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广播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案例研究

2019-04-02 05:41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

   《阳光热线》栏目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于2002年6月3日推出的热线直播节目。每天7:30-8:00播出,其中每周一至周五是《阳光热线》,每周六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阳光论坛》,每周日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阳光短信》。

  2004年、2005年《阳光热线》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十佳栏目",2006年又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奖--中国新闻名专栏,是全国省级电台第一个在早间黄金时段开办的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阳光热线》节目宗旨是:"增强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优化发展环境,架设沟通桥梁"。

  《阳光热线》栏目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发挥广播语言、时效和互动等方面的优势,每期节目都邀请省直部门走进直播间,专门受理听众朋友的投诉和咨询,并且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群众反映的情况,为群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2000多个,处理相关资金及退还各种不合理收费2亿2千多万元。目前,共有12位省级领导、61个省直部门(厅局)的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处长定期轮流到《阳光热线》直播间,通过电波与听众进行直接地交流。

  由于切实地发挥了党群之间的桥梁作用,《阳光热线》在京、津、冀及河北周边地区形成了大量的固定听众群,其中80%的听众来自农村,每次节目都有上万人次拨打热线参与。受栏目自身发展的需要及为了进一步地完善反馈机制,加大监督力度,《阳光热线》分别于2003年创办了《阳光论坛》、《阳光跟踪》;于2005年创办了《阳光短信》、《阳光追踪》;2006年创办了《阳光回访》等一系列的子栏目,与主栏目形成了集群效应。

  《阳光论坛》:每周六7:30-8:00播出,让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听众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话题与听众充分展开讨论,讲深讲透;

  《阳光跟踪》:每天7:20-7:30在《今日聚焦》里播出,主要是通过现场录音的方式真实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

  《阳光短信》:每周日7:30-8:00播出。把听众发来的短信整理后找相关部门集中解答之后再通过电波反馈给听众。

  《阳光追踪》:每天7:20-7:30在《今日聚焦》里播出,主要是向解决问题的部门了解问题解决的情况,包括是否落实了或者是目前的一个进度。

  《阳光回访》:每天7:20-7:30在《今日聚焦》里播出。主要是打电话给听众,询问他们自身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这与《阳光追踪》形成了"对一件事情两方反馈意见的"的反馈机制,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和问题解决的效度。

  除了创办几个子栏目形成子栏目的"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以外,《阳光热线》还不断通过户外大型现场直播活动,把直播间有计划地搬向广场、社区、农村,与听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互动。几次大型户外直播活动,除在省会设立主会场外,其他10个市都设立分会场,全省联动。2006年10月31日,河北电台与省纪委、省监察厅联合举办了"畅通民意渠道,共创和谐河北"全省民主评议大型阳光热线活动,全省十个设区市同时设立分会场。这次大型直播活动省市两级纪委监察部门协调联动,首次实现了省市两级党委政府9个系统、省市200个部门现场办公,省市两级12家电台的联手直播;首次实现了省会主会场和各市10个分会场同步受理投诉、解决问题的多方位互动;首次实现了省台主持人、记者和10个市台主持人、记者在11个会场的多向联动。这些在河北广播史上还是第一次。

  《阳光热线》这种集政府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为一体的新型舆论监督模式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和大讨论,2004年5月,"《阳光热线》现象"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2005年5月14日,由河北电台会同河北省纪委、省监察厅联合主办的全国省级电台《阳光热线》类节目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2006年2月22日至23日,国家广电总局专门在河北召开全国现场经验交流会并以总局办公厅通报的形式向全国推广《阳光热线》的成功经验。而这些也都是我们要将其选为个案分析的原因,因为在传统舆论监督不停碰壁的现实环境中,这种新型的舆论监督模式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此外,由于业界和学界对其产生的关注度也是兴起不久,所以我们选择其作为个案更加具有研究的同步性。

  这个案例通过一些具体、典型的节目来分析了阳光热线的节目特色;对相关人士的专访则给学习者介绍了阳光热线创办始末、经营特色及这类新型舆论监督模式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等。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热线直播类节目的制作流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让学生重新认识了广播的优势和广播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突破传统的舆论监督观念,对这类焕发出巨大生命力的新型舆论监督模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

  附:收听《阳光热线》方式:

  中波:AM1278、783

  调频:FM104.3(石家庄)FM105.2(京、津)

  在线收听:http://www.hbrtv.com/zxxw/xwlb/index.htm

  热线电话:0311-86042211、86042233

  《阳光热线》专栏介绍

  (一)节目概况

  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十佳新闻栏目”的《阳光热线》,由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与河北省民主评议办公室合办,2002年6月3日开播。是河北广播界唯一一个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的品牌节目。

  《阳光热线》属于热线直播节目,每天7:30—8:00播出,其中每周一至周五是《阳光热线》,每周六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阳光论坛》,每周日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阳光短信》。每期节目都有固定主持人。参与河北省民主评议的50多个省直有关方面、部门、厅局的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处室干部轮流到电台直播间,通过热线电话和手机短信直接与广大听众沟通,解答政策咨询,受理听众投诉。

  《阳光热线》节目宗旨是:“增强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优化发展环境,架设沟通桥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被社会各界亲切地称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监督岗”、提升党和政府形象的“展示台”。

  《阳光热线》是全国省级电台早间黄金时段第一个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三年多来,《阳光热线》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舆论监督新模式,开创了一种媒体与行政、司法深度合作的新思路,形成影响力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成为引发全国广播界第三次改革浪潮的河北“阳光模式”。被领导和专家誉为“中国新闻改革的一面旗帜”、“党委政府通过媒体施政的典范”。《阳光热线》已经成为河北新闻界参与听众最多的节目,成为河北新闻媒体中最具影响力、解决实际问题最多的节目,被有关领导和专家誉为党和政府的“理政热线”、“为民热线”。

  (二)社会反响和社会效果

  《阳光热线》开办以来,以其十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起了省内外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形成了影响力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

  1、引起全国广播界和业内专家的极大关注和广泛好评。

  《阳光热线》继2004年荣获首届中国广播“十佳新闻栏目”位居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之后名列第二,2005年又蝉联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十佳新闻栏目”,名列第一。节目开办以来,先后有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河南、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湖南、陕西、安徽、云南等30多家省市电台和19家纪委系统领导前来考察学习,近30家省级电台仿效开办了此类节目。2004年5月,“《阳光热线》现象”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2005年5月14日,由河北电台会同河北省纪委、省监察厅联合主办的全国省级电台《阳光热线》类节目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2006年2月22日至23日,国家广电总局专门在河北召开全国现场经验交流会并以总局办公厅通报的形式向全国推广《阳光热线》的成功经验。国家广电总局针对一个类别的节目专门举办大规模、高水平、高规格的交流研讨活动是不多见的。河北电台台长杨兴盛以《探索中谋求发展,创新中实现突破》为题作大会主题发言,向全国同行介绍《阳光热线》经验。几次会议与会领导、专家、代表充分肯定了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在广播新闻改革创新方面的示范作用和时代意义,认为《阳光热线》为全国广播界探索出一条落实“三贴近”要求,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新路子。进一步拓展了广播媒体的功能,丰富了广播媒体的内涵,使广播媒体不仅局限于“耳目喉舌”,更成为党委政府的“施政工具”。《阳光热线》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舆论监督新模式,开创了一种媒体与行政、司法深度合作的新思路,成为引发全国广播界第三次改革浪潮的河北“阳光模式”。被领导和专家誉为“中国新闻改革的一面旗帜”、“党委政府通过媒体施政的典范”。成为继1986年广东“珠江模式”,1992年上海“东广模式”之后引发全国广播第三次改革浪潮的河北“阳光模式”。

  2、引起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与河北省领导的特别关注和高度赞扬。

  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李至伦、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以及中纪委、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国家广电总局、河北省委、省政府等领导上百次批示、调阅、表扬、肯定《阳光热线》节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2006年3月24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国家监察部副部长、国务院纠风办副主任屈万祥2005年5月14日在全国省级电台《阳光热线》类节目论坛上充分肯定河北电台《阳光热线》“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强大的生命力,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金牌栏目,作为辐射全国的一种现象,《阳光热线》开创了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舆论监督的新模式。”监察部副部长、国务院纠风办副主任屈万祥2004年7月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部分省区市工作座谈会上表扬并推介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紧贴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贴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2006年2月22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上以《开拓创新,忠实履行桥梁和纽带职能》为题作重要讲话,要求全国广播界全面推广河北电台《阳光热线》成功经验。胡占凡在全国广播发展年大会上赞扬《阳光热线》:“河北电台打造出一批优质节目。《阳光热线》请50多个省直部门轮流到直播间,现场接听群众电话,解答政策咨询,受理听众投诉,沟通了政府和听众之间的关系”。胡占凡还专门为《阳光热线》题词“沟通的桥梁,施政的平台。愿《阳光热线》越办越好”。

  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群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庚茂,副省长孙士彬、全国人大常委、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丛斌等领导多次批示、调阅、肯定、表扬;张毅、张群生、郭庚茂、丛斌、何少存等省领导还亲自走进《阳光热线》直播间,直接与全省群众交流,对《阳光热线》节目给予极高的评价。

  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在向李长春同志汇报工作时专门提到:“河北电台有个《阳光热线》,节目办得很活,很能为老百姓办实事,节目影响挺好”。还为《阳光热线》作出批示“希望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使《阳光热线》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为振兴河北做出更大贡献!”。河北省政府省长季允石经常收听《阳光热线》节目,亲自调阅《阳光热线》播出稿,并在全省通讯工作会议上对节目给予表扬。季允石省长批示“我常收听这一节目,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是电台同志们可贵的创新和成功的实践。对我、相信也对各级政府帮助很大,促进很大。希望长期坚持下去,越办越好。”河北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毅2004年11月8日记者节专程到电台看望《阳光热线》工作人员,和大家亲切座谈,就进一步办好节目提出具体要求,并为《阳光热线》题词“党和政府为人民,阳光热线暖人心”。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庚茂为《阳光热线》题词“办好阳光热线,促进行风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群生2005年1月1日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时走进《阳光热线》直播间,代表省委通过这个节目向全省广大听众和新闻宣传战线的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发表新年致辞,并为《阳光热线》题词:“落实三贴近,架设连心桥”。副省长孙士彬为《阳光热线》开播三周年题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创新舆论监督模式”。

  3、为群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9700多个,处理相关资金及退还各种不合理收费2亿多元,形成了忠诚的固定听众群,受到全省及周边省市广大听众的普遍欢迎。

  据权威调查公司多次跟踪统计,《阳光热线》每次节目都有一万多人(次)拨打电话。连周边省市的听众也经常收听参与节目,有的还来信送镜匾表达心情和谢意;大到几十万的工程款拖欠,小到几块钱的行政乱收费,已经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实际问题9700多个,处理相关资金及退还各种不合理收费2亿多元,问题解决率和听众满意率都在98%以上,被听众誉为“百姓心中的红太阳”。平均每天收到群众来信20多封,开播以来共收到锦旗镜匾100多面,表扬信1200多封。

  4、为全省政风行风建设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推动了全省政风行风的转变。

  省直部门和所属行业通过参加《阳光热线》节目,进一步强化了“执政为民”的意识,加大了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力度。省检察院对节目中群众反映的所有问题,都与当事人见面,明确答复,限期解决。省电力公司不但在很短的时间里解决了节目中的全部问题,每周还主动派人到《阳光热线》节目组,对听众反映的新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54个部门都对《阳光热线》接到的听众反映的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在全系统、全行业发文查漏补缺,积极整改。省国土资源厅针对热线中反映乱放宅基地问题比较集中的现象,专门在栾城县召开了“全省治理乱占耕地现场会”;省公安厅根据热线反映的问题提出了“万名民警进万家”活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做完《阳光热线》后,党组马上决定开展了一次“百人百县”大调查活动,各处室主要领导被派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省评议办把各部门参与《阳光热线》的态度、解决群众在节目中反映的问题列入考核内容,每发现有一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扣3分。《阳光热线》也从一个方面推动并营造了全社会积极参与政风行风建设、主动监督政风行风的舆论氛围。

  5、成为促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2004年6月,由中纪委、民政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一行五人组成的“政务公开”工作调研组到河北电台实地考察《阳光热线》,认为《阳光热线》是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和大胆创新。《阳光热线》作为政府理政热线,对促进政治文明发挥着特殊功能。已经成为政府官员执政、行政、施政、理政的平台,成为政府系统内实施监督的平台。拓展了政府行政空间与理政能力,锻炼了政府官员利用传媒和公众沟通的能力,增强了政府官员的危机处理能力。

  6、20多家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多次采访报道。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30分》《今日说法》)、中国新闻社、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20多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多次采访报道;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等主要新闻网站予以转载。2005年7月6日,新华社权威内刊《国内动态清样》第1984期刊发文章《河北“阳光热线”探索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专门推介《阳光热线》。

  (三)内容突破与形式创新

  1、《阳光热线》有效实现了行政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完美结合,开创了舆论监督新模式。

  《阳光热线》通过“面对面”的对话,实现了“一人投诉,万人监督”的良好效果,使参与节目的部门和行业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省直部门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压力和动力。参加《阳光热线》的省直各部门已经形成惯例,每次都有一名厅局级主要领导带队做客直播间,部署整个系统同步收听,形成了一个行业的监督;节目结束后省直部门立即派人下去或部署本系统市县相关部门领导马上解决问题,省司法部门、行政部门等54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形成了集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于一体的“阳光模式”。

  2、《阳光热线》充分体现了贴近性、快捷性、权威性的鲜明特点,成为党委政府借助媒体施政的成功范例。

  《阳光热线》对上贴近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对下紧密贴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参与节目的省直50多个部门的职能涉及全省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听众反映的问题大都是其“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和预知应知的问题,节目始终充分体现了极强的“贴近性”;听众通过《阳光热线》反映的问题都能迅速得到解决或明确答复,有的省直部门领导在直播中现场答复,即时解决,有的直接派人当天调查反馈,记者跟踪采访,第二天播出问题的调查结果或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了广播的快捷性;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的参与、关心、支持和重视,每次节目有关厅局主要领导带队做客直播间参与节目,带来了发布政令、解释政策的“权威性”。节目开播以来先后有500多位厅局级领导1100多次参与节目,还有9位省级领导通过《阳光热线》与全省听众直接交流。有67位厅局级领导、900多名处级干部带队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处理解决问题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

  省直各部门及其全省行业系统参与《阳光热线》已经成为全省民主评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并被正式列入省政府的红头文件和全省民主评议活动的考评方案。《阳光热线》还被写入河北省委六届八次会议省委书记白克明的工作报告。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强调指出,《阳光热线》已经不只是河北电台的一个节目,而是省委省政府的节目,各部门参与《阳光热线》就是在代表省委省政府进行“阳光施政”。北京的高层专家在研讨会上也一致认为,河北省委省政府借助广播推动开展工作表明省领导的开明和魄力,拓展了施政空间,同时也打造了“亲民政府”的形象。《阳光热线》是名副其实的“为民热线”、“理政热线”。

  3、《阳光热线》节目形式不断创新,形成了电台主持人、做客嘉宾、采访记者、部门行业和广大听众之间的多重、立体、全方位的互动,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的独家强势。

  各厅局主要领导做客直播间,与听众直接对话,主持人、嘉宾和听众形成直播间内外的三方互动;参与节目的厅局整个系统同步收听,省市县乡四级联动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全行业的互动;节目结束后各部门立即派人下基层解决问题,记者现场跟踪采访,第二天早晨电台播出处理结果,形成厅局解决问题、媒体采访、听众监督的多方互动。

  《阳光热线》除了先后推出《阳光论坛》、《阳光短信》、《阳光反馈》几个子栏目形成子栏目的“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以外,还不断通过户外大型现场直播活动,把直播间有计划地搬向广场、社区、农村,与听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互动。几次大型户外直播活动,除在省会设立主会场外,其他10个市都设立分会场,全省联动。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的两次《阳光热线——帮你解决执行难》大型直播活动,在电台直播间直播的同时,省市法院还在河北电台院内设立投诉接待站。由一个部门单独参与到多部门联合行动,产生“1+1>2”的效果。不断创新的直播形式给更多的嘉宾和更多的群众提供了更好更大更便利的互动平台,开创了广播互动的新思路。


案例成果

  党委政府通过媒体施政的典范

  ---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纪实

  本报实习生卢星辰本报记者胡博理

  2月下旬,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台及全国36家省市级电台的领导、专家学者对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赞誉不绝,称她开创了“媒体与党委政府积极联动,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新模式。”

  专家的这一评价并不过分。在辽阔的燕赵大地上,每天7时30分至8时,许许多多的听众都会不约而同地收听着一个栏目——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开播3年多来,已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9700多个,处理相关资金及退还各种不合理收费2亿多元。《阳光热线》不仅广受群众欢迎,而且形成了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成为引发全国广播界新闻改革的“阳光模式”,被称为“党委政府通过媒体施政的典范”。

  为政之道,在于为民。《阳光热线》搭建了党委政府与群众“零距离”沟通的桥梁,为更快更好发展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易县狼牙山周庄村的李翠英给上五年级的孩子交了163元杂费后,心里老不舒坦,总觉得这钱交得冤。2005年1月19日,再也按捺不住的她把电话打进了《阳光热线》,听了参与直播的省物价局领导耐心解释后,她表示:“这钱该交。政策清楚了,心里就亮堂多了。”

  自2002年6月开播以来,《阳光热线》本着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替普通百姓解难的目的,让节目主持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广大群众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既及时传递和解读了方针政策,又听到了基层群众的心声,架起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几年来,已有9位省级领导和500多位厅局级干部走进了直播间,每期都有上万人次拨打热线电话。

  为把党的声音更好地传递给听众,《阳光热线》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调整节目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了介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相关业务知识等内容,在服务听众中引导群众。每年省“两会”期间,他们都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直播间,与广大听众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话题沟通交流;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他们会选取重点话题,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参与节目。

  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办了《阳光论坛》等一系列子栏目,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就热点话题与听众深入讨论。防治“非典”和防控“禽流感”期间,《阳光热线》打破常规,适时开办了系列专题节目,邀请相关部门厅局领导、知名专家作客直播间,解疑释惑、阐释政策、现身说法、消除恐慌,掌握防控知识。

  是勇毅的探索者,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是山谷的清泉,滋润着百姓的心田。一期期的《阳光热线》,把各项政策传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一句句耐心的解释,抹去了群众心中的疑云。邢台听众刘保福连续几年坚持每天随录《阳光热线》,并热心为周围群众再次播放,先后用坏了6部收录机。承德听众李树民从第一期节目就开始记日记,如今已有厚厚的15本,被当地群众称为“政策辞典”。

  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阳光热线》与政府联动施政,为民解难提速提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减压阀”

  2004年10月28日7时30分,省地税局副局长王儒带领三位处长准时走进《阳光热线》直播间。

  “我是辛集市满家湾村村民,镇地税所收了我们村每只羊10块钱‘羊头税’……”

  “收这个税肯定不对。石家庄市的王文涛局长,今天上午你们就赶到这位老乡家里调查,一定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上午9时许,王儒副局长和石家庄市地税局的同志就到了那位听众家中,当场道歉,退还了170元税款。违规征收的全村税款也于当天全额退还。

  忧民之所忧,民亦忧其忧;乐民之所乐,民亦乐其乐。多年来,《阳光热线》形成了一套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省直部门领导直接做客直播间,全行业系统同步收听;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由省直部门领导指派下属单位解决或亲自下基层督办;记者当天采访解决情况、第一时间通过广播反馈给群众。省评议办还出台规定,少解决一个群众反映的问题,年终计分排队时扣3分,从外部督促各厅局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

  执行难、执行难、执行起来难上难。2003年11月13日和2004年11月29日,《阳光热线》先后两次与省高院合作举办“《阳光热线》帮您解决执行难”活动。省、市、县(市、区)三级法院联手,出动车辆800多辆、2000多人次,执结案件80多起,解决“执行难”拖欠款1000多万元。

  针对听众反映问题涉及面广、打进电话难的实际,《阳光热线》不断改进节目形式:由原先一个厅局做客直播间,发展为几个职能相近或相互关联的部门联手参与节目,并有意识地邀请地市领导参加;还把直播车开到广场、公园、社区,真正实现了厅局与群众的“零距离”大面积接触。

