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广播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天天谈》

2019-04-02 05:26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新闻天天谈》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一档午间直播新闻谈话节目。《新闻天天谈》由“人物在线”与“话题相对论”两个小栏目组成。节目由两位主持人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从小的切口抓住新闻事件的根源、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报道的焦点更多地对准新闻事件中的“人”,注重事件对人物产生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挖掘新闻深层次的价值。

  《新闻天天谈》追求以最快的速度联系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权威专家、学者,并通过“大量的新闻背景链接和相关人士的连线采访”提供全景式的报道,呈献给听众一个真实客观的事实。节目中主持人会适时穿插听众的短信评论,使节目更具互动性和可听性,内容也更加丰富鲜活。

  《新闻天天谈》自创办以来,一直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力求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并开拓出一种新思路,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解读社会、展望社会的窗口。《新闻天天谈》的每一期话题都会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挖掘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比如《牙防组“蛀牙”了,该由谁来治?》、《北京儿童“免费乘车线”终于“长高”的背后》、《“挂号公司”的出现,是治疗“挂号难”的良方吗?》、《新建圆明园,重生还是死亡?》、《“抗菌”羽绒服的“抗菌风波”》、《尊重长城》、《经济适用房一号难求》、《“坏孩子妈妈”联盟的启示》、《“富士康”向曝光记者提出巨额索赔,舆论监督将如何面对?》等等。

  节目的追求目标是:“小切口,深挖掘;想得深,说得巧”。听众对《新闻天天谈》的评价是:“《新闻天天谈》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简洁明快的风格贯穿节目的始终,而且不失尖锐和深度。力求在心态平和的气氛中讨论现象、分析问题。节目中主持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在理性的思考中注重节目的深度和张力。”(选自《听众反映专辑》第336期)

  2006年,《新闻天天谈》在节目的形式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和突破,为满足听众以“特别视角”倾听“独家观点”的需求,《新闻天天谈》在新颖、轻松、自然顺畅上做出了更多的努力,继续拉近新闻节目与听众的距离。特别是,《新闻天天谈》“话题相对论”栏目中话题的选择朝着“提供独家观点,加强独到解读”的方向做出了新的尝试。“人物在线”栏目人物的选取标准倾向“宽度、高度、质量、容量”,大人物“软化处理”。以5月份播出的一期节目为例——“人物在线”的两位连线人物一位是到北京改变生活轨迹的社会热点人物“冠军搓澡工”邹春兰,另一位是当天早晨“以步代车”上班响应环保行动的环保局副局长。

  《新闻天天谈》自2003年11月24日开播以来,一直从记者队伍中选拔主持人。《新闻天天谈》于2004年度获得北京电台优秀栏目奖、2005年度获得了北京电台十大名牌栏目称号。同时,《新闻天天谈》不断创造收听率与市场份额的新高。根据索福瑞广播收听调查的数据显示,2006年《新闻天天谈》节目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在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听率为1.029%,比2005年增长213.72%,市场份额为9.998%(最高值曾达到16%),比去年增长113.18%。听众的忠实度较高。

  《新闻天天谈》之所以引起听众广泛的关注和充分的参与,是因为它“定位准确,风格独特,内容翔实,知识性强。特别是每期播出的话题都可圈可点,颇受听众关注”。如关于“带薪放热(?)假”以及“关于少儿图书价格”等问题的讨论,论证有理有力,问题分析透彻,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节目的播出,都有专家和学者参与,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释,不仅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而且还可以使听众从中获得不少有益的知识。节目的编排也令人耳目一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又通俗易懂,使听众易于接受。而专家和学者的精彩点评,无形中提高了节目的含金量。另外,《新闻天天谈》的两位节目主持人配合默契,在阐述见解时,词语准确、生动,展示了她(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新颖的观察视角。而适时穿插的听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短信,不仅激发了听众的参与热情,增加了互动效果,更为节目锦上添花。《新闻天天谈》节目,以精心挑选的话题和精心的制作,以及精彩的播出而赢得众多听众。(选自《听众反映专辑》总第281期)

案例成果

  作品一:《新建圆明园,重生还是死亡?》(文字稿见附录)


  作品二:《窦唯大闹报社》(文字稿见附录)


  作品三:《歌迷父亲为何魂断追星路?》


案例访谈

     《新闻天天谈》主持人方达访谈音频文件

  1、请您简单介绍《新闻天天谈》的发展和现状?

  《新闻天天谈》是2003年11月24号开播的,创办之初是一个25分钟的节目,新闻性很强,谈话色彩弱一些,是一个拉长版的新闻专题。现在的节目和2003年相比有很明显的变化,主持人的个性色彩、评论、点评和听众的参与都大不相同。目前的节目有两个板块,一个叫“人物在线”,有些听众朋友理解成了“人物再现”,这两层意思都可以。在这个板块里我们一般会选择5到6个人物,第一个人物我们都安排电话连线,选择的标准是他不要太过重大,太过严肃,因为我们的节目处在午间时段,不像早晚的节目他们的人物都是事发当天最为重磅的人物,我们不同,我们会选择有个性的、草根色彩的。我们口号叫做“有宽度、有高度、有容量、有质量”,最重要的是能够打动听众,有直指人心的故事的人,例如我们曾经选择过邹春兰(曾经的冠军,后来沦为搓澡工,到北京后得到妇联的帮助,最终在长春开了自己的洗衣店)。当然也选择过一些官员,如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绍忠,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参加了民间发起的“少开一天车,为北京的蓝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活动,他当天是以一个司机的身份参与到节目中的,他的官员色彩就相对淡一些。我们选择的人物都是很特别的,身怀绝技的,或者是他的故事能够温暖人心的,能够给听众启发的。另一个板块是“话题相对论”,这个板块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05年之前这个节目就是对一个新闻事件小切口深入挖掘的访谈节目,自从2006年末以后,我们特别强调了“相对论”,相对当然包含了多层意思,第一就是几个人物在这里交谈,另外,观点不是一边倒的,是要能够对立起来的,因为任何事情没有对与错,我希望做到有争论没有定论,通过嘉宾的访谈,背景资料的介绍,增广大家的视野,激荡大家的脑筋,在双方的争辩中自己形成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不是封闭式的,是能够引发一些思考的,这样的话新闻浓度就会被稀释,听众听起来不会感觉到很累。从个人角度来讲,大家喜欢听有冲突的访谈,而不是四平八稳的,流线型的访谈。这也是现在的“话题相对论”能够引起听众关注和参与兴趣的原因。它暗合了听众的收听心理,所以在改版之后,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和收听份额方面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方式趋近于听众的收听心理和需求,得到了台领导和相关的专家的认可。

  2、能不能介绍一下《新闻天天谈》目前的收听率?

  目前的收听率平均值在1.3、1.2、1.5左右,市场份额达到14%、15%,最高达到17%,比2003年增长了4倍。我们的受众群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我们的听众基本上是老年听众,即50岁以上的比较多。现在的受众群出现了分层,很多年轻的听众加入进来。对于午间时段的调查发现女性听众多于男性,而在我们节目的听众中,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年龄大的。据我们研究所的分析员分析,这是一个好的发展势头,这样可以使节目的可持续性的得到彰显。

  3、《新闻天天谈》最初是如何创意构思的?有没有同类的节目?《新闻天天谈》的特点在哪里?

  《新闻天天谈》的前身是《新闻追踪》,是隐形采访或新闻专题形式,后来新闻台以谈话立台,《新闻天天谈》就成了一块试验田。节目创立之初,还没有脱离专题的形式,尽管当时是两个主持人在直播间里直播,但稿子已经相当完整,听起来很像播报的方式,主持的色彩没有突显,而且那个时候的嘉宾不是连线,而是早已把事先的采访录好,当需要嘉宾声音的时候就插进节目里。到了2005年年末,我们有一个调整,希望主持人现场的发挥和点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节目也出现了板块划分,设置为“人物在线”和“话题相对论”两个板块。当时想利用有故事、有容量和有质量的人来吸引大家。因为有个性、能够让人心里充满力量和温暖的人毕竟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所以创办了“人物在线”板块。

  话题这块我们觉得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做新闻性很强的硬新闻,一方面无法和早晚间的谈话节目区分开,另一方面听众听起来会很累,因为我们的节目是在午间,广播又是一个线性传播的、伴随性的媒体,如果过于粘稠,就不利于传播。当新闻被稀释了,并设立了能够吸引大家的“小钩子”,就能调动听众的参与积极性。

  后来我们设置了“相对论”,即凡事都是相对而论的,在两个主持人和嘉宾的交谈中,就会发现事件的多面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超越事件本身的、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模式会更好。

  开始的时候也是比较难的,要打破以前的模式开始一种新的改变不容易。但我们发现我们的听众在节目改变之初的参与积极性就很高,这是以往所没有的。而且听众明白您所要的短信并不需要多正式、正确,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有些偏激,只要角度足够新鲜就可以了,毕竟这只是个体对事件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希望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不仅仅是主持人,他们应该是杂家,并具备新闻评论员的素质,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看事件,能够引领听众向更广阔的视野前进,使这个节目成为大家交流碰撞的一个平台。

  4、每天的工作是怎样开始和结束的?日常节目制作的流程是怎样的?(选题策划连线直播)

  一谈到这个有很多的感慨,很难。以前我一直在做北京电台的一个晚间新闻直播节目,那时候找选题的唯一标准就是重大,如抓住萨达姆,现在找选题比较难,我们会绕开这种话题。比如我们昨天做的北京市一日游,北京市旅游局不允许旅行社带游客自费购物等等,希望通过一些努力使游客开开心心到北京来,使北京的形象有所提升。但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在落实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没有考虑到,就起不到这个作用,可能就是一纸空文,比如不让导游带游客购物,那么导游会不会想别的办法,毕竟导游的收入降低了;另外,管住了正规旅行社,对于那些黑车黑导游就没有办法监管,这个空白怎么填补?其实我们在提出这些反面问题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果然我们的听众就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那么我们把这些短信念给连线的旅游局领导听,他可能也在思考,如果考虑更周密一些,落实这个措施的实施就会更有把握。所以说哪怕是一个正面的事情,我们也会找和它对立的角度,使视野更加开阔。

  选题是我们最关键的步骤,这个比较令我们头痛,可能到晚上八九点还没有确定合适的选题,那只能第二天一大早再来找,还好,天道酬勤,总会有一个选题在不远处等着我们。找到选题后,我们要和辅助的主持人来讨论这个话题有哪些新的点,别的媒体没有触碰到的,还要看怎么让它对立起来,不要太偏,要巧妙地、合乎情理地对立起来,不是为了对立而对立。

  找完选题就是拉结构,看看怎么把这些串起来,嘉宾应该设置在哪里。有的时候嘉宾选择好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会给节目增光很多。

  第三点就是攻克嘉宾这一关,这一点很难,特别是一些负面的或敏感的话题很多嘉宾是不愿意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看你怎么说服他。你的态度是否足够诚恳,你的口才是否良好,以至于让嘉宾相信你的媒体是可以信得过的,而且你的话题选择和其他采访过他的媒体是不一样的,是有吸引力的。

  然后就是上直播间的播出过程了,前面准备了那么好,如果最后直播出问题,那就是前功尽弃了。直播过程中要注意的就是现场的提问和把握能力,因为有的嘉宾因为紧张或其他原因在直播过程中的水平是大打折扣的。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提问能够引导他最好,但很多嘉宾都是信马由缰的,很多时候你只能根据他的逻辑,再提出新的问题,这个就是看主持人的水准。你不但要引导,还要有点评,能够迅速总结嘉宾的话并引出下一个话题,这个能力不可或缺。

  最后就是在整个节目结束时,主持人会给出一段高屋建瓴的文字,这段文字对主持人的要求比较高。我们说相对相对,其实在相对的同时传播者还是有一个立场的,主持人能不能合适、客观而有个性地给出这个大家心知肚明的立场很关键,也很困难。就时间安排来说,从前一天一点下节目,吃完几口工作餐,马上就要找下一期节目的选题。一般我们会在下班之前会确定好第二天的选题,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为什么要在下班之前呢?这是为了方便联系嘉宾,因为下班之后嘉宾就很难找到了。我们也有一些特殊的渠道能够找到他。有些嘉宾也很惊讶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我们都是做记者的,当然有办法。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也很艰难。过了5点,落实嘉宾后,要找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非常厚实的新闻事实在节目中是很给劲的,听众不会喜欢过多的观点,他们喜欢听故事,一定要夹叙夹议。我们会链接一些国际的,国外的,现在的,过去的故事。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会按着骨架往里添素材,两个主持人也会讨论这个选题中有哪些可以吸引听众的钩子——钩子就是精彩的部分,我们会商量怎么把这些华彩的部分分配得好一些,因为听众在50分钟的过程中会有收听疲劳,只有合理地在节目中创造兴奋点,才能牢牢地吸引听众。

  在这里穿插一点,在2003年节目开办之初,我们的听众忠实度大概是29分钟,一半多一点;现在达到了47分钟,当然,做到50分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5、《新闻天天谈》选择新闻选题的标准是什么?


