何的预兆,22号我还跟祝总和叶总通过电话,大家都挺开心。”

  令张海不解的是,把他撵下台的正是22日与他相谈甚欢的祝总和叶总。而且两人从张海登上健力宝董事长宝座的那一刻起便一直伴其左右。

  祝总:祝维沙,时任健力宝集团的总经理。

  叶总:叶红汉,时任健立宝集团董事兼营运总裁。

  也是这一幕,正式宣告健力宝再次陷入股权危局中。

  为什么说是再一次呢?让我们一起翻开健力宝渐已泛黄的二十一年历史簿吧。

  一、李经纬与健力宝的恩仇录

  1984年,一种运动饮料配方在广东省体育科研所诞生了,它的问世起初并未引起多少人的关注,却吸引了李经纬的目光,并将之投产,取名“健力宝”。

  随后,通过赞助奥运会、全运会、亚运会,健力宝开始“大红大紫”,成为中国民族饮料第一品牌。1986年,李经纬带着健力宝冲进可口可乐的故乡--美国;1988年进入香港,成立健力宝(香港)国际饮品有限公司;1992年健力宝欧洲公司在日内瓦宣布成立。

  好风凭借力,送它上青云。正当健力宝扶摇直上之时,却恰是健力宝内部斗争白热化之时--健力宝的实际控制者李经纬和健力宝的真正主人三水区政府因为产权关系陷入尴尬境地。这也成为健力宝由盛转衰的开始。

  为了维持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利益,李经纬开始在健力宝中安插亲信,同时产权变革的想法渐渐在李经纬脑中成熟起来。

  1999年,李经纬提出在健力宝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由管理层自筹资金买下政府持有的股份,被三水区政府断然拒绝。

  这次股权风波更加剧了三水区政府对李经纬的不信任。2001年下半年,趁国内出现的国有企业改制热潮涌来之际,政府撇开李经纬团队,决定进行重组。

  二、告别李经纬,进入张海时代

  当广东省三水市政府健力宝重组消息传出后,李经纬开价4.5亿元。

  就在这个时候,张海的名字第一次和健力宝联系起来。他的背后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裕兴科技老板祝维沙,另一个叫叶红汉。2002年1月16日,三水市政府宣布,张海以3.38亿元的价格入主健力宝。张海神秘杀出击败了出价比他高的李经纬,立时引起种种猜测和传言。

  一种传言说是收购健力宝的3.38亿元并非张海掏的腰包,而是他和裕兴老板祝维沙以及叶红汉三个人一起出的;还有一种传言更甚之,认为张海自己一分钱没掏,空手套白狼,利用一套资本腾挪大法摇身一变成了健力宝的掌门人。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张海收购健力宝的背后,定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内幕。

  仅仅在一周以后,李经纬突发脑溢血住院。

  至此,28岁的张海取代了执掌健力宝17年半的国有企业家和创业家、62岁的李经纬,成为健力宝的法定代表人。在健力宝集团,张海集大权于一身,身兼董事长和总裁两职。

  三、跨入三巨头时代:复杂的股权结构

  2002年5月20日,健力宝饮料厂股东发生变更,由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以4:3:3比例掌控的三水正天科技成立,并持有饮料厂90%股权,张海个人持10%股权,而该厂又持健力宝集团75%的股权。

  历经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股权变动后,健力宝健康产业投资公司(简称“健康产业公司”)持有健力宝集团58.3%的股权,三水市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代表政府持股8.9%,香港的CASAASIA公司(简称“香港CASA”)持股32.8%。同时,三水正天科技公司(简称“正天公司”)持有大股东健康产业公司90%的股权,另10%由张海直接持股。其中三水正天科技仍以4:3:3比例为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人持有。

  至此,健力宝集团的股东及其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已相当复杂,为了节省读者时间,以下图简示之:

图1:健力宝股权结构

  三个月后的2002年8月28日,公海之上,志得意满的张海亲手拉响了新加坡丽星轮的汽笛。“今天我就是一个水手。”他对满船受邀而来的媒体记者们说,“健力宝在今天开始新的航程。”

  四、拉开危机的大幕:张海出局,股权危机引爆

  戏剧的是,“新航程”启程后刚刚两年,“舵手”却被撵下了船。

  2004年8月23日这一天,张海永远不会忘记。

  这一天,张海称自己被“逼宫”了。

  昔日伙伴反目成仇,过往的恩怨从此便不断以各种途径迅速传播开来。关于李经纬、张海、祝纬沙之间的利益纠葛也一并在各种媒体散布出来。

  从这一刻起,各种关于健力宝资金链断裂、即将被收购的谣言与谎言也暴露出来;

  从这一刻起,辉煌了二十年的健力宝便带着一切试图占有它、靠近它、猜测它的人迈进了股权纷争的一个又一个迷局。

  第二幕 危机潜藏 暗流涌动

  一、简短的新闻发布会

  2004年8月25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健力宝集团执行总裁江达明宣布,张海将不再担任董事长兼总裁,但仍留任董事。来自裕兴控股集团的魏小军和祝维沙分别担任集团董事长与总裁。并称此次高层变动不涉及股权变动问题。

  主角张海和祝维沙均未到场。

  在进行了20分钟的记者问答以后,江达明就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下匆匆离开了新闻发布会的现场。留给现场媒体记者一大串的问号。

  二、一连串的问号

  有人说出身密宗佛教的张海对他人的学习近乎于“榨取”,还有人说张海极度聪明,做事果断却不失周全。

  可是张海自己却说“70年代出生的人,如果一开始他就做错了,有一天他会改正的。”

  不知聪明过人的张海说出这句话时,是不是料到了自己日后将身陷囹圄。

  不知张海在离开健力宝的那一刻,当他回头看一眼健力宝的厂房和两份财务报表时,他是否会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这句话,想起时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感受?

