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广播

北京交通广播《交通新闻热线》

2019-03-26 02:07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北京交通广播是近年来在全国广播界最成功的电台(单独频率)。该台在频率运作、节目设置、节目采制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本科《广播新闻制作》课和研究生《广播电视新闻研究》课上都对此节目有学习、探讨。

  《交通新闻热线》是交通广播新闻类节目中最能体现“贴近现实,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公共新闻节目。这档节目在2003年开播时定名为《百姓新闻热线》,旨在突出其“从百姓中来,关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办节目原则,2005年底,根据听众提出的建议,也考虑到更突出专业台“立足交通”的特点,从2006年起更名《交通新闻热线》,但“百姓视角、现场调查,追踪到底”是这档节目始终追求的风格和特点。它深入调查、探讨百姓反映问题解决方法的做法,是与它同类的节目中所少有的,这使它成为了一档来自百姓的调查性新闻节目,并因此跻身于最优秀广播新闻节目之列。

  这个案例介绍了《交通新闻热线》这一特色新闻栏目的创建始末,节目的内容、形式特色,以及其新闻调查制作流程和反馈机制等,并对其加以分析、点评,使学生获得对广播新闻节目实践前沿状态的把握;并学习其节目形式、设计、制作的经验、方法。

  [案例内容]

  作品一:救助出租司机女儿小雨菲

  作品二:八达岭长城停车场违规收费

    2005年6月交通新闻热线获奖节目第5篇(节目单见附一)

  作品三:出租车GPS系统该由谁买单

    2006年2月交通新闻热线获奖节目第3篇(节目单见附二)

案例访谈

  案例访谈1:《交通新闻热线》概况

  北京交通广播新闻部主任唐琼访谈

  访谈问题大纲(采访者:周璐瑾)

  1、《百姓交通热线》节目最初是如何创意构思的?

  2、日常节目制作的流程怎样?

  3、一期节目制作过程中要经过哪些审批程序?

  4、《热线》节目制作人员配置状况?

  5、对节目质量有否统一评价体系?如何操作?听众反馈状况如何?

  6、《交通新闻热线》的最大特点在哪儿?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案例访谈2:“救助出租司机女儿小雨菲”节目的采制经过

  北京交通广播新闻部记者兼主持人郭炜访谈

  (采访者:周璐瑾)

  郭炜:2005年9月,本台热线65150808接到出租司机吴师傅的电话,反映他5岁的女儿吴雨菲被诊断患有白血病,因经济困难,无力救治,希望得到帮助。我随后到儿童医院看望了小雨菲,并将采访的内容制作成节目,在第二天的热线节目中播出。节目一播出,65150808就被“打爆”了,希望帮助小雨菲的听众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全天大约接到有200多个。

  小雨菲的病情牵动着人们的心,当时正在北京做宣传的国际爱心大使成龙在听说小雨菲的病情后,在京城某楼盘的开盘仪式上,当场为小雨菲捐款1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掀起了捐助小雨菲的高潮。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专门为小雨菲设立了专项基金,开通了捐助热线,将协会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通过北京交通广播传播开来,市民饱含爱心的笔笔捐款源源不断地汇聚在了一起,前后总共为小雨菲筹款将近20万元,为小雨菲的治疗提供了经济保障。

  经过将近8个月的化疗,小雨菲恢复情况良好,估计今年五一前后就可以出院治疗了,2年以后能够彻底康复。

  访谈问题大纲

  1、《救助出租司机女儿小雨菲》这个节目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2、在采访中有哪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3、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节目播出后反响如何?

  5、从记者角度,觉得做《交通新闻热线》这档节目体会最深是什么?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6、您觉得记者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还有什么有待改进的地方?


案例讨论

  1、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和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有什么区别?

  2、好的广播新闻节目制作具备哪些要素?

  3、如何制作一个广播新闻热线节目?

  4、如何对热线所反应的问题进行调查?

  5、广播新闻调查的深度采访如何把握?

  6、怎样使热线调查得到较圆满的结局?

