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大众传播法规与伦理

窦唯事件

2019-04-24 09:32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2004年3月,传窦唯与第二人妻子高原分钱分手。《现代快报》报道《窦唯高原未逃过"七年之痒",传两人为钱分手》。

  2004年4月2日,窦唯与不一定乐队在上海举行的专场演唱会上,大骂妻子高原和唐朝乐队主唱丁武(据说与高原有染)。

  2006年4月4日,《时代商报》报道《窦唯为钱发狂演唱会上情绪失控大骂妻子高原》。

  2006年4月5日新京报发表的文章《丁武奉劝窦唯去看心理医生》(见附录一),其中几个小标题分别是:昔日爱巢人去楼空,窦唯偶尔回来栖身;窦唯自我封闭,很少跟摇滚圈接触;高原生活困窘,窦唯只给500元生活费;丁武夫妇奉劝窦唯,希望他去看心理医生。

  4月7日新京报发表评论《窦唯骂出心声,我们只听见娱乐》(见附录二)第一段写道:"现在,大家又开始知道窦唯了,知道他又开始骂人;知道108万;知道他的第二次失败的婚姻;知道他的第二个女儿;知道他在酒吧'潦倒'地吹箫;知道他与丁武'不共戴天'的仇恨,甚至知道有一个叫'不一定'的乐队,但不一定知道的,却是一个像他这样的父亲,当我们都知道一个王菲的前夫,一个出过名的摇滚乐手,一个要么沉默要么爆怒的'分裂者',我们不会去想一个父亲,除非……"。

  4月11日,新京报发表丁武声明,称窦唯可能已经有些崩溃,愿他早日飞越疯人院。

  4月18日,新京报发表评论《是艺三分毒――窦唯病理分析》(见附录三),文章的题记写道:"我痛恨那些对艺术家的失常行为大加赞赏的人们,他们犹如嗜痂者,追着、怂恿着、纵容着,让那些艺术家站到世俗的对立面。"

  4月26日,《新京报》发表文章《对窦唯,你不能想当然》(见附录四)

  5月10日,新京报再发文章《窦唯否认骂李亚鹏虚伪,李亚鹏将暂时全休陪伴王菲生产》(见附录五)

  5月10日上午10时许,窦唯因不满新京报近期对他的相关报道,前往该报社理论,要求见娱乐版记者卓伟。当面对质未果,砸坏部分相关办公设备,烧毁停在报社门口的一辆编辑轿车。后窦唯拨打110电话自首归案。之后,被公安带往天桥派出所内。

  5月10日,新京报就窦唯在新京报的事件发表声明,称"本报相关部门当即对引起窦唯先生不满的两篇报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经过反复核实,4月5日C03《丁武奉劝窦唯去看心理医生》,5月10日C08版《窦唯否认骂李亚鹏虚伪,李亚鹏将暂时全休陪伴王菲生产》,是本报记者在对窦唯本人、杨婷、马葭等当事人的采访基础上进行的报道,在主体事实上是准确的,用词上是严谨的,用意是善良的,不存在对当事人权益的侵害。"(见附录六)

  5月11日凌晨,窦唯因涉嫌故意纵火被正式刑事拘留,并转往宣武区看守所。

  5月19日,北京各大市民报的娱乐版大多刊登了歌手窦唯委托律师发表的关于"5?10事件"的声明。窦唯表示:由于对媒体报道不满,在接触中不能与媒体坦诚交流,他意图引起公众注意而采用了过激行为。同时他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希望别人不要效仿;他对于给《新京报》造成的财产损失表示道歉,并愿意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向大众对他的理解表示谢意。

  5月19日,针对"窦唯的表态",新京报社也委托新浪网发表声明。该声明并不认同窦唯在声明中提出的所谓"媒体不能坦诚交流"的说法。声明中首先对于"窦唯认识到,在与媒体的接触中,意图引起公众注意而采用过激行为,是不对的"表态,新京报社予以关注,并相信公安机关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此案依法处理,维护法律的尊严。

  此外,对于窦唯提出所谓"媒体不能坦诚交流"的说法,新京报社愿意再次以5月10日发表的声明作为回应:当天在窦唯到新京报社投诉相关报道的整个过程中,报社有关方面负责人始终以善意和克制的态度相对待,即使在其用水泼洒报社工作人员、乱砸办公物品的情况下,依然称其为"先生",表示愿意听取其意见,并且与其约定当天下午6时对其投诉给予书面答复。不料在此之前,窦唯却在报社门外突然放火烧车。因此,新京报社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不存在"不能坦诚交流"的情况。

  声明中还称,5月10日下午新京报社已就窦唯针对报道提出的异议按约定时间将书面答复送交其本人。窦唯如对该答复仍有异议,新京报社愿与其通过正当途径包括法律途径予以解决。最后声明强调,对于窦唯的行为对新京报社及其员工造成的损害,新京报社保留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与案例相关的主要观点

  窦唯事件发生以后,各方的观点也纷纷亮相,有的表示支持,有的表示愤慨,下面根据发言人的身份进行罗列。

  媒体:任嫣(《北京娱乐信报》的资深娱乐记者)

  我觉得窦唯在这个事情中是肯定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两方面吧,第一就是如果要分这个报道,如果是客观真实准确,就是事实上没有什么出入的话,那么窦唯肯定是大错特错了。如果有出入呢,如果这个记者在报道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那窦唯现在就采取的这种方法也是完全错误的。

  我是这样想的,就是名人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隐私和他的个人的一些事情实际上也是公众关心的。也是他这个作为名人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窦唯5.10事件发生后,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歌手:

  臧天朔——我认为小窦真的挺无助的,怎么能把人逼到这个份儿上啊!我听说他上午去找那个记者希望见面,也找不到人,报社也不给人一个明确的说法和答复,搁谁谁不憋气啊?明星和媒体应该相互依赖而不是互揭疮疤,作为媒体,也不该只听一面之词而写报道,应该听取当事人双方的意见才是。

  羽泉——出了这事真挺可惜的,这么有才华的人本来应该会给我们奉献更多更好的音乐。但我们相信他一定是被逼急了才这样的。希望大家一定要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

  歌迷:

  我觉得窦唯是一个这样安静的一个人,他很平静,很风雅的一个人,我觉得让他如此愤怒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虽然我不是当事人,但是我觉得一定是有些什么地方,所以才会激怒他。

  好友:张四

  他是一个公众人物,但他也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人,老是把一些好多年前的事情翻出来,对吧,人家买了花园洋房了,就说他窘迫了,去吹萧卖唱等等等等。我觉得可能在这一点上,窦唯这几年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常人大得多。那就给逼急了么,如果说很多人在背后嘀咕你,街坊邻居也在指指点点,其实这些事情可能跟你无关,但是由于媒体原因给你推到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一般人的承受力都承受不了。

  学者:陈力丹

  我不知道窦唯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简要地介绍了情况,我马上得出自己的判断: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这个事情起因在于《新京报》的报道,人不到被逼无奈的份儿上,不会这样用刑事犯案来冒险的。《新京报》的报道肯定侵犯了窦唯某方面的名誉权,而且较为过分。这类事情早晚会发生,因为我国传媒娱乐新闻报道的水平普遍低下,违反职业规范的做法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传媒与被报道者矛盾早晚会激化,不发生在这个报社,也会发生在那个频道,没有发生的窦唯身上,也会发生李唯、王唯身上。而且我估计《新京报》在报上不会做自我批评,而会突出窦唯如何违法。

  博客言家:(不是窦唯的粉丝,不是专家学者,自我以客观立场评论此事)

  "新京报对窦唯很不客气,不仅把窦唯一时兴起说的出格的话登了出来,还将窦唯以前的感情生活拿出来大肆炒作。艺术家的心灵往往是敏感的,脆弱的。不要说窦唯,即使是普通人,被人用皮里阳秋的笔法写下那些不愿提起的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并公布出去,也会勃然大怒。"

 [案例的权威判决]

  2006年5月25日,窦唯被取保候审,回到家中。

  公诉机关指控,2006年5月10日11时许,被告人窦唯在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北京新京报报社内,因对新京报对其的有关报道不满,故将报社的计算机、显示器、DVD机等物品毁坏,经鉴定损失价值人民币1644元。同日18时,被告人窦唯在北京新京报报社门前,将周某停放在此处的丰田牌VIOSGL-IECT型轿车上泼酒汽油后点燃毁坏,经鉴定损失价值人民币5379元。后被告人窦唯拨打110电话自首归案。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窦唯无视国法,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07年11月1日,北京宣武区法院作出判决。法院认为,窦唯未能正确处理与媒体之间发生的矛盾,故意毁损报社及他人的财物,且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但鉴于他犯罪情节轻微,事发后自动投案,如实交待了全部事实,有自首情节,且庭审中主动向新京报赔礼道歉,并在第一次庭审后积极赔偿了新京报的相关经济损失,有悔罪表现,可从轻判处。据此,法院判处其免予刑事处罚。

  窦唯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他认为,一审判决依据的价格鉴定结论所认定的损失数额过高,被烧车辆部分维修项目不是他烧车造成的,而且没有证据证明电脑显示屏被摔坏。

  2008年3月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即窦唯犯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因其情节轻微,且有自首情节,对其免予刑事处罚。

案例访谈

  2006年5月12日卓伟:"如果非要我说的话,那么我想引用我们报社声明观点中的一句话——我们的报道在主体事实上是准确的,用词上是严谨的,用意是善良的,不存在对当事人权益的侵害。窦唯这么兴师动众地不理智,我们深表遗憾。"

  2006年5月16日上午,在押的窦唯面见了他的律师,首度透露了他对此事的态度,"在与媒体的接触中,意图引起公众注意而采用过激行为,是不对的。希望业内人士遇到相同情况时,不要效仿我的过激做法。对报社造成的损失深表歉意,我愿意承担财产损坏的赔偿责任。"

  2006年6月10日,南都周刊记者采访窦唯:

  南都周刊(以下简称南):你好,我是南都周刊的记者,想跟你聊一下你的新专辑,还有你最近的状态。

  窦唯(以下简称窦):哦,对,我昨天都说了。

  南:昨天在现场看到你心情不错……(窦唯打断问话)

  窦:心情?会引起别人不满吗?有可能啊,现在的民风不就是这样吗?人们见不得别人好,人们都更习惯于幸灾乐祸,不是这样吗?

  南:很多人都还是很关心你现在的状况,包括很多歌迷,都希望你能心情好,能尽快开始工作,是好事。

  窦:那谢谢你,还有你们这样的好人和好心态。

  南:其实我想问的是,你现在面对媒体,心态上会不会有些变化?

  窦:我觉得大多数媒体还都是好的,只不过其中有些个马勺似的人物,他们受一些幕后人的指使,最为可恶。

  南:大家也还关心那段事件,你自己过得怎么样?

  窦:你又是受他人委派而来的,是吗?

  南:当然不是,我们只是想知道你自己的状态,你一直没有讲过。

  窦:你刚才不是要说的是专辑的事吗?怎么又扯到这上头来了。

  南:专辑制作过程中的心态不是一样重要吗?

  窦:心态?以后大概能看到。状态,昨天不是也看到了吗?心态的话,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南:这次的事件……(打断)

  窦:对啊,事情还在进一步,进展当中。

  南:对你会有影响吗?