  两份财务报表

  一份财务报表是截至2004年10月底,数据表明健力宝总负债为41亿元,其中银行借款为19亿元,银行票据为3.9亿元,即银行方面总负债为近24亿元;

  另一份是截至2001年末张海还未进入时的报表,数据表明其总负债为25亿元,其中银行方面负债为14亿多元。

  两份财务报表说明短短两年里健力宝的银行负债增加了10亿元,其他经营负债增加了11亿元,

  脆弱的资金链

  2003年健力宝销售公司并没有完成预期40亿元的销售目标,只完成了不到35亿元,并且2004年头几个月的销售状况也不甚理想。

  张海入主健力宝后,借助健力宝品牌的影响力,不惜巨资一年推出一个新品牌“第五季”、“爆果汽”,接着买下宝丰酒业,涉足粤美雅、华意压缩、莲花味精、双环科技、西北化工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收购、参股,在全国各大片区布局生产基地,大建“健康产业园”,如此动作使健力宝对资金的需求多依赖于银行贷款与对饮料产业上下游资金的占用,而流动资金状况急剧恶化。

  2004年10月10日到20日,健力宝即将到期的贷款近1亿,更危险的是这部分贷款当初并不是按照正规手续办理的,因此很难展期。而此时的股东们不愿再进行大规模投入,也就是说如果不引入新的投资者,健力宝已经面临清盘的危险。

  丁秀洪(资深财经记者,《21世纪经济报道》IT版负责人,《健力宝沉浮》作者):饮料这种快速消费品行业,大家千万要注意一个事实,就是其中庞大的现金流。一旦其中一个环节断掉,即可能崩盘,张海进入健力宝并能够运做起来,关键在于饮料行业等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特性--只要有个好的品牌,即可依靠提前打款获得资金。但提前打款又会成为企业很大的负重,当提前打款多的时候,领导者很容易误会成是自己赚了很多钱,继而一些分钱或者乱投资的想法就有了。健力宝原本没有什么风险,张海和李志达都看到了,只要还有健力宝这个品牌,他们都愿意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有品牌,就一定能够从渠道上圈钱!健力宝最终崩盘,也正是因为渠道的资金链断了,最终促成风险爆发!打款只是品牌还有吸引力的时候,但真正要实现良性的现金流,则需要顺畅的运营,最终体现在管理能力上。

  愤怒的经销商

  经历张海时代,经销商与健力宝的宿怨已深。

  张海“下课”之际便有传闻健力宝收了经销商近2亿预付货款,几个月没货供也没钱退激起众怒,经销商已纷纷表示不再下单。

  《新食品》杂志:张海主持健力宝工作期间,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健力宝经销商问题,“拖欠货款严重,经销商抱怨满天飞”,这是当时健力宝经销商问题的写照。本刊曾经收到几十家健力宝经销商的投诉信,反映张海主政蒋兴洲任销售总经理期间健力宝对经销商压款、拖款、压货、乱发货等现象。(2004年9月22日)

  健力宝原销售总监之一侯先生:套钱这是真的,包括第五季上市。做生意就是套钱,关键是人家高手套得着钱,这点应该肯定。当初第五季的经销商是赚了钱的。我曾帮一个经销商一个月赚了三十多万,所以套得经销商很喜欢。问题不在于套钱的对错,而在于我们的销售团队,要帮经销商顺利出货,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健力宝四川经销商游先生:当时我和健力宝签订的是XX地区的独家代理协议,但它们不顾协议,发展了多家经销商。我现在已经被健力宝套牢了,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你知道吗?我想“跳楼自杀”都不行!第一个原因是健力宝的任务比较重,回款压力大,每个月你卖三十万,公司要求你打五十万,这样积下来,发的货不能及时消化。健力宝公司投入比较少,所以它用我们的钱来组织货源。它每月都要求你打款,不打款它就发展别的经销商,它也不淘汰你。你不回款它就不帮你卖货,抽走一切分销的力量。这样经销商越做越多,越做越有怨言,越做越反感,市场越做越乱,陷入恶性循环。我们又脱离不出来,因为它压了经销商的货款,上个月还压了我90多万,在XX地区这一块,还有压的钱比我还多的商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说到经销商就不能不提蒋兴洲这个人物。蒋兴洲1997年进入健力宝公司,在西北市场做到销售经理。2001年,受当时健力宝老总李经纬邀请,上调总部负责销售,曾任销售副总。在张海入主健力宝之后一举砍掉80%李经纬的旧臣后竟将蒋兴洲留住甚至委以销售总经理之重任,蒋自是感激涕零,随后受张海之命运作了“第五季”和“爆果汽”两个新品,然而令人吃惊的是2004年3月12日,蒋兴洲正式递交辞职报告。5月份接受南方某媒体采访时宣布辞职。2004年8月,率领原健力宝26位大区经理在西安古城创建了西安深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并称已有19家经销商成为了深蓝公司的股东,他们将作为当地一级经销商销售深蓝公司的产品。

  蒋兴洲将依靠健力宝原有的经销商打开市场,这无疑对已经风雨飘摇的健力宝构成又一致命打击。

  瘫痪的物流

  2004年11月29日,中海物流与广东健力宝集团的物流费用纠纷案在广东开庭。据中海方面透露,这场物流费用的纠纷涉及款项高达5000多万元,中海物流自2002年底开始全面承担健力宝的仓储、运输、配送物流服务。据中海方面讲,因为健力宝方面一再地拖欠费用,合作期间,双方高层曾多交涉,但均未有结果,到2003年8月份,这场备受瞩目的物流协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宣布中止了,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物流费用纠纷。

  困惑的银行(整合各方资源)

  在三水工商银行牵头下,由工、农、中、建、广发、光大、招商、兴业8家银行在内组成的银团,已经屡次召开债权银行联席会议,追讨健力宝此前欠下的24亿贷款。急需现金回流支撑的健力宝已经将广州健力宝大厦、厂区物业、乃至厂区的车辆抵押给银行。

  对于健力宝问题,三水当地农行分管信贷的副行长卢健辉称农行对健力宝的贷款总额微不足道,交行副行长钟音声称刚刚调到当地,建行副行长冼国才托辞正在开会,三水银监会的一位负责人则表示,非常关心金融债权的问题,但还是要支持健力宝的发展。

  一时间,几乎当地所有商业银行的负责人都对健力宝问题三缄其口。

  惶惑的员工

  从2004年8月至10月,健力宝集团已拖欠员工3个月的工资,总计6000万元。这在健力宝的历史上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对于欠薪一事,健力宝刚刚上任的执行总裁江达明向记者胡笑红表示“没有义务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这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

  三、健力宝四面楚歌

  历数健力宝集团的内忧外患,令人触目惊心:

  银行贷款到期无法还付:资金断裂

  拖欠供应商近8亿材料款未付,供应商不愿再继续提供原材料:工厂停产

  收了经销商近2亿预付货款,几个月没货供也没钱退。全国各地几百名经销商齐聚三水,要求健力宝退还货款:渠道崩溃

  拖欠员工多月工资未发、拖欠集团属下的健力宝足球俱乐部球员工资以致员工上访、球员罢训:人心涣散

  第三幕 陷入谣言的危局

  一、统一卷入

  ㈠声音

  来自媒体的声音

  2004年10月11日以来,有关台湾统一企业集团即将收购健力宝的传闻在海峡两岸迅速传播。

  台湾《经济日报》10月11日报道称,台湾统一企业集团“拟收购广东健力宝股权”,并称10月4日,统一企业已在北京草签了框架协议,“广州统一总经理吴一挺已于近日率领团队进入健力宝,进行公司财务各方面的审查”。