案例分析

  《交通新闻热线》节目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在《交通新闻》、《今日交通》之后播出6分钟,为百姓报道和解决问题。北京交通台将这档热线节目作为该台公共新闻的典型形式,将其内容围绕公众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由听众通过热线电话提供线索,电台记者介入调查并在这过程中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达成公众与政府、企业或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在2003、2004年实践的基础上,北京交通台在2005年更明确地要求节目做到:从热线中了解到公众在交通及生活中遇到疑惑、疑难问题后,记者必须到现场调查、核实,并与相关部门联络,了解问题的症结、谋求解决的途径。在形态上,追求将每个热线节目表现为“问题(悬念)+调查追踪(故事)+答复(结局)”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提升节目的可听性。

  北京交通台认为:办好热线节目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听众反映的问题,并对所记录的问题也分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a)对时效性比较强的突发事件,立即派出记者到现场采访,然后发挥广播媒体的特有优势,尽快在节目中插播。交通突发事件有它自身的特点,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往往影响路况,尽快将交通事故通报出去,有利于司机及时选择合适的绕行路线。

  b)对听众在政策、法规方面的困惑,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做出解释。如果听众的困惑具有代表性,还要集中在节目中播出,使更多面临同样问题的听众朋友能够解除相同困惑。

  c)对井盖丢失问题,新建道路的照明问题、出租司机车份高、疲劳驾驶等需要调查的问题,北京交通台不偏听偏信,而是派出记者进行全面、深入的采访,了解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专家的看法,并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制作出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的调查性节目播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们看清问题的全貌,让问题各方的信息平衡,促成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

  从以上三个较有代表性的节目来看,这档节目的内容来自百姓,选题具有自然的贴近性,这就决定了其内容的基本可听性。其次,在接到热线后,这个节目并没有仅仅播出了事,而是据此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来龙去脉和解决办法,使得问题能够落到实处,这种做法也同时有别于外国的调查节目,对社会有着更为具体的建设意义。调查一般从反映问题开始顺藤摸瓜,使听众能完全了解问题所在与解决途径,是国内外同类节目中的佼佼者。

  做热线节目,能使节目好听,能帮助听众解决问题,但热线节目容易惹出麻烦,捅出娄子;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北京交通台也特别注意处理好热线问题双方的关系。

  听众反映问题,往往更多地考虑问题对单个人、单件事、单个地方的影响,这样,其观点容易带有偏颇。北京交通台的热线节目力求通过调查获知正确的信息,告知听众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全局的,并在听众中形成正确的舆论。

  在《交通新闻热线》播出的两年多时间中,北京交通台有一些制作节目的心得。他们认为:要想做好热线节目,首先要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一些热线反映的问题会涉及到相关的职能部门,热线工作人员要能够顶住各种压力;其次,热线反映的问题中,有的问题头绪较多,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热线新闻记者深入调查,搞清其来龙去脉,坚持用事实说话,理出问题头绪,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还需要强调的是:做热线节目要有正确的心态,报道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曝光而曝光,为炒作而炒作。

  过去几年的听众回馈证明:《交通新闻热线》节目受到了听众的欢迎,开通的栏目热线65150808每天都要接到50个左右的电话,这些电话给北京交通台的新闻节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更为北京交通台为百姓服务、做实事提供了可能和机会。基本上实现了北京交通台“贴近现实,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设想。

  总之,《交通新闻热线》已经逐渐成为一档成熟的节目,并在听众中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今后,《交通新闻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还将继续本着贴近现实、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办节目思想,切切实实地做好热线节目,使《交通新闻热线》真正起到桥梁沟通作用。


附录

唐琼访谈记录整理

  周:“新闻热线”是03年开始的,那它当时策划这个栏目的时候创意点是什么?