  窦:应该不会。

  南:昨天讲的要发的专辑,是不一定的还是《雨吁》的发行?

  窦:有可能。这个现在还不能告诉你。好吧,我只能跟你说这些了。

  南:最后一个问题,你的生活是不是已经恢复到原来那样?

  窦:你希望是怎样呢?

  南:我们当然希望你能恢复。

  窦:那谢谢你,借你吉言吧。

  南: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

  窦:你是一定要往反的猜是吗?你们大概都希望我是一种反常的状态,是吧?

  南:当然不是,我们都希望你能尽快有好的东西出来。

  窦:但愿你不是一个做恶劣文章的人。就这样吧,我不能再说了。

  2006年12月3日,南方周末记者在深圳采访窦唯:

  记者:这半年来,你一直没接受过媒体的采访,更没有对当时的"烧车事件"做过回应,现在是不是仍旧不想提起这事?

  窦唯:不会,绝不回避。


  记者:那现在这事怎样了,是不是已经结束了?


  窦唯:还没,还在审查中,但按规定是一年之内必须结案,现在已经过去半年了。


  记者:这案子现在对你还会有影响吗?


  窦唯:会,我这次来深圳演出,也是要预先去公安局申请,要他们批准了我才能离开北京。


  记者:这次的情况算是给你开了特例吧?


  窦唯:是,这是法外的处理方式,也是政府对我的网开一面,按规定,这案子没结前,我不能离开北京,但毕竟我还是要出来谋生的,他们也很谅解我。


  记者:以后要再遇到媒体的不实报道,你还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去处理吗?会不会考虑以法律手段去寻求帮助?


  窦唯:(沉默)嗯,这个……,不一定,可能会……更加极端(笑)。


案例讨论

  《东方早报》:


  事实上,不管由于怎样的原因,一个人成为公众人物总是拜公共媒体和公众舆论所赐。既然一个人能够因此而享有比普通人更多的利益和好处,那么他(她)理所当然地要对公众媒体和公众舆论有更大的宽容度,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


  《中国青年报》:


  现代社会之所以能变得更加文明,就在于我们选择了法治,选择了让中立的第三者,让法院来最终裁决解决纠纷,而不是选择暴力。窦唯今天有随意毁坏媒体财物的自由,明天他人也就可以随意殴打窦唯,一切都取决于人原始体力的比拼,自由与秩序将荡然无存。


案例分析

  7.1娱记素质有待提高

  就在06年5月份窦唯事件在媒体上炒得最沸沸扬扬的时候,多数媒体最终都没有具体披露窦唯到底为什么不满,到底为什么大怒。通过新京报的声明,我们似乎感觉,他们的报道都是真实而准确的,窦唯不满大概也就是因为过多的牵涉他非音乐的生活吧。新京报本身就是自己的舆论平台,而窦唯并没有自己的发表渠道,因此我们也只能姑且这么认为了。而南方周末的一篇采访却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释:

  4月2日,"不一定"乐队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进行了一场演出。

  第二天媒体纷纷以"窦唯怒骂"为标题刊出文章,文中提到窦唯骂丁武"糟蹋了许多处女",劝告女孩"少碰那些虚情假意的艺术家";指责高原,孩子才三岁,就要带走。

  "那天晚上窦的确骂了丁武。"文智涌说,"但他没有骂高原。"不少出席了当晚演出的人都证实,窦唯确实骂了丁武,但目前没有人证实窦唯是否提到过高原。

  此后窦唯名字开始频繁见报——以前是跟王菲、李亚鹏联系在一起,上海演出后,又加上了高原和丁武。其中包括《百万赡养费逼"疯"窦唯》、《窦唯每月给高原500块,丁武劝其看心理医生》等文章。

  "窦唯不是一时兴起要见卓伟的,4月20日,'不一定'和《新京报》、《信报》(指《北京娱乐信报》)踢了场足球联谊赛,当时有二三十家媒体采访,窦唯就说:'我知道有一个卓伟,写我生活窘迫、每月收入500元,还扯进了李亚鹏,但他从来没采访过我。我很想见见他,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写。'"凯硕说,当时也有媒体就王菲生孩子问了窦唯,"窦唯很有礼貌很有节制地说,希望王菲多注意休息。当时大家气氛都很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突然出现窦唯骂李亚鹏的新闻。"

  凯硕说,从《新京报》出来,窦唯跟他们讲述了自己去报社的原委:"窦唯说他收到陶毅打来电话,要求采访"摇滚20年",他觉得自己跟摇滚无关,拒绝了。后来好像是这个记者,给他发了条短信,说'你太牛了,你给我记住'之类。窦唯说,卓伟也给他打了电话要采访,他拒绝了,卓伟说,那你等着见报吧。窦唯直觉不妙,第二天一早起来就买了份《新京报》,一看,果然有他。拿着报纸,就去报社找卓伟了。"

  卓伟的报道,是《李亚鹏将暂时全休陪伴王菲生产》,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李亚鹏一直很关心爱护童童"的内容与窦唯有关——文章引用了"沈阳某报报道",提到"因爱女童童近日被狗咬伤,窦唯发标怒骂李亚鹏'这个人太虚伪,他就会做一些表面的东西给人看'"。记者卓伟在文中的说法是:"拨通窦唯的电话,对此进行核实时,他却予以了否认。"

  给窦唯发"威胁短信"的陶毅,正是报道窦唯"怒骂李亚鹏"的"沈阳某报"记者。

  即使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也存在一定片面性,但至少给我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能并不普遍的现象——娱乐记者写报道的随意性。,甚至可能以职务之便泄私愤。其实记者与明星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是实际上却有着等同的默契。明星如果打理好与记者的关系,即使出了负面新闻也好压下去,有好事需要轰动一下,还会帮你炒作。但是像窦唯这样有性格的人,根本不会屑于去讨好娱乐记者们,因此才出现了被娱记要挟的事情。