  每到年终岁尾,工资拖欠成为农民工的一块心病,许多人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为讨工钱甚至走上极端。2003年12月14日,《阳光热线》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在石家庄火车站广场举办了《阳光热线--帮你讨工钱》大型户外现场直播,接待农民工500多人,当天就讨回工钱15万元。

  正是这种有问必答、有错必纠、有纠必果的快速落实机制,《阳光热线》帮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天大”的难题:许多拖了又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许多濒临绝境的人得到了救助,有力地消除了不和谐因素,维护了公平正义和稳定。一项统计资料表明:自《阳光热线》开播以来,我省涉检上访案件已由全国前3位,下降到15位以后。

  邢台市邢机公司肖瑞茂用《社会主义好》的曲子,为《阳光热线》节目写了一首赞歌:“阳光热线好,阳光热线好,阳光热线栏目百姓最需要,有了困难与烦恼,打个电话就解决了,百姓忧愁一扫光,人民政府的威信大提高。”

  工作千头万绪,百密难免一疏。《阳光热线》给各级干部敲响了警钟,把提高执政能力作为永恒的追求主题

  一个开明的政府,向来是虚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阳光热线》使权力的运行真正置于阳光之下。省直54个职能部门领导轮番走进直播间,听取民声,解决问题;广大听众与厅局领导直接对话,反映问题、提出咨询。一人投诉,万人监督,从听众反映问题到解决结果,都置于广大听众的直接监督之下,避免了权力的暗箱操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

  科学的决策,来源于最广泛的调研。《阳光热线》搭建起了一个部门与广大听众之间直接沟通的平台,使参与部门进一步了解了下情,听到了最基层群众的呼声,从而使政策制定得更加完善。原省审计厅厅长张成起曾16次做客直播间,他颇有感触地说:亲自参加《阳光热线》,可以弥补日常调研的不足,了解民心民意,一些工作思路的形成也往往基于此。

  更为重要的是,《阳光热线》像面镜子,不断督促着各部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尽量减少失误、减少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改进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决不能挨了鞭子再过河,被动整改。要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省电力公司纪委书记王志刚参加完《阳光热线》后,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提请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制订变上访为下访的具体措施。如今省公司每年都有大批干部职工到各地开展民情调查,努力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参加完几轮《阳光热线》后,针对节目中反映的大多是农村宅基地的问题,省国土资源厅在栾城召开了现场会,在全省推广了该县的“两图一表”(宅基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十年早知道一览表)经验;省公安厅了解到基层群众对干警还有一些误解,开展了“万名民警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改善了警民关系……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使《阳光热线》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为振兴河北作出更大贡献!”省委书记白克明的殷切希望,激励着《阳光热线》在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河北的新征程中大踏步前行。

  (河北日报2006年月日报道)

  

  《阳光热线》类节目的价值与提升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张振华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先后推出《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之后,各级广播电视先后推出一大批舆论监督类节目,如评论类、调查类、热线类等等。有的直击社会焦点,有的调查、揭示问题的原委,有的则把舆论监督与服务性、沟通性相结合,开办了《阳光热线》、《政府在线》、《行风热线》、《百姓热线》、《广播110》、《曝光台》等。电视中类似于《焦点访谈》的节目,全国就已开办了60余个,而广播中的《阳光热线》类节目省级电台已开办了20多个,地市台开办了100多个。这类热线节目的推出,不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播新闻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成绩,使广播在新形势下创造了一种在政府和群众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新形式,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树立和展示了党、政府和媒体的开明形象。

  一、《阳光热线》类节目的时代价值

  第一,《阳光热线》类节目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实现形式

  十六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次把“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国家的三大目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包括多重含义,比如法制健全、政治开明、廉洁高效、社会和谐等等。不仅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而且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维度。因为一个国家民情、民意的畅通表达离不开充分、健康的舆论监督,而充分、健康的舆论监督则是一个国家政治环境、社会舆论生态环境的包容性和承受力的直接表现。

  正是因为舆论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的一个维度,所以,舆论监督工作不能脱离和超越我国政治改革的总进程而单兵突进,而应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同步共进。因为说到底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媒体自发的舆论性评价与国家的制度性评价的良性互动。

  但是,舆论监督也不应是政治文明建成之后的副产品。因此,舆论监督不能坐等、坐享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而应成为推动政治文明建设能动、活跃和积极的一环。甚至舆论监督自身的发育和提升以及舆论监督社会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提升,如对舆论监督的承受力、宽松度等,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靠舆论监督自身来逐步营造和优化。

  总之,舆论监督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是应有之义。一个没有充分、健康舆论监督的社会,称不上一个完全和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和现代的社会。舆论监督不应仅仅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受益者、受惠者,还应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奉献者。

  而《阳光热线》类节目大量反映各部门、各行业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矛盾或不正之风,从而成为广播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但是它又具有一般舆论监督节目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在一般舆论监督节目中,话题和话语的主导者主要是媒体,而热线类节目话题、话语的主导者则是听众;其次,在一般舆论监督节目中往往只有发球者,没有接球者,而在热线类节目中既有提问的百姓,也有答疑或接受质询或咨询的行业和部门,从而形成一种即时的交流与互动,这十分有利于沟通和问题的解决;再次,电台在热线类节目中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干群交流的平台,由过去媒体与听众的交流变为主要是干部与群众的交流,电台的位置比较超脱,因而可以避免一般舆论监督节目中形成的媒体尴尬甚至新闻官司。因此,《阳光热线》类节目实际是舆论监督类节目的一种创造和发展。

  第二,《阳光热线》类节目是改进和加强各级党政领导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制约和优化各种权力的一个重要形式

  《阳光热线》类节目涉及的舆论监督的内容虽然包括社会的各种失范和丑恶现象,但它的主要任务应是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优化和提升。

  从1949年起,中国共产党已经由一个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执政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又由一个在封闭条件下建设计划经济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党。加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迅猛发展,无论是上述两个转变还是新的国际环境,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提出了许多严峻挑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不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一大批共产党沦为下野党,而且本世纪初,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又相继发生了“颜色革命”,形成了又一轮政治地震。

  历史的教训必须记取。正如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说:“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记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对于执政党的腐败周期率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共产党要跳出腐败周期率,就必须依靠民主。只有让人民利用民主的权利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才不会人亡政息。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民主是最好的防腐剂”,这已成为政治学的经典论断。

  在我国,民主与监督有多种形式,比如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各级政协的民主监督、各级纪检、监察的党政监督、信访部门的群众监督,此外,还有通过媒体批评形成的舆论监督。

  《阳光热线》类节目进行的舆论监督不仅是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党政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监督的辅助形式和社会表达方式,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即公民权力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实现方式。因为《阳光热线》类节目中反映的各种信息、意见和建议正是来自社会和群众。作为具有广泛社会联系和影响的新闻媒体,对各级党政领导进行正当的监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官民观、主仆观、施政观、政绩观,真正践行“三个代表”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保证党的肌体的健康及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保证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民主形式。

  第三,《阳光热线》类节目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公共协调机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社会和谐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纳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说明党对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保持社会和谐在当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是进入“黄金发展期”,二是进入“矛盾凸显期”。对这一时期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倒退。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的矛盾和问题,没有问题和矛盾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区别只在于你有没有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而且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正在向中等收入国家即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加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我们面临的矛盾之多和挑战之大都是历史性的。因此,当前的中国社会和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问题意识。而群众不仅是各类社会矛盾的直接感受者、评价者,而且群众还应是社会话语的主体,因为让谁说话、听谁说话、为谁说话始终是媒体的一个根本立场问题。如果没有宽松的舆论环境,不给老百姓一个说话的地方,不能充分保障民众的话语权,不能正视问题,不能及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可能使问题和矛盾积蓄的能量越来越大,并且可能以非正常形式爆发出来,而一旦形成矛盾的总爆发,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就象当年苏联和东欧已经发生的悲剧那样。

  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提供的数字说,1993-2003年的十年间,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已经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由73万增加到约307万。而据公安部2006年1月19日提供的数字,2005年全国共发生群体性事件87000起,比上一年增加4%。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和建设全面小康的进程中,面对各种矛盾和挑战,各级党政领导应当学会善于运用和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使之既成为各地工作的一部推进器,又成为一部减震器和稳压器;各级各类媒体则应成为一个社会守望者和一部社会雷达,通过《阳光热线》类节目关注民情民意,化解各种矛盾;搭建党群桥梁,推动上下沟通;表达主流意见,渲泄社会情感;形成舆论强势,推动社会进步。从而使《阳光热线》类节目成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重要的公共协调形式。

  第四,《阳光热线》类节目是媒体贯彻“三贴近”原则,实现其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的重要形式。

  新闻媒体要真正贯彻“三贴近”原则,就不能片面理解和践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而远离问题和矛盾。因为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及时提出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乃是新闻媒体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所在。

  任何事物的发展、进步都是首先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始的。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仅是群众关心的一个个焦点,也是防碍社会发展的一个个结点,甚至是社会不断超越自我的一个个涅槃点。新闻报道关注这些焦点、结点和涅槃点不仅是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应有之义,而且是现代媒体为推动社会进步实践其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叩问矛盾是叩问生活、叩问实际、叩问群众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部分。而远离矛盾无异于远离生活、远离实际、远离群众和远离时代,那将是现代媒体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的重大缺失。这样的媒体自然称不上现代媒体,必然会被时代边缘化,被生活边缘化,被受众边缘化。而《阳光热线》类节目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它不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而且贴近生活中、实际中和群众中的那些矛盾和问题。

  总之,许多台的《阳光热线》类节目不仅成为各台新闻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和亮点,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由于这类节目的贴近性、批评性和建设性,赢得了众多听众,因之,也赢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从总体上看,这类节目还有待进一步发育和提高。

  二、关于改进《阳光热线》类节目的五点想法

  第一,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所谓政治,在一定意义上是指政治家们在践行自己的政治目标时,既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又能保持社会的平衡。

  新闻报道不等同于政治,但绝离不开政治;新闻工作者虽不等同于政治家,但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是半个成熟的政治家。积极、稳健、成熟的《阳光热线》类节目不仅表现在在触及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既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又能维护社会的平衡,而且表现在在搏击社会旋涡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媒体自身的平衡和提升。

  开办《阳光热线》类节目的目的是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化解和剔除那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种种问题和消极因素,而求得社会稳定;但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种种消极现象的揭批和曝光如果把握不当,同样也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而稳定是国家和地区的大局。因此,《阳光热线》类节目必须讲究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比如胡锦涛同志2005年8月在视察河南等省时提出,要“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理解,在报道中,我们必须正确地把握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不能超越历史阶段、脱离实际地提升群众的胃口,搞为民请命、哗众取宠,激化矛盾。包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都是个长远目标,都有很长的过程性,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阳光热线》类节目应审时度势,“解难而不发难”、“加温而不加火”、“帮忙而不添乱”。监督什么,什么时候监督,监督的深度、力度、角度、密度,监督的立场、观点、方法、态度等等,都应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如果破坏了这个大局,实际也破坏了新闻媒体,包括《阳光热线》类节目自身的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

  总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是《阳光热线》类节目得以生存、发展的政治保障。

  第二,要坚持公正性和建设性原则

  《阳光热线》类节目说到底是一种不带有也不能和不该带有强制性的软监督。它只是法律性、权力性的硬监督和刚性监督的一种辅助品。因此,它的影响力再大,也不能和不该代替法律和权力的力量。因此,电台在办《阳光热线》类节目时,必须时刻保持一种警醒和理智,保持自律和自重,防止自我膨胀,明白自己既不是“二政府”,也不是“二法院”,不能走入代法、代政等“媒体审判”的误区。现在已有人批评当今的媒体“在媚气之中夹杂着话语霸权”,这值得我们警惕。

  特别是在我国,各级主流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基于这一事实,人们往往把电台的批评看做是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补充。尽管批评者是媒体,但通常被认为是党和政府的声音和立场,因之其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都会很大。所以电台在开办《阳光热线》类节目时,要看到自己的位置、责任和影响,要使舆论监督成为一种有领导的、健康和理性的力量,而不能成为一支不受控制的独立力量、自由的力量,即所谓“第四力量”,更不能把《阳光热线》类节目当成媒体或个人的私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媒体既受到公共权力的公正性压力,又受到本单位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压力。但媒体绝不能为了自身利益,为了收视率、收听率和卖点而非理性地“炒作”,更不能谋私。

  《阳光热线》类节目的着手点虽然往往是批评、揭露和曝光,但着眼点却应是帮助、推动和促进。破是为了立,立应是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阳光热线》类节目既要是非分明,又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建设性意识。意见可以尖锐,态度应该鲜明,但不一定非要用尖刻、冷峻的语言去表达。在各类热线节目中,非常需要的倒是一种“两头热”、“帮两头”的取位和心态。特别是有些事情事出有因,记者应善于在矛盾的双方中不断地换位思考,使报道既有锋锐性,又有合理性、建设性,这样的报道可能效果更好。浙江衢州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种植、养殖中的技术困难,开设了“科技110”。但农民向报社反映,一到周末“科技110”就无人值守。报社一调查,原来工作人员正常休息。既然叫“科技110”,就有有求必应之意,而且有些技术求助时效性很强,显然,周末无人值班是不妥的;但“科技110”工作人员周末休息也是应有的权利。于是衢州日报在报道此事时既站在农民一边,又站在“科技110”工作人员一边,建议采取倒休的办法。结果满足了双方的利益,双方对报道的合理性、建设性都满意。

  为了保证舆论监督的主动、透明、通畅、有效,不少台的《阳光热线》类节目采取同相关职能部门如纪检、监察、纠风办及工商、税收、民政、公安、文教、卫生等联办的做法,使这类热线节目变成理政、施政性热线,既提高了节目的权威性、解决问题的效率性,又使电台在政府和群众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从而优化和提升热线类节目的生存发展环境。这种政府和媒体相互借力的做法适合中国国情,应当坚持。

  为了保证舆论监督节目的有效性和建设性,有人还提出新闻媒体既要办好公开的舆论监督节目,即“显性监督”;同时还可以进行“隐性监督”,即通过“内参”的形式进行监督;此外还可以进行“无形监督”,即媒体把掌握的情况和问题在底下向相关部门通报,提醒他们加以关注和解决。这种“三管齐下”的监督方式也是带有建设性的做法。

  第三,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同样,真实也是《阳光热线》类节目的立命之本。

  由于新闻媒体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阳光热线》类节目,不仅为所触及的矛盾和问题的当事双方所关注,而且也为社会所关注。方方面面不仅关注被监督的事、部门或具体的人,而且还关注进行舆论监督的新闻媒体的立场、取位等媒体行为。如果说被监督者因为受到媒体批评而近乎置于火上烤,其实被烤的往往首先是进行监督的媒体本身。而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要经得住考验,首先要做到事实准确。

  《阳光热线》类节目经常介入各种矛盾。而矛盾往往有两方甚至多方的因素。如果听风就是雨,只听其一,不听其二,那么信息源的单一性和信息反映者的主观性,再加上记者的主观性,就可能对报道本身形成失准性杀伤力。2002年前的10年间,媒体招来的新闻官司达5000起,而媒体的败诉率又高达30%。败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报道失实或部分失准。因此,对事实要调查再调查,核对再核对。只有事实清晰、准确,对事情的破解、剖析才有了前提和基础。媒体和报道才谈得上可信性、权威性。

  《焦点访谈》有期节目,讲在上海打工的一些四川内江民工往家里汇款,但家人却不能及时取款。记者下去采访前又做了两件事,首先,他们又采访了其他一些内江民工,得知他们也有过同样的遭遇;其次,记者往同地的邮局也汇了1000元钱,结果也不能及时兑取。有了这样的底,记者才深入当地邮局采访。这样的报道就极具真实性、说服力。《焦点访谈》这种多信息源求证的做法应该普遍坚持。

  第四,要有足够的法律支点和政策支点

  媒体不是法院。但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时却应借鉴法院判案的原则,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除了法律,与报道事件相关的法规、条例、政策等都必须了然于胸,并使之成为衡量、审视、判断所报道事务各方是非曲直的依据。

  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再加上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撑,报道本身就有了双保险。

  上面提到新闻官司中媒体有30%的败诉率,另一个原因是法律、政策上的失据。当然,虚假报道首先会被法律上击倒,因此,它是媒体败诉的第一杀手;此外,媒体的各种侵权行为,如侵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则是媒体败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媒体工作者必须记取和改进的。

  第五,提升性原则和议程性方法

  “热线”类节目当然要从听众提出的一些具体的事和问题入手,帮助和推动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这是“热线”节目所以“热”、所以受百姓欢迎的一个赢点。但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媒体毕竟是媒体,它既不是政府,也不是法院,因此,“热线”节目不能无节制地提升老百姓解决他们具体问题的期望值,如果让他们感到《阳光热线》类节目相当于“二政府”、“二信访”,这种职能的越位会使媒体有不能承受之重。因此,《阳光热线》类节目不能包打天下、代打天下,不能不问事由,有求必应,在内容和问题的选择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热线”节目如果长期拘泥于受众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有可能使节目陷在一些零碎问题的低水平重复上而缺少创进和普遍意义。为此,第一,《阳光热线》类节目不仅要尽量选择那些事关公共利益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话题,而且要善于以个案为例,通过专家或记者的分析、点评,升发出其中带有根本性、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长远性、政策性、法律性、观念性甚至知识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立足于又不要拘泥于具体事物,尽可能由事物层面上升到观念、法律层面,使受众能够举一反三,使节目效应由点对点,变为由点辐射到面。这不仅有利于《阳光热线》类节目的提升,也有利于使受众获得事物本身以外的更为宝贵、更为重要的东西,从而开阔受众的视野,提升受众的水平。就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入乎其内,所以生动,出乎其外,所以高致”。《阳光热线》类节目要善于追求具体事物之外的“高致”,从而达到事物性咨询,观念性收益;一人咨询,千万人受益的效果。

  此外,为了不断提升《阳光热线》类节目的水平和影响,使之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编播人员不应一味消极地等待听众的投诉或提出问题,而应善于根据当地的工作实际和某些热点,主动地设置报道议程,邀请专家和相关人士同听众一起进行集中、深入的讨论。比如,现在的舆论监督类节目更多的是关注事关公共利益的行为的合法性,今后则应更加关注事关公共利益的决策、法律的合理性。为此,媒体可以引导受众关注和参与讨论一些法规、条例制订的公示和听证活动。这不仅可以保证相关法规、条例的透明性、科学性、严谨性、适用性,而且可以藉此扩大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满意度。从而收到群众、政府双满意及社会和谐运转的效果。因为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健康保险”。新闻媒体这样做,自然也会同时提高媒体自身和《阳光热线》类节目的吸引力、影响力、建设性和权威性。

  总之,主动的议程设置不仅可以使《阳光热线》类节目化被动为主动、化零碎为系统,而且可以由低水平的监督、沟通提升为高水平引导、建设。


案例访谈

  河北电台"阳光热线"模式案例研究

  案例访谈

  政府议程公众议程媒体议程的高度融合

  --访"阳光热线"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永军

  

  记者:我们现在最想了解的就是阳光热线现在这个阶段的收听率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王永军:尼尔森调查显示收听率这个都在前十位,阳光热线收听率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指标,现在尼尔森调查只是针对石家庄地区、石家庄市区,包括郊区都不算,而阳光热线它覆盖的是全省,但是全省他们没有一个调查,尼尔森和索福瑞就是对大城市进行调查,所以这个调查只能说是从一个方面反映情况,但是针对河北一共六千七百万人,它这个调查有时候也是有一个有失偏颇的情况,而阳光热线这类节目在广大农村有庞大的群众基础。经过我们的调查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我们每天接到的电话,80%是农村群众,这是一个,第二就是电信局给我们统计过几次,电话的拨打率在13000多个。另外还有一个指标,每一次厅局作节目,大致形势你也都了解了,一个厅局长带几个处长到直播间,比如说今天是公安厅到直播间,全省公安系统他都要下文,要求全系统收听,省市县,有的到乡、居委会。咱们这个收听打高官领导牌,政府机关、领导这一层也是我们阳光热线一个庞大的收听群体。

  记者:相对这5年来,现在是不是阳光热线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呢?