  以前我们选题的标准是重大,现在是新、好玩。就是事件是以前没有过的现象和观点,会对以后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还有一些新的政策,我们会从平民化的视角来解读这一政策,以及一些以前曾经关注过的,但现在出现新的情况后争议比较大的、形成对立的两大阵营,而且是势均力敌的选题。比如我们今天做的就是见死不救的事,其实这个是老生常谈了,但有个新的由头。就是在西南政法大学有个伦理学的论坛,在这里,广东的一个老师就提出要设立见死不救罪,如果你有能力但没有给予援助,我们不仅仅要在道德上谴责你,还要让你服刑。我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德国,法国,西班牙是有类似的法律约束,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杖刑。这种选题不仅好玩,也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以前谈见义勇为,后来大家也说在危险的情况下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能不能见义智为。可是,在危急关头你是没有时间去动脑巧妙周旋的,你只能挺身而出时怎么办?人们就会有不同的选择,这个时候怎么让法律和道德有效结合起来,让全社会对见义勇为给予奖励,对见死不救给予惩治,体现出人间的温情和爱,从这个角度来做这种选题可能就会有一种枯树发新芽的感觉。


  6《新闻天天谈》如何选择节目嘉宾?


  在多年的新闻工作中我们设立了一个足够详细、足够强大的专家库,各方面的人都有。专家和学者我们不难找,难找的就是新闻当事人,我们现在的节目强调的是一定要有新闻当事人。比如今天提出这个见死不救罪的老师王文科,我们就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他。除了新闻当事人,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此外,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引入了新闻评论员的概念,这样的人是从社会学角度或传播学角度,跳开事件本身来看事件,这样会给听众很新鲜的收听感觉。总体来说,我们的嘉宾有三大类,一是新闻当事人,二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三是一大批新闻评论员。


  7《新闻天天谈》如何把握听众参与程度?


  我们现在的听众参与方式是发短信。在直播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上来了哪些短信,我们会对短信作标记。的确会有偏激的、没有说到点的、过于简单的,但有一些是非常有思想的,后来我们和这些听众做了交流,他们都是文化修养比较高的,他们就想参与到节目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不吐不快,一吐为快。我们会精中选优,当然节目最后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我们会把每一位参与听众的手机号码公布,对他们表示感谢。


  8《新闻天天谈》选择短信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两点:智慧并有独到的观点。


  9《新闻天天谈》目前的人员配置情况?


  现在我们有四个人,四个人都是采编播一体。按工作岗位可以分为:人物编辑,负责“人物在线”的内容和联系人物。话题主班,就是“话题相对论”的负责人,找选题、拉结构、联系人物以及最后的点评都是他来完成。人物辅班,就是配合主班的,如果有些嘉宾实在参与不了节目,比如在飞机上,只好由辅班来事先录好他的连线。还有就是人物播报。我们四个人其实每个环节都可以从头到尾进行下来的。


  10在做节目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


  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独家新闻了,但独家的观点还是可以找到的,但是怎样把这些特别的观点集纳起来用一个很特别的角度解读,除了感性的宣泄之外怎么能够作到理性的升华是我们一直想做到的。我们要做到的是除了感性的宣泄,一定要有理性的思考,让听众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11对直播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怎么解决?


  突发的情况很多,举最近的一个例子。最近选秀的节目很多,当时我们就注意到一个现象,在选秀选手的官方网站或博客上已经有一些短信公司在明目张胆地做广告了:你如果能投几十万张选票,我就保证你一定能进决赛。这其实就是一种黑幕,后来我们通过暗访的方式,得到了这些短信公司的一些非常真实的声音,也找到了相关的专家,之后我们找到了两位正在参赛的选手。我们当时就担心怕他们觉得敏感,但是他们当时落选了,我们觉得既然落选了就没有太大问题。这两位选手听了之后一口就答应了。他们很气愤,觉得比他们差的还留在舞台上,这是有黑幕的。而且他们也听说了一位选手为了群发短信一掷千金的事。结果在第二天直播的时候怎么也联系不到这两个人,在最后的时刻他们放弃了。在这个时候主持人要做好充分的应变,做好资料的补充,还可以谈到选手不接受采访也有他们的苦衷,这种幕后的东西也许比连线的效果还要好。其他的突发情况包括有的嘉宾会跑题,主持人必须把他拉回来;还有一些嘉宾接起电话就会问这是我的声音吗?当然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出问题,有的主持人气没有倒好,就要跑出直播间咳嗽,另一个主持人就要独撑大局了。


  12、新闻直播节目的主持人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他在节目中如何导向这个节目?


  这个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新闻素养,新闻敏感,还要有厚重的知识积累。我记得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想得深才能说得巧。这个想不是冥思苦想,你一定要博览群书,才能深入浅出。主持人一定要是一个杂家,这样会对你在节目中海阔天空、口若悬河有很大帮助。还有,我觉得人文关怀很重要。无论是正面新闻还是负面新闻,你做不到悲天悯人,起码得有一个开阔的心胸,是要对社会充满感情的。我记得有一首诗里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尽管不是很恰当,但表达意思一样,就是你一定要有感情,或者愤怒或者高兴。只有对每一条新闻充满感情,你做的时候才能投入进去。如果你充满新闻激情,你就有可能把它做得很好。我们有时开玩笑说,我们的节目叫新闻天天谈恋爱,因为谈恋爱的过程中两个人一定要有激情,这样才能吸引双方;其次,谈恋爱的人谈的话题肯定是很有意思的,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话题也是一个接一个。所以做节目也是一样,一定要有真挚的情感,互相欣赏,互相尊重,才能携手走得很远。


  13、《新闻天天谈》目前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了。美国有一档新闻节目,它就是把不同的新闻做一个剪辑,像蒙太奇一样,重新编排,解读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很有意思,这种新闻把握能力极强。


  我们现在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精力不够。我们希望有一个团队能够托住大家,分工再细一点,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而不是忙碌于具体的事情,如找材料。我觉得一个理想的状态是一个团队确定好选题后,大概提一个建议,要找什么人等等。而在主播台的人主要的工作是思考再思考,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好,这方面的欠缺导致我们现场的反应和一些高屋建瓴的点评不够多,不够给劲。


  现在的节目是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播出,在节目板块设置方面,我们有可能在周末设置一个和现有节目风格变化比较大的周末版《新闻天天谈》,我们会在节目中运用角色扮演,也不排除运用其他的手段,如加入相声、歌曲、地方戏曲等元素。当然骨架还是新闻,我们在想如何让新闻比较轻松,让新闻笑起来,让新闻更加好玩、更有智慧。当然现在也有,但是我们希望更多,让听众觉得听完这个节目的确能感受到和别的节目不一样的感觉,我希望朝这个方向快速前进。


  14、做《新闻天天谈》的心得和感受?


  我们的口号是新闻天天谈,我们谈也要大家谈。要说我的感受,我觉得很幸福。尤其是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人很少,我会深吸一口气,打开我的电脑,我觉得我将打开的是一个很新奇的世界、新奇的人和观点,我要带着激动的心情把它做好,同时也期待着听众将会给我怎样的反馈。所以每天我都会有这样的期待,也正是这样的期待让我坚持做好节目。有的同事会说你们真是铁人哪,每天来得早走得晚。但是我没有觉得很疲倦。其实你如果沉浸在新闻工作中,投入其中,就不会觉得疲倦。你每天都会面对那么多的新鲜人、新鲜事,这个工作可能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你不断地过不一样的人生,感受更加开阔的视野,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吗?


  “《新闻天天谈》节目,一直坚持实事求是,对听众负责,并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听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节目敢于直面现实,敢于对社会的一些不良行为予以曝光,并真正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选自2006年第32期《听众反映专辑》)。这是对节目工作的最高鼓励。


案例分析

  《新闻天天谈》自创办以来,一直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力求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并开拓出一种新思路,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解读社会、展望社会的窗口。《新闻天天谈》的每一期话题都会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挖掘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比如《牙防组“蛀牙”了,该由谁来治?》、《北京儿童“免费乘车线”终于“长高”的背后》、《“挂号公司”的出现,是治疗“挂号难”的良方吗?》、《新建圆明园,重生还是死亡?》、《“抗菌”羽绒服的“抗菌风波”》、《尊重长城》、《经济适用房一号难求》、《“坏孩子妈妈”联盟的启示》、《“富士康”向曝光记者提出巨额索赔,舆论监督将如何面对?》等等。


  节目的追求目标是:“小切口,深挖掘;想得深,说得巧”。听众对《新闻天天谈》的评价是:“《新闻天天谈》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简洁明快的风格贯穿节目的始终,而且不失尖锐和深度。力求在心态平和的气氛中讨论现象、分析问题。节目中主持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在理性的思考中注重节目的深度和张力。”(选自《听众反映专辑》第336期)


  2006年,《新闻天天谈》在节目的形式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和突破,为满足听众以“特别视角”倾听“独家观点”的需求,《新闻天天谈》在新颖、轻松、自然顺畅上做出了更多的努力,继续拉近新闻节目与听众的距离。特别是,《新闻天天谈》“话题相对论”栏目中话题的选择朝着“提供独家观点,加强独到解读”的方向做出了新的尝试。“人物在线”栏目人物的选取标准倾向“宽度、高度、质量、容量”,大人物“软化处理”。以5月份播出的一期节目为例——“人物在线”的两位连线人物一位是到北京改变生活轨迹的社会热点人物“冠军搓澡工”邹春兰,另一位是当天早晨“以步代车”上班响应环保行动的环保局副局长。


  《新闻天天谈》自2003年11月24日开播以来,一直从记者队伍中选拔主持人。《新闻天天谈》于2004年度获得北京电台优秀栏目奖、2005年度获得了北京电台十大名牌栏目称号。同时,《新闻天天谈》不断创造收听率与市场份额的新高。根据索福瑞广播收听调查的数据显示,2006年《新闻天天谈》节目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在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听率为1.029%,比2005年增长213.72%,市场份额为9.998%(最高值曾达到16%),比去年增长113.18%。听众的忠实度较高。


  《新闻天天谈》之所以引起听众广泛的关注和充分的参与,是因为它“定位准确,风格独特,内容翔实,知识性强。特别是每期播出的话题都可圈可点,颇受听众关注”。如关于“带薪放热(?)假”以及“关于少儿图书价格”等问题的讨论,论证有理有力,问题分析透彻,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节目的播出,都有专家和学者参与,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释,不仅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而且还可以使听众从中获得不少有益的知识。节目的编排也令人耳目一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又通俗易懂,使听众易于接受。而专家和学者的精彩点评,无形中提高了节目的含金量。另外,《新闻天天谈》的两位节目主持人配合默契,在阐述见解时,词语准确、生动,展示了她(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新颖的观察视角。而适时穿插的听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短信,不仅激发了听众的参与热情,增加了互动效果,更为节目锦上添花。《新闻天天谈》节目,以精心挑选的话题和精心的制作,以及精彩的播出而赢得众多听众。(选自《听众反映专辑》总第281期)


附录

    (一)2006年5月16日《新闻天天谈节目

  文字稿:

  夏童:新闻天天有,新闻天天谈。

  方达:新闻天天谈,新闻大家谈。

  夏童:中午好听众朋友!我是夏童。

  方达:听众朋友您好!我是方达。

  夏童:大家也许知道窦唯这个人,尤其是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摇滚乐的人,非常熟悉他,因为他曾经是黑豹乐队的前主唱,也是黑豹乐队曾经的灵魂人物,那他在淡出乐坛许多年以来,却一直还是媒体乐迷关注的焦点,这不前两天,窦唯不仅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甚至成为了一些媒体所有新闻当中的前端新闻。

  方达:其实对窦唯来说是一件挺遗憾的一个事,是一个我们听起来也觉得很遗憾的一个消息,那就是窦唯烧了一辆汽车,进了看守所,真是很难料后事会如何啊。

  夏童:窦唯当年是颇有知名度的,后来渐渐因为是王菲的前夫,因为生活境遇的问题,因为事业滑坡,围绕他接连不断出现了负面消息,这次窦唯就做了出格的举动。

  方达:那窦唯为什么会孤注一掷,不惜触犯法律呢?