  台湾东森新闻等多家媒体也在同日进行了类似报道。

  来自统一的声音

  ★广州统一对外事务部刘守平说:“我们至今没有接到任何关于统一收购健力宝股权的信息。”

  ★上海统一姜亚洲经理亦称对该次收购毫不知情。

  来自健力宝的声音

  健力宝高层:

  江达明明确了几点:健力宝仍旧处于不断变化中,与包括统一在内的企业谈合作很正常;健力宝的确正在与统一进行“合作”谈判,合作包括市场策划等,但绝没有谈到股权转让的问题;健力宝的合作对象不仅仅是统一一家;健力宝仍在谋求上市,但今年肯定不行了,董事会正在研究,使健力宝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地点上市”;无论将来如何,健力宝都要按照突出主业等“16字方针”发展。江达明对健力宝的财务状况以及对台湾媒体的报道如何评论等问题一概拒绝回答。

  健力宝员工:健力宝员工透露:“十一”黄金周期间,健力宝高层一直在与统一进行谈判,并于2004年10月9日与统一方面草签了一个合作方案。但该草案内容被严格保密,至今尚不清楚。

  来自三水政府的声音

  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宣传室主任黎先生:统一和健力宝关于股权收购的事情正在商谈之中,但还没有正式结果。目前,广东省委已做了批示,暂时不对外公布。

  ㈡反馈

  统一收购健力宝的消息在健力宝的经销商中间产生轰动。

  经销商开始组织一系列反对将健力宝股权转让统一的抗议行动,声称:“卖给统一,不如卖给我们经销商。”

  据《财经》报道:(2004年)10月上旬,来自经销商的“抗议”声浪愈演愈烈,甚至演变为激烈的对抗行为。10月中旬,在就统一收购问题召开的健力宝集团第二次董事会上,三水公投代表谭超投了弃权票,并就统一入主健力宝提出了反对意见。之后,原定于11月初召开的“统一收购健力宝”新闻发布会被临时取消,双方亦未对外界进行任何说明。

  面对如此局面,我们不仅会产生两大疑问:

  1、经销商为什么如此反对统一接手健力宝?

  2、政府对统一的态度为何转变的如此突然?

  《财经》评论:1、在健力宝的债权人群体中,经销商债务所占比例小,但这批大经销商多为三水当地人,对于政府有特殊的影响力。对健力宝经销商来说,台湾统一进入威胁可见,因为台湾统一自有销售网络。同时,健力宝经销商也并不愿意健力宝在半停产的状态下继续拖下去。无论企业将来如何,他们希望及早运转起来,挽回自身的损失。

  2、在这个时候,三水市政府选择了站在经销商一侧。在对张海、祝维沙等资本类投资人均失去信任后,三水市政府对于让企业恢复大规模生产心急如火,对于正规和漫长的股权交易或对外合作再次显出缺乏耐心。

  ㈢行动

  接管

  在统一收购方案不能满足各方共同利益之时,三水政府以掌控公权力的先天优势,决定与经销商集团合作,强势接管健力宝。

  收购

  而正当政府准备将计划付诸实施之时,不甘受制于政府、急于脱手健力宝股份的祝维沙偏偏又找来了新的接盘者--北京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达。已经陷入胶着的局势又进入新的一轮对抗,矛盾不断激化。

  一个爆炸性的消息震动了利益各方:

  2004年11月16日,北京汇中天恒有限公司和北方亨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收购健力宝原控股公司三水正天和CASA亚洲共91.1%的股份,汇中天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达、健力宝总裁祝维沙和董事张海、叶红汉出席了签字仪式。

  按照协议,健力宝原大股东张海、祝维沙和叶红汉及各高管全面退出,而三水公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仍代表三水政府占有8.9%的股份。

  二、汇中天恒与三水政府的争夺战

  第一回合:进驻VS驱逐

  以下内容根据2004年12月13日新浪财经刊登《健力宝股权变局大事纪》整理:

  2004年

  11月5日-11月7日

  汇天中恒:

  多次致电三水区区长宋德平,希望就健力宝集团股权重组事宜征求政府意见,表达了与宋德平面谈的愿望

  三水政府:

  每次,宋区长均以在香港公干或即将动身去澳门为由未答应见面。最后一次打通电话,宋区长说:“这事找蒋书记是一样的”。

  11月9日

  汇天中恒:

  李志达一行3人向三水区委蒋顺威书记汇报汇中天恒与健力宝原股东接触的详细情况,介绍汇中天恒的实业背景,并征求三水区政府对健力宝股权转让的意见。

  三水政府:

  蒋顺威表示,这是一件好事,欢迎有实业经验的企业来经营健力宝,并表示会大力支持。

  汇天中恒:

  汇中天恒董事长李志达和工、农、中、建等(三水支行)4大债权银行行长见面,通报了汇中天恒的实业背景和对健力宝的未来计划,银行一致表示理解和信任,认为只要健力宝能正常经营,银行一定会给予理解和支持。

  11月10日-11月15日

  汇天中恒:

  与宋德平区长多次沟通失败。

  11月15日

  汇天中恒:

  向蒋顺威书记汇报16日上午9时在广州市与原股东签约的计划作。并邀请政府参加签约仪式。

  三水政府:

  蒋顺威书记表示,政府一定会支持你们,并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并表示会请宋德平区长参加。

  11月15日晚

  三水政府:

  通知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人于16日上午9时到三水区政府开会。

  (此时与广州签约的时间相同)

  11月16日

  汇天中恒:

  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健力宝股权重组签约仪式暨新闻通报会举行。

  张海、祝维沙、叶红汉出席股权重组签约仪式。

  三水政府:

  佛山市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超先生代表三水政府出席而宋德平区长未能到场。

  11月16日下午

  汇天中恒:

  原定召开第一次董事会,由于经销商问题非常尖锐,临时改为经销商会议。

  汇中天恒李志达、杨猛及健力宝集团时任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祝维沙在三水健力宝山庄召集经销商代表举行会议,会上提出首先着力解决当时最尖锐的经销商欠款问题。李志达表示,为缩短付款和垫付费用的时间,承诺不再对帐,并于23日付款,如果经销商希望退款的,予以退款。

  11月17日下午

  汇天中恒:

  召开临时董事会,成立了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李志达成为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1月18日

  汇天中恒:

  大约一百名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住在三水健力宝山庄,并多次围攻健力宝大厦和三水生产基地

  当天下午,新任总裁李志达、副总裁杨猛、刘景瑞召集了在三水的全体经销商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重申了16日承诺。

  11月19日

  汇天中恒:

  召开了第一次总裁办公扩大会议。对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启动进行部署

  11月22日上午

  汇天中恒:

  到三水区工商局办理健力宝集团股权变更登记。股权变更受阻。

  三水政府:

  三水区工商局拿出2004年11月17日由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查封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三水健力宝健康产业投资公司所持有的健力宝股权的2004年338号文件,拒绝进行股权变更。

  11月22日

  汇天中恒:

  健力宝集团内部网上发表了董事长兼总裁李志达先生《致健力宝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健力宝历史和健力宝员工的尊重和信任,提出了健力宝人要树正气、讲责任、干实事的要求,并承诺将企业发展和员工生活很快带入安全、平稳的环境。

  11月23日

  汇天中恒:

  支付两笔铝锭采购款1870万元、支付深圳健力宝足球队20万元、支付42家经销商货款2042万元。

  11月25日

  汇天中恒:

  副总裁魏涌泉约见8家主要原材料供应商。

  11月26日

  汇天中恒:

  副总裁魏涌泉主持召开三水生产基地班组长以上人员生产动员大会,宣布28日正式恢复生产。

  11月28日-12月4日

  汇天中恒:

  由于三水区先后于11月29日停水、12月3日停电未能恢复生产

  12月3日

  三水政府:

  三水区政府以三水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发函致“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和其他股东”,要求于“12月6日全面恢复生产、支付经销商欠款和员工工资、与债权银行达成协议,以及归还政府资金”等要求,并称如逾期未达到以上条件,三水区政府“有权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恢复生产”。

  12月5日

  三水政府:

  宋德平区长在三水区政府六楼会议室召集健力宝集团原股东叶红汉、祝维沙、张海和现股东李志达开会。

  宋德平区长谈到区政府将委派一个协调小组协助新管理层工作。李志达对此表示了欢迎和感谢。

  12月6日

  汇天中恒:

  早8:00,健力宝饮料生产恢复,当日的生产一直到7日凌晨5点。4.2万箱健力宝罐装饮料送入物流仓库。

  三水政府:

  11:00,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谭超致电集团副总裁朱道鹏,要求召开有三水区政府工作小组参加的健力宝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会议。并称工作小组是来协助恢复生产的,工作组由3-4人组成。

  三水区政府李副区长在三水生产基地礼堂主持召开了健力宝集团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大会,会议期间政府工作人员阻止了集团相关工作人员的例行录像、拍照工作,会场内外布置了便衣警察和保安。会上李区长提出成立三水区政府“健力宝复产协调领导工作小组”,并要求将公章和财务帐交工作小组,要求为工作小组提供工作方便,“服从工作小组的工作安排”。

  12月7日

  汇天中恒:

  汇中天恒安排105家经销商贷款2924万元,支付18笔材料采购款541万元,支付销售公司员工7、8月份工资258万元。

  8:30,在副总裁魏涌泉先生办公室,杨猛、魏涌泉、朱道鹏三位副总裁紧急约见了“健力宝复产协调领导工作小组”组长区柱明并正式提出质询。

  三水政府:

  区柱明表示:

  1、我们(复产小组)代表政府

  2、此次是政府全面接管健力宝行为

  3、现在只有一个指挥系统,要听复产小组的。

  10:00,三水区政府“健力宝复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在三水生产基地礼堂自行召集和主持了健力宝全体员工大会。

  副组长罗卫平主持,“不准拍照、录像”,表示对交接工作出现的问题的相关人员,“将绳之以法”。

  组长区柱明宣布工作小组全面接管健力宝,称“没有共产党治理不好的企业”,“这是共产党的天下”。公布了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其中两名副组长为改制(2002年)前的“老领导”阮钜源和黎庆元。并宣布李经纬也回来。

  汇天中恒:

  中午,生产管理中心计划部负责人向魏涌泉副总裁发短信息“根据复产小组要求,要立即停产,如有违反将受到惩罚”。魏涌泉随即复电,坚决不同意停产。当天生产入库4.5万件饮料。

  14:00,在三水健力宝生产基地四楼会议室李志达召集集团公司董事会按原计划召开,三水公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谭超参加。

  董事会决议以董事会的名义向三水区政府致函,要求政府出具接管健力宝的书面公函,明确工作小组的相关职责和权限、以及今后董事会和管理班子的工作权限和责任等。

  三水政府:

  下班期间,三水区公安局治安科人员(未申明身份)和公司保安对财务副总裁和其他部分财务人员进行拦阻,要求以上人员打开皮包,接受检查。对不接受检查的不准离开办公区域。

  12月8日

  汇天中恒:

  董事蒋冀将董事会向三水区政府致函交给在三水生产基地办公的三水区区长宋德平

  三水政府:

  宋德平区长拒绝接收。

  10:00,三水区公安局治安科科长带领近20人闯入副总裁魏涌泉先生办公室,并出示了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告》(公告日期为12月6日),公告要求,“自公告之日起,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一切资产、帐册和生产经营情况等必须接受本公司的监督”。

  汇天中恒:

  11:00,魏涌泉等新的管理层被迫全部撤出办公地点。

  三水政府:

  下午,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谭超带领三水区法院等方面20多人进入健力宝大厦,收走健力宝集团及其母公司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三水健力宝健康产业投资公司公章和相关证照,查封财务帐册。

  在三水生产基地和健力宝大厦,门卫加强,并将健力宝新的管理层名单张贴在门口,禁止进入。

  第二回合:“体外循环”VS质询

  三水政府

  2004年12月12日下午,三水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大门口突然立了一块用红布盖着的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佛山市三水区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法人股东即佛山市三水区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出资比例100%,其法定代表为三水区区长宋德平,注册时间为2004年12月6日。

  12月13日,三水区政府对外表示将在当天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至下午新闻发布会突然取消,当晚准备揭牌的新招牌也悄然取下。

  12月13日,三水电视新闻中播出了健力宝重组复产的消息。

  12月13日开始,经销商陆续收到一份标号为健销字2005第001号的《关于启动经销商信用保证金的通知》。

  《通知》表示:1、佛山市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作为佛山市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公司,完全独立于健力宝集团之外,将在百分百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健力宝的生产、市场和销售。

  2、经销商可将在健力宝集团的账余全部转到佛山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折算为信用额度后发货。