  王永军:实际上最好时期从前年就已经开始了,第一从大的方面来讲,这和国家的发展合拍了,第一咱们现在民主化进程,老百姓参政议程,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是我们的大趋势。第二个咱们的政府,从中央,胡锦涛和温家宝,胡温政府他就是一个亲民政府,他就要求听取和了解这种社情民意。阳光热线这个节目首先很好地体现了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

  再往下降一级,从我们省里头讲,省里头搞民主行风评议,省里的领导对这个节目相当的重视,这个节目已经被列入了省委六届8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一个节目列入省委的工作报告这是没有的,况且为了做好这个节目,我们省委出面,召开了厅局长培训班,这在全国也是没有的,就是把厅局领导集合起来,专门为如何做好这套节目,我给你讲课、培训。

  记者:你们培训的主要一些内容是什么呢?

  王永军:比方说充分认识做好这个节目的意义、作用。然后怎么才能够做好,如何通过这个节目、树立好你这个领导和你这个厅局的形象,具体怎样的解答效果会比较好,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一点一点地给他分析,然后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什么样的心态,这些都是很细的去分析。下一步之后我们现在正在起草各个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也来,实现条块的结合。

  记者:会不会把触觉延伸到县一级呢?其实我觉得越往下百姓的问题会越多?

  王永军:现在我们是这种考虑,一方面先照顾好面上的,60多个厅局、11个市、下一步我们要逐渐开辟一些特别节目,给县里开,但是我们主要的节目不能给县里,不能说条件不够,而是假如一个县来了之后,等于有些时候它资源浪费了,你比方说,某一个县来了,我们这个节目只能是一天为这个县来服务了,而全省其他一些县的老百姓的问题就没法解决了。问题是越往下越好,但是来的嘉宾就不能都是县里的乡里的,因为这样你就只能针对他一块来说,但是咱们是一个省级媒体,我们特别节目可以针对一个县一个县地轮流,但是我们的主体不能是那样,主打的内容我们必须还得面向全省的。

  记者:考虑要做阳光热线这个栏目是出于我们电台自身要办还是我们省委省政府有这种需要呢?

  王永军:其实这是一个一拍即合的过程,当时我们搞民主行风评议,纪委要跟我们广播电视报纸都要合办一些东西,当时我们也就提出来别办一般性的东西,不要又是在那里发几篇稿子,造造势,而是实实在在弄点事。纪委就提出来咱们办有特色的节目,当时就提出办类似这样的一个节目。这类节目其实我们有些市、像我们邢台、邯郸都比我们早,但是省级台咱们是第一家。市级台开办了之后,当时理论界有这样一个观点:此类节目只适合在市级电视台开办,不适合在省级台。

  记者:为什么呢?

  王永军:因为说市级台与老百姓比较接近,到了省里,面就太广了。第二到了省里很多都是政策性的东西,而政策性的一些东西都是不好解决的,所以这类节目要想有生命力,就适合在市级台开办,到了省里要么就是事太小了要么就是一些政策性的东西解决不了。但是当时我们就冲破思想上的一个禁区,当时我们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当时定的就是这类节目就办一轮,一轮就是50个厅局,轮完了之后咱们与纪委的合作就结束了,我们就不再办了。没想到一办一发不可收拾,效果挺好的。

  记者:是什么时候突然感觉到我这个栏目已经成功了?

  王永军:第一期节目下来还是觉得不错的,真正来说我们打出去这个牌子的影响是在03年年底。

  记者:当初创办这个栏目,你们做了哪些准备?比如说直播的内容、栏目的形式、播出的时段你们都是怎么考虑的?

  王永军:时段我们当时一直到现在也是,黄金时段,早间嘛!广播黄金时段不是早间嘛。那个时候有一段还7点20,现在是7点半到八点,现在7点20有个今日焦点也是这拨人在办,也是配合阳光热线的,阳光热线的跟踪反馈,回访、问题解决也是这个今日焦点在做。等于说阳光节目的外延节目有从7点20也就开始了的。我们现在还以阳光热线为中心分了一系列的子栏目,阳光论坛、阳光短信、阳光跟踪、阳光追踪、阳光反馈、阳光回访、阳光点评等一系列的子栏目。

  记者:这些子栏目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呢?一开始肯定没有对吧?

  王永军:没有,一开始就是50个厅局50天轮完了我们就不办了,结果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省委书记做了一个批示,要求新闻单位来这采访报道,来学习经验,这一来就没有办法,就接着再办吧。当时我们停了不到半个月后重新又办了。重新开的时候它就成为一个固定节目,第一轮算是临时性的,因为理论界上当时都认为是不行的,但是经过这50天下来认为可行。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省级电台开办这样的栏目,不但可行而且还比市级电台开办的更好。第二轮开始从8月份开始,开了之后就成了一个固定节目。

  记者: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那停办的十几天你们在想什么?因为作为一个新闻人,你们肯定也知道我这个栏目是有影响力的对吧?

  王永军:当时我们也觉得挺好的,老百姓也反映应该开下去,其实我们一停办,还没有更多的去思考的时候,我们领导的批示就到了,到了之后我们就决定要接着办,要办就不是临时性的,剩下的10来天,你就需要做一个长期的规划,你得有一个提前的策划,你得有个规划。这十几天事实上都在考虑节目形式怎么搞,有哪些内容、怎么让节目规范起来,往上报批、走程序。

  记者:当时节目内容和节目的形式与现在比起来有什么大的区别吗?

  王永军:阳光热线总的来说没有大的改变,唯一变化的就是当时没有子栏目,为什么现在会出现一批子栏目呢?子栏目的出现就是对阳光热线这个栏目形式和内容的补充,一个提高。为什么呢?阳光热线它主要的东西是不能变,他最主要核心的内容是什么?他和其他节目不一样的地方在什么?它能够把省直的厅局长们叫到直播间,通过电话或者短信,在直播间与广大百姓或者听众直接地进行沟通交流。这是阳光热线最核心的,如果厅局长走进直播间没有了的话,那么阳光热线的特色也就没有了,和别的节目的区别也就没有了。

  记者:这是你们的特点,因为能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万一这种支持不存在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该怎么办呢?

  王永军:这其实是我们评论部在2003年6月1号成立的时候首先思考的问题,因为当时我们的省里还有一个规定,民主行风评议就搞两年。这个节目是附和着民主行风评议搞起来的,所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主行风评议不搞了,我们作为依附这个活动的栏目还怎么做下去?所以我们开始沟通思想怎么能够确保民主行风评议不搞了,咱们这个节目也能办下去。当时我们就采取了几次措施,一个就是在高层扩大我们的影响力,第二就是让厅局感觉到这个节目对他工作的促进和促动,提升他们的形象,让他们对我们这个节目产生依恋感,认同感。第三,我们切实给老百姓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其实这三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从而能够在整个社会上形成声势,因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老百姓不欢迎了,领导也不可能重视,光领导重视又不给老百姓解决问题,时间长了,老百姓也不理你了,上头领导也就不重视你了,这就应了古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包括我们后来搞得一些位民工讨工钱等户外直播都是由这方面的考虑的。

  记者:那怎么降低这种户外直播的风险呢?

  王永军:这都需要专业方面大量的准备工作的。这种大型的户外直播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播出。

  记者:对,那你们是如何保障安全播出的呢?

  王永军:第一比如说热线电话,老百姓过来首先要经过现场筛选,每个环节每道口都有我们的记者,把一些反映比较有质量的问题的人领到主持人那,然后主持人再把相关的厅局领导叫到一起联合检查。第二我们在直播间有备案,当然也没有用上过。直播间我们还有一套方案,万一出问题,我们马上会插进直播间的一套方案,我们在直播间有主持人、领导、律师,万一现场出问题了,我们直播间就可以开始介绍相关的政策、或者解读相关的政策。再一个就是现场掌控,其实在这种大型直播里,就怕一帮人蜂拥而至,我们有次出动了便衣警察50个。

  除此我们还实行同步监听,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创举。一般来说,电话打过来,打到导播那,导播先筛选,筛选晚了之后交给主持人,广播的直播是有延时装置的,我们是延时八秒,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8秒内将所有的问题都给处理了。一般单位,主持人掌控延时装置是最后一道关,但我们又设立了一道关口--同步监听,现在就是我们的评论主任在那一起监听,如果主持人碰到一些不该拨出去的话语而没有按延时的话,监听的人就可以主动地按延时。当时省纪委书记都说我们的栏目是踩着钢丝在空中跳舞,但是引来阵阵喝彩。

  记者:刚才说到了导播对内容的筛选,那么你们对内容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王永军:群众关心、领导关注、普遍存在、可以解决。我们现在追求的是你的个例又是普遍存在的,通过这个个例的解决可以解决同类问题,以点带面,这也是舆论监督最好的一个效果,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的监督氛围。

  记者:现在很多的省市台也都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且厅局长也都进直播间,为什么他们的影响力就没有阳光热线那么大呢?

  王永军:这个就要从自身上去找原因了。第一就是他们自身没有很好地去与厅局进行沟通,没有将节目真正的做到百姓的心坎上。第二就是节目本身也要进行创新,比如像阳光热线就开辟出了一些子栏目,从而形成一个群集效应,使栏目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解决老百姓更多的问题,特别是能够增加监督的力度、解决问题的力度。比如说我们的阳光回访,我们会亲自打电话给老百姓问问他们对解决问题的情况满意否,然后还会在阳光追踪里询问相关的办事人员事情解决的怎么样了,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在第二天的节目当中一起播出来,这样一来一些原先办事不力的厅局马上就会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解决问题的力度也会加大。第三就是没有让厅局真正意识到做好这个节目既可以为老百姓办好实事,同时也可以提升厅局自身的形象,这样一来就将公众议程、政府议程、媒体议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自身的节目影响力也就上来了,品牌的价值也就凸现出来了。

  记者:刚才你提到了阳光热线已经形成了品牌,而且我也看到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郭报新称赞阳光热线代表了中国当代广播电视品牌建设的最高成就,所以我们想知道阳光热线是如何经营品牌的呢?

  王永军:首先,做好自身的节目是品牌经营的最根本点。此外我们在保证《阳光热线》日常节目水准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在社会上树立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品牌形象。我们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阳光热线》商标,为节目进一步市场化运作和品牌化经营奠定了基础。2004年我们在北京举办"阳光热线现象研讨会",2005年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省级电台《阳光热线》类节目论坛,进一步扩大《阳光热线》在全国理论界、新闻界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在《阳光热线》运作中我们还采取了与市县台合作,省、市、县、乡四级媒体联动等方式,在全省广播界形成规模和系统;同时,我们广泛借助各种媒体强化自我推介,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合作,发挥不同类型媒体的综合作用,力求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记者:那目前"阳光热线"在做这类舆论监督有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

  王永军:阳光热线得到政府百姓等多方力量的支持,所以不存在着做节目的困难。《阳光热线》由媒体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联手合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与群众直接对话,使执政、执法部门既是被监督者,同时又是监督者,既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又要和媒体一起监督其下属单位和人员。被监督对象的主管部门和上级都成为媒体舆论监督的合作者、同路人,和媒体一样扮演着舆论监督的重要角色甚至是主要角色。直播过程中,省直各部门领导在节目中直接发布政令、部署任务、提出要求,进一步增加了执政的透明度,加大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

  记者:执法部门或者是执政部门在阳光热线的节目中既是一个舆论的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这就好比他既是一个运动员又是一个裁判员,这是否会出现舆论监督的灰色不公平地带呢?

  王永军:这其实恰恰是阳光热线的一个特色,也在实践上冲破了人们惯有的一种思想束缚。这法和执政部门在做裁判员的时候他就必须要显示他的公正,所以监督和解决问题的力度就会比较大。而作为运动员的时候,他接受的是群众的直接监督,提出建议、反映问题,这是很清楚的,而且这种监督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这对执法部门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过去我们的晕轮监督是新闻单位进行舆论监督,这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监督的效果也不好。现在我们这个模式是群众反映更直接、更有针对性、而且群众反映的问题是由各厅局直接来听得,并且还要直接做出回答,这就更有力度,媒体扮演的角色就是搭建了一个舆论的平台,让政府部门直接面对人民群众,让政府部门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相互地直接沟通,这种监督模式就更有效,力度更大,效果更好。我们现在运行几年还没有发生过一起问题就拖不解决的情况的。

  记者:但是我也听说有一点时间阳光热线的节目触及到了某些部门的利益,曾经也遭遇到了一些尴尬,陷入被动的局面,你们是如何扭转了这种不利的局面的呢?

  王永军:这种尴尬局面是都会有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问题比较多的部门更容易出现,因为你初次上阳光热线,面对人民群众提了很多问题,说明我们行业的工作有待改进,问题挺多,他就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这有几方面需要做的:第一这需要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如果缺少这个环节,领导就不会自觉主动地愿意上节目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二个方面我们媒体及时地跟各行业沟通,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地反馈过去,渐渐这种观念就会转变过来。

  记者:听你们的介绍阳光热线现在是处在一个黄金的时期,那这个栏目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呢?

  王永军:这个高度概括就是要实现"理论化、高层化、请进来、走出去"目标。

  首先要寻求与学界的合作,阳光热线也快要5周年了,这5年的走过来,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总结需要将它上升到一个学理的高度去审视它,在理论上对其加以指导,促使它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尝试邀请中央的一些领导到我们的直播间现场解决听众的问题,这还包括要将我们原先做过的邀请人大代表点评各厅局表现的尝试进行规范化,形成一种制度。走出去就是我们尝试要采用大篷车进行直播,使户外的直播的手段更多样化。这样一个目标事实上就是为了达到舆论监督的最高层次,第一就是你个人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第二个层次就是这一类问题都可以解决,第三就是整个社会都形成这种舆论监督的氛围。

  记者:你们有没有想到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一步地推广这个栏目呢?

  王永军:马上!我们这些都考虑过。我们现在跟新浪网等北京一些大的网站都有一些联系,他们对这个节目也是很感兴趣。特们也想借助这个节目增加吸引力或者听众的点击率。

  那你们不是说80%的听众是来自农村吗?那农村网络的普及率有那么高吗?

  这个东西不能因为你的主要市场在农村就放弃网络这一块。因为我的听众群是很庞大的,我农村80%的听众就算不要它,我20%的听众也会比其他的节目听众多得多,我的绝对人群也比一般的收听率绝对要高。第二网络这块不能丢弃的原因就是凡是上网的人都是比较有知识有层次的人,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在城市扩大影响,在中产阶级精英阶层扩大影响,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要扩大这一阶层的影响我们就要舍弃我们庞大普通听众这是不矛盾的,并不意味着我就要顾此失彼,而是两手都要硬。

  现在我们的影响力在政府部门是没有问题,在广大的基层是没有问题,但是在这中间曾或者单位到底影响力怎么样还没有做过详细的调查,但是他们就有可能不是很关注。因为他们对政策的了解用不着打电话收听节目,他有法律顾问,任何政策他都知道。遇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阻力,他不会说给阳光热线打电话求助,他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些关系网就可以把问题妥善处理。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这一阶层的听众就不一定能听或者说是我们阳光热线忠实的听众。所以下步我们的节目就是在改革发展创新当中,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在这些人当中制造影响,让他们通过这个途径得到别的途径得不到的东西。

  记者:那你觉得你们会提供哪些他们在别的途径得不到的东西呢?

  王永军:因为现在网站也没有弄,我也没法具体地说。这些都是很具体的问题,很实战的东西,比如说哪一些问题他们更关注,那一篇报道他们更关注,到时候我们就会把最好的东西链接上去。这个问题不是我现在一说就能说出来的,必须到了根底下自己具体去做的,但是你必须首先有这个理念。

  记者:说实话,现在很多厅局一听到阳光热线就会特别的尊重和配合,甚至是争着要进阳光热线的直播间,所以你们会不会滋生出一种优越感,觉得自身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了某种衍生出来的权力。

  王永军:没有!反而觉得压力特别大。因为你现在作出一定成绩,社会等都给了你很多东西,给了你更高的期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是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压力大就在于怎么把节目办得更好?第二全国同类节目都开始出现了,甚至成为一种现象,31家省级台都开了,而且大家各显神通,人家有人家的一些创新。阳光热线现在被称作是领头雁,是属于一种领先的模式,是一种现象,是新闻改革的一面旗帜,一种典范,但是不管怎么说,全国都在开了,人家该学的也都来学了,人家结合自己本地的东西在创新。所以如果没有压力的话,你很容易被其他一些省、兄弟台给超越了。

                                                                              采访:娄晶晶  中国人民大学


案例讨论

  通力办好《阳光热线》

  促进我省广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段录沛

  (2006年2月2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全国广播界的朋友们: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相聚一起,相互交流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的经验做法,共同探讨如何深化广播宣传改革,从而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这个重要课题,十分必要,也十分及时,充分体现了国家广电总局对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是对我省广播电视工作的极大鼓励和鞭策。首先,我代表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朋友们对我们河北广播电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兴盛同志就《阳光热线》的工作情况做了详细汇报,这里我再谈点认识,并就我局为办好《阳光热线》所做的工作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阳光热线》节目的创建,是广播宣传改革和广播功能拓展的结果

  众所周知,广播是我们广播电视事业的基础,与电视比,它是个传统媒体,曾经有过自身的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地方的广播电台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弱势。在新的形势下,广播电台如何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走出重围,重振雄风,是不屈不挠的广播人苦心探求的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本世纪开始的时候,我省一些地方台从广播媒体独特优势出发,开始试办一些新闻媒体与群众互动的节目,主要内容是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欢迎,但影响不大,因为媒体的力量有限。随后随着舆论监督工作的升位,一些政府部门参与进来,变“媒体与群众沟通”为“政府与群众沟通”,效果很好。它不仅为我们找到了舆论监督的适宜形式,而且开启了广播人生存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出路。那么,这类节目省台能不能办、如何办?针对这一问题,局党组责成河北电台,组织人员深入这些地方,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当时,对在省台办不办这类节目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类节目不好办,它只适合市、县台办,省台办不了,因为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十分具体,省直部门作为宏观管理部门不好答复,加之它对空直播,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问题,怕惹麻烦。一种意见认为,市台有市台的优势,省台有省台的优势,市台能办的,省台也完全可以办。对此,局、台领导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需要通过省台这个重要渠道反映自己的问题和呼声;省级政府部门也需要有一个直接与群众互动交流的窗口和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平台,而且群众提出的问题越具体,就越有代表性,政府部门通过媒体,即席解答问题、诠释政策,覆盖面越大,教育面越大。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节目有没有风险关键在于掌控,只要能够全方位地掌控节目,就完全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在破除思想障碍、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局、台领导多次向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工作设想,取得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节目于2002年6月3日开播以后,各方面反响强烈。可以说,它很好地贯彻了“三贴近”的原则,提升了广播的人气,拉动了广播的收听率,扩大了广播的社会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充分发挥了广播的互动优势,进一步拓展了广播的内在功能,搭建起了政府民主施政、公开施政、阳光施政的新平台,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此类节目的开办,也为河北电台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阳光热线》影响越来越大,河北电台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随着受众的日益扩大,其社会经、济效益也有了新的提高:03年下半年至今,两年多时间内,河北电台的经济收入由4000多万增加到近1.1亿元,设备更新,覆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出现了一个心齐、气顺、事业兴的大好局面。

  二、《阳光热线》节目的成功,是各级领导关注、支持的结果

  《阳光热线》的成功,固然是河北电台、河北电台新闻中心团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结果,但最关键的是省委、省政府、国家广电总局的关注、支持。几年来,总局领导、省委、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注这个节目,多位省领导亲自到《阳光热线》调研、指导,特别是省纪委的同志,利用多种场合,宣传《阳光热线》,组织参与《阳光热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同志明确指示,《阳光热线》不仅仅是河北电台的一个节目,而且是省委、省政府的节目,它代表省委、省政府进行“阳光施政”,为《阳光热线》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办好《阳光热线》节目,作为主管单位,我们省局也做了一定工作。一是特事特办,大力支持。《阳光热线》开办之前,为加强广播舆论监督节目的领导和工作力量,我们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对节目负责人实行了公开竞争上岗,并面向全省招聘了一批优秀的记者、编辑。《阳光热线》开办之后,2003年,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成立了河北电台新闻评论部,下设《阳光热线》和《今日焦点》两个栏目组,从体制上保证了《阳光热线》节目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对《阳光热线》等舆论监督类节目,按照省委宣传部领导的意见,局、台党组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无论现场活动、研讨活动,还是重要播出,局领导都主动出席,局相关部门也都积极支持、配合。