  夏童:这是媒体与明星的一次怎样的博弈呢?谁会是胜者呢?或者还要有下一次来决高低胜负吗?这个话题大约会在12点30分左右的《话题相对论》中展开。节目开始的时候,首先还是《人物在线》,展现鲜明的新闻人物个体和社会背景千丝万缕的联系。

  方达:我们所谈到的新闻人物,最引起您关注的是哪一位?另外新闻话题的探讨中您又有什么想一吐为快的?在50分钟的节目时间里,您自己随时可以就您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片花》

  夏童:12点13分,开始我们的《人物在线》,听一听我们搜索了哪些新闻人物。我们首先要介绍一位我们节目曾经关注过的一个人物,就是前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现在邹春兰已经来到北京了,在王府井附近的全国妇联服务局半边天洗衣示范店要开始她为期十天的洗衣技术专业学习。

  方达:据说这个月底,邹春兰将带着这些技术准备回长春开一家自己的洗衣店,开始一个新的生活。

  夏童:说起来,前不久,有关“冠军搓澡工”的报道让邹春兰一下子成为大家关注的人物,如今,邹春兰对新生活有什么具体打算?我们连线正在学习洗衣技术的邹春兰——

  (连线部分——

  夏童:邹春兰,你好!

  邹春兰:你好!

  夏童:你的事情报道之后,有很多人也很想帮助你,你为什么最后选择学习洗衣技术,作为新生活的开始呢?

  邹春兰:这个项目也适合我们女人来做,所以我就选择这个项目。

  方达:在北京已经学习了几天,这几天在北京的感觉、生活、学习怎么样?还能适应吗?

  邹春兰:能适应,咱们全国妇联派专业技师李老师帮我学习。

  夏童:你自己感觉学起来难度大不大?

  邹春兰:还可以,不算大。

  夏童:学完了,肯定你还要回到长春,真正自己去开一家店,那边的情况现在安排怎么样?

  邹春兰:那边房子租下来了,装潢完了,尤其体育局帮我选址。

  方达:现在一技在身了,新的开始的基础有了,但是如果以后还遇到困难,有没有想过怎么跨越过去?

  邹春兰:这个也得去想,但是一点点去克服它。

  夏童:听说来北京之后,你想去天安门广场,这个愿望实现了吗?因为毕竟你拿冠军的时候,经常升国旗、奏国歌。你去过了吗?

  邹春兰:去过了,全国半边天的王老师开车领我去的。

  夏童:什么时候去的?

  邹春兰:今天早上去的。

  夏童:一大早去看的升旗?

  邹春兰:对,4点钟我们起来去看的。

  夏童:当时又身临其境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什么感觉?

  邹春兰:感觉像我以前在拿冠军的时候那种感觉,回想起过去。

  夏童:应该说这次北京之行,对于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就会完完全全改变你以后的生活——

  邹春兰:对!

  夏童:那你回去之后,(自己的洗衣店)开业的时候,首先最想做什么事情因为你要吸引顾客啊?

  邹春兰: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

  夏童:因为你的店开起来了,还得有一定的知名度,你打算怎么做广告啊?

  邹春兰:我这个名字已经是广告了。最想把这个店做得特别好!

  夏童:你说得非常实在,你的名字就已经是广告了!

  方达:邹春兰,以前和你在体育圈子里一起奋斗拼搏过的往日的姐妹们或者往日的运动员,有没有说看到你现在的变化之后,希望通过你再把他们的困境(反映出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邹春兰: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也希望运动员转业以后自谋职业,像我一样把事业做好。

  夏童:好,祝你有一个和以前这些年遭遇到的挫折完全不同的一个新的生活!祝福你!

  邹春兰:谢谢!

  夏童:其实谁在这一生当中都需要不断克服困难,我们相信邹春兰应该有比常人更大的勇气。

  (间隔乐)

  夏童:邹春兰从长春来北京学习新技术,迈出了新生活的第一步,我们这里也不敢贸然说她带着什么梦想,但是前方的希望却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祝愿邹春兰凭借夺得全国冠军的勇气,克服将要遇到的困难,坚强地走下去。

  方达:我们相信这点!向着希望前进这是邹春兰的一个远景。不知道今天早晨(16/5)徒步6公里去上班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局长,他的心中有什么希望?

  夏童:是这样的,昨天(15/5)下午,“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环保公益活动启动了,112家车友会和汽车俱乐部、民间环保组织、高校环保社团还有新闻媒体共同向有车族发出了倡议。当时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就表示今天要步行上班。好,现在我们就连线杜少中副局长——

  夏童:杜局长,你好!

  杜少中: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夏童:今天一定是走路上班的吧?

  杜少中:是,走路上班,而且有几个新闻界的朋友们,跟我一起走路,体验走路上班的感觉。

  夏童:6公里啊,这个距离你觉得长不长?累不累?之前有没有过类似的这种徒步经历?

  杜少中:不累。我以前有过徒步走几公里的经历,但是走6公里上班这还是第一次。

  方达:杜局长,“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这样的活动,它的公益性和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这种做法它响应的人或者长久地做下去这种难度在哪里?它的可操作性有多大?

  夏童:您觉得每月少开一天车,这种安排有困难吗?

  杜少中:我觉得这种安排——应该说,有一些需要自己做点安排克服的困难,但是也不是说不可克服的困难。因为你平常养成了一种很规律的生活方式,比如坐车啊、比如开车啊,如果换一种方式肯定会有一些影响。但如果安排好就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我今天准备走路上班,昨天晚上我回去的时候就准备好一身运动装。今天早上我要比每天早起20分钟,出来以后和那几个约好陪我走的(记者)一起,我们走到了机关。我6点多一点出来的,到机关7点10分。

  夏童:当然这种徒步走对锻炼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

  杜少中:对。

  夏童:更何况,我觉得作为您来说,我不知道您是不是也这样看,您步行上班的时候,可以检查一下环保状况?

  杜少中:那是一种副产品,当然也是很有意义的。当然我觉得这项活动本身,大家倡议开展这样一项活动,就说明大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问题非常重要,而且大家觉得我们在享受汽车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它有一种负作用,我们怎么抑制它的负作用,来切实减少污染。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把他参加这样一项活动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结合好。你要选择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不一定非得像我一样走着上班。因为走这段路程,对于我来说,从身体、安排各个方面,都还比较合适,虽然我要克服一些困难,我要为响应大家的号召,做出一点努力,但是对我来说还不是十分困难。所以对每个人来说,不一定非得采取这种方式,你如果坐公交车、骑车、步行,或者跟几个人搭乘一辆车,应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夏童:方式、方法还是很多的。

  杜少中:对,很多!

  夏童:我们注意到,杜局长,“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这是一个民间发出的倡议活动,而您是作为政府环保部门的一个领导,你觉得这是不是表示一种支持?

  杜少中:是!昨天因为开了新闻发布会,我是我们局的新闻发言人,会上参会的同志给我提出来,问我怎么办。我当即表示我也要响应这个倡议,每月少开一天车。我当时就说“明天我就不开车”。说“那你怎么上班?”我说“我走着上班”,昨天就是这么说的。

  夏童:杜局长,现在您成了一个新闻人物了,市民都知道您今天上班走路了,而且您说以后每个月都会至少一两天不开车,市民可都看着呢,您的压力可不小啊!

  杜少中:没问题!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希望!但是我觉得确实有一种观念,总认为有个什么要求,非得是政府提出来,这次这个活动,由民间发起、社会响应,形成一种很好的氛围,可能对于大家提高环境意识应该是比较好的。

  方达:由那种外在的监督和他律变成自律、发自内心的行为!

  杜少中:对!就像晨练吧,政府没有要求,但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晨练,说明大家有健康意识。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有环境意识。自觉,这个实际上才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深厚的力量。

  夏童:好的,杜局长,相信您会坚持下去!也相信与您同行的人、一同步行的队伍会壮大!

  杜少中:谢谢你的信任!我也特别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坚持下去,而且越搞声势越大!

  夏童:好的,谢谢您!

  (间隔乐)

  方达: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位很特殊的硕士研究生。说他的特殊,在于他身体残疾――没有双手;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优秀。他是浙江大学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周月峰。几天前,周月峰接到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他将在北京继续钻研自己喜爱的历史专业。

  夏童:说起他喜爱的这个专业——历史专业,是周月峰打小就喜爱的,他对于职业最大的期望就是搞科研,或者去图书馆、博物馆也行,只要和历史有关系,他都喜欢。其实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眼中,这样的工作好象是没什么太大出息的工作,但是周月峰自己很醉心,也很向往。

  方达:两年前,周月峰以专业第一名保送本校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汪林茂喜欢这个很有学术敏感的学生,指导他出色地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业。

  夏童:他不仅学业出色,他还担任许多职务,比如班长、历史系分团委书记助理、党支部副书记——“头衔”不少,他还活跃于演讲、辩论等很多这样的社团,老师对他的评价是“能力很强”,他的亲和力也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认同。不容易呀!

  方达:在北大的考试结果出来以前,周月峰一门心思想找工作。可理想碰触到现实,让他措手不及。他有些无奈地说:“招聘会跑了不下10次,对方一看我这个样子,就直接说我不合适;比较客气的,让我把简历留下再说。”起码30份简历投出,都是石沉大海。

  夏童:周月峰又很理解招聘人员,说他知道招聘人员担心他不能胜任工作。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可惜招聘人员无法看到周月峰活跃在校园的身影,周月峰也不能现场演示他自如驾御生活的能力。

  方达:熟悉周月峰的人都知道,他从初三开始住校,自理生活已经有10年。虽然两只袖管下面是空荡荡的,可他不但能够自己穿衣服、洗澡,考试时他用嘴衔笔写字,还能够发短信、打字聊天,速度比一般人快。

  夏童:这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人在不得不做的时候,聪明才智就出来了,而在这种聪明才智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力量。

  方达:周月峰对于小时候的那次意外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他读书比一般的小孩晚两年,这两年时间,学会了用嘴衔笔写字。周月峰最重大的转折,是在初二那年的暑假。他就读的村中学只到初二,读初三要到镇上住校。当时周月峰的生活还要父母帮助打理,住校对他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夏童:正因为这个原因,当时他们家对于他是不是继续读书是在犹豫不决中。这个时候,学校的校长专门去了周月峰的家,校长鼓励他说:你成绩好,以后很可能考上不错的高中,继续读书吧!就是校长的一句话,本来想要退缩的周月峰把心一横:去了再说!总会学会的!

  方达:有了信心、有了决心,这事就会朝一个正确的方向走!周月峰在同学的帮助下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一年以后,他生活上就完全能够自理。周月峰笑着说,唯一不能独立完成的是系鞋带。

  夏童:那可以穿不系鞋带的鞋!

  方达:那也可以。

  夏童:考上了博士,周月峰的脸上,洋溢出自信的光彩,让人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周月峰说:“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不是绝对公平的。所以,对不能够改变的现实,要去适应,然后努力在现实中成长。我要争取自己的一片天!”

  (间隔乐)

  方达:最后我们说的人物大家非常熟悉了,今年就要到七十大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昨天(15/5)以“我的追求”为题在广州医学院做了一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报告会。在和大学生交流成才成名、做人处事之道时,钟院士说:“有记者问我几十年来最成功的是什么,我觉得可能就是在做人上做得好一点。”

  夏童:为什么这么说呢?钟南山又回述到他自己文革之间的一次谈话、和一个人的相遇。文革期间,钟南山父亲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权威”,钟南山也因此沦为“黑七类”后代。这样的处境让年轻的钟南山内心失落,但有一次给一个老干部看病的时候,老干部说的一段话让钟南山深受启发,老干部说:“我们党的事业就像一条大河,有时会遇上急流,有时会遇上礁石,但它总会绕过,奔腾不息,永远向前。”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之后,看到国家这些年的发展,钟南山再回头思量老干部的这番话,觉得讲得非常好!