  3、通知的末尾发出动员:请各大经销商积极支持健力宝集团的复产和市场启动,配合执行销售公司启动经销商信用保证金的方案,有关款项请汇至佛山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账户。

  胡笑红(《京华时报》记者):面对要掏出比以往高数十倍的保证金,健力宝的经销商表现得很无奈。有位经销商向记者透露,健力宝欠经销商的款项最高时达到2.2亿元,虽然汇中天恒已替经销商还了部分欠款,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经销商的货款留在健力宝集团的账户上。而这些经销商若想尽快拿到欠款,就只能与佛山市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签订新的《经销商信用保证金协议书》,并任其将集团账户上的余款打到新公司名下折算为保证金。

  为什么健力宝一反惯例,要求将保证金打到该公司账户上?当记者希望能追问更多的内情时,这位经销商无奈地表示:三水区政府已经要求经销商不要乱讲话,否则对自身没有什么好处。

  对此,记者昨天与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谭超取得联系,当他听说记者的意思后只说了句“我现在没工夫,不好意思”就匆匆挂断电话。

  汇天中恒

  2004年12月13日,汇中天恒通过顾恺仁律师事务所向三水区政府递交了质询函。

  12月13日10:14,汇天中恒授权新浪财经刊登《健力宝股权变局大事纪》,披露健力宝股权变动的台前幕后。细数自2004年11月5日-2004年12月9日期间,汇中天恒与三水之间发生的“故事”。

  媒体与公众也据此文章了解了大量此前不为所知的细节,并在报道中不同程度作以转载。

  第三回合:“大清洗”VS发布会

  三水政府

  12月16日下午,广州健力宝大厦新贴出一张通知《关于陈松亭先生等人员免职的通知》:“兹决定解除以下员工劳动关系,请一周内办理相关手续。”

  免职名单中财务总监、资金中心总经理、采购中心采购总监、首席律师、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等29个关键岗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无一漏网”;但是《免职通知》上却并未说明免职原因。

  一直以各种方式对媒体保持沉默的三水政府于12月21日首次开口。而开口人是三水区区长宋德平:“我没有收到汇中天恒的律师函,汇中天恒凭什么发律师函,汇中天恒是什么身份?我作为具体卖健力宝的人都不知道,他们(指汇中天恒)凭什么称自己为第一大股东?他们还没有过户呢。”同时宋德平表示,“当务之急是保住健力宝这个品牌,之后会引进战略投资者。”

  汇中天恒

  2004年12月23日,汇中天恒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汇中天恒总裁、健力宝副总裁蒋冀和汇中天恒公共事务总监曲冰、律师李广新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图2:2004年12月23日,汇中天恒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新浪财经)

  汇中天恒、北方亨泰联合健力宝两位前股东叶红汉、祝维沙联合发表八点声明,指出宋德平等人接管健力宝的行为极其严重地践踏了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健力宝的几大股东将坚决寻求国家司法机关的法律保护,通过法律程序追究侵犯、掠夺投资人合法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侵害本公司人员人身自由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的法律责任。

  蒋冀在发布会上表示自12月6日后,汇中天恒同佛山市三水区的沟通途径已经断绝。并表示但汇中天恒一直没有放弃同当地政府的沟通,佛山市副市长黄维郭在同汇中天恒的沟通中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姿态。

  发布会后,汇中天恒立即授权新浪财经全文刊登《联合声明》全文。

  第四回合:媒体大战

  2004年12月3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三水公投开口道内幕矛头指向张海制造20亿巨债》引发新一轮对抗。

  以下摘录报道部分内容:

  三水区知情人士与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首度开腔,12月30日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解释政府强行接管健力宝事件的内幕。三水方面重申,健力宝的负债高达42亿元,在新老大股东的争执处于法律僵持状态下,政府接管健力宝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今年年底前,健力宝全国11个分厂将全面复产。而新近挂牌的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将以“体外运作”的方法,维持健力宝的良性运营。

  汇中天恒掌权的健力宝仍处于半停产状态;拖欠银行、供应商、物流商、经销商的债务也没有清偿;工人停发工资超过3个月。最重要的是,汇中天恒一直没有获得正式工商注册与法律程序的确认。

  三水方面担任主帅的健力宝“救亡运动”渐上轨道……

  在一个春节销售档期就做过8亿元生意的健力宝,正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赶上即将到来的饮料销售旺季。健力宝三水总部的生产基地已于12月12日复产。北京、镇江、西安、云南等全国各地的分厂也将在春节到来前陆续开工。据了解,12月至今,健力宝已经召开了三次全国经销商大会,所签订单,已达到今年销售目标的80%。

  精兵简政其实是为了开源节流。健力宝将精简架构,从而在采购原料与支付工人欠薪时储备了更多的“弹药”。12月17日,健力宝撤换了近40名昔日的中高管,这正是健力宝实行机构重整与人员任命的开始。据复产小组介绍,在撤换了近40位中高管后,健力宝每个月可节约开支数百万元。“对于一些吃闲饭,留下来对复产工作毫无帮助的人,我们将毫不手软。”目前,健力宝已经裁员1000多人,每月可节约1000多万元。

  12月31日凌晨汇中天恒给新浪财经传来他们对于三水公投观点的声明。

  声明中指出“三水政府终于承认了接管健力宝是政府行为的事实”,“三水政府的此番公开表态说明,三水政府的强行接管健力宝的行为,既不合情,也不入理,更不合法。这完全是为非法行经寻找理由。”“正如著名民商法专家尹田教授所讲的,‘政府即便有一万个理由’,‘这种进入是毫无根据的,是完全违法的’”。

  同一天,12月31日出报的《北京青年报》刊登了题为《三水政府方面否认接受过任何媒体专访》的报道。报道中称三水公投总经理谭超否认“政府首都开腔”一说,并表示“公司其他人也不会接受采访,因为健力宝的事情只有我清楚。”

  进入2005年2月中旬,关于健力宝已正常恢复生产的消息开始从媒体中陆续传出:

  最先爆出消息的是新华社记者张朝祥和徐清扬。他们在报道《健力宝全面恢复生产已收订单26亿》中写道“记者(2005年2月)16日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政府获悉,自去年12月13日恢复生产后,健力宝公司及其分布在全国的11家分厂至今已全部恢复生产,健力宝已步入正常发展,势头良好。据介绍,目前”健力宝“日产罐装饮料已达400多万罐,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今年以来,健力宝已收到订货单金额26亿元,1月份已实现税收入库4000多万元。”

  报道中还写到对三水区区长宋德平的采访:宋德平表示“就算这26亿元订货全部实现,健力宝今年仍很困难,健力宝不是外界所想像得那么好。健力宝的问题很复杂,不是那些小报猜测的那样,说政府要如何如何。我们最重要的是稳定健力宝的生产,做好稳定社会的工作。”