  另外,《都市快报》中有这样的报道,"根据去年国家新闻出版署3月22日颁布的一个相关规定,新闻单位不得任用韩炳江(此次事件的当事人新京报记者卓伟的真名),所以目前新京报和窦唯家属都希望此事能低调处理。"可见,卓伟这个人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但依然供职于新京报,所以卓伟做出这样的事并非不可能。

  娱记们做娱乐新闻的随意性我们都能体会到。因为今天报出的惊天霹雳娱乐新闻,明天就被证实是假的。而且这种辟谣新闻频出不绝。可见娱记们新闻的出炉是何等的不考究,是何等的捕风捉影。

  娱乐新闻不准确的另一个原因是读者的纵容,人们对于娱乐界的新闻向来不报严肃较真的态度,这也就相当于包容了娱记们的错误,甚至是包容了他们的放肆。

  如果说新闻的片面性尚且可以容忍,那像卓伟这样纯粹杜撰的做法就令人切齿了。片面的新闻毕竟是真真切切的采访了一方,只是没有收集更全面的信息,有失准确而已。杜撰的新闻则是娱记们凭空捏造出来的,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是报复的一种行为。

  娱乐新闻也是新闻,也要有五个w;娱乐记者也是记者,也要有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娱乐记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娱乐新闻的质量有待提高,娱乐新闻的把关有待提高。

  7.2娱乐新闻需要摆脱低趣味


  在这起风波中,我们从各界的反应可以看出来,明星们大部分都是站在窦唯一方的,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经历过此类事情,多少都深受其害。


  到现在已经有很多起明星与记者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了,王菲生子引起的李亚鹏和记者之间的反击战、冯小刚骂提问记者、周杰伦保镖打狗仔、王志文打记者等等。明星们反击的方式虽然各部形同,但原因是相同的——私生活被过多的干扰和曝光。


  在窦唯事件中,新京报第一时间发出声明,说自己经过核查报道并没有失实,都是客观准确的。我们暂且放下他的报道准不准确的问题,姑且认为他们都是准确的。现在就报道内容来说,这些娱乐新闻也是有失妥当的。有关娱乐明星的报道应该只涉及他们跟公众利益相关的方面,而不应该打着公众知情权的旗号肆意挖掘明星们的私生活。明星们属于公众人物,他们是应当损失一部分的私人空间,但不等于完全失去,这里边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能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就应该像一个透明人一样完完全全曝光于大众面前。


  明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感情生活,但是感情生活偏偏是粉丝们以及娱记们追逐的焦点,有时为了迎合大众的低俗趣味,娱记们的做法实在有些过分,以王菲产子为例,只因为娱记们纷纷以拍到孩子的第一张照片为荣耀,就纷纷想方设法干扰一个即将临盆的母亲,这对母亲以及胎儿的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们换位思考,读者或许也就不希望娱记们如此这般了,但他们还依然争前恐后的为了什么?


  娱乐新闻的质量有待提高,应该提高档次,摆脱低级趣味,想着将抗向上的方向引导。一方面对明星们是好事,一方面对粉丝们也是好事,他们可以被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被积极的舆论影响,偶像真的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社会会更好的进步。


  在法国,法官一般认为,如果报章作出的报道采取了哗众取宠的形式,足以显示有力求引起公众恶意好奇心的意图,就不能以满足公众知情权为辩护理由来解除报章的责任。


  窦唯事件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是新闻侵权问题,公众知情权、公共兴趣应以符合社会中正当风俗或占主流地位的道德准则为必要,才符合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笔者认为,我国法律有必要将对隐私权侵犯保护方式由间接保护转向直接保护。这应该是窦唯事件给我们带来最好的思考和教训。


附录

  附录一:


  窦唯大骂歌手丁武丁武奉劝窦唯去看心理医生


  时间:2006年05月11日10时37分作者:卓伟勾伊娜新闻来源:新京报


  "人潮人海中,是你是我,装作正派面带笑容。不再相信,相信什么道理,人们已是如此冷漠。我不再回忆回忆,什么过去,现在不是从前的我。"———摘自黑豹乐队《无地自容》漫画许英剑


  1999年8月窦唯与王菲离婚。


  2002年6月,窦唯与高原结婚。


  ■事件回放


  日前,上海媒体报道,一向行事低调的窦唯在上海的演出现嘲出口成脏",指名道姓怒斥自己的妻子高原和中国内地摇滚音乐圈重要人物—————唐朝乐队主唱丁武。据现场观众表示,窦唯在演出中的状态不错,但接近演出尾声时却出人意料地说出一番过激言论,怒斥其妻,"高原,你这个女人,孩子才三岁,你知不知道,你就不能等把她养大了再带走吗?"其间还频暴粗口,让在场不少熟悉窦唯的乐迷都十分震惊。而提到丁武时,窦唯说他"糟蹋了许多处女","有女孩为她跳楼",还告诫女孩"少碰那些虚情假意的艺术家"。对此其好友表示窦唯与丁武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很早前两人就互相看不惯对方,而且好像丁武与高原当年也有些'瓜葛'吧。"


  窦唯现在除了到酒吧演出,基本上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图为他大骂高原和丁武的上海演出现场特约记者刘嵩摄