  

  方达:对现代大学生的期望,钟南山概括为“五干”:一肯干,二能干,三善干,四长干,五恒干。他提醒大学生:在大学时就要学习和培养在人群中的凝聚力,通俗点就是“好人缘”,而这往往是现代大学生最容易忽略的。“有好人缘的人往往容易成功,这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夏童:那又怎么样赢得好人缘呢?钟南山院士就说,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还有就是要发现和宣扬团队队员的优点和长处,三是要宽容和公正。另外他也强调说你靠阿谀奉承获得好人缘是要不得的。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搜索的一些新闻人物,听众朋友也有一些反馈的意见。我们看一下手机尾号是8206的朋友说:走路一天并不难,作为环保局长确实应该为环保做贡献、做榜样。确实刚才杜少中局长也谈了,他一定会坚持走下去的,每个月至少有一两天是不开车的。

  方达:手机尾号9399的听众对邹春兰的采访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祝邹春兰成功,把洗衣店做大,还热情地邀请邹春兰以后来北京开店。

  夏童:看来邹春兰,包括刚才的杜局长,相关新闻给大家介绍之后,他们也得到了听众的认可,也因此,尤其像邹春兰也结下了很多的人缘。我们刚才也谈到好人缘,好人缘获得当然是有条件的,刚才也介绍了钟南山院士所强调的给大学生介绍的几点,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说起来目前对于音乐人窦唯来说,至少和一些媒体是不会保持好人缘了,因为10号那一天窦唯烧了一辆汽车,现在他也进了看守所,而且很难料它的后事如何。想当年窦唯是非常有名的,他是黑豹乐队的主唱,还是黑豹乐队的灵魂人物。那之后因为和王菲离婚,又因为他的生活境遇问题还有事业滑坡,围绕他不断出现了很多负面消息,这次窦唯是做出了出格的举动。那他为什么会孤注一掷不惜触犯法律呢?而且被一些媒体的娱乐记者对窦唯的报道之后,社会又怎么会看待这样一个有艺术才华而生活失败的肇事者呢?这是媒体和明星的一次怎样的博弈呢?谁会是胜者呢?是不是还需要有下一次、下几次来决出一个高低胜负呢?这个话题我们大约会在三分钟之后开始的《话题相对论》当中展开。

  北京新闻广播名牌栏目《新闻天天谈》推荐带

  夏童:12点33分,欢迎您继续收听北京新闻广播午间新闻谈话节目新闻天天谈,现在进入了“话题相对论”这个时段,我是主持人夏童。

  方达:我是方达。

  夏童:谈起窦唯事件之前,我突然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的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叫《女婿大人》。

  方达:我也看过。

  夏童:说的就是一个日本当红偶像的事,他确实非常当红。但是在当红的时候他结婚了,还得对外隐瞒他结婚的事实,后来就被狗仔队发现了,然后就把他结婚的消息捅出去了,而且还报道了这个家庭婚姻不幸的大姐、婚生生子的二姐,还有患上绝症的小外生的情况全部曝光了,当红偶像就非常愤怒,无法沉默了,他就从新闻发布会现场一路狂奔到狗仔队所在的报社,当着所有的人暴打了记者,然后直到警察来了被捕了,这个情节应该你也记得非常清楚。

  方达:没错。

  夏童:其实用不着费那么多篇幅说他,只不过说差不多的事情在真实当中上演了,就上演在前两天,只不过故事的主角换成了窦唯。

  方达:新京报就把窦唯闹事的经过做了一个描述。

  夏童:从他们的角度。

  方达:说10号10点多,新京报的娱乐新闻部的负责人接到一个电话说窦唯对这个报关于他本人的报道有异议,坚持要见这个采写报道的记者,后来就安排见面了。之后窦唯有点点激动,把这个水还泼在了和他见面的记者的脸上,但是当时报社还是希望能跟他继续地沟通,没想到窦唯情绪一直没有平复下来,还把电脑桌、键盘桌也砸碎了,电视、电脑也都砸在地上了,之后大概在11点30分,他就离开了。

  夏童:但是后来这个事情又继续了,过了一个多小时,将近两个小时,他又出现在新京报的门口,这个时候他把他带来的矿泉水瓶里装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浇在了一辆银灰色轿车的面前,而且用打火机点着了,后来有人报警,警方赶到了,之后民警就把窦唯带走调查。这就是大概一个事情发生的过程,当天晚上11点,警方初步认定窦唯的行为是涉嫌纵火。

  方达:现在窦唯被羁押在宣武区看守所的A级房间,所谓A级就是按照涉嫌犯罪的恶性程度来分,A级是最高级别。

  夏童:那有人就说,当然我觉得这是一种调侃的说法,说这对窦唯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的时候就不必再回答关于早就是过往的人的奇怪的问题了,他终于可以安下心来音乐了。能安下心来想音乐吗?他得想想这毕竟触犯法律了,不过作为他摇滚乐的一些同行,都打算是不是为他举行一次义演,为他募捐,因为他烧了别人的车,肯定涉及赔偿。所以说现在窦唯的一个处境,虽然他人在看守所当中,但是他内心状况真的是没有办法有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但是最了解他的应该还是音乐圈里的人。所以我们现在就连线著名音乐人山崎先生,山崎先生您好。

  山崎:您好。

  夏童:窦唯这件事情发生已经有几天了,而且这几天,不仅娱乐圈关注这件事情,社会方方面面也在关注这件事情,您觉得作为娱乐圈的一员,您怎么看待他这次的做法?

  山崎:因为之前也在网络上和报纸上看到关于窦唯的一些近况,或者是婚姻问题,或者是家庭问题,或者是又说丁武怎么啦,觉得怎么会一下子集中在那个时间特别混乱,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出现那么多问题。后来又在报上看到窦唯烧车的事情,电视新闻上也在报道。我觉得现在媒体和艺人,以前我就说应该是鱼水关系,相互依存,媒体也需要艺人作为内容,艺人也需要媒体作为宣传,我觉得这是两个良性循环的东西,但是好像走到今天,娱乐媒体和艺人之间的关系特别紧张,很多东西大家都很微妙。其实这两者首先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但是娱乐媒体在市场上有竞争,相互之间要有独家的报道。我觉得香港的狗仔队确实职业性很强,而且香港的整个娱乐市场也是经受了很多年的娱乐风暴,或者是包括明星隐私的曝光也好。其实我觉得明星表面上是个名人,其实很多方面是不如平常人的,他们心理的承受力,某些承受压力的能力,可能很多方面比平常人还不如。

  夏童:更加脆弱。

  山崎:对,很脆弱,其实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目前媒体那么强大的话语权面前,他们其实是弱势人群,尽管表面觉得很风光,有名有利,但是在媒体很疯狂的追捧也好,或者是揭秘也好,他们就是一个弱者,他们很无辜,很无奈,他没办法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权力,他们虽然是艺人,但他们其实也是人。所以我觉得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做艺人也好,做媒体记者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其实关键就是落在一个做人上,这是一个根本,一个基础。

  夏童:山崎先生,我这儿给你念一个听众朋友发来的手机短信,您看怎么理解听众朋友的意思,手机尾号9399的朋友说,说实话,要不是窦唯的一些八卦新闻早把他忘了,公众人物的自律是个老问题了,为什么一些艺人的负面新闻老是比正面的新闻多。

  山崎:其实整个行业来说,我们每个人来说,每个行业来说,都有正面和负面的东西,只不过艺人的一些行为被记者所关注,集中曝光,所以觉得艺人怎么会那么多负面的消息。其实整个行业,整个社会,每一个地方都有正面和负面的东西出现,当然艺人有些是娱乐大众的,所以记者就会关注艺人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被观众所关注。其实作为一个真正的音乐人,他很多方面是不愿意用娱乐的手法来被受到关注的,他更愿意我的音乐被受到关注。

  方达:刚才通过您的介绍觉得,对这个行业,比如说有一些现象是有点用放大镜这样的效果。现在有的人认为,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是公众人物,你是明星,就应该被人娱乐。一想起以前周润发在香港的时候,接受采访的时候,那还是请记者到他们家来好茶水果招待着,现在这种情况很难出现了,您觉得有没有可能以后经过一番的重新的整合之后,有没有可能出现以前的情况。

  山崎:我觉得不是以前有可能没有可能,现在就有可能,现在有一些记者和明星是好朋友关系,只不过现在所曝光的总是负面的东西,觉得记者和艺人之间特别对立。前不久我的那本书,《走在娱乐界的边缘》里边我说到,现在娱乐记者的职业性增强了,道德性下降了。

  夏童:您是这样总结的是吧?

  山崎:当然作为记者有职业性要求,但是你有道德的底线,有很多东西你不能触犯作为一个人自身的那条底线,你触犯了以后,也许可能法律上无法制裁,但是你从道德上其实违背了一些原则。

  夏童:好的,谢谢山崎先生在今天我们节目当中跟我们做连线,以一个娱乐圈中人的身份来看待这件事情,谢谢您。

  山崎:谢谢。

  夏童:据说窦唯的新唱片倒是因为他这个事件之后销量扶摇直上,你说这种非正常的销售火爆,究竟值得让人高兴还是悲哀呢,对于窦唯来说现在悲哀大一些,但是也难说,因为据说窦唯在事发后接受调查的时候民警就问他,你知道放火的行为涉嫌放火罪吗。当时窦唯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我只是要发泄不满。

  方达:那按照相关法律,如果窦唯知道之后,他应该会很后怕了,他这样的行为就要被处以三到五年的有期徒刑,窦唯听到这样一个消息之后,他低头沉思了几秒。

  夏童:其实面临的法律问题现在都在理清,因为几天来为窦唯终日奔走的是他的妹妹还有妹夫,他们帮窦唯聘请了律师,另外作为当事方有记者也联系到了被砸的新京报报社,报社方面称是不准备起诉窦唯的,而被窦唯烧毁车辆的车主呢,也表示不会再追求这件事情。那是不是就是说窦唯所要负的一些法律责任,在此就不需要了呢?现在我们就连线北京自然律师事务所的袁红淑律师。袁律师您好。

  袁律师:您好。

  夏童:窦唯事件发生之后,其实也有很多人关注事情的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那您觉得像窦唯,他有没有面临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呢?

  袁律师:我大概了解了一下窦唯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确实有放火的行为。

  夏童:但是有人也说,能不能以放火罪给他定罪,关键要看他的放火行为是不是危害了公共安全,窦唯只是烧了一个报社职员的车,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到停车场这样的公共场所烧车,你觉得可不可以这样解释呢?

  袁律师:我国刑法对放火罪的限定是这样的,故意放火焚烧公司财务,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据我了解窦唯所放火焚烧的这辆汽车是停在马路边上公共场所,而且这辆车已经完全燃烧了起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在私人场所,比如说在家里焚烧简单财物这样的情况,因此就有涉嫌放火焚烧,而且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在里面。

  夏童:您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因为他先进入了报社,然后烧车了,他所要承担的责任,是不是既有民事的,也可能有刑事的。

  袁律师:是这样的,如果他的放火行为已经足以危害到公共安全了,他首先承担的是刑事责任,至于说民事责任,车主要求窦唯赔偿车辆损坏的情况,那是由这辆车的车主,或者是报社提起相关的民事诉讼,这完全是两种法律关系。

  夏童:就是说都有可能。

  袁律师:对,都有可能发生。

  方达:袁律师,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有一些娱乐圈里的明星也好,公众人物也好,他们觉得应该有一个法律程序应该启动了,对于这样人物的隐私进行保护,对狗仔队的行为进行约束,您觉得有这种可能性吗?

  夏童:而且据说有可能的话,窦唯的好友也好,他的家属也好,是不是有可能在去起诉媒体,起诉报社,这又是另外的法律问题了,这种情况怎么去看待?

  袁律师:我国的法律是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利不受侵犯的,作为公众人物同样拥有这样的权利,至于说报社,或者是其他相关媒体,是否侵犯了这个公众人物的隐私呢,可以由他们进行自身所受侵犯的程度提起公诉,然后由人民法院依据相关的原告提供的证据来判断报社,或者相关媒体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原告的隐私。在这里面,因为我们不了解具体的相关情况,不便做出直接的对结果的判断。

  夏童:如果说真的告上法庭了,就隐私权这个问题,还要做很多的事实调查,才能有一个判定。

  袁律师:我们国家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是谁主张谁举证,因此就是说报社和相关媒体,窦唯如果认为相关的报社和媒体侵犯了他的隐私权的话,起诉由他本人列举相关的证据。

  夏童:问最后一个问题,窦唯现在在看守所里,他如果诉讼没有开始之前,他最长能够在那里待多长时间?