  二是总结经验,指导提高。《阳光热线》开播一段时间以后,为促进热线类节目的健康运行,促进节目的正常开展,局党组又及时组织力量,到《阳光热线》节目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探讨工作规律,探求改进方法,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是广泛推介,扩大影响。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对《阳光热线》节目进行宣传,局、台主办的报刊《河北广播电视报》、《声屏经纬》、《河北广播》和河北广播电视网站专门开辟阵地进行宣传。同时,我们还通过一些中央和国家级媒体,积极宣传、推介《阳光热线》,力求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广协会连续两年将其评定为“十佳新闻栏目”,这些都对《阳光热线》的品牌推广、做大做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以这次会议为重要契机,推动全省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的新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的认识。这次会议是国家广电总局就广播电台开办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一会儿,胡占凡局长、张振华会长、金德龙副总编将在会上做重要讲话,下午与会代表还要相互交流经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传达、学习、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要求,努力开创全省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要积极开办和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实践证明,电台开办这类节目,影响大,效果好,领导满意,群众欢迎,是广播宣传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我们要在全省广电系统全面推广《阳光热线》节目的经验,对凡是没有开办这类节目的台,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办这类节目;对已经开办这类节目的台,要求他们巩固成绩,查找不足,提高水平。总之,要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搭建起各级政府与群众互动沟通,民主施政、公开施政、阳光施政的新平台。

  三是要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推进广播电视宣传改革,促进全省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我们要按照中发[2005年]14号文件的要求,研究、制定全省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会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思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此回报总局领导的关怀,回报全国广电系统的支持。

  总之,几年来,《阳光热线》节目取得了一些成绩,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是,与广大干部职工的热切期望相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要相比,我们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因此,我们诚恳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给我们传经送宝,提出宝贵意见,从而使我们将《阳光热线》节目越办越好,为进一步深化广播宣传改革,充分发挥广播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开拓创新,忠实履行桥梁和纽带职能

  ——胡占凡在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06年2月22日)

  同志们:

  首先欢迎大家从祖国各地赶到石家庄一起参加政府和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应当说总局就某一类节目或某一个节目开这样的会还是不多的。另外,这个会是总局在春节以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会议,可见总局对这类节目是高度重视的。其次,我还要感谢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河北省广电局、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为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付出的诸多努力,为我们大家提供了这次交流的机会,向全国各省、区(市),各计划单列市广播电台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今后创出更多的好经验,多开这样的会,给大家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刚才听了段录沛局长、杨兴盛台长和张振华会长的主题发言,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我们一直在强调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工具,是党的重要的舆论阵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的呼声,履行好“桥梁”与“纽带”的职能,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特别是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在新形势下必须完成好的一个重要任务。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努力研究并适应新形势对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办节目,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争取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准确定位,忠实履行桥梁和纽带作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帮忙不添乱;努力适应广播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广播即时参与、即时回应的互动性优势,形成多方互动、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立体交叉的沟通体系;深入贯彻“三深入”、落实“三贴近”,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积极反映基层群众的问题和要求。基本做到了政府满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探索出一条政府与群众互动热线类节目的新思路,开创了一种媒体与党委政府积极联动,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新模式。《阳光热线》节目充分展示了河北省党和政府各部门科学决策、民主施政、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在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群众信心,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很好地树立了广播电视的良好社会形象,提高了公信力和影响力。《阳光热线》的这些成功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参考和借鉴。下面,我就进一步办好广播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讲几点意见:

  一、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为民。党中央的决策与部署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需要,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认为这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和谐需要沟通,需要理解,而广播恰恰正是一种最适合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渠道,《阳光热线》等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通过热线电话让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与广大群众直接对话交流,使各部门及时发现大量平时难以了解到的情况,为如何改进工作提供了依据。通过对话,人民群众有了问题能直接向有关部门领导反映,拉近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相互的理解,使广大群众切身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缓解了矛盾、增强了凝聚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播的优势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它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参与度高、影响力大、时效性强。电视、网络、杂志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验证了很多次,电视很强大,可是电视做这类的互动节目往往效果不佳,包括河北也试过,效果都没有广播好,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广播自身潜在的优势。甚至我们认为是劣势的地方还可以变为优势。

  一是方便快捷。广播节目获取信息容易,记者采访方便,制作播出迅速,听众收听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穿透力强,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可以把我们的节目与听众方便快捷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采访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听众也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到他们所关心的内容。这个大家很清楚,比如说听众通过热线反映问题,广播里听众自己描述或者记者现场描述就可以了,如果是电视就麻烦了,你要出动摄制组,还必须能够及时传送回来,除了用地面站,还要用卫星车、转播车,非常复杂。广播就非常的快捷,不需要这些成本。

  二是互动性强。听众随时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手段,就自己所关心的内容发表观点和看法,从而使广播与听众形成很好的互动。党和政府通过我们的广播节目,可以与人民群众进行全方位立体交叉式互动,大大增强了广播的传播效果。

  三是参与度高。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广播节目必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因为我们13亿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村人口,这些人平常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广播电视,而广播在其中发挥着更加快速及时的作用。我们节目中的每一个话题,甚至每一句话,都会引导许多人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据不完全统计,从全国范围看,群众参与广播节目的比例,远远高过参与其他媒体,达22.6%。而群众参与政府部门参加的广播节目的比例则还要高,达28.4%。这个特点我请在座的要充分的认识和掌握,这再次印证了广播是最适合群众参与的,也是群众最乐意参与的,最方便参与的。

  四是影响力大。这么多的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我们的广播节目,说明什么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广播节目影响力很大。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什么实际影响的媒体,哪有那么多的人关注,哪有这么高的参与比例?河北台的杨台长说他们办《阳光热线》,每办一期节目收到听众的电话是12000多个,这个数字是不可思议的,节目中解答的电话是十几个,但是实际打电话的是12000多个,这个数字非常说明问题。因为有这么高的群众参与率,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很快就会上升为一个公众的话题。确实是这样,一对一、点对点的对话无非是一个人听、一个人说,通过广播媒体的放大,变成了一个人说,一万个人听,必然会形成“一人咨询、万人了然;一人投诉,万人监督”的局面。很多多少年都无人过问的问题,甚至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我们广播节目的关注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第五个优势是,广播可以吸引听众的参与是因为它有隐蔽性。我们一致认为隐蔽性是广播的短处。人们7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个弱势和缺陷在互动节目中成了优势,无论是提问题的人还是回答问题的人都被广播屏蔽掉了,因此群众参与少了几分顾忌,没有后顾之忧。这也说明为什么我们其他的热线节目,一些互动节目,一些倾诉类的节目,一些心理访谈类的节目有那么多的听众参与。电视很难办,就是因为他隐蔽,所以我们要善于把这个劣势变成优势。

  六是时效性强。广播方便快捷、即时参与的传播特点能够促使很多问题以最短的时间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广大群众出主意,有关部门想办法,齐心协力,迅速行动,从而大大提升了政府部门的社会美誉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同时也增加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对广播的满意度。

  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服务类节目,而是我们广播电台架设在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纽带,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各级广播电视机构要高度重视,把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自觉地把办好这类节目纳入当地党和政府的事业之中,纳入党委政府施政、执政的方法和手段之中,坚持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用事实说话,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呼声统一起来,做到确保导向,确保事实准确,确保与人为善,确保平衡适度,在党的工作重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的难点之间寻找报道的结合点,让听众看到问题解决,正义伸张,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这样做就把一个普通的广播互动节目提升到党和政府施政的高度,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这不仅履行了我们广播电视的社会责任,同时,随着群众身边问题的解决,必然大大提升我们广播自身的影响力。

  二、开拓创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广播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从广播的自身规律入手,明确改革方向,增强听众互动,努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困。从全国来看,首先,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的出现,其本身就是我国广播开拓创新的结果,这种节目类型,是过去多少年都没有出现过的。其次,这类广播节目的产生,充分说明广播的开拓创新,必须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办。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第三,广播的开拓创新必须充分发挥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充分发挥即时参与、即时回应的互动性、时效性强的优势。这类节目正是充分发掘了广播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地形成了多方互动、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立体交叉的特点。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广大群众直接对话,听取群众对其分管工作的意见,听取群众在生活中碰到的不解事、不平事,电话两端一端是百姓,一端是官员,声音对声音,心灵对心灵,时间、空间此时的距离都是零,有许多问题在直播过程中就解决了。据了解,《阳光热线》节目每年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00多个,三年多一共解决了9700多个实际问题,解决相关资金及退还不合理费用2亿多元。广播这么办,能不受到人民的喜爱吗?广播这么办,才真正贴近了实际,贴近了生活,贴近了群众,也必然得到人民信任。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的生动实践,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在加强党的领导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树立、维护并展示国家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上是一次大胆有益的创新尝试。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广播事业必须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紧跟技术的进步,密切关注并积极利用新的传播方式、新的通讯手段、新的沟通平台,大胆创新,大胆突破。为什么提倡创新呢?我觉得如果没有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这类热线节目本身也不会出现,也不会存在。试想在十年前,做这种节目我们技术上都是做不到的,那时候没有移动电话,只能依靠普通电话,普通电话又存在一个播出的问题,所以技术的进步对广播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最有利的支持。科技发展到哪一步,我们改革的创新才能走到哪一步,就像大家习以为常的现场直播,如果没有技术的进步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现在有了手机,有了网络,说不定今年、明年还会出现新的传播方式,这都会引起我们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传播内容的改变。

  三、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普遍受到党委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这给我们进一步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提供了经验,也增强了信心。这类节目成功的经验可以这样归纳:

  一是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我把这个经验放在第一位,我们以河北的《阳光热线》为例,《阳光热线》所取得的成绩,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河北的《阳光热线》开播三年多来,成为河北的各级领导经常收听的一个节目。张毅书记就告诉我,他天天要听这个节目,听这个节目有很多很多的好处,一个是可以推动工作,推动行风建设,政风建设,还可以发现很多很多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了解我们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甚至还可以了解干部,了解干部的水平,了解干部的能力。我认为这些话都是实话,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办好节目最最根本的原因。《阳光热线》能够办得这么好,我觉得有几条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说直接参加这个节目的省级领导高达9个,这很不容易。

  另外省纪委已经把参加不参加《阳光热线》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标准,打5分。参加的有5分,不参加的就没有。1分都很不容易,一下子就可以得5分,所以说变成了一个硬指标。另外,为了办好这个节目,还专门举办了培训班,培训省里的厅局长如何参加这个节目,这个力度也是很大的。很多厅局长也是高度重视,我听河北台的人说,有些厅局长为了做好这个节目,前一天就住到广播电台附近了,就怕第二天来不及和紧张。像这样高度重视确实是办好这个节目最有利的支撑和保证。我们都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措施,恐怕这个节目也不会办的如此火爆。包括他们省委书记白克明同志向中央领导同志做汇报,也给了高度的评价。这一点是重要的一条,在我们中国办成什么事情领导重视不重视是关键的一条,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是办好这类热线节目的重要条件。全国热线类节目也说明这个问题,有没有党委政府的支持很重要,涉及到我们这个节目的生死存亡。因为道理很简单,我们办这个节目要调动很多资源,调动领导的资源,调动行业的资源,调动地方的资源。这些资源仅仅靠我们广播电台的力量是很难调动的。每个行业的厅局长、处长、科长都来参加这个节目基本是做不到的,但是党委政府做得到。比如省里的局长参加这个节目了,各地市县相应的局长、处长、科长都要同步收听、同步参与。因为说不定哪个老百姓提出的问题,涉及到那个地、县。如果政府不支持、党委不重视我们能让他们参加吗?我觉得很难。所以,领导重视是办好这类节目最重要的条件。

  2002年,河北省在50多个部门和行业开展“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河北广电局、河北广播电台围绕省委、省政府的这个重大决定,主动联系,积极参与,争取支持。为了调动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评议的积极性,河北省民主评议办公室决定与河北广播电台联合开办《阳光热线》节目。开播三年多来,《阳光热线》已经成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级领导经常收听节目,有的还为《阳光热线》出点子,想办法。为了办好《阳光热线》,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河北电台专门举办了省直机关厅局长参加的《阳光热线》培训班,先后有9位省级领导走进《阳光热线》直播间。河北省纪委和省民主评议办公室直接参与、支持《阳光热线》节目,绝大多数省直部门积极参与,事前协调沟通、精心谋划;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事后立即行动,解决问题。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在向李长春同志汇报工作时专门提到:“河北电台有个《阳光热线》,节目办得很好,很能为老百姓办实事,节目影响挺好”。正是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有力支持下,《阳光热线》节目才具权威性,也对广大听众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政府与群众互动,发挥广播节目互动性、贴近性和时效性强的优势,实现政府满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以《阳光热线》为例,这个节目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即时互动,每次播出都会形成几个不同层面的互动:主持人、嘉宾和听众相互沟通交流的互动;省直部门领导作客直播间,整个行业系统同步收听的互动;省直主管部门直接下基层督办和各地下属单位解决问题的互动;政府部门解决处理问题和记者跟踪采访推动的互动;记者当天采访、第一时间播出的迅速及时和听众期盼问题得到快速解决急迫心理的互动;河北电台把《阳光热线》作为重点品牌长期运作、强力打造和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力度的互动;媒体监督和行政执法监督、群众监督的互动。这些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的全方位立体交叉互动,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的互动优势,大大增强了广播宣传的实际效果。《阳光热线》互动的范围包括全省经济、执法、服务等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囊括了50多个行业和领域,涉及群众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始终把政府关注的工作重点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紧密结合,并把这个结合点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切入点,较好地解决了节目的“三贴近”问题。

  三是不断创新形式。现在全国已经普遍办了这类节目,从全国的情况看,这类节目不仅仅局限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许多节目已经建立了反馈机制。开办以来,《阳光热线》实行阳光反馈,在每天热线直播前对前一天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开通阳光短信,全天候接收群众咨询,请相关部门进行解答。开办阳光论坛,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服务对象就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疏民怨,释民惑,听民意,集民智,共同探讨解决之策。阳光热线还组织了《为您讨工钱》等大型现场直播活动,探索多部门联合互动,共同解决问题。这些反馈、短信、论坛、直播等等都是这类节目不断创新的体现。

  四是加强节目管理。这类节目政治性强、风险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问题。为确保节目导向正确,播出安全,《阳光热线》除对参与节目单位的人员制定严格要求外,还下大力气提高主持人的引导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要求主持人必须掌握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了解法律知识,熟悉全省50多个行业职能的相关政策,还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播出规章制度。节目前主持人、导播和参与部门要进行充分沟通,摸清敏感问题,既要解决那些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又要把那些有安全隐患、容易激化矛盾或者有损部门形象的不宜播出的问题全部控制在导播室。坚持坚持“双呼告”制、“双导播”制、“双延时”制和同步监听制。从打入电话到播出,每个问题都要经过导播、主持人和节目监听三道把关,正确使用延时装置,确保杜绝政治事故和技术差错。

  五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为确保节目的正确导向和良好效果,《阳光热线》围绕为群众排忧解难,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节目要求参与单位人员与主持人、导播提前见面,熟悉节目,明确重点,确定口径,确保导向正确,播出安全;要求节目参加单位必须由领导带队,选派群众形象好,业务精,反应敏捷,有亲和力的干部参加,保证效果,树立良好形象。这些很重要。我们不能选那些不会办事、不会说话、没有亲和力、官气十足的官员。因为人的个性,其实不见得官员不好,而是他的表达方式难以接受,这个很重要;实施系统同步收听,提高工作效率。各参评单位要求本系统省、市、县干部职工要同步收听,问题涉及到哪个地方,当地要马上调查处理,并将《阳光热线》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纳入工作考核,确保事事有着落。

  据了解,全国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普遍开设有像《阳光热线》这样的节目。总的看,这类节目导向正确,社会效果好,党和政府是满意的,人民群众是满意的,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于针砭时弊、弘扬正气、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发现并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

  一是话题选择问题。个别电台的这类节目不能很好地按照中央提出的“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可以解决”的原则来选择话题,这四句话是很重要的。这16个字是我们选择话题的重要标准。一些节目谈论的话题代表性不强,反映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结合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政府部门个别人员身上存在的问题扩而大之,让群众感觉好像是整个部门的问题,甚至涉及一些敏感话题,一些容易诱发群众情绪的话题。另外,有的还涉及一些敏感的话题,这样很容易诱发听众情绪的不稳。所以说,话题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刚才张振华同志提出的观点我很赞同,我们的热线节目是替听众解决问题,你不是“二政府”、不是“二法院”,也不是“二信访”。我们话题的选择归根到底有一条,就是要有代表性。一个早晨打一万多个电话,接哪些,不接哪些,选择权完全控制在我们手里,选择的话题一定要有代表性,一定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判断力,因为群众反映的问题都是具体的,都是个案的。比如说下水道的井盖丢了,把人掉进去摔伤了,这个问题很具体,你选不选择就看他典型不典型,有没有代表性,因为这样的问题永远都会发生。此伏彼起,选哪些不选哪些,哪些是我们当地党委的工作中心,哪些是群众呼吁的,普遍存在的。虽然提出的是个案,是一个微观的问题,但是有非常强的代表性。另外还要注意到提高我们的引导水平,这不仅仅限于简单的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让老百姓了解政府的工作,同时知道这类问题发生了应当怎么解决,这样减少听众的投诉率。同样的问题可能很多的听众都在反映,听了这一个问题知道怎么解决了,他就可以直接找政府,不用找媒体了。这都在于我们的引导水平,要告诉听众解决问题的渠道和办法,告诉他这类问题应该去找哪里,政府官员这样回答问题,我们的主持人也要有这个水平。

  二是嘉宾观点问题。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有的节目嘉宾选择不严,与嘉宾事先沟通不够,对嘉宾所谈的话题、观点了解和掌握不多,有的嘉宾在节目中谈论所谓个人观点,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的把只适合在讨论的问题拿到节目中来讲。有些热线类节目有嘉宾选择不严的问题。嘉宾的选择有两点,一个是嘉宾自身的条件,嘉宾自身的标准。嘉宾自身要没有问题。嘉宾本身不应当是和我们观点不一致的,和我们党和政府观点不一致的,嘉宾本身应当是没有争议的。官员的形象应当是老百姓认可的,所以嘉宾的选择首先要过关。二是嘉宾的观点要明确。这个人没有问题,但是他所持的观点是不是和党委政府的观点一致,因为我们的节目是帮忙的节目,不是添乱的节目。不能他说出来的和我们党委政府的观点不一样。所以嘉宾的观点要摸透,嘉宾的背景要清晰。我们嘉宾所谈的观点和话题要掌握,现在有的问题是对嘉宾谈的话题和观点掌握不多,有的嘉宾在节目中发表个人的观点,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有的不见得错,但是不适合公开谈论。把只适合在内部讨论的话题拿到节目中在大众传媒中讲,这是不合适的。应当说还是要掌握内外有别,什么是适合在内部讲,什么适合公开讲要掌握好。

  三是主持人引导能力问题。一些节目主持人由于政治水平、业务素质有限,对群众打进来的电话没有充分准备,遇到一些敏感话题惊慌失措,哑然失语。另外有些主持人自身的水平不高,换句话说有些主持人由于自己水平不够,所以不能够成为和嘉宾谈话的对手,和嘉宾谈不起来,嘉宾谈的东西主持人也了解不多,呼应不起来,嘉宾谈的东西主持人认识不上去,所以谈话很难继续。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一些节目当中的主持人就不能够很好的启发和调动嘉宾,不能够很好的引导话题的走向,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谈话节奏,在节目当中处于被动地位,所以这个主持就等于流于形式。一些节目主持人不能很好地与嘉宾形成良性互动,由着嘉宾去讲,与收音机前的听众一起听嘉宾演讲。一些节目主持人不能很好地启发调动嘉宾,不能主动引导话题走向,控制谈话节奏,在节目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充分发挥主持人应有的作用。

  四是节目形式雷同。现在全国各地基本都开办了这样的节目,但是由于我们的地域不同,特色不同,问题也不同,对象也不同。这类节目应该是有所区别,各有特色。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应当经过归纳和吸收,办成自己有特色的节目,不能简单的克隆。现在有些地方看到别人搞这样的节目很好,所以就盲目的跟踪,自己创新的成分很少,没有自己地域的特色,没有自己特定对象的特色,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都变成普遍的信访式的节目是不行的,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有创新。

  五是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不够。从全国来看,像河北省委、省政府这样支持的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节目不是很多。这主要是我们的主动性不够,我们没有很好地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没有很好地从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出发去思考问题,设置节目。没有搞清楚我们当地党委政府究竟在抓什么,如果我们切合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党委政府不可能不重视。也有的是我们参与这些节目的主动性不强,没有主动的去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有关部门去联系,做工作。河北能够取得成功,刚才杨台长也介绍了,开始是河北省政府搞“行风建设”和“政风建设”提出这么一个话题。我们河北电台很敏感,主动提出要参与,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我们各地的电台不能坐等,不能等党委政府找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党委政府不支持,而是我们的主动性不够,自觉性不够,敏感性不够。