  由于消息来自新华社,此篇报道被媒体大量转载。

  面对此景,汇中天恒也打破一个多月来的沉默,指斥三水区政府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在撒谎,曲冰专门给一些媒体记者发来一组自称是“从内部渠道”得到的数据,对复产小组公然所说的订货金额26亿元提出质疑,并表示“如此公开撒谎我们很费解”,“欢迎记者到健力宝核实”。

  第五回合:“正式接管”VS“秘密行动”

  三水政府

  2005年1月24日下午,健力宝集团发布了一份新的领导任免名单。三水区白坭镇镇长区柱明被正式任命为“健力宝复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工作”。同时,该人事任免通知还对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饮料事业部管理、营销业务管理、包装事业部管理各个部门都做出新的人事任免,涉及近百人。

  至此,复产小组正式执掌健力宝运营。张海和汇中天恒董事长李志达不在这份名单上。

  2月25日,三水区政府公开在媒体上表明:“三水区欢迎其他投资者前来商谈健力宝重组一事。”并指责汇中天恒对谈判没有诚意。

  汇中天恒

  广东省政府和佛山市政府介入健力宝股权争端的消息从媒体传出。

  2005年2月21日,汇中天恒在媒体见面会上宣布,经广东省政府批示、由佛山市政府出面协调的汇中天恒与三水区政府的首轮谈判已宣告破裂,汇中天恒春节前进驻健力宝的计划未能实现。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汇中天恒公共事务总监曲冰向媒体透露了一个多月以来汇中天恒的“秘密行动”,她表示“从去年12月到现在,我们一直在配合广东省和佛山市政府的工作,1月下旬以来,我们一直在同三水区政府进行重返健力宝的谈判,但三水区政府同广东省和佛山市政府的态度不一致,对我们重返健力宝有抵触情绪和行为。”

  曲冰还向媒体介绍:“广东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黄龙云一直关注此事,也表态支持我们,具体事务则由黄维郭副市长主持。”

  第六回合:进入高潮

  2005年2月23日早晨,原健力宝集团惟一未离职高管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程波涛到健力宝大厦上班时发现,董事会办公室加锁,自己已无法再到健力宝大厦上班。由此,这位一直明确表示“没有正常手续不可能离开健力宝”的健力宝前高管被变相驱逐出健力宝。

  2月25日,汇中天恒公司紧急联系新浪财经就此事发表声明表示“三水区政府及其‘复产小组’在没有经过公司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免除其职务,是无效的。”

  3月18日,健力宝被驱高管劳动仲裁案在广州开庭。代表被告健力宝出庭的李虹自称是健力宝法务部职员。戏剧的是,其身份随后被复产小组刚刚任命的健力宝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蔡国良矢口否认,并称根本没有此人。

  转折一:专家介入

  2004年12月28日,新浪财经频道发表系列报道《教授问责政府接管健力宝》。报道中称:近日,清华、北大等高校专家学者在清华大学共同座谈,与会专家均表示高度关注健力宝事件,对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强行接管健力宝的做法提出强烈质疑,并一致公开呼吁有关方面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同时新浪财经还刊登出六篇专家观点的摘录文章,标题如下:

  首师大吴高臣教授称政府侵犯企业权利

  首师大龙文懋教授质疑政府进入健力宝身份

  北航孙国瑞教授称张海欠缺法律知识

  清华大学称宁向东教授称政府应该注重长远利益

  北京大学夏业良教授呼吁更高一级政府制止越权

  北京大学尹田称健力宝事件是政府侵权行为

  2005年03月09日,新浪财经频道又推出《专家评论健力宝事件系列文章》共十篇,标题如下:

  [一]政府接管行动本身是非对错

  [二]究竟谁应该对健力宝产权改革之痛负责

  [三]三水区政府到底为了谁的利益背水一战

  [四]收购方的合法地位与权益之辩

  [五]治理转型严重倒退谁之过

  [六]到底是谁企图搞跨健力宝

  [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错位之乱

  [八]投资者合法权利该由谁来维护

  [九]谁应该对健力宝困局负责

  [十]敢问健力宝的未来路在何方

  2005年3月1日,《中华工商时报》发表报道题为《法学家炮轰三水区政府强行接管等行为均属违法》。

  转折二:张海被拘

  有关张海被“刑事边控”并被经济立案调查的消息自二月份便不断传出,但张海本人旋即在广州现身,并否认这一消息。他在2005年3月1日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否认因经济问题被立案调查,并称传闻纯属谣言、诬告和中伤,表示此事是“股权之争”惹的祸。

  3月26日下午,张海的律师吕涛向媒体证实,张海已于3月23日晚被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罪名是涉嫌挪用资金。

  3月28日,《北京日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了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区公安分局、三水区政府,除了“不清楚”、“不知道”外,均没有得到正面答复。

  转折三:经销商反目

  2005年5月初,已经被复产小组拖欠了近亿元货款的经销商,以书信形式向佛山市市长梁绍棠提出,强烈抗议三水区政府接管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这是自健力宝事件以来,经销商首次通过官方渠道正面与佛山市政府接触。这意味着原本打着“在股东及债权人和经销商的要求下”而成立的健力宝复产小组却戏剧性地遭到经销商的“逼宫”。

  汇中天恒夺回健力宝:尘埃落定了吗?

  2005年5月12日,汇中天恒与三水区公投公司签署了名为《关于汇中天恒与三水公投就健力宝集团有关问题的合作协议》。

  5月19日,健力宝新闻发布会上午11:00在三水的健力宝山庄举行,是一个没有安排记者提问的不足十分钟的会议。在新闻发布会主席台上,只有林耀淼和三水区委宣传部宣传室主任黎永成两人,三水区的主要官员和汇中天恒方面的高层均没有在会上露面。而在会上黎永成的正式发言只是发布了2005年5月12日,在佛山市政府主持下,汇中天恒与三水公投签署了《关于汇中天恒与三水公投就健力宝集团有关问题的合作协议》的消息。

  三水区政府新闻办向媒体宣布,三水区政府支持汇中天恒收购健力宝。这也是健力宝股权产生纷争以来,政府部门首次公开表态。

  对于此前复产小组的行为,黎永成的表态是,复产小组进驻健力宝后,对稳定社会、稳定人心和稳定队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汇中天恒新闻发言人曲冰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三水区政府“支持汇中天恒”的表态表示欢迎,同时希望这种支持是“实质性的,今后不要再发生类似事件”。