  袁律师:是这样的,应该以后进入了刑事拘留的阶段,从中国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讲,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如果需要逮捕的话,他应当是在拘留以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来审查批准,窦唯应该是在14日之内接到人民检察院是否批准逮捕的这样的决定。

  夏童:至少是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

  袁律师:对,14日之内。

  夏童:好的,谢谢袁红淑律师在我们的节目当中就窦唯事件给予的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的解答,谢谢您。

  夏童:12点50分,欢迎您继续收听新闻天天谈,我们现在的环节是“话题相对论”,其实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在窦唯事件当中,就是对窦唯的事情进行接连报道的那位记者,也确实这个事件发生之后,也有很多人说采访采访这个记者怎么样。这个记者之后也有一个表示,说他的状态很好,只是因为避免事态做扩大,就暂时不去报社办公了,他认为自己是遵循了新闻的客观事实的,撰写的窦唯的稿件也没有失实的成份,因为有更多的情况还要看事件进入司法程序之后怎么办,报社也不希望他个人过多地和外界有一些交流。

  方达:其实看一看娱乐记者和明星的关系,刚才山崎先生说了互为利用的关系,刚开始名气不是很大的明星,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尽可能地让自己在版面上露脸,在广播里有声音,在电视里有图象。后来等他名气和他的地位成正比往上走的时候,他就希望请关注我的作品,不要关注我的私生活。

  夏童:为什么刚开始比较好的关系后来就变坏了呢,据说变坏大概是在1995年之后,娱乐记者和艺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渐蒙上了阴影,后来再加上发展出了狗仔队,就是,当然香港的狗仔队是比较成熟的队伍,慢慢地对内地产生了影响。现在十年过去了,明星艺人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有人形容说,不只是雪上加霜了,而是释成水火了。

  方达:现在有人还提出来,对狗仔队要法办,马上娱乐圈的明星是拍手称快,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法律程序启动。

  夏童:但是媒体也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场,新京报发表的关于窦唯事件的声明当中就再次声称,说新京报对窦唯的相关报道在主体事实上是准确的,用词是严谨的,用意是善良的,不存在对当事人权益的侵害,真的是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媒体报道的底线到底在哪儿呢?现在我们就连线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时统宇研究员。时老师您好。

  时研究员:您好。

  夏童:我也知道窦唯事件发生之后,你也一直在关注。

  时研究员:这个事情我想起了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就是严肃新闻的娱乐化,然后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娱乐新闻的低俗化。这个刚才你提到一个词,就是所谓娱记和狗仔队,这个狗仔队应该是一个国外的,或者是港台的说法,比如说在世纪之交的戴安娜车祸案里头,像在中国的前几年的,像我们的一些各种星的报道当中,绯闻、隐私、搞笑满天飞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具体到窦唯这个事情我是这么认为,他不管是谁,也不管是窦唯或者哪个公众人物,歌星、明星,他只要违反了我们国家的法律,就应该收到相应的惩罚,而现在我们的这些娱记,有些媒体他不是从严肃的法律角度来考虑问题和报道事情,而是从一种是不是又有什么绯闻,又有什么搞笑,又有什么报料,又有什么隐私的东西挖,这种东西完全违背了我们经常讲的一种新闻的职业道德,这种职业底线实际上很简单,就是要客观、准确、真实地报道事实,而现在窦唯这个事情之所以弄到现在,人们实际在客观效果上已经看到了它的危害,人们现在关注的不是窦唯这个犯罪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而是关注窦唯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一些因素,包括娱记和报道这个事情的媒体反而成了一个大家议论的舆论的中心,这我觉得就有点搞怪了。

  夏童:其实作为记者来说,他当然也要因为职业的要求,也尽量地非常迫切地探访一些独家新闻,尤其是对于公众人物的采访,确实公众人物也知道放弃一些隐私权,这个界限,他们觉得有时候难以掌握,我既然要采访,当然客观很重要,我要不要一定对他有一种同情呢,还是职业要求是摆在第一位的。

  时研究员:我觉得这里头有两点,第一点是否对这个事实本身有所伤害和歪曲,或者是扭曲,比如我一再强调窦唯这个事情发生的是一件比较典型的违法的一个案件,公安局司法机关已经介入了这个事件,这个事情已经明摆在那里,很明显。我觉得我们媒体更多地应该关注它的社会意义,也就是如何从这个事情当中起一种警示、警醒作用,告诉我们的公众人物,包括我们的广大观众如何认真的做到遵纪守法,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对这些所谓的公众人物负责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广大的读者,广大的受众负责,对老百姓负责,特别是要对我们的青少年子孙万代负责,当他们如果从这个事情当中,一个反面的例子,不是得出了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就是今后如何遵纪守法,哪怕自己名气再大也不能违法,而是趁着这个事情之后立刻觉得人故有一死,我弄一个人故有一臭,只要臭一下,违法一下,我也能获得大家眼球的注意,我觉得这个事情就是我们一开始讲的严肃新闻的娱乐化。比如说当年的马加爵案件,还有就是前几年北京出现的吴若浦被绑架这些案件,都可以看到严肃新闻娱乐化的非常怪怪的身影。

  夏童:好的,谢谢时统宇老师在节目当中给我们做出的分析,你看手机尾号8206的朋友说,现在的娱记都过分,连明星说句话一个动作都要报,确实惹人烦,如果真的是惹人烦了,娱乐记者下再大工夫报道出来的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方达:其实这里头就是两个层面,一个是明星的自律,还有就是媒体品质,个别媒体的品质是有待提高的。

  夏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都不希望把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然明星也不例外。其实说句实话,窦唯现在常被一些媒体说他是王菲的前夫,难道就因为这个就要对他给予这么大的关注吗,确实需要大家去思量的。

  方达:好,听众朋友,今天的新闻天天谈就谈到这儿,我是方达。

  夏童:我是夏童,最后我们代表今天节目的编辑张红兵感谢各位的收听和参与,明天中午12点10分再会,稍后请听纪实广播小说联播。

    (二)2006年9月18日《新闻天天谈》节目

  文字稿


  方达:新闻天天有,新闻天天谈。


  夏童:新闻天天谈,新闻大家谈。


  方达:听众朋友中午好!我是方达。


  夏童:您好听众朋友!我是夏童。


  方达:再过三十天,也就是10月18号,就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46周年的纪念日,就在几天之前,从浙江传出来一个消息,说横店集团已经着手以一比一的比例,在浙中金华东阳市横店镇的西边复建一个圆明园。


  夏童:我们也了解到,规划当中的这个圆明园占地350公顷,有一个保守估计,说复建需要历时五年,耗资200亿元。


  方达:横店异地重建圆明园总指挥徐文荣说了,北京的圆明园遗址仍然记录着1860年的屈辱史,而横店圆明园的任务是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


  夏童: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主任阮仪山则表示,在英法联军的大火当中圆明园已经死了,如今残破的圆明园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因此不管在哪里重建价值都不大。


  方达:反对的观点还说了,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影视城进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事实上,国内的影视城行业近年正遭受着滑铁卢似的结局,70%左右都是处于亏损状态,只有10%左右才盈利。


  夏童:那么曾经的辉煌是否需要重建呢?新建圆明园是重生还是死亡呢?这个话题大约在12点30分左右开始的《话题相对论》当中展开,节目开始的时候首先是《人物在线》,展现鲜明的人物个体与社会大背景千丝万缕的联系。


  方达:那我们所谈到的新闻人物最引起您关注的是哪一位?另外新闻话题的探讨中,您又有什么想一吐为快的?在50分钟的节目时间里,您随时可以就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片花)


  方达:北京时间12点13分,我们进入《人物在线》,看一看为您搜索了一些什么样的新闻人物。今天是“九一八”事变75周年纪念日,75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军民也在这里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今天晚上9点18分,沈阳上空将鸣响3分钟防空警报。


  夏童:今天晚上,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勿忘国耻”警世钟将再次被撞响14响,寓意东北人民抗战14年。


  方达:钟声响起的同时,包括沈阳在内的辽宁省14个城市将首次同时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


  夏童:坐落于沈阳市柳条湖附近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大型博物馆。


  方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馆7年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7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8万多名日本客人。


  夏童:好,现在我们的导播已经连线上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井晓光馆长,他曾经参与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新馆的扩建工程:


  夏童:井馆长,您好!


  井晓光:您好主持人!


  夏童:知道您这一天的活动肯定非常多,今天有什么样的活动内容呢?


  井晓光:今天(18/9)上午我们刚刚推出一个展览,我刚过来,我们这个展览是为了纪念“九一八”75周年推出的,这个展览叫《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我们这个展览是四地联合搞的,包括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还有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还有辽宁抚顺一个战犯管理所共同推出了四个展览,今天9点18分同时推出这个展览,我刚刚参加了这个剪彩仪式。


  方达:那这次应该说参观的群众据我们了解是不少的,给您印象最深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情景?


  井晓光:我们今天参观的人数是非常多的,刚刚亮天,很多人到博物馆门前来,现在是我们为了保证安全、保证展厅秩序,只能是分批分批往里放,现在广场上还挤满了观众,我们今天免费开放的,估计的话,今天参观的观众能达到我们开馆以来最高的人次,我想应该达到30万人左右。


  夏童:真是人数非常多!开馆七年以来,从馆藏的展品和你们设计活动内容上,都有什么样的一些变化吗?


  井晓光:从设计内容的话,我们今天这个展览是用一种各地的资源共享这么个形式,四个地方同时搞一个主题的展览,根据各地的不同,我们用了一个总说、用了一个前言,同时推出了这么一个互动的形式。在文物征集方面,我们今年把所有的这几年征集的一些文物全部摆出来作为一种陈列方式吧,因为这几年来,我们已经征集了近几百件文物了。在建馆之初,这个博物馆原有文物也就有几十件,但是这几年来征集大批的文物资料吧,今天可以跟广大观众见面。


  夏童:都是社会各界捐出来的?


  井晓光:对!


  方达:日本上下,包括政界包括这些民众是怎么看待这段历史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那么这次日本观众来参观的情况怎么样?


  井晓光:日本的观众情况每年都有一些,大部分都是旅游团队还有一些团体,还有一些国际组织。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我们去年在60周年的时候,有一个日本的左翼团体,叫“反对侵略战争”这样一个团讲会,他们来了一部分人,在我们的广场上立了一个碑,叫“反战争,反霸权,反侵略”,他们对这段历史都抱着反省,还有悔过,比较认同这段历史,不像有一些日本人,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因为我们这个展览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我想他们看完这个展览以后应该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夏童:其中您印象最深的一幕,您能不能简单地跟我们说一说?


  井晓光: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开馆有一次,就是我们馆里第六展厅,我们做了一个纪念碑,起的名字叫感谢中国养父母,这是日本遗孤集体发起的,在我们纪念馆给养父母立了一个纪念性雕塑,这个雕塑上做了一对中国的中年夫妇领着一个日本孩子,然后座落在我们第六展厅。那一年的话,日本有很多遗孤有将近几十个人集体从日本来到我们这里边,他们就是在第六展厅里跪在地上向中国这些养父母表示感谢他们养育之恩。当时我感觉非常感人,因为有些养父母已经不在了,但是这些日本遗孤还没有忘记当年把他们哺育成人(的中国父母)。


  夏童:真正爱好和平的,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能够正确地去认识那段历史的。


  井晓光:对!特别是日本遗孤跪在地下,长跪不起的时候,我确实感觉到有良知的日本人还是能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的。


  方达:确实,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再一次感谢井晓光馆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井晓光:谢谢!


  (间隔乐)


  方达: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件发生在另一家博物馆的事,一位德国青年由于痴迷兵马俑跳下了秦俑坑扮秦俑,结果当然是被抓了。


  夏童:这位德国青年(Pablo)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馆27年来,第一位跳入俑坑的游客。


  方达:这位德国青年今年26岁,来自德国斯图加特市,他的中文名字叫马林,目前是杭州某学院行为艺术专业的一名学生。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痴迷及对兵马俑的喜爱,16号马林再次来到兵马俑博物馆,此行他更带上了特殊的“行李”。


  夏童:中午时分,马林拎着巨大的蓝色提包,买了一张门票顺利进了大门。游客们进入展厅参观,可是马林远离了人群,来到比较“僻静”的地方。


  方达:他打开提包,包内是看上去有些破烂的衣服,衣服里外两面分别是灰色和土黄色,衣服上有许多小疙瘩,一顶泥做的帽子和一双大鞋,让所有看过的人都感到奇怪。


  夏童:马林迅速换上了这套“奇装异服”,游客们都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马林穿的并不是普通的衣服,而是一套仿制的秦俑服,土黄色的衣服颜色,让他好象复活的秦俑。


  方达:马林进入一号坑后,直接走到秦俑修复区。据执勤的保安人员介绍,他们看到了马林,但对方只是照相,保安人员觉得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没有对他进行特别的戒备。


  夏童:下午1点左右,马林趁保安人员不备,翻过了护栏,跑到3米外的兵马俑阵中。目睹这一幕的游客,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拿出拍照手机和相机,对这个特殊“秦俑”拍照。


  方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公安科副科长姜波,事发时正在办公室中。听到有人跳入秦俑坑,他先是不敢相信,而后发疯似地奔向出事地点。


  夏童:姜波到了出事的地方,看了一遍竟没发现马林,因为马林扮的“秦俑”太逼真了。泥做的帽子就是秦俑的发髻,脸上涂成了土黄色,连秦俑的踏板都有,要不是同事指点他,他很难发现这个“洋秦俑”。


  方;见此情况,姜波叫上保安人员、翻译,迅速来到马林所在的地点。他通过翻译劝说马林离开秦俑坑,并告诉他这样的举动有可能损害秦俑。


  夏童:“马林仍站立在原地,没有躲闪,并摆出身旁秦俑的造型,就是不吭声。”姜波注意到,围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他意识到事情越拖可能会越难解决。


  方达:姜波决定强行将马林“请”出俑坑。


  夏童:后来,马林也意识到他的行为很愚蠢,有可能伤害到兵马俑本身,因此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他希望大家相信,跳入俑坑就是出于对兵马俑的喜爱,并不是有意要破坏。


  方达:可是我很怀疑,他学的就是行为艺术,这是不是他行为艺术的一部分?马林虽然是秦俑馆建馆27年来首次跳入俑坑的游客,不过他最后只是受到了批评教育。对此,博物馆公安科副科长姜波认为,对跃入俑坑事件的处罚结果,要依据其造成的后果而定。


  (间隔乐)


  夏童:我们要说到下面的人物,大家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原本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两名少年互换七天生活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呢?城里少年叫魏程,不珍惜生活富足,现已辍学,昼伏夜出,在网吧发呆,用一句形象的话说就是“不在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觉,就在打算睡觉的床上”。