  本报讯(记者卓伟实习生勾伊娜)面对媒体一向寡言少语的窦唯,日前在上海演出时突然大骂自己的妻子高原和摇滚歌手丁武,言辞非常激烈。其间,他还自己证实了和妻子高原感情破裂现已分居的传闻,同时上海媒体还曝出高原找窦唯索取100万元赡养费的消息。对此,高原身边的好友证实高原目前的确生活困窘,但并没有找窦唯索取巨额赡养费。而丁武通过妻子对记者表示"如果媒体报道的窦唯说自己的话是真的,那么我们希望窦唯去看心理医生。"


  昔日爱巢人去楼空窦唯偶尔回来栖身


  窦唯和高原曾经在复兴门附近的一幢高层公寓里居住,记者昨天赶到那里。窦唯和高原住过的公寓楼属于北京最早的那种筒子楼,楼里的邻居告诉记者,窦唯和高原原来确实在这里住过,前不久还看见了窦唯,但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高原了。他们住的房子在11层,是一套两室一厅的小单元。


  有一位老邻居告诉记者,窦唯和高原住的这套房子是高原父亲单位分配的公用房,窦唯和高原当年就是在这里结婚的,而且高原也是在这里生下了女儿,后来他们可能在别处也有了房子就搬走了,但窦唯还经常回来祝去年她就听窦唯家的小保姆说他们夫妻感情不合,正在闹离婚。


  当记者告诉这位邻居窦唯与高原已经分居了,这位邻居说窦唯的性格有点孤僻,而高原性格则比较外向。她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高原了,窦唯有时倒是会一个人独来独往。这位邻居还说即使高原和窦唯离婚了,这套房子可能也会借给窦唯住,因为她听说窦唯没有自己的房子。去年夏天的时候她还看见窦唯自己开车来去,后来就发现窦唯没车了,有时别人接他来。


  楼里的电梯工告诉记者,春节以后她还看见窦唯几次回这里祝窦唯一般早晨七八点钟就离开,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他穿得很朴素不太爱说话,但很有礼貌,别人跟他打招呼时他都很客气。这位电梯工还说她看见窦唯的时候,窦唯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几乎没有人来这里找过他。只是前些日子,有一个小伙子带着两个女孩来找过他一趟。记者上楼找到了窦唯的家,希望能够采访到他,但家中无人。


  对门的一位女邻居告诉记者她看见窦唯还是在去年,有时在很晚的时候她听到过脚步声和开门声就知道窦唯回来了。窦唯在她眼中是一个非常低调。


  窦唯自我封闭很少跟摇滚圈接触


  3月初,窦唯和高原传出婚变的消息后,记者曾到窦唯经常演出的后海庆云楼和无名高地酒吧找过他,希望能够对他进行采访,但庆云楼和无名高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窦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在他们那里演出了。有时窦唯到无名高地来不是演出而是聊天吃饭。


  一位与摇滚圈接触很多的音乐策划人陈先生告诉记者,窦唯现在有点自我封闭,演出时就是打鼓或者做一些即兴的演唱。另外窦唯虽然出了不少专辑,但基本不宣传。窦唯现在差不多跟摇滚圈子里的人不接触了,而他有时对摇滚的一些言论也得罪了一些人,使得人家也不主动与他来往。这位陈先生还透露窦唯目前的经济状况不佳,除了到酒吧演出,基本上没有别的收入来源,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四五千块钱。


  高原生活困窘窦唯只给500元生活费


  在日前上海的演出中,窦唯怒斥高原,其间频暴粗口。昨天,据记者从高原的一位好友那里了解到,与窦唯分居后,高原的生活非常困窘,窦唯每月只给高原500块钱,用做女儿的生活费。


  高原的这位好友透露,媒体在三月初曝出窦唯和高原分手时,一些媒体说两人是"钱尽缘颈,说因为窦唯收入少了满足不了高原的生活需要,对此高原感到非常委屈有苦难言。高原当初与窦唯相恋也是身不由己。


  后来与窦唯结婚,也是情势使然,而结婚之后才发现两个人在性格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和谐的地方很多。这次与窦唯正式分居,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很难再相处下去,所以就分开了。


  高原没有工作,目前带着女儿租房住,窦唯每月只给高原女儿500元生活费,生活非常窘困。高原原来是搞摄影出身,无奈之下她只能操起了老本行,但现在很难找到活儿,高原的父母有时会帮帮她。


  昨天记者多次拨打窦唯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记者还试图联系高原也没有联系上。昨天记者拨通了高原的表弟艺人宋宁的电话。


  宋宁称他和高原已经很久不联系了,对高原的近况一无所知。


  丁武夫妇奉劝窦唯希望他去看心理医生


  在当天的演出现场,窦唯提到丁武时说他"糟蹋了许多处女","有女孩为她跳楼",还告诫女孩"少碰那些虚情假意的艺术家"。而窦唯好友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表示窦唯与丁武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很早前两人就互相看不惯对方,而且好像丁武与高原当年也有些'瓜葛'吧。"


  昨天,记者拨通了丁武妻子杨婷的电话。杨婷表示丁武已经看到了这篇报道。


  杨婷代表丁武表示:"我们没有亲耳听见窦唯在现场这么说,媒体有时也会断章取义,如果他根本没有说过,那么他很明智。我们认为无论是对感情还是对音乐事业,都应该用一种正面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如果媒体报道的确属实,我们希望他早一点去看心理医生。


  他这样乱骂别人、歪曲事实也挽救不了自己。大家都没有必要抬高自己,希望他处理好自己的家务事,用不着乱咬跟他生活没有关系的其他人。"


  业内人士孙先生也告诉记者,丁武从一开始做音乐到现在跟窦唯都没有深交过,两人的关系谈不上好与坏,而且两人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窦唯突然对丁武说出这样的话来,有点令人莫名其妙。