  六是技术措施不完善,规章制度不严格。从全国范围看,大多数广播电台能够严格按照总局的有关要求,认真完善技术保障措施,严格执行有关群众参与的热线直播节目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章程。但是在具体的节目制作播出工作中,一些编播人员觉得使用延时器等技术设备很麻烦,删繁就简,存在着有章不循,放着设备不用的现象。

  四、采取措施,提高水平,忠实履行好桥梁和纽带职能。

  政府与群众互动的广播热线节目已经办出一些经验,今后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办好,进一步提高质量,提高水平。

  一要把开办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作为广播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条件的省级广播电台要尽快开办各具特色的此类节目。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一头连着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是党委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开办并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是广播电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各级广播电视宣传管理部门要从广播电视,特别是广播的改革与发展的高度,学习并借鉴《阳光热线》节目的成功经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力度,鼓励并支持各省级电台、电视台开办并办好这类节目,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广播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要,紧跟技术的进步。我看开办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就是广播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因为这类节目不但是党委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而且也能够很好地发挥广播所具有的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参与度高、影响力大、时效性强等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广播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离开这一点,什么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认真学习并借鉴《阳光热线》的成功经验,抓紧开办并办好更多的、各具特色的此类节目。

  二要准确定位,忠实履行好桥梁纽带职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必须准确定位,不能越位。第一,这类节目是党委政府的参谋,是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的展示台,而不是某些人宣泄个人情绪的出气筒,更不能成为引发某种社会矛盾的导火索。第二,这类节目必须立足于政府与群众互动平台的作用,重要的是沟通政府与群众这两头,做到既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好务,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第三,不能当法官,做裁判员。我们是党的媒体,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的神圣使命,不是职业的批评家,为民请命的清流名士。我们媒体的作用是沟通与引导,我们不是决策者,对决策过程和难度远不如政府那么了解,因此,不要妄下断语。第四,不能把党和政府作为社会矛盾的对立面,不能让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成为公众舆论的靶子,制造热点,干扰工作,激化矛盾。要善于化解矛盾、平息情绪,利于解决问题。第五,要强化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的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注重社会效果,维护公信力,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有利于平衡心理、增进团结,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理解、沟通、信任的桥梁。而不能一味的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

  三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党委政府的支持是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的重要保障。广播要发展,服务功能要拓展,必须积极争取并充分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

  一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严格按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设计选题、话题,选择嘉宾。要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虚心接受指导,及时请示汇报,反映问题,争取支持。各地要注意发现机会,有些机会你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像《阳光热线》就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二是积极参与,建立机制。要积极参与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热情邀请有关部门参与节目,做好沟通工作,确保导向正确,效果良好。要建立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联络机制,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听取意见,改正不足。

  三是关注民情,反映民意。要为党和政府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服好务,就必须关注民情,反映民意。要把我们的节目办成党委政府的耳目,使党委政府各部门及时发现平时难以了解到的情况,解决群众最现实、最急需帮助的问题和困难。

  四是搭建平台,增进理解。要通过我们的节目,让人民群众有了问题能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拉近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增进相互的理解,使广大群众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把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办成党委政府工作的“气象云图”,帮助实际工作部门“察风观雨”、“防暑御寒”,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增强执政能力,为党委政府构建起提高执政能力的新平台。

  五是宣传政策,展示形象。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都需要我们很好地进行宣传报道,一些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虽然都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但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政策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则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政策问题,而且对容易产生误解和偏差的进行宣传解释,不仅让群众知道政策是如何规定的,而且还要让群众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规定,从而自觉遵守,既降低了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执行成本,而且对个别部门个别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了监督,及时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让群众看到了我们的党和政府是执政为民的,展示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只要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配合重点,及时沟通,积极参与,加强联系,主动争取了,我相信,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然会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我们的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也只有在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我们的节目才更具权威性,在广大听众中也必将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要提高水平,确保导向。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是一类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节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性热线节目,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保节目质量,必须做更加周密细致的工作,提高引导水平。

  一是精心筛选节目选题。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按照“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可以解决”的选题原则,筛选并确定节目的选题。选题要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保持节目的品味与格调,不得调侃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调侃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不能出现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不能拿政府决策开玩笑、拿群众的忧患开玩笑,要塑造我们广播媒体高度为人民负责、为党负责的良好社会形象。这类节目绝对不能出现娱乐化的倾向,所以选主持人也不能选文艺类的主持人。

  三是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如相应的选题报批、采访安排和稿件审签工作制度、采访回避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接受社会监督的机制等。涉及重大事项和敏感问题的报道,必须由党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台领导批准,稿件由台领导审签;拿不准的稿件要送有关部门审定。

  四是要认真选择节目主持人和嘉宾。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也非常敏感。河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同志就曾形容《阳光热线》是“刀尖上的舞蹈”,把握不好就会出政治问题。所以,我们要仔细选择政治强、业务精的主持人和嘉宾主持参与我们的节目,要有政治修养,要有理论修养、理论水平,不能是白开水。另外这类主持人最好选择大家有信任感的主持人,不要选年轻的小孩,刚入台的大学生。主持人要有相当的广播工作经验和新闻实践。对社会要了解,我们主持人这方面问题存在很大。一个没结婚的人给人劝导夫妻离婚问题,这简直是讽刺。所以主持人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说出话来要给人有成熟感,信任感、稳重感,不能一张嘴就是外行话,一张嘴就很天真、很幼稚。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来说,从维护我们台的形象来说,都不能选这样的主持人。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强化此类节目的所有编辑、记者、导播、主持人,包括参与节目嘉宾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安全播出意识,切实增强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确保导向正确,不出问题。特别是主持人,不但要政治上强,还要有很好的现场掌握、引导能力。我们过去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发现问题了,主持人不会现场处理,现场失控,造成了错误观点的扩散,有的和错误观点的嘉宾辩论起来了,不会当机立断处理这个问题。

  五是要精心策划,精心设计。要严格按照总局有关群众参与的热线直播节目的管理规定,精心策划每一期节目,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落实任务,责任到人,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事先想到,要制定出详细的应急预案,绝不能打无准备仗,绝不能因为我们准备不足而导致节目出现问题。

  六是要确保播出安全。我们不但要确保节目内容不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必须同时重视节目播出技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主持人、导播等相关人员要会正确使用延时装置等技术设备,确保播出安全,万无一失。凡是不使用延时器的,必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是要严格培训。要进一步强化编辑记者培训教育机制。要认真落实《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切实增强采编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摆正位置,端正目的,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八是要加强管理。各级广播影视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对政府与群众互动热线类节目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制定办法,加强分类指导,切实解决一线采编人员的困难和问题。

  同志们,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构建起一个空中的沟通平台,展示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也解决了问题,初步实现了政府、群众、领导三满意。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会议,充分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坚持“三贴近”,创新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式,创新体制和机制,增强公信力和影响力,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形式统一起来,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和信任的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结合实际狠抓落实

  ——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总编室主任金德龙

  在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

  (2006年2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根据总局党组意见召开的。刚才,河北电台杨兴盛台长、河北省广电局段录沛局长、中广协会张振华副会长分别做了发言,听了很受启发。胡占凡副局长代表总局做了重要讲话,就学习借鉴河北广播电台《阳光热线》节目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在下午的讨论中,认真学习胡占凡副局长的讲话精神,交流经验,沟通看法,相互启发,相互提高。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胡占凡副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认真传达。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单位回去后,要认真传达好会议精神,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把大家的力量动员起来,用我们的节目,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二、要及时汇报,争取支持。各单位回去后,要尽快向有关领导汇报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真正把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联系,及时沟通,精心策划,精心设计,虚心接受指导,认真听取意见,随时改正不足,积极争取支持。

  三、要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各单位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作风和精神,紧紧抓住广播改革与发展这个主题,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广播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参与度高、影响力大、时效性强的优势和特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

  四、要采取措施,提高水平。各单位要把办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作为广播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条件的省级电台要尽快开办各具特色的此类节目,没有开办的尽快开办。各单位领导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强化社会责任,提高节目质量,注重社会效果,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为了举办这次会议,河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河北广电局,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做了周密安排。在此,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和与会人员,向河北省委、省政府、河北省广电局、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探索中谋求发展创新中实现突破

  ——在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上的主题发言

  河北省广电局党组成员、河北电台台长杨兴盛

  (2006年2月22日)

  尊敬的总局领导、省领导、全国广播界的朋友们:

  春节刚过,大家齐聚河北省会,就如何办好全国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广播节目,深化广播新闻宣传改革,更好地发挥广播主流媒体作用深入研讨。作为这次研讨会的协办单位,我首先代表河北电台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多年来给予河北电台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把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一些体会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一、《阳光热线》的基本情况

  《阳光热线》是在全国省级电台率先推出的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由河北电台和省民主评议办公室联合举办,2002年6月3日开播,每天早上7点30分至8点播出。节目宗旨定位为“增强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优化发展环境,架设沟通桥梁”。参加民主评议的省直54个部门,每天由一名厅局主要领导带领几位处长轮流到直播间,现场接听听众的电话,解答政策咨询,受理听众投诉,被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形象地誉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监督岗”、提升党和政府形象的“展示台”。到目前已经播出1100多期,先后有9位省级领导和省直54个部门的500多位厅局级领导1100多次走进直播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多次采访报道,新华网、人民网等主要新闻网站多次转载。全国近30家省市电台和18个省市纪检监察部门的同志到我台考察,成为影响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多次研讨会上,《阳光热线》被有关领导、专家和广播界同行誉为“广播新闻改革的一面旗帜”、“党委政府通过媒体施政的典范”,成为引发全国广播界新闻改革的“阳光模式”。《阳光热线》在广大听众中的影响也日益广泛,每次节目都有一万多人(次)拨打热线,先后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9700多个,处理相关资金及退还不合理收费达2亿多元,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都在98%以上,被听众誉为“百姓心中的红太阳”。2004年和2005年,《阳光热线》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十佳广播电视新闻栏目。

  二、《阳光热线》的基本做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主要任务。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广播如此,一个节目也是如此,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唯有超越才有希望。《阳光热线》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坚持思路创新,是《阳光热线》不断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创新了舆论监督模式。舆论监督的传统常规模式经常会遇到“五个难点”:即获取线索难,采访取证难,抵挡说情难,预防刁难难,播发报道难。这是因为,媒体不是职能部门,缺乏强制性;行政监督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缺乏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群众监督具有很大的广泛性,但不易被重视。《阳光热线》则把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集于一身,这样就使节目具备了很大的监督合力。首先,《阳光热线》以直播形式进行舆论监督,把传统的制播变为直播,减少了后期制作中间环节,被监督对象便没有了回旋余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直困扰舆论监督的“说情风”。其次,《阳光热线》由媒体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联手合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与群众直接对话,使执政、执法部门既是被监督者,同时又是监督者,既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又要和媒体一起监督其下属单位和人员。被监督对象的主管部门和上级都成为媒体舆论监督的合作者、同路人,和媒体一样扮演着舆论监督的重要角色甚至是主要角色。直播过程中,省直各部门领导在节目中直接发布政令、部署任务、提出要求,进一步增加了执政的透明度,加大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正因为如此,《阳光热线》自开播以来,被监督对象没有出现“反弹”,见不到说情者,更没有对簿公堂现象发生,做到了监督者满意、被监督者满意、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上下和谐,使舆论监督真正“帮忙不添乱”,“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成为省内媒体监督力度最大、解决问题最多、实际效果最好的节目。

  发挥了广播独有优势。一是新颖多样的互动性。有了即时互动才有了听众的最广泛参与。而即时互动正是《阳光热线》的突出特点之一,每次播出都形成了几个不同层面的互动:包括主持人、嘉宾和听众相互沟通交流的互动;省直部门领导做客直播间,整个行业系统同步收听的互动;省直主管部门直接下基层督办和各地下属单位即时解决当地问题的互动;政府部门解决处理问题和记者跟踪采访推动的互动;记者当天采访、第一时间播出的迅速及时和听众期盼问题得到快速解决急迫心理的互动;电台把《阳光热线》作为重点品牌长期运作、强力打造和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力度的互动;媒体监督和行政执法监督、群众监督的互动。这些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的全方位立体交叉互动,既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的互动优势,也探索出一种新的舆论监督模式,大大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实际效果。二是选择内容的贴近性。《阳光热线》容纳了全省经济、执法、服务等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囊括了50多个行业和领域,涉及群众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省领导、省直部门主要领导通过电话直接同广大人民群众交流,通过密切的沟通,拉近了政府部门同群众的距离。听众在直播中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他们生产生活中最为直接、具体、关心的实际问题,节目始终把政府关注的工作重点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紧密结合,并把这个结合点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切入点。“一人咨询,万人了然”、“一人投诉,万人监督”,较好地解决了节目的“三贴近”问题。三是解决问题的时效性。《阳光热线》做到了播出和收听同步,甚至是收听和解决问题同步。《阳光热线》记者当天全程跟踪节目中受理投诉的重点问题,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在子栏目《热线追踪》中定时播出。各省直部门都向本系统十一个市和各县进行行政部署,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组织收听,问题涉及哪个市县,哪个市县必须立即行动,马上查处,当天向省电台反馈。问题快速解决,报道最快推出,大大提升了广播的影响力和参与部门的社会美誉度。四是政策阐释的权威性。《阳光热线》每次节目至少有一名厅局主要领导和相关处室领导参与;直播中听众反映的问题主要由主管的厅局领导接听答复,并直接向所涉及的本系统市县部门的一把手部署解决办法。节目开播以来,不仅每次节目都由有关厅局主要领导甚至省领导直接与听众交流,还有67位厅局级领导、900多位处级干部当即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处理问题的权威性。延伸了广播媒体功能。广播媒体不仅仅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现在已有全国30多个省级电台开办了《阳光热线》类节目,这类节目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新闻节目“耳目和喉舌”的范畴,不再仅仅是“舆论工具”,而是成为党委政府通过广播媒体公开施政的理想载体和平台,成为公认的名副其实的“施政工具”。河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明确指出,《阳光热线》不仅仅是河北电台的一个节目,而是省委省政府的节目,是在代表省委、省政府进行“阳光施政”。54个政府职能部门轮番走进直播间,定期定点定时,有准备、有重点地选择本部门本系统当前工作重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亟待阐明的政策,发布政令,阐释政策,听取民声,解决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工作;广大听众与省直各部门领导直接对话,反映问题、提出咨询,倾诉疑问困惑。这本身就足已说明,这类节目实现了媒体运作和政府施政的有机结合,使广播超越了原来对媒体自身作用的传统定论,进一步延伸了广播媒体的功能,丰富了广播媒体的内涵。

  (二)坚持内容和形式创新,是《阳光热线》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丰富节目内容,增强《阳光热线》的亲和力。

  广播能不能抓住听众,吸引听众关注力,关键是节目内容能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能不能适应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节目内容越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就越容易得到听众认可。《阳光热线》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调整节目内容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想听众之所想,急听众之所急,在服务听众中引导听众。参与《阳光热线》的54个厅局的职能和分工涵盖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阳光热线》依托全省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根据社会和广大听众不断变化的需要,适时而动,拓展领域,逐步增加了介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相关业务知识、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等服务性很强的内容,节目内涵更加宽泛。比如每年省“两会”期间,我们都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直播间,和相关厅局领导、政府官员一起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与全省听众一起沟通交流;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我们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重点话题,请一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比如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等领导参与节目;防控禽流感期间,我们还特别邀请了省畜牧局、省卫生厅、省农业厅等厅局领导参与节目,介绍相关防治知识,消除群众恐慌心理。

  同时,我们还围绕着《阳光热线》开办了一系列子栏目,例如:热线直播中有些问题不便于展开,我们就适时开办了《阳光论坛》子栏目,让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听众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话题与听众充分展开讨论,讲深讲透;针对热线比较多,大部分听众不容易打进电话的情况,我们拓宽信息渠道,开通了短信平台,通过《阳光短信》子栏目,把听众发来的短信整理后找相关部门集中解答;我们还与省人大、省政协合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听评员,开辟《阳光点评》子栏目,对节目中各厅局的表现进行点评;针对各厅局解决一些重点问题的进展情况又及时开办了《阳光跟踪》、《阳光追踪》、《阳光反馈》、《阳光回访》等子栏目。这些系列子栏目从不同方面对《阳光热线》的内容进行延伸、补充和深化,使《阳光热线》的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了节目的“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

  不断改进节目形式,拓展《阳光热线》的新空间。

  首先,我们从传统的固定直播间直播逐步转向直播间与户外移动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先后多次组织了有较大影响的户外大型直播活动,把《阳光热线》直播车开到广场、公园、社区,实现了厅局领导和听众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沟通,充分彰显了广播的互动优势。比如,我们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石家庄火车站广场联合举办的《阳光热线——为你讨工钱》大型直播活动,现场接待民工500多名,当天即为民工讨回工钱15万元,反响十分强烈。

  其次,我们根据群众反映问题涉及面广而不易解决的实际,由原先一个厅局做客直播间,发展为几个职能相近或相互关联的部门共同参与节目,比方说让公安与交通、工商与质检、教育与财政、物价与卫生等业务有关联的几个部门共同上节目,听众反映的问题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领导就当场拍板,避免了推诿扯皮,从而更有效地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产生“1+1〉2”的效果,中央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对此作了头条报道。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先后搞了治理教育乱收费、治理公路三乱等几个专题直播活动,效果很好。

  再有,我们除了邀请省直各厅局领导参与节目,还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地市领导参与到节目中来,实现条条与块块的有机结合。去年11月,省检察院检察长候磊就和石家庄市、唐山市检察院的检察长一起走进《阳光热线》直播间,共同受理投诉、宣传政策、解决问题。

  尤其是,我们还以《阳光热线》为龙头,提出“以名牌节目为依托整合广播资源,打造河北大广播”的构想,与省内各市县台联手,实现全省11个市级电台类似节目的联动直播,省市县三级联动,进而形成全省广播和全省民主评议工作的大互动。2004年11月9日,《阳光热线》与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举办了以“保护国土资源、维护群众权益”为主题的《阳光热线》大型户外现场直播活动,首次设立户外主、分会场,创造了“上下结合、全省联动”的新的直播模式。全省十个设区市和部分县(市)都设立分会场,河北电台驻全省11个市记者站的记者也全部参加了这次直播活动。一个小时的直播全省各会场共接待现场群众1万多人,受理群众投诉804件,发放宣传材料5万多份,场面十分火爆。

  三、办好《阳光热线》的几点体会

  其一:广播要有所作为,必须充分借助党委政府的力量,实现媒体运作和政府施政的有机结合。《阳光热线》的成功运作,首先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都对办好《阳光热线》作出过重要批示。白克明书记在向李长春同志汇报工作时专门提到:“河北电台有个《阳光热线》,节目办得很活,很能为老百姓办实事,节目影响挺好”。季允石省长经常收听《阳光热线》节目,亲自调阅《阳光热线》播出稿,并在全省通讯工作会议上对节目给予表扬;张毅副书记对《阳光热线》给予了很多具体指导,2004年记者节亲自深入到河北电台与《阳光热线》工作人员举行座谈;2005年新年第一天,张群生部长亲自走进《阳光热线》直播间,就如何进一步办好节目、改进新闻宣传直接听取广大听众意见;孙士彬副省长等有关省领导也都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阳光热线》的发展。

  《阳光热线》还在于省民主评议办公室的密切协作,由省评议办出台文件,要求各厅局必须认真做好《阳光热线》,并把参与《阳光热线》的态度和表现列为年终考评的一项内容,凡节目中听众反映的问题,少解决一个扣3分,年终计分排队;为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根据省委领导提议,我们与省民主评议办公室合办了《阳光热线简报》,定期对各部门解决听众反映问题的情况进行通报,直接报送省四大班子领导和国务院纠风办;《阳光热线》还多次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红头文件,去年10月,《阳光热线》又被写入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工作报告;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不断提高《阳光热线》节目质量和各厅局领导在节目中的表达水平,根据省委领导的指示,省纪委和河北电台还专门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培训班,对省直50多个厅局有关领导进行专门培训,就一个节目举办如此规模和规格的培训班可谓首开先河。正是由于有了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行政力量融入到节目的各个环节,才使得《阳光热线》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其二:广播要有所作为,必须不断探索媒体改革的新途径,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广播如何找到能使事业加快发展、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欢迎的结合点,又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阳光热线》始终秉承这一原则,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不断改进,合作方式不断拓展,监督力度不断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社会效果越来越好,而支撑这一切创新的动力和源泉,首先来自新闻理念的创新,源于在新闻理论上对广播功能认识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对广播优势和特色的深刻把握与深度开掘,这是《阳光热线》在各方面一直不断攀升的关键所在。