  方达:应该说(他)是一个让父母非常失望、操心的孩子!另一个孩子叫高占喜,他有些埋怨家境贫寒,希望通过读书征服城市,这个词叫“征服”!但他却面临失学危机。


  夏童:湖南卫视一档生活互换类节目《变形计》,给了他们角色变换一周的机会。七天过后,他们重新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


  方达:七天是很短暂的,对于这两个少年来说,却又显得漫长,这是一段心灵煎熬的旅程。而《变形计》的这一模式,社会评价毁誉参半,有的人说残忍,也有的人感到震撼。


  夏童:一周的时间结束了,魏程的农村爸爸,为了让他在回家前洗个澡,给他挑水。但是,在挑水回家的路上,这位失明的父亲摔倒了。魏程心中愧疚不已,痛哭失声。


  方达:农村的爸爸坚持要送魏程下山,途中,魏程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跪在农村爸妈跟前,泪如雨下,久久不肯站起来……


  夏童:对于乡里孩子高占喜来说,走进城市,角色变换之后的第一夜,他大开眼界,平生第一次坐了飞机,看了高速路。奇怪的是,坐进城里爸妈的宝马车里,他的幸福突然转变成了偷偷流淌的泪水。


  方达:剪头发、打手机,高占喜接连落泪。面对丰盛的晚餐,他紧张得五次掉筷子。后来他发现,城市里并不都是繁华,也有人活得很辛苦。


  夏童:临走前的一天,占喜收到了城里父母送给他的自行车,他兴奋不已。晚上,他意外得知亲生父亲摔伤脚的消息,立刻决定马上打理他的行李,要求回到那个贫瘠的农家院子。在机场,占喜拒绝了城里妈妈的拥抱,挥泪离开。


  方达:(有)观众评价这个节目的出发点也许不错,但对于穷孩子高占喜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南柯一梦呀,当7天这梦一般生活结束之后,很怀疑他能不能再重新适应过去的穷日子?接下来,他那幼小的心灵将承受怎样的落差和不平?我们不得而知。


  夏童:当然也有观众认为:一个短短的节目,改变不了什么,但它足可以改变两个少年的命运。


  (间隔乐)


  方达:接下来我们看看科特迪瓦前运输部长如何因涉嫌收倾倒毒垃圾企业贿赂而改变了命运。科特迪瓦总统巴博16号任命过渡政府新内阁,除前运输部长和环境部长外,其余成员都留任了。


  夏童:在前一天,深受有毒垃圾污染之害的阿比让居民在大街上拦截了运输部长科贝南乘坐的汽车,把他拖出来一顿痛打,并用火烧了他的车。由于抢救及时,科贝南才捡得一条性命。


  方达:今年8月,国际大型贸易企业荷兰托克有限公司运营的“普罗博?科阿拉”号货轮委托科特迪瓦企业“汤米”公司处理有毒垃圾。然而,这家企业8月19号和20号两天没有经过处理,就把这些毒垃圾随意倾倒在阿比让全城11处公共地点。


  夏童:垃圾排放的有毒气体已造成7人死亡、14人住院治疗。科特迪瓦卫生部16号公布统计数字显示,因呼吸障碍或其他不良反应到医院就诊的人超过3万多人次。


  方达:以上就是今天《人物在线》为您搜索的一些新闻人物,再过两分钟的《话题相对论》中,我们将谈一下圆明园。


  再过三十天10月18号,就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46周年的纪念日,就在几天前从浙江传出一个消息,说横店集团已经着手以一比一的比例,在浙江的中部金华东阳市横店镇的西边复建一个圆明园。据了解,这个圆明园占地是350公顷,保守的估计是复建需要历时5年耗资200亿人民币。


  横店异地重建圆明园新园总指挥徐文荣说了,北京的圆明园遗址仍然记录的是1860年的屈辱史,而横店圆明园的任务是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


  而国家历史文化名称研究中心主任阮仪山则表示,在英法联军的大火中圆明园已经死了,如今残破的圆明园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因此不管建在哪儿,在哪儿重建,价值都不大。


  反对观点还说了,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影视城,进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影视城都处在一个亏损的状态,这个数字大概是70%,只有10%左右盈利。


  那么曾经的辉煌是不是需要重建?新建的圆明园是重生还是死亡呢,这个话题大概在两分钟之后的《话题相对论》中展开。


  时间:2006年9月18日


  (片花)


  方达:好了,北京时间12点31分41秒,我们进入话题相对论,我是方达。


  夏童:我是夏童,欢迎您继续收听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您参与到我们的话题探讨当中来。


  方达:浙江规划中圆明园占地约350公顷,据了解说复建需要大概5年的时间,耗资200亿元人民币,绝对是一个大项目。


  夏童:这听起来确实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那横店集团的创始人横店异地重建圆明园新园总指挥徐文荣透露出这样一些消息,说15年前他就在筹划异地复建圆明园,像搜集资料,论证复建的可操作性,目前总设计师原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设计师张先春已经完成了全景总平面图和效果图,所有的法律手续也已经完成,项目是即将启动,那么更细致的施工图纸的绘制和资金筹集,现在正在进行当中。


  方达:2004年学界就能不能在遗址公园上重建或者是新建这样的一个圆明园引起过广泛的正义,徐文荣现在认为他这样一个大胆设想就是重建圆明园有可能解决这个争议,就是北京遗址,就是北京现在圆明园遗址是记录的1860年的屈辱史,那么横店的圆明园可以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这两个圆明园是互为补充,那么我们来听一听浙江横店集团新闻中心的负责人施未东他的说法,在时间跨度上他会大概有没有计划,大概是十年之内还是五年之内要把它。


  施未东:五年吧。


  方达:有没有必要这样做,当时有没有听到这样一些反馈啊。


  施未东:没有,有没有必要这么做,这个他已经是是听取了各方的意见,他已经到北京各地都听取过意见,听取过圆明园专家的意见,也听取了文物局的意见,也听取了浙江方面许多人的意见,他也调查过了,北京也没法子把他复原,在北方没法子找到这么一块土地,或者说一个这么好的水源的地方,我们浙江好像是本来里边就有十来个景,江苏浙江的就几个景。


  方达:假以时日,把时间往会推一些年,那么一旦建成之后,他的用途是用于影视这方面吗,还是用于旅游观光。


  施未东:这个两方面都应该有吧。


  方达:遗址曾经的辉煌是什么样,可能会到横店去看,看的过程当中,他的那个感受,内心感受还真的有一些不一样。


  施未东:肯定不一样,不是原来的东西,但至少可以反映出来,当时的万园之园的辉煌,这个场景还可以反映出来,北京应该来说是一个衰的,这里是一个荣的,一衰一荣形成南北的对比,这可能有一点卖点。


  方达:如果放在历史的坐标里头,新的圆明园他存在的意义或者说给他定位的话,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定位呢?


  施未东:现在我们一个定位就是青少年荣辱教育。


  方达:是青少年荣辱教育基地,这是浙江横店给新的圆明园的一个定位了,浙江横店也介绍说复建得到了国家档案局还有中央博物馆,中国圆明园学会的支持,专家组也是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认为横店有天生的圆明园地貌,另外说在这附近也有很多顶尖的木雕,园林古建方面的能工巧匠,而且横店影视城大批的仿古建设也为复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夏童:刚才我们说过了,现在我们的一些图纸,他们依据的原形,应该都已经很确切,而且拿出来图纸,现在关键是他复建圆明园的耗资也是非常大的,你像徐文荣徐总他也估算了,说最低200亿元,是目前横店所有文化产业的四倍,为此也确实经过了浙江省民政厅的批复,也成立了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就是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设立中国圆明园文物保护专项基金,设立重建圆明园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他们是准备向海内外来募集资金。


  方达:那徐文荣也就是这个圆明园的总指挥了,要筹资主要靠社会捐助,扶以专项投资,募集的资金一方面是用于园区的建设,另一方面将用于圆明园海外国宝的回购,也就是让这个园子不仅仅具备外形,而且内在的像一些宝物也能充盈期间。那么到底这样一个做法在业内来说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呢,正好前一阵我们和圆明园的导演金铁木连过线,他对圆明园的很多的情况,在拍摄过程中是了然于胸,那么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呢,我们现在就连线一下金铁木导演。金导演您好。


  金铁木:你好。


  夏童:前两天我们刚刚连线过,主要是谈您那个电影《圆明园》,那实际上经过你们的努力是在艺术上对圆明园有一个复原让大家去看到,如果现实中如果要复原圆明园这一幕发生了,您会怎么看。


  金铁木:一个是感觉到非常镇静,另外一个非常激动吧,因为我当年拍片子的时候是非常辛苦,从影视拍摄角度来讲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觉得困难非常非常大,当年的圆明园是康乾盛世的时候建起来的,用整个一个中国的国力花了150年的时间才建起来的圆明园,所以我们知道横店集团要用5年的时间花200亿人民币,确实我认为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方达:您觉得从资金上是一个困难。


  金铁木:整个大清帝国在最强盛的时间最富足的时候用了150年时间建了这样一个圆明园,究竟花了多少钱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的意思是那个钱花的之多,没有办法去估计,如果把它叫做东方博物馆,所以我希望将来横店集团将来把它当做非常非常好的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去做,要把它当做东方博物馆,当做亚洲文明的建筑。


  方达:有的人认为这样一个圆明园,新建的圆明园就是一个假古董,你像手机尾号2625的听众说,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烧毁了,如果重修,没有什么历史意义。他呼吁不要再浪费人力和金钱了。


  金铁木:这个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看,因为像横店集团的定位,他本来就不是为了说我要去建古董,他也不是这样的定位,他有旅游的想法、拍摄的想法,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挺赞成的。


  方达:是从艺术家,摄影师从导演这个角度来说,您认同他是事业行为还是一个从历史高度来看呢。


  金铁木:我认为是它一个宏大的巨大的商业行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可能在将来的历史上,他肯定会载入历史,我觉得这个行为本身就载入历史的。因为他重建的是圆明园。但是像这样一件事情,组成一个巨大的商业项目是根本不可能做好的,所以我希望能够用这种国际化的角度,用最大最大商业化的角度,我觉得200亿元是不够的,如果能筹集到两千亿用二十年的时间去规划去建可能会比较合适,这是我随便开玩笑。


  夏童:就是说您觉得如果要建的话就应该把它建得非常像样。


  金铁木:非常非常像样。


  方达:那我们知道您在拍摄过程当中,您掌握了很多有关圆明园最完整的数据了,有没有可能把这样的数据和横店集团进行共享。


  金铁木:我觉得没有问题,我觉得因为这是一件,我认为从某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圆明园属于所有中国人的,再说大一点他应该是世界的,所以我本身非常赞成这件事情,所以要共享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方达:好的,非常感谢金铁木导演在节目中和我们连线,谢谢您。


  金铁木:谢谢主持人。


  (片花)


  方达:好的,北京时间12点45分,我们继续我们的话题相对论,现在对于重建或者是新建圆明园这事啊,正方和反方的观点非常激烈,我们手机尾号是5695的听众,他的观点就认为重建新建是挺有意义的事情,对教育现代人和子女意义都不小,他是赞同的。


  夏童:那么赞同还有手机尾号6767和手机尾号是4521的朋友,他们都觉得这样做未尝不可,可以让后人在异地享受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和美丽与壮观,而且就是能让人感受到圆明园被毁的可耻的震撼力,说圆明园复活的越逼真越完美越好。


  方达:现在正方的观点是如果不重建,那圆明园还是一堆废墟,难以长存下去,而成为废墟之后的圆明园也仍然遭受了不少破坏和改变,他说举例说了,前苏联在反抗德国入侵的时候,不少的古代的宫殿就被毁了,可是战后苏联政府根据历史画卷还有照片,按照原样进行了重建,所以认为应该把民族最好的东西留给后人,留在世间这才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珍惜,所以是支持重建圆明园的。


  夏童:当然也有反对的,像我们听众朋友当中也有。手机尾号是9293,手机尾号是9399,还有手机尾号是6219的朋友,都觉得花巨资重建圆明园不太值,而且还考虑你说的今后还要花巨资去维护呢,比如说9399这位朋友他说是否能借鉴微缩景观这样一个经验,建成微缩景观,那么为什么也有人觉得对重建觉得这是不妥之举呢,因为是觉得在国耻教育方面,废墟的作用也不可估量,这可以提醒国人时刻保持惊醒,不如让我们永远把残破的圆明园当做血红的窗口提醒国人,我们民族曾经有的痛。


  方达:其实像反对圆明园复建的声音其实一直在学界存在,99年的时候在两会的时候,主修派和保留派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交锋,当时不少的政协委员就联名上书,坚决反对重建或者新建圆明园,当时梁从诫先生曾经激动地表示,可不能再毁圆明园了。