  第四幕 再起波澜

  一、谣言又起

  2005年5月21日,《北京青年报》发表题为《汇中天恒重回健力宝诸多悬疑求解仍需拭目以待》的报道后,媒体开始竞相报道关于汇中天恒可能将健力宝转手的新闻。对此,汇中天恒发言人曲冰却表现得很低调,并表示“近期这样的传闻较多,作为企业来说,它考虑问题的立场和媒体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以媒体的思维来猜测企业的行为。”

  6月3日,有媒体爆出汇中天恒可能将健力宝转嫁给统一集团。此消息刚一传出,即引起轩然大波。随后,汇中天恒新闻发言人曲冰终于高调辟谣,称“我们不会把健力宝卖给统一的”。随着谣言的愈演愈烈,汇中天恒高层也纷纷站出来表态,可是统一方面则选择了沉默。

  让我们来看此段时间媒体上几则报道的标题:

  2005年05月23日《全球财经观察》《疑汇中天恒重掌健力宝意在退出》

  2005年06月03日《第一财经日报》《汇中天恒无心经营健力宝可能转手卖给统一集团》

  2005年06月04日《新京报》《股权过户已完汇中天恒否认把健力宝卖给统一》

  2005年06月08日《南方日报》《汇中天恒董事长李志达称不卖健力宝》

  2005年06月09日《竞报》《汇中天恒坚决不卖健力宝目前正在抓生产和销售》

  2005年08月24日《新民晚报》《统一接手健力宝限令汇中天恒完成俱乐部转让》

  2005年08月25日《第一财经日报》《统一拒收健力宝足球俱乐部汇中天恒否认已签约》

  2005年08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统一激活健力宝至少需7亿元》

  2005年08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统一再夺健力宝汇中天恒倚货要价转让协议难签》

  第五幕 这一次是结束吗?

  一、出人意料的结局

  2005年10月8日,健力宝集团召开董事会,会上决定,由健力宝原董事叶红汉担任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得以重掌健力宝,是凭借其手中持有58.3%股份。而这58.3%的股份又是从何而来呢?汇中天恒和北方亨泰已将其拥有的健力宝集团58.3%的国内股份于2005年9月29日将所持健力宝国内部分股权悉数转让给健力宝前董事叶红汉所拥有的两家广州公司,退而成为健力宝第二大股东。

  那么统一呢?

  在汇中天恒从三水区政府手中接过第一大股东帅印的时候,健力宝被拆分成健力宝集团和健力宝贸易公司两大块。就在叶红汉出人意料地掌控健力宝集团的同时,外界盛传已久的收购主角统一也悄然抓住了健力宝贸易公司这一块。台湾统一以1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健力宝贸易公司,从而取得健力宝所有产品独家营销权。

  2005年11月21日,深圳健力宝足球俱乐部,曾被张海称做给健力宝带来的最优良的三块资产之一,正式被更名为“深圳足球俱乐部”。两家深圳当地企业以1元的价格将其纳入囊中,但这两个新东家必须负担俱乐部2000多万元的欠薪及负债。

  二、统一进入之后

  大修备战春节:

  统一10月入主贸易公司之后,由于是饮料淡季,集团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停产“大修”,据称其“大修”后将开工备战春节市场。

  势力渗透:

  同时,统一的“势力”已经开始渗透健力宝集团,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吴福章被任命为健力宝贸易公司总经理,另有八名来自统一的人员遍及健力宝集团的生产、品质、技术、饮料分厂、物流和采购等领域。

  经销商大会:

  2005年11月25日,统一控股的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在广州鸣泉居召开了2006年健力宝全国经销商年度大会,这是统一公开收购健力宝贸易公司后首次召开的经销商大会。

  叶红汉对经销商表示,健力宝经过如此折腾还是活了下来,说明健力宝有很强的生命力,他鼓励经销商好好销售健力宝。

  销售要达40亿

  在经销商大会上,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福章表示,目前健力宝在三水、北京、镇江、西安和云南5家工厂已经全部复产,接下来将重点布局华东和华中两大区域,并称“健力宝明年的销售目标是20亿元,2008年的销售目标是40亿元”。

  赞助希望工程:

  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福章表示“2006年是健力宝22周年纪念,在华中、华东区我们计划用把庆祝费用转换为支持希望工程,因为销售市场很大份额来自城镇,以此树立良好的形象。”

  2005年3月,张海被佛山警方拘留,因“涉嫌挪用资金”;4月30日,佛山市检察院正式批捕张海;6月1日,张海的律师张民在经过多次申请之后,终于见到了也是第一次见到了当事人张海;7月6日,关于张海可能取保候审的消息传出。直到笔者撰稿完毕,张海还在佛山市看守所内等候着法律来宣判自己的命运。

  祝维沙,曾经位列福布斯2000中国富豪排名46位,2004年8月将张海撵下宝座,2005年3月当张海被拘留时,50岁的祝维沙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也一并传出,却直到今天也一直未经证实。有人说他已经从北京被移交至广东佛山,有人说他神秘失踪了……

  曲终人散,庆幸的是健力宝还在。

  至笔者撰稿完毕,春节就快到了,健力宝面临着又一个饮料业的销售高峰,这一次,决定着健力宝能否东山再起。真心的希望这个曾经异常夺目的民族品牌能够在2006年复苏,有一天它真的能“让世界常常中国的味道”。

案例讨论

  1、在处理投资者关系时,健力宝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该如何改进?

  2、除了投资者,健力宝还有哪些利益相关者?健力宝如何对待他们,是否正确?


  3、健力宝在媒体关系处理上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健力宝在信息发布制度上存在什么问题?