  其三:广播要有所作为,必须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一种形象、一种承诺、一种特色。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媒体已经进入品牌运营的时代,创出一个品牌不容易,使一个品牌长盛不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更不容易。必须以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开阔思路、大胆探索;必须从受众市场需求的角度确立品牌、建设品牌、强化品牌;必须使办广播的人能时刻想听众之所想,急听众之所急,不断改进节目、延伸拓展,有效提升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为此我们在保证《阳光热线》日常节目水准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在社会上树立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品牌形象。我们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阳光热线》商标,为节目进一步市场化运作和品牌化经营奠定了基础。2004年我们在北京举办“阳光热线现象研讨会”,2005年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省级电台《阳光热线》类节目论坛,进一步扩大《阳光热线》在全国理论界、新闻界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在《阳光热线》运作中我们还采取了与市县台合作,省、市、县、乡四级媒体联动等方式,在全省广播界形成规模和系统;同时,我们广泛借助各种媒体强化自我推介,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合作,发挥不同类型媒体的综合作用,力求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其四:广播要有所作为,必须不断改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媒体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阳光热线》能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保障。在全台,通过深化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大环境;在新闻中心本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全面推行了量化考核管理,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制定了严格的《量化考核管理办法》。《阳光热线》中包括热线主持、热线导播、节目监听、追踪记者等20多个工种,再加上每个工种每月还要评出质量奖,总共下来有30多个项目,我们都量化成合理的分值,把每个人工作的数量、质量考核总分数以月、季、年为单位,制成柱状图表上墙公示。所有编辑、记者、导播、主持人干多干少、质量好坏、一目了然,使不可比变成了可比,并直接与本人效益工资和年终评先奖优挂起钩来。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我们又相应实行末位淘汰制、内部待岗制、季末评奖一票否决制等制度,正负激励并举,有效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同时我们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安全播出意识,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播出规章制度,采取积极措施提升主持人、导播、节目监听的政治鉴别力、敏锐性和导向意识。节目中,创造性地实行了“双呼告制”、“双导播制”和“双延时制”。从听众打入电话到对空播出,都要经过导播、主持人和节目监听三道把关,三年多来从没出过一次政治事故、责任事故和技术差错,确保了政治性极强的热线直播节目的绝对安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天传媒业发展突飞猛进。作为重要的电子传媒,广播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和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不断改革发展,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扩大自身影响力,是我们每一位广播从业者共同面对的严峻课题。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的各位同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打造出大批名牌节目,扩大了广播的社会影响,使广播媒体再次走出低谷,巩固了广播的主流媒体地位。这类节目就是我们广播界改革创新的新亮点,也为广播下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经验、新机遇。感谢总局领导,使我们有机会借这次会议相聚一起,真诚交流,共同探讨,我们将共同分享各兄弟台在新闻改革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使这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进一步完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两个效益进一步提升。我们深信,通过这次会议,各兄弟台更全面的交流与合作一定会开启新篇章,我们的广播事业也一定会迈向新的辉煌。谢谢大家!

 

  

  搭建施政平台构建和谐河北

  ——张群生在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上的致辞

  (2006年2月22日)

  尊敬的胡占凡副局长,尊敬的广电总局、中广协会的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国家广电总局在石家庄召开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受张毅同志委托,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广电总局对河北广播电视事业的支持、关心、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各省、市广播电台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会议能够在河北召开,是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对我省广播电视工作的厚爱和支持,也为我们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请教学习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真诚地希望各位在河北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广播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阳光热线》节目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广电局的具体领导下,由河北电台与省民主评议办公室开办的一档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三年来,节目发挥联系群众广泛、直接、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问题现实、快捷的优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600多个,先后有7位省级领导和省直54个部门的500多位厅局级干部走进直播间,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等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表扬,中纪委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非常关注并多次给予肯定,被专家学者誉为“党委政府通过媒体施政的典范”。在省广电局的正确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几年的打造,《阳光热线》节目已成为河北省委、省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连心桥”,成为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助推器”,成为提升党和政府形象的“展示台”,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2004年,李长春同志到河北视察时,白克明书记专门介绍了《阳光热线》的开办情况和良好效果。作为河北省民主评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办好《阳光热线》多次被列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事项。去年7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专门刊发新华社记者的文章——《河北“阳光热线”探索拓宽群众监督渠道》,给予大力推介。去年10月,办好《阳光热线》节目还被写入河北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的工作报告。

  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河北的情况。河北环绕京津,历来是京畿重地,总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人口6800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传说黄帝、炎帝、蚩尤战于涿鹿,由此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历史文化名人如扁鹊、荀子、董仲舒、祖冲之、郦道元、郭守敬、关汉卿、曹雪芹、纪晓岚、李大钊等都诞生于此。全省古迹遗存众多,赵州桥、山海关、隆兴寺、直隶总督署等名存海内外,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代皇家陵寝东陵和西陵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享誉全球。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摇篮,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是抗战的主战场之一,晋察冀、晋冀鲁豫两个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都在河北,前不久,我们举办了“英雄河北”等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毛主席在我省的西柏坡指挥了三大战役,夺取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西柏坡、冉庄、狼牙山、白洋淀、华北烈士陵园等已经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著名景点。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煤、铁、石油、金、石灰岩等3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六位,有3000多种生物资源,拥有487.3公里的海岸线,拥有曹妃甸港等4个天然良港,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在全省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良好态势,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116.6亿元,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35.2亿元,是2000年的2.65倍和2.15倍,全省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好局面。

  最后,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来宾和朋友们在河北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精神愉快!谢谢大家!

  

  加大追踪报道力度扩大节目宣传效果

  牛海鸣

  上午听了各位领导的一些讲话后感触非常深,尤其是胡占凡副局长代表总局做了一个对我们这些热线互动节目非常务实、可操作性强的讲话,大家反响非常热烈。有这么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非常难得。

  应该说河北台在办《阳光热线》这类节目上给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去年5月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跟国家监察部共同开了一个《阳光热线》类节目高层论坛。参加这次会议的很多同志去年5月份也参加了高层论坛。不到一年的时间再一次聚在这里,再一次探讨如何办好我们的节目,感触比较深。去年北京开完会之后,我又专门来到河北电台学习,我回去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让我们的副总编带了一队人马和省纠风办的同志又一次来到河北,学习怎样操作这样的节目。

  去年6月22号,我们把自己的节目办起来了,我们起的名字是《青海政风行风热线》,是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和青海省纠风办联合开办的。纠风办和省纪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做好这一节目,省委、省政府也是大力支持。我们在半年多办节目的实践中深深感到领导的支持非常重要。昨天到今天几个台长在一起议论这个事情也感觉到这一点,被政府认可、被纠风办认可并且共同参与,确实给我们电台提供了很大方便,青海台也是如此。这个事情光靠我们广播一头热不行,必须要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变我们电台单相思到相互的情投意合。把事情办成了,很快步入了正规,运作起来以后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这都是借鉴河北台经验的结果。

  目前青海台除了星期二正常检修以外,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是《政风行风热线》一个小时的节目时间,每周的一、三、四的下午设置的是回音壁。除了面对面节目之外,群众通过热线、短信平台、来信、来访的问题,我们尽量在回音壁节目中反馈,今天解决不了,最多一个礼拜解决,包括联线有关的厅局和部委回答。周六是热线聚焦,对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周六做了一期特别节目,星期日我们是精华回顾,把一周节目剪辑之后在礼拜日播出。星期五是《厅局长面对面》。有些厅局觉得做一次不过瘾,我们会另外给他一些时间。既然做这个事情就要做得好一些。我们原先有经济台和交通台,我们把《行风热线》节目落实到经济台来办,星期五下午是经济台、交通台共同直播。除了正常的微波、光缆覆盖以外,我们三套节目全上卫星,各个州、地、市要求当地收听,并转播这个节目,在人口稠密的乡镇继续把它发射出去,尤其是三套汉语广播并机直播,不听不行。

  现在我们节目组的人不是特别多,由经济台的副总编挂帅,主持人有两个人,一共有七、八个人。应该说从河北台取经回去以后我们感觉到办的还可以,社会反响也还可以。

  节目开播半年多,接听热线电话1500多个,切入直播间的电话1400多个,当场解答的982件,另外节目组接待来访听众是157人,听众来信100封,提的建议19条,热线反映的问题,包括举报、投诉类的问题885件。大多数听众提出的问题都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相关部门对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也都能够及时查处,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二天、第三天能够及时解决。我们也有记者跟着去,追踪这些问题的结果。省政府纠风办还有一个工作人员在我们那里办公,专门负责协调督办。我们热线解决问题率在90%以上。

  去年11月,我们开办节目100期的时候,通过《广播电视报》对节目本身搞了一次民意调查,60%以上的问卷调查反馈回来。其中有20%的人想参与或者已经参与进来,30%认为这样的节目能够转变行业风气,70%的人认为能够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主持人和导播的工作总体比较满意。75%的听众希望公安、社保、教育等行业的领导能够经常上线,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90%认为《厅局长面对面》的形式非常成功,希望长期开办。因为《厅局长面对面》每周只有一个单位,纠风办排了一个名单。各厅局第一期比较害怕,办了几期后,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认为这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促进和推动。半年多的时间我们节目有30多位厅、局级领导,500多位处级领导进入我们的直播间。

  我们感觉到下一步难点是怎样再提高一步。今天上午听了杨台长讲话,感觉《阳光热线》又有了一些新的方法和做法,我们回去可以参考一下,对我们节目肯定会有新的帮助。

  一个是加强节目报道的深度和力度,不要停留在一般水平上。今天胡占凡同志讲话中也提到要加强记者跟踪报道的力度。对一些当时或者一时不太好解决的问题,通过记者深入采访能够进一步解决。

  再一个是现场报道。录制报道和现场直播要结合起来,提前做一些采访工作。比如说下个星期参加节目的是哪个行业,对这个行业进行跟踪和隐蔽性的采访,配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一些。再一个是加强主持人、编辑记者、导播素质的培训。工作当中,很多年轻的主持人、编辑记者以前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工作,刚刚参与这个工作还不太适应。包括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对节目的整体把握等等。以前主持新闻类节目、谈话类节目、娱乐类节目,现在主持行风热线类节目,这中间确确实实有一定差距,需要做好培训工作。

  再一个是扩大节目宣传的效果。学习河北台的做法,把直播间搬出电台,走进社区、走进厂矿、走进农村、走进广场让厅局和群众直接面对面,这些我们今年也做了一些具体安排。我们每周还有一个信息、小结类的东西,我们想把它做得更好一些,本来是省纪委纠风办自己做的,我们想扩展到有关厅、局,让大家都来关心。针对行风热线提出的问题,解答的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使我们《行风热线》除了广播交流外还有一定的信息文字的交流。再就是我们的《广播电视报》,保证每星期给我们一块版面,对上星期的问题有一个回顾和总结。

  我们青海办这个节目时间不长,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坚持这次一定要亲自来,听一下各个台好的经验和做法,也是来河北台还愿,感谢河北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机会和平台。我想下一步有全国这么多的省、市广播电台的参与,共同交流、取长补短,借鉴各家先进的做法,一定能使这一类节目办得更好,也给我们广播好好趟出一条新路。谢谢大家!

  (作者系青海电台台长)

  办好《行风热线》树立广播形象

  史林杰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广行风热线》是04年开始运作的,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我们刚刚诞生的时候每周一到周五是《行风热线》的追踪,大部分是新闻调查,主要是群众举报的线索,我们记者追踪采访,每期10分钟左右,周六、日是厅局长接待日,这个节目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05年我们进行扩版,周一至周五改为直播,每期节目半个小时,周末是厅局长接待日,一个小时。06年元月一号我们再度扩版,每天都是一个小时,而且完全直播,周一到周五的节目主要是由我们的主持人和群众直接沟通,接听热线和投诉。周六、日是厅长接待日,每天一个小时。节目是50多个厅、局上节目。到目前,已有160多位厅局领导走进直播间,接听热线投诉数万个,受理短信达到了上万条,受理群众现场咨询3000多人次,群众反馈的解答率达到90%以上,群众满意率也达到90%以上。

  我一直非常非常感谢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对我们办节目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这次已经是第四次到河北和《阳光热线》进行零距离接触了。我们办《行风热线》的时候派了一个主任来考察,按照河北的模式办起来。办的过程当中,我又带新闻部主任到河北台来考察,怎么样把节目办得更好。去年,《阳光热线》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邀请我去交流,今年我又来参会。由于河北台这几年对我们的帮助,使我们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在新疆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引起党委和政府的关注,引起广大听众的关注。

  我们台一共是5种语言、8个频率,现在主要在汉语这块,由于《行风热线》的带动,4个频率我们办了6条热线。我们向《阳光热线》学习,充分借助社会上的优势资源来发展自己。《行风热线》是和纠风办联合办起来的,每个部门都想和新疆台联合做热线,过去我们的公检法不上热线,现在都上了。

  我们还把全疆各地的州联合起来办了一个《首府热线》,还有《律师面对面》。我们还办了一个全国各地很难做到的《跨国服务热线》,每天在吉尔吉斯的一套和二套播出一个小时,效果很不错。

  我们精心打造的热线现在有6条,办得最好的就是《新广行风热线》。自治区的党委书记是广播迷,他对广播很关注。

  以前我们很多业务骨干都跑到广东、深圳去了,海南岛从主任到副主任和主持人全部是我们新疆台过去的。这几年我们办《行风热线》以后,情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不但我们自己的人不走了,而且还有回来的。现在我们新闻部的副主任是原来电视台的新闻部副主任。《行风热线》把我们的形象打造起来了,以前是接电话,现在光有电话不够了,还有网站和短信平台以及广播电视报。

  现在我们的节目,一把手上直播的越来越多。另外,我们还采取了一种简报形式,把一些行业问题比较多、老百姓不满意的问题登出来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作者系新疆电台党委书记)

  发挥互动优势做强广播事业

  吉保邦

  广电总局召开这样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山东台收获很大。河北台与我们联系很多,来往很多,没想到河北台发展这么快,发展速度与节目的品牌意识和广播影响力做得这么好。今天上午听了胡占凡局长的讲话,我有几点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中国的广播发展到今天,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当我们看了河北电台的发展,听了河北的经验介绍后,进一步明确了广播的互动是广播媒体的优势,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互联网是虚拟的,报纸是被动的,电视做起来很麻烦,唯独广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阳光热线》就很好地发挥了这个优势。过去对它的认识不是很深刻,今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是新形势下广播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互动”这个词是一个国际流行语,是人与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民主进程的标志,也是我们国家媒体搭起政府与群众沟通桥梁的重要标准。现在国际关系中有一个词叫“双赢”,实现“双赢”的手段就是“互动”。所以“互动”从媒体自身来讲,从国际潮流的发展方向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

  我认为河北台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是:

  第一,用节目的影响力去推动媒体的发展。把《阳光热线》影响做到全国,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论坛,这是我们广播人走向社会、提升影响力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讲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广播更要讲科学发展,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第二,可操作性强。《阳光热线》节目运作有着周密的安排和规范的管理,可操作性很强。

  第三,河北台有一个很好的精神状态。在某种程度下状态决定成败,状态是生产力。一个团队没有精神状态不行。为什么广播媒体在这样的压力下立于不败之地?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广播人有自己的精神状态。这些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系山东电台总编辑)

  坚持创新精神搞好媒体联动

  邓季芳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零距离到河北电台参观学习《阳光热线》,同时也学习其他兄弟台办好这类节目的做法。江西台也办了类似的节目叫《政风行风热线》,04年4月份开办。当时我们是和省政府合办的,每周四中午12:10播出,第一次节目有30多个厅局参加。当初节目着重是解决群众投诉问题。参照河北台办好《阳光热线》的做法,我们对自己的节目进行了重新包装和打造,包括名字也改了,改为省纠风办和省广播电台主办,每周播出四次,其中三期是有关厅局参与节目,一期是对前三期节目的反馈版和接受群众新的投诉。05年总共参与节目的厅局领导将近50个。节目影响较大,去年一共解决问题初步统计为1000多个。去年宣传部长到我们台听取节目汇报后说“这个节目很重要,我们媒体要和省政府结合在一起,和老百姓的要求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三贴近’”。省公安厅的领导做完节目以后,马上在台会议室召开会议,现场解决投诉问题,逐步推动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干群关系的密切,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节目的目的就是投诉的人越少越好。

  去年10月10日,省委书记对我们的节目做了重要批示“省人民广播电台开播这类节目很有必要,是密切党群关系,架设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推动政府行风建设很有意义,特向全体同志致以亲切问候,力争把这个专题节目办得更好。衷心祝愿大家取得更大的成绩。”另外,我们的纪委书记在省政风行风评议总结会上两次赞扬我们的热线节目“许多单位的主要领导在省电台接听热线电话,接受社会咨询有利地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在谈到三年来工作的主要经验时,他再次对《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给予评价“这类节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创新精神,才能在稳步中拓展,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应领导的要求和今天上午胡占凡局长提出的要求,我们会参照兄弟台的做法,再创新,进一步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我们台的《政风行风热线》在04年开办时,就和省内其他媒体包括平面和电视媒体进行了合作。04年我们和网站进行了合作,进行现场视频直播。同时和省内一家报纸《江西商报》进行合作。05年我们把这种做法继续延续下来,合作的媒体也增加了,继续进行网上视频直播,同时报纸也继续办下去,头天预告,第二天节目做完之后把节目整理出来,刊登在报纸上面。《江西广播电视报》每个星期刊登一次解决主要问题的花絮和难点问题。从去年开始参照河北台《阳光热线简报》的做法,两周一期,把群众投诉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做法等等刊登出来。简报的范围比较广,向各个参与单位和合作媒体通报,今年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

  另外,我想提一点建议,我们广电总局对广播电台这类节目召开全国性会议,今后这样的会议能不能形成经常的机制,我们各地广播电台要建立一个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机制。出版一个联合刊物之类的东西,各个台办这类节目的经验互相交流和学习。第二是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这对办好节目是很重要的。

  (作者系江西电台副台长)

  办好节目的关键是给老百姓解决问题

  樊浩

  上午听了河北台领导介绍经验以后很受启发。我始终认为广播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广播发展到今天,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广播发展就会越好。恰恰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广播发展的速度就慢一些。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现在广播的发展势头很好。拿我们台来讲,我们实行了品牌经营战略,把每个节目打造成品牌节目,整个频率打造成一个品牌频率,从而提升全台的形象,就是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像《阳光热线》这样的节目,是我们做广播一个成功的典范。

  品牌也好,强势的栏目也好,关键的问题就是给老百姓解决问题。为什么河北台的《阳光热线》办得如此好,因为它实实在在给老百姓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们是03年开办的这个栏目,过去叫做《行风热线》,去年改为《政风行风热线》。老百姓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这档节目在老百姓心目当中有一定的份量,对政府官员也形成一种压力。每次上节目,一些主要的厅局领导都带着处级干部来上,很重视。有些厅局甚至提前一天到我们直播室演练一次。包括公安厅的厅长,像公安这样和群众联系越紧密的行业问题出的也越多,领导压力也越大,他们也越重视。如果我们还是过去那种靠自己坐在编辑部想当然办节目肯定办不好。

  由此我想到现在很热的交通广播。拿我们的广播讲,山西的经济相对落后,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广播广告经营异常困难。去年我们完成了7000万,这个数字不大,但是对我们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因为前几年山西的广告是1000多万,纵向比增长速度也是很快的。现在除了我们的新闻台,其它频道覆盖面统统在太原市。交通台也是仅仅覆盖太原市,但是由于节目很贴近老百姓,所以说确确实实有效果。

  举个例子,我们交通台办了一个《出门早知道》的节目,把一天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一个小时当中报出去,包括政治、交通、气象、生活等等所有和群众密切相关的信息。这个节目从开播到现在一直保留着,越办越好。电视台今年开了一档《早间新闻》节目,对我们的《出门早知道》也很感兴趣,和我们交通广播同时连线播出。在电视新闻当中,利用我们主持人的话语播报信息,这说明我们的节目在群众当中的影响是很大的。