  而早年与高原有过情缘的丁武现在已娶了妻子杨婷。


  ■前缘


  高原与丁武曾有段恋情窦唯、高原、王菲、丁武四个人之间的恋情关系颇为复杂,据《王菲画传》中披露,高原曾是北京一家杂志社的摄影师,受聘于窦唯的乐队当特约摄影,因此和窦唯相识。在此之前,高原的公开男友是唐朝乐队的丁武。曾经有一年在香港的红磡体育馆"中国火"演唱会,丁武也去了。丁武在演唱的时候目光只盯着高原,而高原根本不看她。此后回到北京,圈里便传出了窦唯和高原走到一起的新闻。到了窦唯拍《艳阳天》的MTV时,人们看到在一旁拍照的高原已经和窦唯穿上了情侣装。1999年3月,窦唯对外高调承认与高原的恋情,正式与王菲分手。1999年8月,窦唯与王菲办完离婚手续;2002年6月,窦唯与高原登记结婚,同年8月,产下一女。


  对于高原与丁武是否曾经有过恋情,丁武的妻子杨婷向记者表示"即使有那么一段故事,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丁武早就与高原没有任何联系了。"


  附录二:


  窦唯骂出心声,我们只听见娱乐


  2006-04-0714:08:57


  作者:郭江涛来源:新京报网络版


  现在,大家又开始知道窦唯了,知道他又开始骂人;知道108万;知道他的第二次失败的婚姻;知道他的第二个女儿;知道他在酒吧"潦倒"地吹箫;知道他与丁武"不共戴天"的仇恨,甚至知道有一个叫"不一定"的乐队,但不一定知道的,却是一个像他这样的父亲,当我们都知道一个王菲的前夫,一个出过名的摇滚乐手,一个要么沉默要么爆怒的"分裂者",我们不会去想一个父亲,除非当你亲自听见窦唯说:"我对社会、对生活的看法一定不回避孩子,要让孩子知道!"不回避,并非一个艺术家独有的气质与特征,因为即便是一个从来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无论他是世界的哪块石头蹦出来,这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抵抗能力,就像一个小子,你要他笑,可他偏要哭,而作为一个父亲,他可能更清楚,更明白。


  而作为一个曾经进入过商业体制运行的音乐人(魔岩时代的窦唯),如今却是在极力地抗拒商业对自己音乐的引诱,竭力地摆脱,窦唯的不合作态度很容易被日常的价值观所嫌弃——懦弱、抑郁、逃避,成为他人格的污点。确实,社会在倡导将艺术与商业结合,以舒服的姿态凌驾在世界的地平线上供人瞻仰,但一个事实就是,在日益强大的商业社会里,要做出牺牲的一定是艺术,这就是两个人打架,虽然最后和好了,但输掉的一方,往往会尊称对方为大哥,虽然他心里并不这样想。


  我们并不是天生就渴望达到模糊、麻醉、无痛痒的涅槃状态,因为一但如此,便无法做出正确的批评与判断,就像收了别人的红包,要么说好话要么干脆闭嘴,而送红包的人想要的无非就是这样两种结果。因此,香港的某报某刊率先规定他们的记者不收采访的红包,以便可以做出绝对负面的新闻,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人的本能意识。


  当窦唯选择了放弃更为广泛的商业价值后,是否能够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去维持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像之前他给电影《我们俩》做电影音乐那样?另一个例子是左小祖咒,他的第二张"天价"唱片《美国》刚刚推出,是电影《云的南方》与《世界》的电影音乐的合辑,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与主流商业机制做抗争,而左小祖咒看起来似乎就比窦唯活得开心。


  但是,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少,想列举几个就成问题,不像举流行音乐的例子那么容易,而无论如何,窦唯的不合作与左小祖咒的自娱自乐,终极指向都是在针对我们社会的封闭、保守、单一与缺乏变化,而可笑的是,这反而成为了窦唯这样一个人的毛病———不学会世界语言,就必然被排斥、攻击、供人娱乐。


  当窦唯一次又一次地指出"阴谋论"的时候,就更容易被想象成一块枪靶,他所攻击的人的阴谋被无限放大成社会的阴谋,这显然是在社会上居住的人所不愿意接受的,尽管我们独自在家,敲问心扉的时候都会觉察到内心的阴暗,但没有人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掏出自己的黑暗之心——我们,是只买放心内脏的商业屠夫,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售卖新鲜、无毒、无菌,以安全捍卫随时将至的腐朽。《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说,主要的责任在于能够告诉人们他们不想听的话,以"荒诞"去挑战我们要去追求的幸福,用一种刺耳的声音去摧毁我们的大脑,但这样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那些急剧增加的车辆的喇叭声那么"刺耳",可以宽容"经济巨变",却无法忍受"思想裂变",这是商业与艺术的伟大战争,也是社会的不宽容。


  编辑:尔东


  附录三:


  韩松落:是艺三分毒--窦唯病理分析


  http://ent.sina.com.cn2006年04月18日00:58新京报


  我痛恨那些对艺术家的失常行为大加赞赏的人们,他们犹如嗜痂者,追着、怂恿着、纵容着,让那些艺术家站到世俗的对立面。


  窦唯还在发言,他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会变着法来侵吞你";他说:"我要站出来,做处女保护者,保护童男童女。别一上来,就被这些虚情假意所迷惑,被这些伪摇滚给欺骗了";他说:"我鄙视红地毯,我鄙视星光灿烂的人物。到处都是娱乐,但是否真的可乐?愚蠢的乐。"(据4月15日《南都周刊》)。