案例分析

  花少量的钱预防,而非花大量的钱治疗


  翻开2005年的企业投资档案,一连串的数字让人唏嘘不已:


  2004年11月29日,一则爆炸性消息传出,中航油因错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资上亏损5.5亿美元,该公司决定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令。


  2004年12月底,长虹“被骗”四十亿的消息传出,振动家电业。由于其在美国的经销商APEX公司拖欠近40亿元货款难以收回,长虹将大幅重组的传言扩散开来。


  2005年2月,深圳最大的户外家具生产商康贝斯公司爆发财务危机,7月11日宣告破产。共欠244家单位和个人逾5.5亿元人民币,而康贝斯资产总额为2.53亿余元,资不抵债逾3亿元。


  2005年3月,连锁企业普尔斯马特的资金黑洞终于在各方努力下暴露出来。其拖欠的货款、银行贷款和抽逃的注册资金总计达到20亿以上。


  2005年3月14日,一纸公告结束了南京熊猫巨额财务危机,“马志平风波”也暂告段落。


  2005年7月,广州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东方宝龙接二连三传出财务危机。公司对外宣称所欠银行债务为1.3亿元左右,面临重组。


  2005年8月,国内液晶巨头京东方中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近10亿,韩国子公司亏损额逾9亿,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上升470%。业内评价京东方初显财务危机征兆。


  2005年8月,手机著名生产企业中科健曝出财务危机。拖延法定时间三个月才出炉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04年巨亏15.19亿元,如此巨额亏损,实属罕见。


  从2005年8月到11月,华源集团至少遭到了6家银行逼债,涉及金额超过12.5亿元,陷入财务危机。


  2006年1月,香港科维控股发布公告称,因流动资金出现严重周转问题,该公司的生产线已于2005年12月中旬暂停运作。随后又发布公告称公司还背负着某财务机构2130万港元债务。


  财务是企业运营的核心。财务危机对企业危害的严重性也是最高的。


  财务危机(Financialcrisis)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distress),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给出财务危机的统一定义,通常公认有两种确定的方法:一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也是最准确和最极端的标准;二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


  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财务危机至少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从企业的运营情况看,表现为产销严重脱节,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多项绩效评价指标严重恶化;


  第二,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


  第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第四,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第五,企业是投资者的企业,因而每次财务危机之下,首要受损的总是投资者。换言之,“钱”的危机,归根到底会成为“人”的冲突。


  财务危机是导致企业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及早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我们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迎接更大的挑战打好基础。”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5年12月25日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如是说。


  早在两千年前,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便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小故事,寥寥数语,将危机预警的精髓涵盖无遗: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至今仍可以称得上警醒我们防范危机的经典案例:


  1、见微知著。一切祸患在开始发生时都是极其细微的,难以觉察的。


  2、未雨绸缪。危机管理的精髓在于花少量的钱预防,而非花大量的钱治疗。


  3、防微杜渐。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早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否则从量变到质变,最终酿成不可补救的大害。


  所谓危机预警,是指组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危机的诱因及危机的征兆进行事前监测和评判,并据此做出危机警示的管理行为。


  一、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监测预警信号


  信息是组织作出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最宝贵地的资源之一。预警信号的监测既包括对组织日常既有的风险信息进行再处理、对危机动态进行的实时监测,还需要收集和利用与危机密切相关的其它信息。这不仅要求信息渠道的畅通、信息来源的准确,还必须有决策机制的保证。


  以财务和投资者关系危机预警为例,监测危机预警信号要求企业以财务会计信息和投资者损益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施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


  二、吾日三省吾身:危机评估


  危机评估旨在对通过危机监测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评估。“吾日三省吾身”要求组织对于已经搜集的预警信号要进行认真仔细、全方位的加工和处理,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自欺其人。


  危机评估只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评估指标的设置,二是评估结论的形成。由于危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指标一般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元的评判体系。仍以财务危机为例,财务危机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四种:财务报表分析法、单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和基于案例的预警方法。因篇幅有限,此处便不一一展开,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设置危机评估指标的目的在于确立预估和评价危机的尺度,而由于危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指标一般不可能是单一的,应是一个多元的评判体系。


  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应对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其实微软每天都面临着危机,如果微软要垮掉,仅仅需要18个月而已。”危机预警并非是在某次紧要关头,大喊一声“狼来了!”,而是基于日常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预报和控制危机的一整套管理机制。管理者必须着眼战略全局,谨慎应对,小心防范。


  美国危机管理学院(ICM)的史密斯教授说“警惕性是首要的,大部分危机是可以避免的。”警惕性不仅体现在危机预警信号的收集、分析和评估上,同样体现在预警策绿的制定和实施上。


  危机类型不同,预警策略自然也有所区分。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类:


  1、教育策略


  人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危机管理的执行者是人,危机教育的对象也必然是人。主要内容有:危机意识教育、危机防范教育、危机处理教育和危机案例教育等。组织可视自身情况实施系统化的教育内容,亦可择其重点进行专项教育。


  2、排除策略


  排除策略是最理想的危机预控策略,旨在危机征兆出现后便将危机诱因及其潜在危害与组织隔离开来。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危机要素是不可能彻底排除的。


  危机排除策略主要有如下几项:远离危害最大的风险、实施零缺陷管理、设计良好的防范机制、缔结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稳定互动关系、寻求最强有力的支持、迅速解决小问题和小差错等。


  3、缓解策略


  缓解之法旨在为组织赢得时间和空间,将危机控制在一定的时限和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危机冲击的损害,同时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4、转移策略


  把无法排除或难以化解的危机要素分解开来,转移给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承担,以减轻自身的危机压力,通过整合力量对抗危机。对企业而言,外包、保险、套期保值等管理手段也都是转移危机的现实策略。


  5、防备策略


  在危机到来前便做好防范准备,“有备无患”。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使用说明

  本案例适用范围:


  投资者关系管理


  危机状态下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附录

[规则再造]


  ★风险若毁堤之蚁、蚀石之水,损企业于无形,倘任其自流或应对不力,则可能瞬间转化为势如张弩、节如发机的危机。


  ★最好的危机管理方法,就是避免危机的发生。


  ★别和媒体玩捉迷藏。


  ★把企业的财务状况放在玻璃房子里。


  ★充足的流动资金往往是使企业控制危机进一步恶化的救命石头。


  ★遵守规则才不会被罚。


  ★用利益链条和信任之锁将股东捆绑在一起。


  ★请多一点悲悯和关爱。


  ★人们永远都在追问:公开的就一定是真相吗?


  ★公信力缺失、信息资源匮乏、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和安全感不足,是煽点谣言之火的薪柴。


  ★正本清源是吸收传播管道中“噪音”的上上策。


  ★让强势的声源发出“天籁之音”。


  ★选好时机再开始讲你的故事。


  ★在与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中寻找突破口。


  ★整体力量是组织危机管理的坚强后盾。


  ★危机管理团队的强弱,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选择什么样素质的人加入其中。


  ★在危机中作出决策时,问问自己:这是长远之计吗?


  ★遵守适度利益原则。


  ★掌握选择媒体的艺术,可以使你事半功倍。


  ★高度重视并利用主流媒体的威力。


  ★学会应对媒体的不利报道。


  ★危机发言人的一大忌“沟通无畏症”。


  ★让新闻发言人成为信息的“出口”和“入口”。


  ★危机管理者如果能够赢得意见领袖的同情和支持,在一定意义上也赢得了他所在群体的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


  ★与其让他们乱猜,不如直接告诉他们。


  危机过后争取使自己重返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