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编辑出版学

依托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市场

2019-03-26 05:03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一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重点图书,该书是由我国许多老大使、现任大使及年轻外交官们反复敲定撰写的一本书。该书记录了江泽民同志1990-2002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期间的109次出访活动,面对国际风云变幻,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历史事件,具有权威性、知识性、资料性、收藏性的特点。

案例成果

[依托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市场]

--《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

图一:《为了世界更美好 --江泽民出访纪实》封面

《为了世界更美好 --江泽民出访纪实》(精装本)

第一著作者: 钟之成著

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 1版

出版者: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08

出版地: 北京

定价:75.00

ISBN  7-5012-2890-6

《为了世界更美好 --江泽民出访纪实》(简装本)

第一著作者: 钟之成著

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 1版

出版者: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08

出版地: 北京

定价:55.00

ISBN  7-5012-2890-2

[出版成果]

(一)创作背景

    由事件当事人为领导人写传记或政治家隐退撰写回忆录,是一件有价值的事。大家已经很熟悉的丘吉尔、尼克松的回忆录,近年来还有叶利钦的自传《午夜日记》等,但这种写作在中国似乎还没有成为习惯。很多中国的政治家传记,大多不是出自本人之手,也不是出自事件亲历者之手。200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的钱其琛《外交十记》一书面世,摆在书店的显要位置。这位前国务院副总理退下不到一年,他自称为“真实准确,非史非论”的《外交十记》就出版。此前,在2005年初由美国人库恩所著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曾一度引起图书市场的轰动和读者的追捧,--出版一个月后创造预售百万册的佳绩。

    在江泽民同志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期间,出访的次数、到达的国家是历任领导人中最多的,许多重要国家去了不止三次。在这期间,中国还与许多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这是江在外交上的重大贡献。从出访的时间与顺序看,江的外交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从次数上看,平均一年出访10个国家,这也是很少见的。而记录这段历史,正是记录我们国家元首外交成果和崛起的历史,出于这个考虑,世界知识出版社依托于外交部的有利优势,策划出版了这本《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外交纪实》。(以下简称《纪实》)

    《纪实》一书,在发布规格上要高于《江泽民传》。与《江泽民传》由外国人撰写,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的“民间背景”不同,发行《纪实》一书的世界知识出版社为外交部所属机构,编写者也是由外交部所组织的写作班底。《江泽民文选》本来是准备与《纪实》一书同时首发的。而出版《江泽民文选》的人民出版社历来是中共领导人文集的指定出版社。此前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即由此出版社出版。

    根据新闻出版署1997年颁布的《关于重申对出版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图书加强管理的紧急通知》(见附录),凡出版反映健在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必须征得本人同意才能出版。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有关江泽民生平的书中,还有《江泽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为上海交大百年校庆时所出。

    目前健在的领导人中,江泽民是唯一一位出版理论文选著作的前总书记,而《纪实》以及《江选》的出版,时间选择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是意味深长的。而《江选》也与《毛选》、《邓选》一样,将成为中共的理论典籍。

    这本书长达45万字,配有167幅照片,记述了江泽民的109次出访。唐家璇在首发式上说:《纪实》集中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所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这本书的出版是对新中国外交的重要贡献”。

(二)策划

    当时的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为《纪实》撰写的《序》中写道:“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江主席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也是最辛苦的实践者。”

    当江主席退下来以后,《纪实》就已经在酝酿之中。据世界知识出版社现任社长张宏喜介绍,《纪实》本身的缘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外交部有定期的前外交官聚会,当各个外交官聚在一起聊天时,大家都觉得,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段出访的历史,是十分值得记录下来的,因为它不仅是江泽民同志个人的历史,更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历史。不管是作为我国的史料价值,还是作为后人的社会研究价值,都是非常宝贵的。在不断的商讨中,出版一本反映江泽民同志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期间出国访问的书,这一想法就逐渐成型了。

    筹备工作始于2005年,当年夏天,出书的消息就已经出现在俄罗斯塔斯社的电讯中,但并没有引起关注。

(三)编辑出版

    作为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出访了70多个国家,行程60多万公里,在空中和外国的土地上的时间总共364天。