  唐:以前我们做新闻吧,像交通行业各个口我们都有跑口记者,但感觉我们新闻来源这个渠道呢,就是政府管理部门,就这方面我们有自己的渠道,但感觉这个新闻呢还是自上而下的,政府部门的声音我们这比较多,就是宣传的东西分量更充分一点,但现在新闻不有最新的新闻叫“民生新闻”嘛,包括现在社会新闻受关注度也比较高,而且那个时候都市类报纸都在打拼这个社会新闻,所以我们就考虑说哪些比较鲜活的、动态的,从交通台这个角度讲吧,来自于路面的,这些对交通产生影响的动态消息从哪来呢?这些不可能你依靠于有关部门,当然这也是一个渠道,比如说我们跑各个交通队的记者,各个交通队有它的指挥中心,交管局也有自己的指挥中心,说什么路面有情况了,就通知我们的记者,我们记者马上赶到现场。但这个毕竟人家不担负这个责任,想起来愿意告诉你就告诉你,不愿意告诉你也可能,说实话,人家没有这个责任没有这个义务来替你媒体考虑,完全是私人关系,比如说指挥中心和我们记者要跑得比较熟拉,就给你提供一些,但我们要通过听众这个渠道把,建立一个热线,能够收集上来一些动态的、突发的社会新闻,和大家出行有关的,这是最初的初衷想法。另外呢,像当时新闻台也有这个热线,但他做得分量很小,也不是一个特名牌的栏目,只是在北京新闻当中有那么一两分钟,这么一个热线节目。而且我看很多报纸也专门有热线版了,我觉得也就是03年左右开始的,我们也就观察到有这么一种动向,然后觉得我们广播更应该有这个优势,所以呢就开通了这个热线。一方面呢,一些突发的动态的东西,这样新闻听起来就非常鲜活,当天这个城市当中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交通事故,发生的在路面上的对大家出行又很大的影响的事件,在我们新闻当中有一个反映。另外一方面呢,也是沟通的一个平台吧,老百姓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一些疑难的问题需要咨询,而我们又和政府部门有一定联系,有这么一个渠道和平台。

  周:我们特别了解,就是一档热线节目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唐:这整个流程很简单,我们每周有一个热线编辑,这个编辑他每周来他要看热线接听情况,然后挑出一些可作的,然后分配给热线记者,记者自己也可以主动去选,记者来了也可以去看今天接到了什么电话,然后他认为这个可调查可作就可选。这些热线都在电脑系统里,我们每天有接听员,他接听完了就直接在电脑里登记,然后有一个表格,选中之后这条就变成红的了,后边就有谁认领了相当是,或者说编辑派给谁了。这样呢他就自己去做去了。然后编辑来安排明天做什么,后天做什么。就这一礼拜他会有一个大致安排,当然也不可能说这一礼拜他全安排好了,有可能他礼拜二才安排礼拜四的,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有的可能调查周期长,有的可能调查周期短,然后由他来安排播出。最后记者拿回来的是一个调查,他拿的是一个调查的经过,比如说,记者到了现场,通过调查发现,这个事和某先生说的大致相同,记者观察,大概是一个什么什么情况,这些都有录音,然后呢就这个情况又咨询了有关部门。一些职能部门有可能又把这个事情推到了另外一个部门,然后他们是怎么回复的,基本是这个一个结果。然后编辑要把它做成一个什么东西呢,在最开始肯定要加一个引子,如我们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电话,然后先是播出听众电话,然后这个电话播出之后呢,我们记者谁谁去调查,听下他的调查语录,播出刚才记者交的这么一个比较完整的调查过程,然后编辑可能在最后要加一个最后的点评,如“关于这件事,我们认为有关部门解决的态度非常好,也请听众放心,这个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或者说这个调查很完满,相关部门说我们很快会解决问题,那我们编辑部门就什么都不用说了。但如果这个问题是悬在那了,它是一个矛盾焦点,可能谁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解决这个问题,各个部门推来推去,那么编辑在最后会有一个编后,一个评论……

  这些采访全都一个人完成,然后回来交给编辑弄一下,记者也够累的,因为他必须出去,这个问题不是说你在家光打电话,你要去核实,你必须要客观,因为有时候反映的问题对单个人来说这就是一件大事,但有可能从面上来说对其他的人的影响不是很大,很个人的事,那么就没有太多可伸缩的意义了,那这样我们可能淡化解决了,但有些东西他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如停车收费问题、出租车的劳资关系问题呀等,像有些东西我们必须去放大,而有些东西我们又需要去弱化处理。

  周:记者作回来的节目需要什么审批过程吗?