  夏童:其实无论是主张重建的还是反对重建的就是有一点就是没有太大的分歧,只不过主张重建的人认为,重建是对伤痕的一种治疗,那么反对重建的人就认为,这伤痕不应该治疗,因为治疗之后或许我们就会淡忘历史。


  方达:那么对这次横店新建圆明园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阮仪山主任并不是很赞同,现在我们连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仪山教授。阮教授您好。


  阮仪山:你好。


  方达:现在我们发现对重建圆明园事件本身很感兴趣,但是为什么要重建好像还没有人认真仔细地考虑过。


  阮仪山:我是这样看,对于我们历史上所留存的东西,假如原来都在,现在很好地维修把它留存,我们留存这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毁掉的东西,已经完全不复存在的东西,一般来说都不要把它重建,因为在国际上的公约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方法和内容上,国际上有非常好的定论,科学的结论就是不要再重建,而且对现存的东西应该保护,在中国文物法上也写得非常清楚,文化相应的文物保护准则,就是怎么样修复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已经毁掉的东西,不要再把它重新建成起来,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资金也有限,我们可以造我们现在的东西,造我们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历史的东西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他留存下来,既然留存下来,我们应该很好地保存,他有没有能力再现,再现出的是你现代的、按照现代的理念,按照现代的工艺,按照你现代的想法去重现过去历史的东西,这个重现出来,这个不可能重现,重现不可能原模原样,不可能。是一种想象的,按照现代人的想象做出的东西,那样做的东西也不可能像过去的东西。像圆明园来讲,圆明园在里面所演绎所有的历史的内容,现在永远不可能演绎了。我们所能够做的只不过是对过去的回忆,那么你留下来的废墟,留下来的遗址已经不够对他们引起吸引,同时我们还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手段,譬如说我们现在非常好的声像的展示手段,比如说现在的灯光电这些展示都完全可以,可以完整地再现他原来的历史场景,但是你在土地上把这么多资金去重做,刚才我们说的过去老苏联,包括世界各国也有这些东西,但是很少。仅仅是局部的、部分的去恢复,像我们中国这么样的很多人搞复古的,仿古的重现历史辉煌的东西,对我们中国没有什么作用。刚才我听到,他们都是片面地理解,我是研究这个东西我很清楚,人家讲局部的部分地把它修复,重新在平地上重新造个新东西,这是不可能也是做不到的,要做到的话也完全是一种虚假的,同时这种虚假的东西是我个人认为是浪费了我们现在很多的财富。


  夏童:阮教授可能对于圆明园来说这样一些西方艺术界的评价都特别高,是说是一个万园之园,无与伦比之园。那对于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被毁了之后,作为我们现在比较好的,对它的重现或者是纪念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阮仪山:应该一个是这些遗址完整地把它留存下来,可以局部地加以有些复原的展示,复原过来展示,少量的可以选一些很有代表意义的东西,对于遗址的本身应该完整地保护他的原貌,让他们一看就能了解历史发生的过程,那么另外,你还假如说有一些科技,用科技的手段,有我们现在很多的用虚拟图象,用我们三维动画,用其他的内容把它复现出来。那么我们现在想要重新复建出来,有他很多的目的。把它弄出来,然后搞虚假的东西来旅游来赚钱,在我们中国来讲已经建了不少了。譬如说上次拍《三国演义》建了三国城,拍《水浒传》建了水浒城,建了很多,当时都赚了一票钱,现在这些东西都扔在那里,他们建的亚洲城已经毁掉了,欧洲城也卖掉了,其他的不生不死了,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国做得太多了,教训非常非常多,这种所谓的重建要花巨资,我觉得听下来是一种商业的运作,是一种蛊惑人心的,为了资产的需要。那种说法重现辉煌我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


  方达:确实,我们很难想象,比如说去雅典或者罗马,比如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新建的建筑的话,可能那种感觉就没有那种历史的震撼和纵身的感觉了。对这样一些事情在不断地发生,对重建或者新建这样的一些历史的遗存,像这样一种行为,有没有一种约束呢。国家曾经出台过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里头有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呢。


  阮仪山:最近出台的十一五发展纲要很清楚,很明确地指出来,对于历史遗存要认真地保护,这个保护我们保护我们国家都已经有很完整的法案了,我们国际上有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这些法规,比如说刚才威尼斯宪章,后来的绿……宣言啊、克林顿华盛顿宣言对历史城镇要认真的保护类似的保护都有,包括我们亚洲地区列宁宣言都是一些精神,这些宣言中没有一条是我们要重建历史已经失掉的东西,对历史失掉的东西都是说我们要认真地保护,而不要把它原样重建,因为这个东西,已经没有的东西重建的话,按照你现代人的理念,现代人的想象,用现代的材料,用现在的施工手段去建这些东西,这样的话,说到底你是骗人,因为我现在做的不是原来的东西,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假如你现在是再现历史的辉煌,这个我们其他手段可以做,用不着用这种土木建设的方式把它回复。


  方达:阮教授的意思就是,既然无法回到那个历史真实,还是让它保持原状那是最好的。


  阮仪山:是的。


  方达:好的,再次感谢阮仪山教授在节目中和我们连线,谢谢您。


  阮仪山:谢谢。


  方达:其实抛开该不该重建不谈,两百亿元投资建设圆明园是不是会会遭遇昙花一现,刚才阮仪山教授也表示了自己的忧虑了,确实在我们之前很鲜明的例子,典型的例子就是无锡的欧洲城和亚洲城。无锡欧洲城刚开十的时候游客如潮,那受此刺激之后呢,亚洲城也建设马上上马,但是仅仅几年之后,这形势急转之下现在这两个项目已经是资产尽数拍卖了,等于往日辉煌已经过眼云烟了,正因为往日辉煌不在。


  夏童:所以很多影视城试图都做一些转型,像横店也是其中之一,因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横店影视城正在进行从单一经营影视基地旅游向打造影视旅游主题公园这样一个战略转变,在这个战略转变当中,重建圆明园成为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了。


  方达:那手机尾号是9192的听众也说了,花巨资重建圆明园风险太大,如果没有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论证,仓促上马很可能重蹈人造景观失败的覆辙。另外手机尾号7533的听众说按照这样一个逻辑的话,是不是应该重建阿房宫呢,其实在国人心中圆明园这三个字代表了一段耻辱的历史,废墟带来的震撼力是远远超过了他昔日的辉煌,圆明园的存在它主要功能就是让子孙后代记住历史以史为鉴,永不忘怀,那么我们想象一下,日后当游客站在新建的圆明园门前的时候,除了惊奇还会不会产生触景生情这样的警示效果呢。


  夏童:好,新闻天天谈就谈到这里,我是夏童。


  方达:我是方达,最后我们代表今天节目的编辑张红兵感谢各位的收听和参与。


  

  (三)2007年3月19日《新闻天天谈》节目

    文字稿


  话题相对论--广告犯错误明星挨板子?


  “藏秘减肥茶”事件拷问《广告法》


  不是名人想出名,出名方知名人难。3月15日,央视3·15晚会上,由郭德纲代言的“藏秘排油茶”广告被指涉嫌虚假宣传。单“藏秘排油茶”本身就存在改头换面、虚构研制单位等严重问题。这事在一夜之间,也就举国皆知了,有不少人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广告代言人郭德刚。比如有一位律师刘晓原--他觉得,像这样的虚假广告,代言的明星实在是难脱干系,应该追究责任。但是,刘律师一查相关的法律--得,人家郭德刚还真就没违法,因为法律对虚假广告要惩戒的对象只规定了虚假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者等社会团体,而并不针对个人。刘律师觉得,这里面有漏洞,于是他立即动手,以公民身份,针对层出不穷的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事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寄出建议书,建议有关部门修改现行《广告法》,将虚假广告的代言人也一同列为处罚对象。


  和刘晓原律师有同感的不乏其人。此前,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西安协同医院的董协良曾提交提案,建议修改《广告法》,他认为现行的广告法,对名人明星为医疗机构作广告应负何种法律责任没有提及,这无异于让那些名人明星进了“保险箱”,广告即使出了天大的问题也和自己无关,自然会毫无顾忌地“捞银子”。


  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像江西消费者吕女士在使用SK-II产品后,出现了皮肤瘙痒、灼痛等不良症状。事发后,她将宝洁公司告上法庭,并要求追加产品代言人刘嘉玲为被告,但法院最终驳回了她的这一申请。


  对照一些发达国家名人做广告,我们发现,他们就有法律限制。像美国,就要求形象代言人必须是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否则就会被重罚,欧洲和日本的明星就曾经因为做虚假广告而锒铛入狱。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借鉴他们的做法,为中国“明星广告”套上“紧箍咒”呢?


  对于3·15晚会揭露虚假广告的事实,郭德纲说广告词不是由他负责,自然他不能承担责任。但是有人就反驳说,消费者买产品是冲着你郭德纲去的,没有这层关系,郭德纲也不可能拿到200万代言费,作产品代言应该负起责任,不能拿了钱,出了事,就把责任推脱得一干二净。


  所以刘晓原律师在他的建议书中,建议修改现行《广告法》第37条、第38条,将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从现在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扩大到“广告代言人”,并视情况规定“罚款”、“承担连带责任”等具体罚则。


  --连线刘晓原北京市忆通律师事务所律师


  昌锋:我们也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广告法》当中的规定,如果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者都管住了的话,就没有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这回事了。就是说经营者不经营虚假广告,发布者也不发布虚假广告,明星也就没地方代言虚假广告去了--所以说也可以认为,原来的规定还是严谨的。这样的话,您提出修改的必要性到底有多少呢?


  刘晓原: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管理规定是非常详细的。广告法施行以后,可能在实际操作中,在管理部门一旦疏忽,也许就会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作为广告主或者广告发布者就会利用名人的身份,利用公众对名人的信任,让他们为自己的产品经营推销,为自己提供服务,进行推销,这种行为只要监管没有到位,就很容易产生漏洞。


  昌锋:您的意思是,把名人作为连带责任人的话,可以防止前面漏洞遗留下来的问题,在明星这个环节再出问题?


  刘晓原:对。


  方达:您提出名人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了两点,一是罚款,再就是承担连带责任,请你具体说一下到底罚到什么程度,连带责任都指什么的?


  刘晓原:《广告法》第37条有明确的规定,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对他们发布的虚假广告处以广告费的一至五倍罚款,这个比例我认为也不要增加,也不要减少,就是在里面增加一个广告代言人,就是诸位广告代言人,你做了这个广告,经过有关部门认证是虚假广告,那广告费就要予以没收,或者按照37条的规定,处以一至五倍以下的罚款。


  短信争锋


  6544是该给明星戴上“紧箍咒”了,该念的时候就得念叨念叨。


  6548郭德刚在广告中只是演员。请问各位,你认为某部影片欺骗了你,你是告制片方、导演,还是告演员?


  6306一个有着这么多问题的虚假广告,法律也有相关规定,为什么还是播出了那么久?监管部门干什么去了?


  5208公然播放虚假广告的电视台有没有触犯法律?如果不是他们的电视宣传,那些虚假广告有那么大的社会效应吗?这个虚假宣传的行为,算不算欺诈?


  代言明星有说词


  不可否认的是,广告需要明星。更直接一点,可以说,明星参与广告代言,在自己获得收入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民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刘晓原律师提出修改《广告法》的建议,本意也在于更好地规范明星代言广告。


  那么明星究竟应该怎样更好地参与广告?当我们就此问题致电一些明星和他们的经纪人时,几乎有一半的人都讳莫如深,对这个话题避之犹恐不及。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怕言语不慎,给自己将来参与广告活动带来麻烦。对此我们在理解的同时,也不禁对这个群体的责任意识表示遗憾。如果大家都对建立规矩没有兴趣,没有勇气,那将来面临尴尬的将决不会是郭德刚一个人!


  在我们的电话访问中,有一位在多部电视剧中扮演男主角的演员表示,在为产品代言的时候根本无从考察其质量问题,能做到的就是看它的相关证件是否齐全,如果连证件作假的话,那就只能是晕着来了。一位相声前辈说,找他代言产品的不是没有,但正是为了避嫌,他的办法是,能推得就干脆推了。一个著名女子乐器组合的经纪人表示,她们代言了一些国外品牌,虽然国内没有相关的责任条款,但是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条条框框,自己先把自己管住。


  郭德刚的经纪人王海表示,在事情没有进一步的进展的情况下,不再发表任何意见。我们在郭德刚的博客中看到了他对事件的表态。我们给大家念几条。


  1有人找我代言,产品是藏秘排油,我算谨慎的,要了一些喝着看,挺好。又让街坊朋友试喝,亦可,才放下心来。演员代言,我不是第一,但试产品,我得排前几名,未必所有产品代言人都试过。


  2又让厂家把相关文件取来,见俱是权威认可,大放心。如今说不行,呵呵,问权威去!如文件是假,那我也是受害者,咱们一块冤去。话又说回来,倘藏秘排油这么多的不是,那我们的相关监察部门竟然放纵其一年之久,在全国大卖,食纳税人血汗,就是这么为人民服务的吗?央视掴监察部门这掌极狠!