    显然,要穷尽江泽民同志的所有外交过程,反应他当政时期的元首外交的全貌,单一两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几乎没有人能亲身全程经历,即使是他每次出访几乎必带的钱其琛。”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原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张宏喜说。

    外交部的各个地区司和国际司都参与了本书的筹划和写作。“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1993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APEC高官的王嵎生大使说,在前期的策划中,包括许多老大使在内的外交人员都有所参与,各自汇报了当年参与江泽民出访活动前后工作的情况。曾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的张宏喜,以及前两任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都参与了该书的编写工作。

    而也有通读此书后的人士介绍,书中有些部分政策性较强,有些部分文字更为生动,可见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而《纪实》著者署名为“钟之成”。张宏喜说:“这实际上是一个集体的名字,它代表了参与撰写本书的数十位作者。” 他说:“其实各位读者对这个书名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我的理解就是'众志成城'。这段时间的丰硕的外交成果,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国家的人民。”

    该书的写作时间大致为2005年6月至12月。2006年4月30日,书稿被送到世界知识出版社。“因为责任重大”,出版社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两位最优秀的编辑--袁路明和罗养毅。袁路明也是《外交十记》一书的责任编辑。

   “一般的书要三审四校,但这本书的校对要加倍。”罗养毅指着桌上厚厚的一堆稿样说。

    两人放弃节假日,终于在短短2个半月内完成了编辑工作。

    出版社曾打算把副标题“江泽民出访纪实”作为书名,但最终还是定名为“为了世界更美好”,因为它能充分表现出我国现阶段的外交方针和目标。当时,书名还一度定为“世界你好”,但不巧的是北京电视台有个同名节目。

    2002年访问德国时,江泽民将中国的外交政策归纳为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等五个方面,《纪实》一书内容的编排,也围绕这些外交政策的要点展开。由于是集体创作,采用了按照年份划分章节的体例,虽然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汇编,但正因为其翔实,丰富,如果细心阅读,非常之有趣。

    《纪实》按年份划分章节,一年一章,一次出访一节,惟一例外的是,1990年-1992年三年被归到第一章,仅有三节。

     许多读者的兴趣更多的还是集中在《纪实》中首次披露的“秘辛”上,其中涉及“藏独”、“台独”、“疆独”等“敏感”话题的资料,更是引人注目。

     在《纪实》开篇的第一章,记述江泽民于1990年3月第一次出访朝鲜的时候,书中就涉及到中韩建交时中朝之间的协商。

    书中写道:“江泽民总书记坦诚地表示,中国和韩国互设贸易代表处问题,'这件事恐怕很难再拖下去了'”。“半年后,金日成访问中国时正式表示:如果你们感到确有必要在'南朝鲜'设立贸易代表处,我们充分理解。”

    此后,金日成病故,金正日实行“三年守孝”,“守孝”期满以后,金正日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表示“只要中朝友谊不变,朝方对中韩建交没有任何意见”,而此时距离中韩建交已经过去了5年之久。直到2000年,金正日非正式访问中国,中朝才恢复了中断7年之久的高层互访。

    1995年,李登辉访问美国,此事引起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应,并召回驻美大使李道豫。书中称,“中方的坚决斗争,已经使克林顿对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有了新的认识。”美国方面则于同年8月邀请江泽民访美,被召回的李道豫大使陪同前往,“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华盛顿的任上”。

    1996年江泽民访问印度时,与代表团成员、时任民政部部长的多吉才让和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合影,这一照片被印度各大报转载,让“达赖集团”的人感到印度对西藏的政策变了,不再支持“西藏流亡政府”。

    而在记述江泽民2000年访问土耳其的经过时,书中写到,在1997年伊宁“2·5”暴乱后,“东突”分子多次在中国驻土耳其使馆和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前闹事,“东突”问题成为中土关系的热点,江泽民的此次出访,主要目的就是与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签署两国关系史上的第一个《联合公报》,共同反对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