  唐:他回来之后,编辑是第一把关人,就是这个东西你采访回来,整个东西可用不可用,你调查过程当中有没有疏漏,有没有考虑不够周到的地方,然后编辑要做第一个把关,如果调查不充分,你还要继续调查去,记者就还要再继续去调查,然后再拿回来,编辑觉得可以了再把它做成一个完整的节目,有头有尾。然后呢因为是六分钟,可能这个调查节目4分钟就完了,后面还有两分钟,就补充一下小一点的调查,简单一点的,或者就是一个回复,一个咨询,如有关部门答复了,我们这条线路为什么要这么改,一个解释说明的,相对简单的,大概一天只有两个这样的调查,一个重头一点的,一个相对简单一点的问题。然后编辑把它串成一个节目。最后审批呢每天都有值班的领导,专们审批这些节目。

  周:现在这档节目一共有多少记者编辑?

  唐:是这样,我们并没有完全分开,我们新闻部这块,所有做这个“交通新闻”、“新闻热线”、新闻专题,都是这些记者,不过大家轮班不一样,比如说编辑,像副主任,他也承担编辑的任务,像这一周他编交通新闻,那下一周他就休息,因为他要住这,24小时的,住一礼拜,然后休息一周,那再下个礼拜来他就是做热线编辑了。三个编辑轮着做,这样三个编辑他都有可能是热线编辑。记者我们是10个,10个记者他们所有的节目类型都承担,所以说任务重,你要光热线调查相对还简单,他们每周还有两个新闻专题的任务,热线记者有新闻专题任务,跑口记者也有新闻专题任务。新闻专题也是早上播出。早上7点到7:35,先是“交通新闻”,然后是我们专题节目“今日交通”,之后是6分钟的“交通新闻热线”。所以说这三块节目都是我们部。

  周:那这个节目播出以后有没有一个评价的过程和体系?

  唐:我们不是一个月也要搞一次评奖嘛,我们每个月都要评奖,这个评奖包括要请比如说周小普老师、比如请《法制晚报》的一些资深的编辑过来,也请我们台已经退休的、比较有经验的一些前辈,参加过评奖的一些评委老师过来,每个月要请一次,然后记者自己送评,你认为你这个月做了6个调查,其中有两个做得不错,题材选的好,整个调查过程也好,而且问题还解决了落实了,然后呢可以往上送,大家坐在一起听一下,每个月评出来6个,这6个呢会有一部分奖金。我所说到的这个评估呢就是对做的好的一个进一步的奖励,应该是一个激励机制。

  周:那除了您说的请专家评价以外,有没有观众反馈这个途径?

  唐:说实话,我觉得这一块我们做得还不是很好,因为这块呢它是由总台统一来抓的,他有一个听众服务科,他专门收集观众来的意见,但我们觉得,这个反馈,有的观众听了这个节目他愿意主动和你提,但更多绝大多数听众不会的,如果说一个听众,你看一档电视节目,这节目好不好,你不会主动去发言,这需要主动的调查。实际上,这种调查,以前还搞,但可能搞得不是很成熟,也不是很成功,这两年干脆我们就拿不到这一块了,这实际上是广播台统一作的。像这种新闻性节目,你不主动去调查的话,反馈非常少。所以有时候我们感觉做节目也做得有点……自己在这忙活半天却听不到反馈,不知道人家对这节目怎么评价,喜欢还是不喜欢,但我们真的也是拿不出精力自己去做这个事情。能收到的反馈就是这个收听数据报告。

  周:那交通台的热线节目,除了从内容上来看,还有没有和其他新闻热线不同的特点?