  3每人体质不同,故不敢保证世上所有人喝藏秘均奏效。购买时应详细询问销售人员,依体质而行。如人参,有人吃强身健体,有人吃顷刻毙命,你能说人参是毒药?


  4有人质疑广告上写着迅速抹平大肚子,说不灵。呵,这是矫情。方便面袋上印着大虾肉块,也没见人上方便面厂上吊去。藏秘排油广告画上还有四个藏族姑娘呢,您也要?……


  对于追究虚假广告中代言人的相应责任,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深以为然。他指出,在我国的《广告法》中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做证明。但是在藏秘排油的广告中,却有各种人士的现身说法。这些所谓的代言人,也应该为这种产品的虚假宣传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连线邱宝昌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


  方达:您和刘晓原律师在杜绝虚假广告问题上的区别在于,他提出的是要规范代言广告的明星,而您提出要规范的对象是广告的重要参与人。这个重要参与人都有哪些人?是不是和他的概念有一些交替的部分?


  邱宝昌:明星的概念很模糊,如果从法律上来确定的话,什么叫明星,很难界定。我用的是“重要广告参与人”,也就是说因为你的参与,对广告的影响是很重的。一方面经营者找你做代言,就是看重了你在公众、在消费者、在某些群众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你的一言一行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选择。如果你发布的广告是真实的,对消费者是福音,如果你发布的是虚假广告的话,对公众的误导是深重的--正因为是由于你的代言、你的参与--你是参与人,很重要,所以我给他界定的叫“广告的重要参与人”。


  昌锋:比如说藏秘排油茶广告当中,这个“重要参与人”,除了郭德纲以外,还应该牵涉到哪些人呢?


  邱宝昌:我认为这里面有经营者的问题,广告法里面对广告的主体规定有三类: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与广告发布者。广告的重要参与人,就是因为你的参与使广告对人的影响是很重大的。这里郭德纲算不算,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直接策划,直接导演的,包括里面有广告主,也有可能是广告发布者,也有可能是广告经营者。他们对虚假广告有贡献的,我认为这就是广告的重要参与。


  方达:这样说确实更严谨一些。您看手机尾号是1163的听众说,明星做虚假广告是属于从犯。看来对明星,这个板子打在他身上,这位听众觉得不公平。


  邱宝昌:是这样,我在2001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广告重要参与人的责任。目标不是对着厂家,也不是对着某一个明星,而是对着一个群体,当时我是基于这几点考虑的:明星,就是重要参与人,要爱惜自己的荣誉,要善待、尊重你的“粉丝”,或者是你的观众、听众;同时你要尊重公众,对公众要爱戴,同时要尊重法律法规。基于这一点我考虑到,因为你的权力和义务,为什么拿一百万给你?拿五十万给你?拿五百万给你?你能做什么?你必须上去讲几句话。为什么获得这么高的报酬?正因为看重你在公众中的影响。为什么出这么高的价格,这种广告是不是真实的?你怎么审查的?当然了,你是对形式上的审查,它有批文,批文能够造假就涉嫌到另外一个法律关系,是不是法律案件,有很大部分是伪造批文。要求明星像公安部门那样侦查,也勉为其难,他也做不到,第一,他没有这种权力,第二,他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你拿这么多钱,如果发布了虚假广告以后,这是法律层面上的问题,就应该承担责任。当然现在让郭德纲承担法律责任有一定的障碍,因为法律上只规定了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主这三个法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有一种观点认为,总的来说让明星们在接受代言之前充分了解所代言商品的真实功用显然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愿意相信大多数明星也是受到了请其做广告商家的欺骗,继而又在无形中忽悠了相信甚至崇拜他们的消费者,只是同为受骗上当,代言明星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有几十万、上百万的代言费作为“补偿”;而后者惟有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口号:砸烂明星偶像。


  虚假广告背后仅是法律的缺位么


  就在3.15晚会播出之后的第二天,北京市西城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开始深入辖区药店、超市对“藏秘排油茶”进行检查。海淀工商部门甚至在3.15晚会播出的当晚,工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着手调查。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区分局经济检查科副科长张喆说:“通过系统查询,这个涉嫌两个公司,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立案。”经营“藏秘排油”百草减肥茶的七剑飞虹公司负责人承认,“藏秘排油”百草减肥茶产品存在着虚假宣传的问题。


  看看,媒体一曝光,尤其是主流媒体一曝光,问题解决之快,简直可以说是利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干脆利索。但媒体曝光之前呢--是监管项目太多,没能顾得过来,还是掉以轻心,疏于监管呢?


  “郭德纲代言虚假广告案”原告王先生表示,准备在接下来就起诉北京市工商局行政不作为。去年7月,王先生作为消费者向法院起诉郭德纲、藏秘排油厂家和媒体利用虚假广告夸大宣传。但是他说“在去年11月9日北京的一份都市报上,我又看到藏秘排油的大幅广告。”王先生就于11月17日向北京市工商局写出履责申请,要求北京市工商局“对报纸、郭德纲和广告发布人刊登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给予查处,并请告知处理结果”。“北京市工商局11月20日收到申请,但几个月都没给答复。根据法律规定,行政部门必须在60天内做出处理或者给予答复。”


  因此有评论说,“藏秘排油茶”暴露出来的更大问题不是郭德纲的“嘴硬”,而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太差的问题。当一个新产品上市后广告满天飞,当一个行业突然销售火爆时,有关部门应该有发现问题,有寻找“问题”的意识。


  --连线路盛章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内地唯一一位嘎纳广告节评委


  方达:国外明星做广告这一块儿管理很严吗?我们看到国外的很多明星也在做广告,是不是他们相应的一些约束也跟我们差不多?


  路盛章:很严的,尤其是美国,美国非常细,对明星做广告,对所有的以自己的名义来做广告是很严的。如果说你对一个产品没有吃过、没有用过,被连邦政府查出来,那就罚得你倾家荡产。比如说一个牛肉干,你说它好吃,结果你没吃过,那你是在欺骗消费者,所以这个罚得很惨。


  方达:我记得前一阵咱们广告里面有一位明星,他其实孩子已经很大了,但是他做的代言里头是扮演了一个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的父亲。像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被要揪出来?


  路盛章:我们国家的《广告法》不是那么细,国外的《广告法》非常严。广告的定义,其中有一条是:广告是有偿的责任的传播,这个你要负责的。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广告人,他警告我们广告业说,你不要做那些连你自己的太太和儿子都不喜欢的广告,你不要欺骗他们,因为你的太太和儿子也是消费者。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有广告人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就是说你的太太、儿子将来看广告也跟着买东西,你不能骗自己家人。所以广告应该是做到对所有的消费者都负责任,不能根本没用过这个产品,你拿了人家的钱,拿了人家那么优厚的稿酬,厂家请你出来做广告,那你就说假话--我觉得是十分不道德的事。


  方达:我记得美国的摇滚巨星杰克逊曾经为百事可乐做广告,但后来有人发现他根本不喝这个牌子的汽水,结果公众就从喜欢他变成讨厌他了。


  路盛章:对。


  主持人:如果说明星的言行和实际的情况有出入的话,就有可能,从广而告之变成广而毁之了。


  路盛章:这个名誉是你建立起来的。你要爱惜。我觉得这是对社会负责,这个责任心、法律意识一定要有。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名人。


  短信争锋


  3100做广告是社会行为,你作为公众人物更要有责任意识的。不管你有意无意,总之你是帮了骗子的忙,承担一点连带责任是应该的。


  2802应该查工商部门,广告也不是播了一天两天,他们干什么去了?已经有人投诉了,工商部门也没有给于答复。


  7574我和周围的朋友用了那么广告中的东西,什么黄金搭档啊、脑白金啊,也没什么特别管用的啊?有问题的难道仅仅是“藏秘排油茶”。


  9635郭德刚挨批,名人集体无语,是明智还是懦弱?让人失望。


  法规与执行缺一不可


  话说到这里,我们想说,名人代言产品,参与广告,应该多一些责任感和道德自省,早这样,何至于一个又一个被人逮个正着?今天讨论从法律严谨性上加以规范,也属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有了法律条文,还得有人来落实,如果执法不到位、不及时,严密的法律条文也将付之阙如。广告出问题,名人挨几下板子,该;而打板子的各位诸君,是否也该检查一下自己的执行力度和时机了?(结束)方达


  其它短信选登:


  2007-03-1912:55:584517我从来不买作广告的东西.因为作广告的东西要贵很多.


  2007-03-1912:55:039036实事求是


  2007-03-1912:51:511452不能把民众给你的荣誉和经济利益再回溃给民众以商业欺诈


  2007-03-1912:51:208348郭德刚错了就该认错口口他不应该象说相声似的找借口找理由口口他还是应该认错向百姓道歉


  2007-03-1912:50:566700广告最重要的参与人是媒体,否则再假也无法传播,媒体也是收了大钱的.


  2007-03-1912:48:521452相声的幽默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欢笑但郭在博克里的内容却无法让我笑起来该严肃的时候还要严肃


  2007-03-1912:48:200506作广告,要真实,代言人要负责任,广告不是演戏,要验正,才可代演


  2007-03-1912:46:525926我看了郭的声明。全是无癞街头混混的无理狡辩


  2007-03-1912:45:468132对名人作广告的应该进行管理,例如葛优作的亿林木业之广告影响面很大,如今亿林定为传销,多少万人上当,葛优广告费不少应让其退部分广告费!


  2007-03-1912:44:241452要对明星收取广告收入特别调节税


  2007-03-1912:44:220507明星代言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但由于不规范带来很多问题,如有一个行政机构对明星代言广告事前进行合法性审查,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明星代言广告的事故率


  2007-03-1912:44:121163明星做虚假广告属于从犯,有些广告明眼人都能看出猫腻。应没收非法所谓得!


  2007-03-1912:43:100507明星代言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但由于不规范带来很多问题,如有一个行政机构对明星代言广告进行合法性审查,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明星代言广告的事故率。


  2007-03-1912:42:254751修改广告法与其是给代言人戴上紧箍咒,不如说是给广大消费者,在浩翰消费海洋中套上游泳圈,完善广告法是大势所趋,同时也希望消费者:不看广告看疗效


  2007-03-1912:42:164751修改广告法与其是给代言人戴上紧箍咒,不如说是给广大消费者,在浩翰消费海洋中套上游泳圈,完善广告法是大势所趋,同时也希望消费者:不看广告看疗效


  2007-03-1912:42:155926广告法也怕名人吗?应修改。百姓诈骗要判刑。郭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2007-03-1912:41:429399与国际接轨!名星应该负责任!名星利用知名度作广告,拿天价的广告费!一旦出问题,给公众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名星当然要负责!


  2007-03-1912:40:430181不仅要规范明星广告代言,主要是消费者要理智消费,不能盲目盲从


  2007-03-1912:40:311452明星做广告无可后非但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良心和职业道德操守要切实了解被代言产品的真实信息千万不不要成为商业欺诈的帮凶


  2007-03-1912:39:518348欢迎欢迎一一百姓早已对名星广告不耐烦了一一名星广告害了不少人了一一是该整治的时候了


  2007-03-1912:39:003210广告不能乱做,为了钱什么都不管不顾.如同是在和国法PK一样.


  2007-03-1912:38:039293虚假广告的责任应将厂家.审批部门.媒体.代言人一并追究,而不能单纯指向代言人.


  2007-03-1912:37:427372明星做广告出问题,郭德纲也不是头一个,大多是不了了之,相关法律的缺失才是关键,应该加强立法。


  2007-03-1912:36:355926像郭的假广告极大的损害了医药市场的消费环境。所得二百万应按诈骗罪判刑


  2007-03-1912:36:041175对名人作广告他们是应该负责的应该立法我们盼望即早


  2007-03-1912:34:581032别说郭得钢的广是假的,哪个名人的广告又是真的呢?我看就是疾妒。


  2007-03-1912:32:499067名人做广告,在当前没有法律明确制约的情况下,可效仿西方的管理模式尝试一下,取长补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名人做广告的管理方法。


  2007-03-1912:31:160610明星做广播本无可厚非,但不能欺骗消费者和喜爱自己的观众,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还有很多不足,建立建全相关法律才是根本。


  2007-03-1912:22:496327名人.明星也是常人,他们也想多多的挣钱,但前提是守法,如果没有违法,大家就没有必要说三道四。


  2007-03-1912:21:425280出于对明星的追捧明星做广告就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明星对此产品到底又有多少了解呢就不得而知了,我觉得对明星做广告应该有一定的约束和制约


  2007-03-1912:19:387595我对明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深恶痛绝,见利忘义,坑害百姓。应利法追究责任!



作者:王倩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