  节目产生影响力的关键是能够给老百姓解决问题,贴近老百姓,这样才能树立我们的品牌。由一档品牌节目发展为一个频率,一个频率打造成一个品牌频率,继而提升全台的形象,这是广播发展的路子。今年我们交通台是全频率的品牌形象,注册了十几个栏目,这样为品牌栏目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的来说就是要贴近百姓,这不是一句话,不是一个口号,是我们办节目的理念、方向和目的。

  我上午听了河北台领导的介绍,特别是《阳光热线》的介绍,感触很深。下面我把我们的节目简单说一下。我们的节目也是开办了三年多,效果是很好的。群众关心了,对于上热线的人是一种压力,而且特别要求必须是一把手上。根据刚才讲的这个问题,办这种节目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否则仅靠我们没有这样的号召力和权威性。没有的话,或者说仅仅流于一种形式的话,节目办锝就有水分了,在老百姓心中就打折扣了。

  如何评价节目质量我们没有专门做过评价,关键是要有一个标准,就是解决问题的标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次交通厅上节目,有群众说,我知道一些大问题你们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现在高速路的野草长得很高,影响司机的视线,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当时交通厅的领导说,我下了节目就去看,结果他真的去了。所以说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广大群众就会欢迎它。

  (作者系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

  开办系列栏目形成品牌特色

  范健

  我们的节目能够开办起来,真的要感谢河北台。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办投诉类节目办一个死一个,后来我专门到河北台来看过,去年在人民大会堂开的会我也去了,终于下决心了要办这个节目。省监察厅和纠风办也非常支持。刚开始一部分厅局在参加节目之前很担心,怕应付不了,但是真正进直播间之后感觉就不一样了,都说觉得很过瘾。

  实际上我们也是一个平台,刚才北京台同志讲,着眼点要放在老百姓身上,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这个节目能火起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欣慰。

  我现在也在想,我们去年6月份到河北台学习,到现在时间不长,但是我们节目开办后的影响力很大。我们在考虑如何利用这个节目,再搞几个别的节目,开发一个系列,把节目搞得更火。

  (作者系广西电台副台长)

  借助其他媒体扩大节目影响

  魏鸣

  四川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叫《阳光政务》,我们办的时间比较晚,去年9月5号才开播,不到半年的时间。我简单介绍一下节目的运作情况,我们是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省广电局、省广播电视集团合作,具体的承办单位是四川电台和省纠风办。去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阳光热线》类节目论坛后领导让我们尽快上,我们的想法是高起点。节目开播之前,我们专门给省长写了一封信,说我们要办这个节目。省长第二天就到我们台里,说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办好这个节目,省委副书记也马上做了批示。加上我们是五个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每个厅、局都非常重视。我们和省纠风办是具体承办单位,省纠风办专门派了两个人直接介入我们的节目,从节目的预案到反馈,包括每个厅局节目的安排都由他们来操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厅局对我们《行风热线》的重视程度。

  我们在节目运行过程中主要抓住两头,一个是做预案,另外一个是做好问题的答复和解决力度。做预案就是厅、局主动要求我们到他们那里磋商,怎样做好这期节目。每个厅、局涉及的职能部门很广,我们就设计一个主话题,两个次话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听众咨询政策和投诉。开始的时候,听众打电话没有目的性,通过对话题的选择,他们现在都非常清楚了。这个预案做的比较细。每次节目我们和每个厅局都要沟通至少一次,有的两次,有的三次。

  我们还抓住听众问题这个环节,加大问题的答复和解决力度。我们运作时间不长,但是我们抓住了问题的解决和落实环节。我们节目安排是上午10:05到10:45,节目之后,厅、局领导不能走,对需要核实的问题进行梳理,有重点的安排现场办公。第二天是我们的反馈版,每周是两次,星期一是精华版。我们从早上到中午一直有群众打入热线,尽管运作时间不长,但是效果很好,解决了很多久拖不决的问题。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想法,希望省委给我们经济支持,省委不太高兴,但是没有明说,但是节目办起来之后,省委主动打报告给我们财政支持。我们也没有想到,这个节目影响大了以后,四川省的政务大厅也要求跟我们合作,他们提供设备,给我们建直播室。政务大厅里面每一个厅局都在。

  这次来参加这个会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其他省台在做这个节目的时候电台和电视台是如何互动的。我们上线的时候厅局也有这个愿望,他觉得仅仅通过广播力度还不够,省纪委也希望电视能够配合。我们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和电视台合作。今天上午总局胡占凡副局长说了,电视这样做其实是不现实的,有很大的难度。我们集团计划要集中精力把这个品牌做好。电视台我们有一个《焦点访谈》式的节目,叫《今晚时分》,专门派两个记者成立广播电视报道组,这两个人交给我,由我统一指挥,共同策划话题。每周《今晚时分》做一期,主要是把《阳光政务》细致化,从每期节目开始到每一个厅、局下去追踪解决问题,在电视上开辟专门的时段播出。不知道其他省台在这方面有没有尝试和一些想法,我在这里抛砖引玉。

  (作者系四川电台副台长)

  “两手”准备打造《阳光行动》

  巫金龙

  首先感谢广电总局,感谢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广电局和河北电台,他们确实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同时也给了我不少启发。总局在正月里就召开这么一个会,也体现了今年怎么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作用这样一个主题。

  在转型时期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我们怎么面对。我们要在舆论监督里面把这些分出层次,在不同的节目框架里面运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因此我们在2003年推出《阳光行动》的时候实际上是两手。

  一手是把厅局长请进直播室。为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专门派《阳光行动》节目组的人到河北考察。说句实话,三年来我们重点解决大的投诉案子是四、五百件,解决了听众9700个问题,重点案子重点追踪。我们的原则很清楚,在整体的宣传上,监督、批评、披露、沟通,总体上是弘扬正气。因为社会转型期间有非常多的问题,从党内来说是腐败问题,从政府来说是行业不正之风问题,是以权谋私问题。在当前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背景下情况非常复杂,我们只有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省监察厅,以他们作为我们的后盾,对这些问题进行追踪报道,所以我们在个案的调查上应该说投入是非常大的。三年多来我们接到的投诉电话是10000多个,还有群众上访等等。因为我们有纪委、有监察厅的支持,这两年随着政务公开,随着中央监察力度的加大,我们处理问题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今天早上张振华副会长讲得很好,我们的民主化是一个过程,我们的政务公开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领会省委、省纪委、省监察厅的意思,同时也让他们介入,密切配合我们,揭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东西,弘扬整个社会的正气,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作用重大。

  另外一手是我们跟厅局的充分但不完全沟通。各个行业的具体问题,包括当下老百姓对某一个厅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一般提前一个多月进行宣传,一些问题提前跟各厅局沟通,和他们取得共识。另外还要留一两个比较尖锐的问题,确实是老百姓关心的,但恰恰是容易和厅局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的,这样就增加了每一次节目的可听性。

  怎样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今天上午胡占凡局长对全国热线类节目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意见,非常好。尤其是河北台把这样的节目变成一个品牌,今后我看你们的趋势还要形成一系列的社会动作,我觉得这对于提升整个电台的社会影响非常好,所以我们也想借这次机会把兄弟台好的东西拿回去,再好好消化一下。通过政府和群众互动的舆论监督节目实现电台影响力的扩大、品牌的打造以及整个媒体的成功运作,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谢谢大家!

  (作者系浙江电台副台长)

  《阳光热线》成功背后的东西更值得学习

  马平分

  我们和河北很近,这次到河北感受到了新空气,发现很多好东西就在眼前,以后要多走动。

  我们的节目1994年办起来后一直叫做《公仆走进直播间》,是和市政府合办的节目,市政府指挥各部门解决问题。这么多年来,开始是解决老百姓的琐碎小事,比如房漏了,井盖丢了之类的事。随着这些问题越来越少,我们又创办了人大和政协类的节目,就某一个问题比如升学问题、医疗改革问题,把他们的观点和调研成果公布出来。之后又办了一个公安局长的办公热线,这个难度也很大。为了办这个节目我们努力了一年多,今年总算办成了。天津市公安局局长很开明,他搞网上直播,在全国也是最早的。

  天津市政府愿意和群众沟通,并且愿意为群众办一些事,所以我们的办事率基本为百分百。有些厅局自己拿出一定的资金放在那里。办了这么多年,最高规格到了政府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热线。群众和政府沟通有四大渠道,办公热线作为其中之一,别的渠道很多,所有办事处的电话一打就到市政府了,形成了四级网络,很健全的。

  我一来就感觉到,河北台在杨台长的带领下,节目背后的许多东西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个节目是一个亮点,通过推介实际上是扩大河北台的知名度。这几年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经常见广告,是关于河北台的,这个非常好。说明台里经营者的思路很好,要扩大自身的宣传。我要学习河北台领导层的观念和勇于创新、经营自己、扩大影响的理念。我们要吸取河北台和其他台好的地方,包括河北台领导和整个台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也是让我感兴趣的。我们要积极联手把广播做强。

  现在全国的报纸出现了萎缩,全国的广播发展趋势很好,随着“有车一族”的增加,广播发达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我们的新闻台分为一个中波、一个调频,我们把调频变成了真正的新闻广播,把中波变成了新闻综合台,也就是其他的好东西往这里面加一些。原来是双频播出,现在我们分开了。

  我们的广告创收去年是一亿六千万,今年是二亿六千万,所以我觉得广播大有干头儿。

  (作者系天津电台副总编)

  借鉴《阳光热线》经验开办城市管理广播

  边建

  2004年《阳光热线》获得全国广播电视“十佳栏目”后,我们到河北台学习考察,河北电台的节目负责人和主持人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给我们,对我们这一年的节目运作给了很大帮助。我们很多运作模式都是借鉴河北台《阳光热线》开展的。

  我们的运作模式和《阳光热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借这次机会,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一年的运作情况。城市管理广播2005年3月1日开播,这一年我们邀请了9位副市长与市民面对面做了直接沟通和交流。06年1月1日—15日我们请了北京市21个委办局和区县的局长一把手,在节目里直接和群众交流,效果非常好。每次集中一个话题,都是和老百姓的城市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内容,老百姓踊跃参与。在我们开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10位省部级的领导、110位局领导和350多位处级领导和老百姓进行了交流。

  通过这两天的交流和对《阳光热线》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地党委政府对电台节目的支持是办好节目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北京市来说,北京市委书记和市长、副市长对我们的节目都很关注,多次批示和调研。他们在政策上帮助《城市管理广播》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有四套措施,一个是政府领导定期与群众交流的机制;一个是群众反映问题的转交机制。我们和河北以及新疆不太一样,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要通过督办的渠道再转给各个部门,由他们答复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解决的了,也可能解决不了,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答复。这一年,我们一共接到了将近1万个听众反映城市管理的具体问题,我们一共给老百姓解决具体问题将近5000个;第三项措施是每一个委办局都有一个联络员,这与河北以及新疆台是不一样的;第四,我们也有一个简报,每两周把运行的情况和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上报给市里主要领导和各个单位。

  去年一年的时间,北京市委宣传部给了我们200万,北京市政府给了400万,这个力度是可想而知的。从领导的关心到政策措施的到位以及资金的支持,这些都成为节目运作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运行一年来,主要是通过政务公开,把政府做了一些什么工作让老百姓知道,老百姓有什么问题也让政府了解。很多情况下,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老百姓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政府也不可能全面了解,通过这种沟通老百姓有一个说话的地方。就像河北台提出的“减压阀”的概念,使老百姓相信政府能够为他们办实事。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老百姓的事我们要一件件的解决,这样在老百姓当中我们必然会有好的信誉。所以我认为更好地利用这种资源,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从政策措施到资金各个方面的支持是办好这类节目首要的因素。

  第二,要架起政府和百姓间沟通的桥梁。但是桥梁的立足点还要在老百姓中间,从他们的角度帮他们呼吁,因为他们是弱势,这样考虑问题就会更明确一点。我们每一个话题都是根据当前的热点决定的,由政府给老百姓解读政策、讲解政策。

  第三,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王歧山市长说要注意“超女”现象,“超女”是一个商业现象,它和《城市管理广播》有一点相似的就是都要充分调动老百姓的参与。老百姓对于《城市管理广播》的意见和建议会影响到北京市某些城市管理政策的制定。去年年底,我们在北京市广泛招募了城市志愿者,这些市民完全是义务的,他们给我们提供新闻线索,我们还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效果非常好。把这些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给我们提供很多的信息。比如今年发生了塌陷事故,周边地区的志愿者提供给我们说哪里的线路好走,这个信息很有价值。我觉得这个办法在06年是要重点开拓的。

  第四,我们在一年当中用了很多新的现代化手段。比如网络音频和视频的直播。我们9位副市长都在网上进行了音、视频的直播。老百姓对哪个政策不了解还可以再看,查询文字。我们还和北京新浪网合作,进行预告,搜集一些网友的意见,把文字放上去让大家反复地看。这样就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用雅虎搜索一下。北京市副市长说北京市07年将预售奥运会的门票,这些全是市长第一次在广播里发布的,只在广播里播报还不够,各家报纸和网站都要报。有些权威的信息会影响到投资,比如北京将向南发展,对老百姓的投资是很重要的。通过这些新手段的运用让文字留在网上,成为权威发布的平台。

  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经验交流会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很好。如果我们都做得越来越好,都像《阳光热线》那么强,一些没有办的电台就会认为不办不行,这是一个趋势,广播把政府和群众联系起来的趋势。办好这类节目对广播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从而超越现有的其他强势媒体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全国《阳光热线》类节目应该更多地沟通,甚至可以搞一些联合,使之成为全国的一种氛围。哪个省市遇到一些困难都能从全国同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种交流和互相学习是很好的,我也希望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也希望全国各地《阳光热线》类节目越办越好,成为一种沟通的桥梁和很好的氛围。

  (作者系北京城市管理广播台长)

  学习《阳光热线》加快广播发展

  刘述平

  贵州电台目前也开办了这样的节目,是一档自己办的专题类节目,偶尔开一次热线,政府还没有介入。4年前我和贵阳市人大、省人大搞了一个在线节目,就是人大指定贵阳市某个部门走进直播间,主要是从人大立法宣传、监控政府职能部门的角度做的。后来,市电台看这个节目搞得很好,就一直和我们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合作。我们曾经做了一次八个小时的直播,是人大的听证会。当时有12个市民走进来,预计开一个小时,后来一直到下午,做了八个小时,整个一天的节目全是热线。人大说,真没想到市民参与热情这么高。后来,这几年只要是进行立法听证,我们就搞直播。

  这次我来的目的就是学习。看到各台搞得这么好,我很羡慕,也肯定要办这个节目。刚才北京台说了,全国各电台都做这个节目,很有影响力了。有些地方可能政府在短时间内支持力度不够,今后肯定会慢慢朝这方面关注。这几年,贵州广播电视的发展比较快,抓的也紧,今天我们来河北,收获很大。

  (作者系贵州电台总监)

  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冯肖楠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非常感谢河北台为我们广播人争了光、争了气,非常感谢河北台给我们各个兄弟台提供了这么好的互相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省兄弟台的同志们。希望以后这样的沟通交流思路更加扩大,沟通交流的机会更多,我会把今天上午的会议精神和河北台同志们的宝贵经验带回去,好好学习,进一步提高我们行风热线类节目的水平,提高我们《政府在线》节目的水平,谢谢!

  (作者系河南电台新闻广播总监)

  办好《行风热线》的几点体会

  李树山

  上午听了杨台长的报告,觉得非常振奋,非常受鼓舞。回去之后我会把胡占凡副局长的讲话精神和河北台的经验带回去,向我们台长和局长汇报,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我们节目中去。

  黑龙江台《行风热线》2003年1月份开播,当时正赶上省里提出要转变工作作风,纠正不正之风,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和纠风办主动联系,合办节目。我们这个节目和河北台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我们的节目是每周两次,周一7:00—8:00是反馈节目,周六是直播节目,每期节目都是由各个厅、局的班子成员和他们各个处室的一把手到我们直播间,直播过程中要求各个地、市、县所处的行业班子成员,所有职工收听节目,涉及到各个地、市、县局的问题,领导会作出安排,把电话接到市、地、局让他们接电话,所以说我们参加的人数比较多一些。我们现在没有像河北台每天都有这个节目,形不成“规模效应”,周六和周一虽然时间很长,但是和每天播出相比,力度比较弱,我们回去会和省纠风办协调,希望每天都有这样的节目。

  我们省非常重视这个节目,节目刚成立的时候,省委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各个厅、局认真准备,走进直播间,还曾两次到我们节目组探望工作人员。我们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副省长分别对这个节目做过批示,给我们打气、鼓劲。李长春同志到黑龙江视察时说,《行风热线》节目是“三贴近”的一个具体体现。省纪检委、纠风办把简报报到中纪委的时候,吴官正同志也有一个批示,说这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

  去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办好《行风热线》类节目列为全省的“十项利民行动”和“办好33件实事”中的一项。从2003年到去年年底,我们这个节目一共接听和受理的问题是6602个,解决了6272个,解决率是95%。我们省是13个地、市,后来纠风办和广电局联合发文,要求各个地、市也要开办这样的节目。名称可能不一样,但是内容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做好这类节目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个是必须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点,这个节目搭建起了群众与政府沟通的平台。上午胡占凡局长和张会长也都提出来了,这个节目不是曝光台,也不是投诉台,他是搭建政府职能部门和各个厅局与群众沟通的平台。我们经常讲,如果遇到听众反映的问题非常激烈,听众情绪非常激动,一定要让他控制好情绪,避免不满的情绪毫无遮拦的在节目中播出去。

  第三点,做好这样的节目一定要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度”。刚才河北电台杨台长也讲,我们不是想给各个职能部门曝光。我们觉得有些问题确实非常普遍,经过努力能够解决,我们挑选后就把热线接到直播间。我们得到了纠风办领导的理解,他们非常满意。2003年的时候有很多厅、局长有顾虑,说我们这个部门能不能不做这个节目,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各职能部门就非常积极主动地配合这个节目了。

  再有一点,要重视舆论监督的时效性。一次节目我们可能接到几十个电话,我们切到直播间的只有十四、五个电话。我们会把内容及时整理出来,在两周内调动省、市、县三级的力量解决问题。我们每年把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解决问题的比例作为各厅局年终考核的标准,所以各个厅局非常重视。一些厅局长、纪检组长也亲自到现场督促问题的解决。我们星期一的《行风热线》节目要给打进电话的每个人反打电话,问他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是否满意,通过电话的方式对各厅局进行监督。没有切入直播间的电话,我们抽出比例,打回电话问他们问题是否解决了,是否满意,我们采取这样的方式对各个厅局解决问题的力度进行督促。

  我们觉得和河北台比还有很多的差距,我们会把会议的精神带回去好好研究。

  (作者系黑龙江电台新闻广播副总监)

  选择话题一定要坚持“三贴近”

  王露娅

  我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聆听河北台《阳光热线》成功的经验。今天参加这个会我感到非常亲切。

  下面我说一下我们开办《行风热线》节目的经验体会。我们新闻频率的《行风热线》是2003年元月1号开办的。厦门电台是三个频率,新闻频率、经济频率和音乐频率。新闻频率成立最晚,当时在电台的收听率排名当中是最后的,组成人员有些是老人民台留下来的。2002年我从经济频率调到新闻频率后,了解了一下各台的新闻热线互动节目,办的挺不错。那个时候我们就想尝试办一档和听众互动比较好的节目。新闻台有一个节目是《新闻招手停》,这个节目办得不是很火。2003年想与厦门市纠风办合作开办《行风热线》节目,我们的想法很快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一拍即合,有23家政府职能部门和我们合作。开播当天我们是在户外举办的,当时到现场的听众超过了一万人,非常多。23个职能部门在现场,听众反映非常强烈。我们和其他频道不一样,新闻频率是靠新闻吃饭的,一定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放在开幕式上。我们选择了以前热线接听到的一些线索,比如说小孩子上户口难的问题,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就用这样的新闻点带动了当天《行风热线》的起动,效果非常好。

  节目开办三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首先是政治上的效益,过去很多人都不太听新闻频道,有了这个节目之后,收听率大幅上升。

  再一个我们《行风热线》不是单纯信访类的节目。有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也有政府的难点。开始办的时候每周两次节目,三个月轮完第一轮。当时上节目的时候和河北台一样,有些局、有些部门的领导特别害怕老百姓提一些特别刁钻的话题。我们也有延时,同时要求导播必须是本科毕业。由于导播的把关,我们选择的话题大都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比如说把近期就业难、保险、工伤事故等比较多的问题切到热线中解答,主管部门因为专业对口,也感觉比较放松,使这个节目逐渐有了一个收听的基础。

  做这个节目的时候,除了主持人尽心尽力外,我们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节目运作机制。有一个副总监具体负责这个节目,专门配了一辆车,热线24小时有人接听,随时接听随时处理,并在当天播出。反映的问题第二天回复。这样热线的收听率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办成了一个名牌节目,收听率是四个频率中最高的。

  听了《阳光热线》介绍后,感到河北的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热线节目,先后有9位省级领导进入节目中,可是厦门市领导还没有走进热线。我想把河北台的经验和胡占凡局长的讲话带回去,促成我们厦门市的领导上热线。我们节目是每周办两档,就5个人,一个主持人、一个热线导播,今年需要增加人力,把更多的人力投向这个节目。

  (作者系厦门广电集团总监)

  多措并举化解直播风险

  ——杨兴盛台长与大连台台长毛忠国现场交流

  大连电台台长毛忠国:今天上午听了河北台杨台长的经验介绍非常受启发,从理念上和办节目的深度上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确实受益匪浅。大连台没有什么独到之处,我也就不多说了。我们的《行风热线》2004年9月18号开办,一周一次,和河北台比是差很多了。另外我们领导支持的力度和河北台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觉得自己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下面有两个问题我想再请教一下杨台长:一个问题是《行风热线》节目开办以来我们一直是每期一个主题。第一轮我们市政府非常重视,市长专门给36个行政局一把手开了一次会,要求36个局的一把手分别走进直播间,每个局根据职责要求在《行风热线》都有一个主题。我们在想以后要不要继续按照这种形式,每期都要确定一个主题?