  唐:我觉得这特色我们做得非常不够,非常不充分。所谓的特色吧,我觉得也就是其他电台没作而我们在做,你要说它做得有多好,还真不是,客观讲是这样。你想数数北京这么多电台,新闻台也在做新闻热线,但明显他们的工作重点不是在这一块,因为新闻台它担负着这种类似于“新闻联播”、“北京新闻”这种,政府喉舌性质的,这种政府的宣传,政府的声音,管理部门的声音,担负这样的责任比较重一点。原来经济台有一个消费者热线,办得还可以,也挺有特点,但因为它频率的原因,再加上它现在又改成城市管理台了,它的热线不叫消费者热线了,改成“城关热线”,但是它可能是因为记者队伍的原因,很多东西他跑不起来,仅仅是一个热线,播出听众的电话,但有多少热线去调查,真正跑出去做,他做不到。当然人家都有人家的原因,就说北京台这三个热线,目前就是新闻台的“新闻热线”,城管台的“城管热线”和我们台的热线。我们的优势在哪?就是我们的记者必须跑出去,我们可能偶尔有一两个仅仅是播听众电话,可能是这个问题是不需要太多调查,因为是一目了然的不需要调查的,但绝大多数,90%以上的热线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你必须跑出去调查。特点就是它是一个调查过程,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个调查过程。接到热线了,并不仅仅就是说我播出这个热线,然后批评一下有关部门,或者就是提出有这么一个问题。我们要寻求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渠道,甚至是说要看出这个问题的背后他的普遍意义是什么,就是还要往深的挖一点。你要说特色就这个,我觉得做出的特色也就这个,但我觉得这个还很不充分。也就是说大概有这么一个模型了,但做得还很不充分,还需要继续努力。

  周:那您觉得下一步最需要加强的是什么方面?

  唐:我觉得现在模式是这么一个模式,但现在的感觉就是太模式了。因为大家的工作量非常大,从实际操作起来吧,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很理想的一个节目模式,但实行起来有困难。你包括人员配置问题,这非常重要。我们没有那么多记者,而且总台也控制人数。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不让随便用临时人员。所以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大家在一种高速运转。这个东西形成了一个流水线,这个东西就形成了一个真的是模式了。拿到问题去调查,调查回来答复,然后找有关部门,能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源在哪,什么时候能解决。这节目做到这按说也该可以了,但是这节目听起来的感觉就有点套路了,这节目的可听性我们要形成一种多样化,实际上这没有一定模式的,怎么能每个记者做出自己独特的东西。记者自己本身有自己的个性在里头。另外呢,针对不同的事情,应该有不同的调查方法,不同的节目风格。如哪怕你找出一些更多故事性的东西呀,你以人物为线索去做呀。但大家现在感觉没有时间沉下来真的好好地去琢磨琢磨再去做,现在感觉就像流水线在这么运转。另外呢,我们宣传做得也很不到位,这个节目现在也就早上六分钟,下午在新闻直通车里面有这个热线内容,但已经不是一个独立栏目了。每天占的时间太短了。即使你节目再好,他稍纵即逝,6分钟说过去就过去了。然后在其他时段我们的这个宣传也没有完全铺开,你包括电话的宣传,我们这个节目是什么样的性质,需要什么样的线索,就这种宣传现在做得还很不成规模。那也影响我们的热线质量,你打这么个电话,往往内容比较单一,现在题材在不断的重复。所以我们希望这个面再打开一点,深入到和交通相关的人和事的方方面面,其实我们都可以做。当然这个也是相辅相成的。你量上来了,你人跟不跟得上?你在人跟不上的情况下,这个量就可以了。因为就是说,03年为什么做这个?还是刚才说的,因为我们交通台和新闻台不一样,我不需要完全作为政府喉舌去宣传什么东西,没给我们这个压力,也没给我们这个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没必要把他做得很正,我们可以做得更活泼一些,我们做得更贴近一些,我们做得更符合市场规律一些。你为什么能讨好听众,他们为什么爱听?你就得说他们的事儿,为他解决问题,就是这样。一方面让他听得有意思,动态的事,另一方面,我能为你解决问题,我能服务于你,这就是节目的宗旨。

    郭炜访谈记录整理

  郭:我做了一个大家伙印象比较深的可能就是一个白血病的孩子小雨菲那个

  周:那个题是你自己选的吗?还是编辑给你定的?