  有人说:"这是商业与艺术的伟大战争,也是社会的不宽容"。


  不是的,亲爱的,不是这样的。不要把它上升到这么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是艺,也有三分毒,这只是一个强大的艺术家,一个不够强大的人,在被艺术滋养的同时,没有控制好艺术的毒副作用,一边有所成就,一边毒发失控,我们可以承认他的成就,却不应当把他的毒发蔓延,也当作这成就的一部分,更不应当把毒发时的"艳若桃李",也划入艺术作品的领域,津津有味地鉴赏不已。并一相情愿地把是否毒性发作,当作鉴别真假艺术家的分水岭。


  艺术和人群之中那些敏感的人,一直在互相选择,一个人充满奇思妙想,不满足于一切陈腐的现有规则,并且想要表达,想要炽热地献身,这对于从事艺术是优点,对于生活是缺点,带着这样亦喜亦忧的性格投身艺术,等于带着炎症器官进入利于


  病毒滋生的环境,着实前途未卜。一切缺陷,例如艺术家常有的那些毛病如散漫、懒惰、抑郁、自私、不规律的生活,都会被鼓励,被听之任之。


  但艺术又往往像个美丽的水中女妖,时刻渴求着你沉迷其中,渴求着被关注,希望你离群索居与她独处,希望你心无旁骛唯她独尊,不是定力最强的人,难免滞留在那满是白水仙的荒岛上,从此人戏不分,在太虚幻境里锤炼精神,在牛角尖里思索真理,用拔起自己的头发的方式离开了地球。艺术,是朱砂,是砒霜,是集体催眠,自我催眠,是瘾,是外来力量,是不明生物,是附体幽灵,也许,只要多用一毫克,就由药变成了毒药,就促成了发疯和毁灭。


  所以我痛恨那些对艺术家的失常行为大加赞赏的人们,他们犹如嗜痂者,追着、怂恿着、纵容着,让那些艺术家站到世俗的对立面,把自己剥到鲜血淋漓。而当这些艺术家因为失常而被人看轻时,他们又纷纷出来为之辩解,把潦倒和清高混为一谈。其实人们看轻的,不是他们现下的贫穷潦倒与不幸福,而是他们身上"幸福的能力"的丧失。幸福是天赋人权,从事艺术,并不等于将这项权利自行剥夺。所以,这些维护者,其实也是剥夺者,并不比大院里看着窦唯长大的大妈更善良,他们的发言,并不比大妈们的"这孩子死心眼"更接近真相。


  □韩松落(兰州专栏作家)


  附录四


  对窦唯,你不能想当然


  http://ent.sina.com.cn2006年04月26日00:19新京报


  一个娱记,不能够因为专心做娱乐,而将事物状态都全盘娱乐化,进而想当然地将任何事情的因果都划入美轮美奂与俗脂艳粉并重的娱乐大世界。


  前两天的世界读书日,我看见一电视记者举着话筒骄傲地告诉全世界:"今天,孩子们可以看课外书而不用看教科书了。"那一刻,我基本上有点哭笑不得———明明是读书日,怎么有种解禁日的错觉。于是惟有冀望世界天天读书日,那些今天的花朵,明天的栋梁不用再过那种看课外书像看禁书的傻日子———人不分三六九等,书也一样。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一点时间将自己的知识面变宽,但比起增加知识,必须先有常识。比如,一个娱记,不能够因为专心做娱乐,而将事物状态都全盘娱乐化,进而想当然地将任何事情的因果都划入美轮美奂与俗脂艳粉并重的娱乐大世界。


  比如一篇《窦唯,换种玩法吧》,便仿佛找到真知般地宣布———窦唯之所以要骂丁武,是因为窦唯要出新唱片了,骂人是虚招,而博宣传才是此次事件的目的,文章措辞之冷静,犹如是在百慕大打捞沉船。其实该报前几日讨论印度影星之死的专题曾让人羡慕其眼界的开阔,不局限欧美港台内地,然而一旦回到自己家中,又立马做回自己,信口开河。


  窦唯究竟是不是像这篇文章所说的那样,"月初骂人,月尾做生意,其中用意,全国人民应该都心知肚明。"但作为全国人民中的一人,而不是窦唯先生的新闻发言人,我没有想到去敲窦唯家玻璃,质问其究竟是何种的目的哪样的心态,居然敢拿人民开涮,因为人民一词实在太大太深,区区一本辞海是放不下的。


  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窦唯没有骂人的2004与2005年,他与电子的FM3合作了《镜花缘记》;他与有点爵士的不一定乐队合作了《三国四记》、《五鹊六雁》、《期过圣诞》,直到2006年推出《八和》与《九生》,再加上最早的《一举两得》,从2003到2006年,窦唯与不一定完成了九九归一的惊鸿一瞥;他还捞到民乐那边,以暮良文王的名义,推出《相相生》、《山豆几石页》与《祭然品气国》;而以个人的名义推出《八段锦》,在唱片业的一片萧条中,这十几张唱片虽然难以叩响娱乐之门,但并非在无名小铺里打折贱卖,而是在国营唱片店里标价销售。


  亲爱的娱记,在你飞跃娱乐圈的闲暇,也许可以听听窦唯的《山豆几石页》、《祭然品气国》、《八和》与《九生》。这4张唱片的封面基本一样,都以演奏古琴的巫娜为封面,但前两张的风格是民乐,后两张的风格偏向爵士———是要悄悄地告诉你,音乐本没有界限,只有娱乐才喜欢乱贴标签,妄作判断。


  □郭江涛(广州乐评人)


  附录五


  李亚鹏将暂时全休伴王菲生产窦唯否认骂人(图)


  http://ent.sina.com.cn2006年05月10日08:34新京报


  李亚鹏


  昨日,某报报道因爱女童童近日被狗咬伤,窦唯发飚怒骂李亚鹏(blog)"这个人太虚伪,他就会做一些表面的东西给人看。"而当记者拨通窦唯的电话,对此进行核实时,他却予以了否认。