  第二个问题是对风险问题的把握。《行风热线》老百姓关心,同时风险度比较高。我们要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块怎么把握?在直播间还好说,有些问题还可以预料,如果搞户外直播,这个问题就是很尖锐的问题,弄不好会引发社会矛盾。怎样在现场搞大型直播活动时把好安全关?

  河北电台台长杨兴盛:实际上河北台也在摸索。主题每次都有,主题的确定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的。这个行业里面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老百姓关心的是什么,有时候政府工作的重点和老百姓的关注点不一定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汇报材料里面就说“在结合点上下功夫”,既要符合工作的重点,又要围绕这个重点考虑老百姓可能会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他最关注的是什么,党委政府重点解决什么,老百姓不一定跟党委政府考虑的一样。为了解决结合点这个问题,我们主持人事先介入,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节目中,我们不是单纯的让听众提出问题,嘉宾解答问题,而是从阐释政策讲起。老百姓为什么愿意听?很多人想从中听到什么?就是想了解一些相关政策。同时我们和做客的厅局事先沟通,哪些人上节目都得提前商量好。厅局长可以在宏观上掌握,但是到具体的问题上不能都宏观,这就要求处长必须是“政策专家”。另外,每个嘉宾的口语都得适应广播的要求,处长或局长方言很重,你就干脆别上。

  至于安全问题,我们的双导播制、双延时制、同步监听制实际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直播间里直播不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在头一个导播那里听众说一个问题,切入之后他突然喊出另外的一句话,这时我们主持人和监听都可以切延时装置以确保安全。我们场外的直播也有这样的备份,必要的时候该延时就延时,该插播就插播。这就要求我们的主持人对这期节目的重点有很好的把握,对相关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必要的时候主持人还可以引出相关政策——前面谁谁讲的问题,这个行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或者是让这个部门的某位厅长或者处长做一些解答——现场必须做这个备份。比如说我们和国土资源厅搞的一次户外直播,设了11个分会场,很多县也都有分会场,我们驻站记者全面出动,都拿着采访机,总的由导播掌握,一会儿你那里有什么情况,一会儿唐山有什么情况,他就有选择地切入电话,必须做到这个备份。现在只能采取这个办法,因为听众很复杂,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也难保万无一失。有一次播出,开始很好,突然说出一句不该说的话,我们马上就切掉了。我们的主持人能控制延时,监听也能控制延时,有的时候是监听切掉的,有的时候是主持人自己切掉的。主持人不是单纯的一问一答,有的时候需要她去引导。比如说现场有一些嘉宾,尽管是厅长、处长,可能他更多了解的是他行业的政策,但对省委、省政府总的一些政策了解的不是很清楚,稍微超出他的行业范围就讲不清楚,这时我们主持人就得进行引导。所以这里面导播、监听和主持人的作用很重要。

  加强合作沟通信息互相交流

  张国社

  我们安徽台是第二次来这里了。第一次是2004年我们总监和主持人到河北台学习《阳光热线》经验。我们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和河北台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从杨台长讲的数字看,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是很大的。我把安徽台的节目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叫《政风行风热线》,这档节目是2004年元月一号开办的,根据安徽台的实际情况,每年参加政府评议的44个厅局,还有比如金融、铁路、邮政、通讯等部分不参加评议的部门参与我们的节目。从2005年10月份省纪委监察厅也开始介入这个节目,我们现在是四家在一起,纠风办、纪委、监察厅、文行办在一起,这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目前我们节目一周一次,一个主持人,一个节目编辑,一期节目导播接听电话在25个以内,切进直播间得到厅局长答复的大概有一半;我们有一个短信平台,每次短信20条左右。我们形成了一个惯例,礼拜三下午主持人和参与节目的厅、局联系,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辅导,包括节目后承办的问题。我们从11月到12月做了一个统计,两个月一共上了8个单位,我们转到8个单位要求办的信函,包括上访的、打电话的一共是128个,能够在规定期限内给我们回复的是91件。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专门发了两个文件。一份是要求组织参加政风评议的厅局必须参加节目;一份是对群众问题需要答复的,一般要求在十天内答复,必须有一个答复的结果;比较难的问题告诉纠风办,30个工作日内解决。目前我们这个节目运作了两年多一点,一共是100多期,参加节目的厅局领导一共有90多个,大概有700多人。

  我们感觉办节目需要我们40%的精力,解决问题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精力。于是我们专门成立了《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办公室,老百姓通过电话上访的问题,盖上我们领导小组的公章,再转到厅局去协调。现在回复率大概在71%左右。一般政策性的咨询问题,现场就可以答复了。

  我们有这么一个想法,既然有这样的节目,周边的省能不能通过《政风行风热线》联合建立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在本省不好解决的,可以通过台与台之间的合作,沟通信息,解决问题。大家既然是一个类型的节目,就可以靠我们节目的影响力来解决更多甚至不属于本省群众的问题。

  (作者系安徽电台新闻部副主任)

  要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

  钟翠萍

  我们广东台算是办这类节目比较晚的,去年11月15日才开始办,叫《民声热线》,是和省政府纠风办共同举办的,一个星期有一个厅局上一次节目。根据工作热点,一月形成一个专题,一个月之内把这个专题做透。但是我觉得越做越苦。我们觉得比较苦是因为现在是一个月一个专题,厅局又不能天天上线,只能从群众反映的问题中找线索,然后就是反馈,类似于新闻调查的路子。厅局上线的话处理听众的问题就很容易,他们现场处理和我们事后的跟进都做得到。但是厅局上线之外听众的大量电话和反映的问题如何来处理是一个难点,因为新闻调查就意味着高投入,必须有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成本,这就是我们的一个难处。

  我昨天一下飞机就开始收听当地的广播,我听了《阳光热线》,单就一次节目来说,我们广播所采用的手段大家都是可以做得到的。节目比较有反响、效果比较好的一般都采用了上下联动的方式。你反映的问题在哪里,系统的人马上到现场,记者也马上到现场。我们广东省的食品、药品监察,节目还没结束,他们的人就已经到了现场,我们的记者也可以到现场,这种时效性是比较好的。如果天天上线的话效果会出来。但是天天上线我们那边好像做不到,我不知道河北怎么可以做得到?天天上线就有很多问题需要当场拍板,第二天的追踪也得跟上。你们在节目之外接不接电话?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比较难的门槛,就是24小时的运作必须要解决问题,而没有部门的相应支撑。生死存亡的关键就是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我们回去要好好研究一下节目的走势。

  (作者系广东电台主任助理)

  一件广播人值得自豪的事情

  罗秦生

  感谢总局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同时也感谢河北电台做出这样的探索,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河北台和其他兄弟台都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今后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的前景是很宽广的,我们今后会认真学习,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

  甘肃台《行风热线》从去年9月份就办起来了,现在进展比较顺利,反响很热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是一次直播、两次重播,一次节目是90分钟。这个节目运行的一个特点就是监察厅和纠风办的领导比较关注,领导成员全体出动,动作比较大。进直播间的一个班子有30多个人,直播间根本容纳不了。这对厅局领导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和交流,他们可以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呼声,对他们的业务能力也是一个检验。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比较紧张,现在比较正常了。以前是有半个月的时间做准备,到节目的最后每家准备了300多页的资料,装订成册。对提出的所有问题一周之后必须有一个回复。有这样的窗口,群众找到了地方说话,领导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作为我们媒体人能做这样的事情是很大的安慰,我们没有白忙活,我们能为群众做一些事情。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体制的变化,基本上不是我们这个层面所决定的,但是节目做到什么程度是我们职权范围之内的。如果节目得到群众的拥护,在现代社会中是我们广播人值得自豪的事情。

  (作者系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行风热线》监制)

  关注公众问题提高节目层次

  陈平

  宁波电台开办的也叫《阳光热线》,去年宁波市纠风办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和我们台合办《阳光热线》这样的节目。这个节目是05年4月1号开播的,每周的周五、周六播出,每期30分钟。主要是政府部门和窗口单位的一把手进直播间热线直播,现场解答问题督办追踪问题解决情况。

  对这档节目,我们市里面的领导以及我们主办单位的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开办之前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局联合召开了《阳光热线》动员会。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广电局副局长以及参加节目单位的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处室领导都出席了动员会,动员会是由市委办公厅主持召开。在节目开办九个多月的时候,05年12月份,市政府还专门召开了一个交流会,并且在交流表彰会上评出了最佳上线单位、最佳工作联络员和优秀新闻报道员。节目开播后,市里还拨了一定的经费,为《阳光热线》节目配了一辆汽车,还有手提电脑、采访机。每次节目市纠风办派专人直接进入导播室,专人跟这个节目。

  这个节目主要由一位主持人来主播,其他两位同志协助。对典型的事例会派新闻采访部的记者和报社的记者参与报道。典型的案例还在《宁波早新闻》中播出,并对处理的情况进行反馈。这个节目开通9个多月,市民向《阳光热线》投诉一共是90多个问题,听众对节目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阳光热线》收听率和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和增加。05年下半年,我们宁波台进行十佳栏目评选,《阳光热线》当选为十佳栏目之一。

  《阳光热线》开播之初,听众向很多部门反映自己的遭遇,个案现象比较明显,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各个职能部门交流的增多,群众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关注社会现象的意识得到不断增强,现在我们觉得市民反映的问题更具有公众性。比如说公安局第二次上线的时候,市民打进电话,建议公安部门方便市民报案,行政区域划分得应该更清楚。宁波市的公安局长接到这个建议后当即表示要认真研究听众的建议。有人提出学生营养午餐不营养的问题,贸易局的领导就提出下一步要准备引进竞争机制和加强管理,保证学生用餐质量,起到了宣传和教育的效果。

  我们下一步想走进县区、社区,学习河北台通过搞大型直播活动扩大沟通的渠道。我听了河北台的报告,也一定带回河北台的经验,汇报给有关的领导和节目人员,使我们的节目越办越好。

  (作者系宁波电台编辑)


案例分析

  河北电台"阳光热线"模式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

  充分发挥、挖掘广播优势,搭建党群沟通平台

  --阳光热线个案分析

  舆论监督的传统常规模式经常会遇到"五个难点":即获取线索难,采访取证难,抵挡说情难,预防刁难难,播发报道难。但是阳光热线却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舆论监督新模式,做到了监督者满意、被监督者满意、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上下和谐,使舆论监督真正"帮忙不添乱","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成为省内媒体监督力度最大、解决问题最多、实际效果最好的节目。而这种新模式得益于其对广播自身优势的充分挖掘和发挥,得益于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得益于领导群众的广泛参与。下面就结合几个具体的节目对"阳光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创造了直播、互动的广播舆论监督模式

  与电视"画面"优势不同的是广播的优势在于语言,阳光热线以直播方式与听众见面,热线电话的介入使得节目在主持人、听众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三方实现即时互动。这种互动方式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保障公众意见的充分表达,而且改变了听众与节目之间传统的传授关系:听众既是节目的传播对象又是节目的传播主体,颠覆了传统的传播理念,实现了话语权的转移。

  通过这个节目,听众可以与政府官员进行直接平等地对话,变传统的单向式为双向交流、互动沟通的传播方式,使得节目拥有其他节目或者媒体所无法超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互动方式不断深入,在横向和纵向上形成多极互动

  在近5年的探索过程中,阳光热线逐渐形成了几个不同层面的互动:包括主持人、嘉宾和听众相互沟通交流的互动;省直部门领导做客直播间,整个行业系统同步收听的互动;省直主管部门直接下基层督办和各地下属单位即时解决当地问题的互动;政府部门解决处理问题和记者跟踪采访推动的互动;记者当天采访、第一时间播出的迅速及时和听众期盼问题得到快速解决急迫心理的互动。

  案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帮助(音频链接)

  在这节目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多极的互动方式,首先在横向上,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走进阳光热线的直播间与主持人、听众之间形成了三方的互动,其次,在某些问题上,下一级的相关部门也会打进热线电话,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说明解释。如沧州市青县某一私立学校的老师打进热线电话投诉该校校长未按照合同履行交纳一定的养老保险金,并且在合同到期后更加堂而皇之的事情,这个时候不仅省劳动保障厅的人结合相关的政策对这一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批评,并且沧州市劳动厅的领导也打进热线与省劳动厅以及反映情况的听众进行对话,表明态度,省劳动厅领导也适时地督促当地相关部门尽快地解决此时,从而实现了纵向多极的互动,从而使得解决问题更有力度、速度和富有成效。

  三、节目内容不断丰富,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随着节目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围绕着《阳光热线》开办了一系列子栏目,例如:热线直播中有些问题不便于展开,适时开办了《阳光论坛》子栏目,让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听众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话题与听众充分展开讨论,讲深讲透;针对热线比较多,大部分听众不容易打进电话的情况,他们拓宽信息渠道,开通了短信平台,通过《阳光短信》子栏目,把听众发来的短信整理后找相关部门集中解答;他们还与省人大、省政协合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听评员,开辟《阳光点评》子栏目,对节目中各厅局的表现进行点评;针对各厅局解决一些重点问题的进展情况又及时开办了《阳光跟踪》、《阳光追踪》、《阳光反馈》、《阳光回访》等子栏目。这些系列子栏目从不同方面对《阳光热线》的内容进行延伸、补充和深化,使《阳光热线》的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了节目的"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

  这些子栏目更多的是建立一种舆论反馈机制,如在《阳光跟踪》中记者会直接地跟随相关部门报道落实的情况,《阳光回访》就是记者询问投诉的听众问题是否解决了,解决地是否满意,并且在第二天的《今日聚焦》中将两方的情况原原本本地通过电波在河北的上空播放,这样一来就无疑增加了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时效性也随之增强。

  案例:《今日聚焦》之检察院反馈(音频链接)

  在检察院走进阳光热线听取了听众的投诉或者咨询之后,当场或者走出直播间之后就马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责查或者调研。在第二天的《今日聚焦》中,就以阳光跟踪、阳光回访的形式予以反馈。如前一天有关"起诉乡政府挪用农民养牛专项资金被法院驳回"、"农民交的700元市土地续包费还是农业税"、"如何起诉窑厂逃避责任行为"等问题或事件的进程都在第二天得到了一个反馈。这样就增加了听众对舆论监督的信任度。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连续性的反馈会在当事人特别是在其他的听众中间形成完整的观念,连续零碎意见的提供会产生水滴石穿的效果,形成的舆论具有渐进和稳固的特点。

  四、突破单一直播模式,逐步形成直播间与户外移动直播相结合的形式。

  他们先后多次组织了有较大影响的户外大型直播活动,把《阳光热线》直播车开到广场、公园、社区,实现了厅局领导和听众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沟通,充分彰显了广播的互动优势。在这种户外移动直播当中,他们真正实现了大广播的联动,所解决的问题更多,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场就解决问题的目标。

  案例:"畅通民意渠道,共创和谐河北"大型户外直播(音频链接)

  这个户外直播堪称将阳光热线的特色表现地淋漓尽致:省市两级纪委、监察部门协调联动、12家电台互动直播、200个部门、6500多名工组人员现场办公。

  1、现场情况直播与背景音频资料的综合运用,增加整个户外直播的信息厚度。

  这个节目首先在现场直播了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致开幕词,然后就以一段音频的形式回放了记者就此次活动举办的意义、如何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等问题对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的一段采访。

  2、主现场主持人与跟踪报道记者、市台频频互动,及时、真实地展现反映问题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进程。

  比如当第一个听众在现场反映了孩子户口落错地方的情况之后,省公安厅副厅长马上要求在现场的石家庄市公安局户政处的相关人员陪同其重新办理户口。在接来的时间里,主持人并没有把这条线给段掉,而是通过电话联线的方式与随行的记者保持联系,介绍问题解决的最新进程,从而使得整个直播层次感和立体感很强,同时也满足了听众迫切想知道事情进展状况的一种心理。

  此外,主现场主持人还适时与市台记者进行互动,让全省的听众不仅仅知道石家庄地区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其他市区的总体状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正当直播节目的信息量,同时也与"共创和谐河北"主题吻合。

  3、主现场主持人与相关厅局的领导互动,将问题从一个点带到了一个面,从而达到了一人咨询,万人了然的目的。

  "一人咨询、万人了然"一直是阳光热线追求的一个目标。在这次户外大型直播节目中,这一理念可以说贯彻地非常充分。每当一个听众咨询或者投诉完一个问题后,主持人就会询问关嘉宾:类似这样的为应该怎么解决?有没有相关政策上的规定?……这样的互动就使得正当节目解决问题的面或者是整个节目所反映的问题的普遍性的意义大增,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了更多人的问题,使舆论监督的效果大大增强。

  今年的6月3日,阳光热线将迎来5周年的纪念日。这5年走过的路,阳光热线都给广播业界以及学界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冲击。这种新型的舆论监督模式确实密切可党群关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附:案例分析的代表节目:

  1、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帮助--完善社会保障,共创和谐河北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参与"阳光热线"

  2、做人民安危的"佑护神"--省公安厅纪委书记、督察长张存信带队参与"阳光热线"

  3、检察院反馈

  4、"畅通民意渠道,共创和谐河北"大型户外直播

  河北电台"阳光热线"模式案例研究

  问题探讨:

  1、阳光热线类节目蓬勃发展的原因?

  2、阳光热线类节目是不是对广播"窄众化"论的一个挑战?是否给广播迎来新一轮的关注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3、虽然说目前全省的节目都开办了这类节目,但这类节目的召开更多的是一种行政力量的推动,那么阳光热线这种模式的推广真正的意义何在?

  4、为什么阳光热线能够将政府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融合在一起?

  5、这类节目发挥了广播哪些优势?


使用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案例库: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节目案例照片

  图片说明:2006年2月22日至23日,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在石家庄召开,向全国推广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图片说明:2005年5月14日,中纪委、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国家广电总局、全国记协、省委宣传部等领导、专家、26家省级电台的代表120多人莅临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论坛,以“阳光热线——广播媒体的历史责任和发展机遇”为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图片说明:我院学生在对阳光热线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永军进行采访

  图片说明:采访结束后我院学生与阳光热线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图片说明:“阳光”团队

  案例使用说明

  该案例用于广播热线直播报道教学中,作为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的代表。作品中展示出集政府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为一体的新型舆论监督模式,反应出广播热线直播报道的独特魅力。

音频链接:

http://10.232.3.240/casesvideo/gb/wanshanshehuibaozhang.wmv

http://10.232.3.240/casesvideo/gb/baohurenminanwei.wmv

http://10.232.3.240/casesvideo/gb/jianchayuanfankui.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