  郭:整个流程大概是这样的。我们每天有个小姑娘在那值守65150808这个“交通新闻热线”,以前还叫“百姓新闻热线”,今年改版叫做“交通新闻热线”了。每天就是路上的司机,出租司机、家车司机,只要在路上的,知道我们这个热线的,如果碰到了事情就可以往我们这边打。里边可能会收集一些突发的线索和事件,比如说哪着火了、哪撞车了、哪有跳楼的等,然后还有一些比如说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他生活里会遇到的事情。比方说我家门口一个小沟、一个井没盖了这样子的,或者路上看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等。

  周:那你小雨菲那个题当时是怎么一个过程?

  郭:小雨菲那个题是这样,当时是新月出租公司的一个吴师傅给我们打电话,就是因为他5岁的女儿小雨菲,吴雨菲得了白血病,他来咨询,因为他听说有一个叫“的士爱心基金”的这么一个基金,他要来询问一下怎么样来申请这个基金,当时我们的一个记者做了一下,就告诉他要电话采访了一下“的士爱心基金”的工作人员,就说告诉他如何申请,可是当时我觉得,可能告诉人家可能会很繁琐,不如就亲自去采访一下这个事情,于是当时我就到现场见到了这个吴师傅,到儿童医院,还有这个5岁的得白血病的小姑娘吴雨菲,然后采访了一下她的发病过程、然后还有这个病情、以及治疗的方法、需要的费用,怎么说,你想开出租的嘛,可能费用需要很多,他筹不了那么多钱。然后第二天就做成一档热线节目。

  周:您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郭:第一次去采访的事情,第一个印象、第一种感觉就是说我一定要把它做成一个节目给他报出去,去帮助他,可能儿童医院躺了许许多多5岁的得白血病的小孩,真的是有很多,我以前真的不敢相信会有那么多孩子得白血病,而且一得白血病就是二三十万的治疗费,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讲我想都不是说一个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吴师傅一家确实是非常实在,非常好,让我有这种想法一定要去帮助他。

  周:听您说您这个话题后来作了一系列的节目是把?

  郭:嗯,就是播了第一期之后呢,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就是我们那个0808的热线,几乎成天就是询问要如何帮助小雨菲的电话,然后呢也巧了,当时成龙作为爱心大使,正好在北京宣传,他借助一个楼盘开盘的机会,我们广告部门联系的,成龙和那个楼盘一共捐了十万,等于一下在就在这个城市中掀起了一阵要给小雨菲捐款的热潮,源源不断地我们的电话也是接到这种,然后我们又联系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面有一个“的士爱心基金”,他们也启动了一个专门为小雨菲捐款的基金,有电话又地址,我们在节目里又作了一期,就公布了这个地址。

  周:那这个一共做了多少期节目?

  郭:前后一共有四五期节目,包括过年之后,就是06年春节之后又作了一期,因为那个时候小雨菲是回家歇聊一段时间,当好赶上过年,就是回家过年,包括到现在,一个月之后准备还做一期,因为一个月之后,大概五一前后吧,小雨菲就可以大出院了,就是可以不用再整天化疗了,就这样子。

  周:整个采访顺利吗?

  郭:这个事情没什么阻碍,挺顺利的,唯一有一点不顺利的就是儿童医院不太配合,比如说我要采访他的专家,让他介绍一下这个白血病怎么回事,然后小雨菲她的病情让他说一下,可能他不太配合,他可能会说,为什么这么多白血病的孩子,你就采他一个呀?

  周:那你是怎么沟通的?

  郭:那我只能是,去沟通无果的话,因为这是一个公益性的节目,我觉得也不需要他说得太多。大概前前后后四五期,一直在做,拉得很长,包括我们台王佳一,一路畅通的那个主持人,她作为的士爱心基金的大使,她一直在关注这事,这个节目尽管它不是和交通有关的,但是它是一个真正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节目,能够帮助至少一个人解决问题,然后至少帮助启动了这么一个的士爱情基金,以前就有,但可能运作没有这么成熟,我觉得这也能体现我们“交通新闻热线”的这么一个作用吧。能够帮助人解决很多问题。有可能有时候就是一个小井没盖了,一个地方没栅栏了,但是我觉得百姓爱听这种节目,可能他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一个问题,他很爱听,这种身边的小事他反而会更爱听。

  周:您在交通台多长时间了?