  李亚鹏经纪人兼好友马葭昨天则对记者表示李亚鹏不会回应,同时马葭还透露李亚鹏将暂时全休,陪伴王菲生产,王菲还是很有可能如李亚鹏做客央视时所说的那样在家中生下孩子。


  昨天,据沈阳某报报道:窦唯再度开骂,骂前妻丈夫李亚鹏虚伪,当记者拨通窦唯的电话后,窦唯表示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也从来没有接受该报的采访。


  记者之后又拨通了李亚鹏经纪人马葭的电话。马葭对这篇报道予以了否定,她表示李亚鹏不会对这种新闻做出回应,同时他们也没有亲耳听见窦唯说这样的话,她本人与窦唯是多年的朋友,她认为窦唯不会这样说。


  对窦靖童被狗咬伤一事,马葭说:"童童是去朋友家玩,被朋友家的狗咬伤的。伤口很小,而且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这件事谈不上李亚鹏对童童关心不关心,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磕着碰着。童童肯定不是第一个被狗咬伤的孩子,其实李亚鹏一直很关心爱护她。"


  对该报道中所说的李亚鹏对王菲母子关心不足,丢下妻子去上海赚钱的说法,马葭驳斥说:"我们去上海参加那个活动,只逗留了一个晚上,为了家庭生活出去赚钱工作,这都是很正常的,相信谁都能够理解。而且我们已经决定李亚鹏从现在开始,至少在四个月之内,不会再接受任何工作,不会离开北京,专心陪伴妻子,度过这一段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前不久李亚鹏做客央视《实话实说》时表示,王菲将在家中生孩子。他的说法引来了媒体的很多猜测,随后又有媒体报道说王菲将在京城某贵族


  医院生产。随着王菲临产日期的临近,关于她在何处生孩子的说法莫衷一是。马葭对此回应说:"王菲去某贵族医院生产,那可能是他们的炒作,令人莫名其妙。现在我只能说,王菲和李亚鹏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在家中生产的可能性最大。"


  马葭还介绍说,现在天天都有几十个记者堵在王菲的家门口,王菲只能在家呆着,日前出去了一趟还被记者用闪光灯拍了一通。记者们这样做,对王菲有一定的刺激,尤其王菲正处在临产这个敏感时期,很有可能导致孩子提前出生,她希望媒体朋友们"机下留情。"(记者卓伟)


  附录六


  新京报社关于窦唯在新京报社所做过激事件声明


  http://ent.sina.com.cn2006年05月11日00:04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5月10日下午,前卫音乐人窦唯冲入新京报报社编辑部,要求斥责该报社一名卓姓记者。窦唯指责该记者与该报另一记者此前采写过涉及他与高原生活及经济状况的报道。窦唯情绪异常激动,毁坏了该编辑部的电脑和电视等办公用品,并对编辑部工作人员有泼水等行为。第二次来到编辑部后点燃编辑部一辆汽车。新京报特此就5月10日窦唯在新京报的事件做以下声明:


  5月10日上午十时许,窦唯先生独身来到本报,投诉本报相关报道和采访人员。本报对此十分重视,相关采编部门和法务部门负责人共同听取了窦唯先生的意见。由于窦唯先生情绪激动,本报相关负责人对他进行了为时两个多小时的劝服,明确告诉窦唯先生,本报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调查他反映的事情,并会及时将调查结果与其接洽。在本报工作人员对窦唯先生进行劝服的过程中,窦唯先生无法平息自己的情绪,砸坏了一些办公设备,并用水泼向工作人员,扰乱了本报的正常办公秩序。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本报工作人员设法与窦唯先生的两位朋友取得联系,请他们来报社一起劝服窦唯。窦唯随后与他的这两位朋友一起离开了报社。


  本报相关部门当即对引起窦唯先生不满的两篇报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经过反复核实,4月5日C03《丁武奉劝窦唯去看心理医生》,5月10日C08版《窦唯否认骂李亚鹏虚伪,李亚鹏将暂时全休陪伴王菲生产》,是本报记者在对窦唯本人、杨婷、马葭等当事人的采访基础上进行的报道,在主体事实上是准确的,用词上是严谨的,用意是善良的,不存在对当事人权益的侵害。


  当天下午,窦唯先生再次来到本报,在本报工作人员与之沟通的过程中,窦唯先生取出自带的液体,浇在停在本报门前的一辆汽车上,随后点燃了该辆车。由于本报工作人员扑灭及时,幸未造成重大伤害。公安人员随后赶来,带走了窦唯先生和其他当事人。此后的情况,本报和其他关心此事的人们一样,正在等待警方的调查和处理结果。


  众所周知,本报自创刊以来,一直遵循严肃、客观、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原则,在娱乐报道上也是如此,坚决与低俗化倾向划清界限。在一直受到媒体忽略的摇滚乐领域,本报做出过大量有立场有分量的报道和专题策划。本报对窦唯本人也不断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做出很多正面报道,其中比较重要的有,2004年12月17日的《窦唯:"摇滚'误国'红磡无需纪念"》,2006年4月7日的《窦唯骂出心声,我们只听见娱乐》,2006年4月26日的《对窦唯,你不能想当然》等文。本报对中国摇滚事业及窦唯本人的善意和尊重态度可见一斑。


  窦唯在本报反映意见的过程中,本报一直抱着善意和克制的态度,希望用我们的善意化解窦唯先生心中的怨气。目前这样的结果,本报深表遗憾,并对他对本报造成的干扰和财物损失,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新京报社二OO六年五月十日

  [思考题]


  8.1中国娱乐新闻存在哪些问题?


  8.2新闻侵权有哪些形式?


  8.2如何保障公民权益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不受侵害?

   本案例适用新闻传播与公民权益;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