  郭:一年,一直在做这档节目。

  周:那从您的角度说,这档节目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地方?

  郭:这档节目可以提高的地方,我觉得我们做热线就是太受那种套路的局限了。他有一种模式,从节目的结构上来讲,它就是一段电话,反映什么什么问题,然后编辑说两句,说我们的记者又到现场看了一下,来听他的报道。这种格式化的东西可能会比较多。有些说实在的,调查有些可能不太深入,而且受一些宣传精神的影响,有些还不能说,这有的时候做的又很不痛快。所以说有的时候一个礼拜几乎全是小井的

  周:形式创新一下?

  郭:嗯,不光在形式上,在内容上也是,有一些局限。现在我做得比较多的就是买车,就是你买车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再有就是路上有个什么小沟,然后有个什么地方挺危险来提醒一下,但是究竟有多少能够解决的,我觉得作为我们记者来讲,追得是很少的,除非你当场就解决了的;其次就是一种曝光形式,你把它摆出来,你砸他两句,真正有多少能解决的,作为我们做记者的,说实在的,追到底的比较少。包括我自己可能也是。你比如说小沟到底填上没有、这井盖到底盖上没有、路灯到底安上没有……这个说实在的,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勤奋把它追到底的问题。这个我们开会平时也说,但肯定做得不够。

 [附录一2006年北京交通广播节目安排]

  全天滚动播出节目:

  1、路况信息:7:00-23:00整点、半点,高峰时段一刻、三刻播报;

  2、交通天气预报:全天整点播报。

  北京交通广播节目时间表

  [附录二:2005/6百姓新闻热线获奖节目单]

  1、突然电话通知获奖一辆轿车北京现代辟谣从来没有的事

  6月7、8日6'57“94区2号(张瑞娟)

  2、秀水市场多收停车费

  3'30”97区54号(戚天)

  3、井盖丢失一年多,行人路过掉井中

  6月23日5'09“93区21号(赵楠)

  4、小区缺少临时停车位来访车辆屡屡被贴罚单

  6月23日5'07”94区9号(张瑞娟)

  5、八达岭长城停车场违规收费

  6月30日5'51“93区25号(赵楠)

  6、工商行存款机吞掉罚款

  3'30”97区93号(戚天)

  7、清洁车早高峰与小区车辆抢道

  6月20日5'03“93区12号(赵楠)

  [附录三:2006/2交通新闻热线获奖节目单]

  1、北图改国图站牌却没改

  93区24号2分55秒2月26日(赵楠)

  2、滞后的铁路货物托运丢失赔偿规定

  73区8号3分30秒2月24号(郭炜)

  3、出租车GPS系统该由谁买单

  90区23号4分41秒2月17日(朱来生)

  4、公交车上摔伤乘客

  91区4号5分302月15日(程艳)

  5、北京站地下停车场给“生命之门”上锁

  94区2号6分22秒2月10日(张瑞娟)

  6、少走高速路却要多交钱

  53区14号3分402月23号(孟洋)

  7、赵登禹中学门口停车乱糟糟

  73区7号3分30秒2月22号(郭炜)

  8、西客站公用电话收费高(附热线追踪)

  90区14号5分21秒2月20日(朱来生)

  9、西客站给火车加水还是漏水

  94区5号3分38秒2月27日(张瑞娟)

  10、车险莫名被退车主要个说法

  53区4号4分2月28号(孟洋)

  11、大兴公交车变空调价高(及续)

  93区3号6分37秒2月27号(赵楠)

  12、北京南站出租车春节期间议价

  94区15号5分21秒2月6日(张瑞娟)

  13、交通事故重伤没钱治病

  72区11号3分45号2月10号(戚天)

作者:周璐瑾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