   《纪实》的另一大亮点是详细叙述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一些细节也是首次披露。其中,在香港回归时,“英方曾坚持要将降英国国旗和演奏英国国歌持续至6月30日最后一秒才结束,要求中方推迟一秒,

   1993年11月19日,江泽民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即在7月1日零时零分1秒才开始升中国国旗和演奏。

    除了这些敏感的话题,《纪实》一书中若干细节,也给公众留下了许多谈资。在《纪实》出版以后,互联网上就开始讨论,江泽民到底会几国语言?会几种乐器?根据书中的记述,江泽民至少熟练掌握了英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而其中西班牙语是经过”连续七八周的刻苦学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短时间内就能够相当流畅、顿挫有致地朗诵长文,学习效果让人惊叹“。克林顿在西雅图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以后第一次中美元首峰会“。书中透露说,”1989年6月21日,布什给邓小平同志写信,要求派特使秘密访华。7月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秘密来到中国,寻求两国关系转圜。“

    书中还描述了江泽民运用音乐作为谈资化解两国领导人刚会面时的尴尬。”会晤一开始,克林顿表情凝重而严肃,而江泽民主席比较轻松。江泽民主席把一支中国造的萨克斯管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表示感谢,接着,江泽民主席告诉克林顿,自己曾经在年轻时学过二胡,还喜欢唱歌。江泽民主席轻松的言谈和举止,缓解了凝重的气氛,会晤很快转入正题。“

    目前健在的领导人中,江泽民是唯一一位出版理论文选著作的前总书记,而《纪实》以及《江选》的出版,时间选择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是意味深长的。而《江选》也与《毛选》、《邓选》一样,将成为中共的理论典籍。

(四)营销方式

    因为营销”保密“需要,新书并没有提前摆上书架。2006年7月30日首发式当天,北京西单北京图书大厦摆在前台的10本样书很快被一抢而空。第二天,《纪实》才正式与读者见面。

   吴龙森介绍说,”这本书的出版,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操作方式。从本社接到这个选题开始,就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策划出版。在编排、装帧设计、版式设计上,并没有'请示'任何人。“”最终还是市场来评估。“

    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张宏喜在首发式上简要介绍了该书的一些情况。负责该书具体出版事宜的世界知识出版社图书中心总经理吴龙森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说,2006年7月31日,新书正式上架的第一天,单单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就售出了将近100本。

    当天,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也在头版显要位置介绍了该书的出版,并在七版节选了外交部长李肇星为该书做的序言。香港《文汇报》及各地方党报也在重要位置作了报道。

图二:本书首发式(图片来源:cnsphoto)

    书首发式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党政军要人、学者以及新闻界、出版界人士共计400多位客人,应该书出版方世界知识出版社之邀,参加了首发式。唐家璇与钱其琛共同为新书揭幕,首发式由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主持。

    中联部长王家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滕文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等人亦出席了首发式。如此高规格的首发式,在中国当代出版史上可谓空前。

    在书的后期推广方面,主要由世界知识出版社的总编辑沈国放负责。他不仅在深圳等地签名售书,还同时为读者在书上盖上了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私人印章,盖在每一本签售的新书上让读者作为留念。

(五)海外出版情况

    当时《纪实》一书出来以后,很快就有德国的出版社和世界知识出版社联系,要购买这本书的德文版权,另外还有日文和英文的出版社。但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的打算是先把国内的市场做好,再逐步向海外拓展,所以到现在这方面的谈判还没有进行。

案例访谈

2007年5月14日 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 张宏喜(附录像)

图三:张宏喜社长

     记者:张社长你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今天主要想了解贵社出版的《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一书的有关情况。这本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最近一年来着力推广的一本书。那么这本书的出版有什么社会意义呢?对出版社又有什么意义?

     张: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对我们社是一件很成功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国家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当时在发行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一些大的通讯社的报道。钱其琛同志、国务委员唐家璇同志,还有许多部委的领导都出席了。为什么规格会这么高呢,我认为主要是这本书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一个国家元首在他的任内把他的整个出访活动汇集成一本书,在我的印象中,过去中国没有、世界也没有。以前我们开玩笑说,普京看了这本书可能会有想法,他会说我这段出访也很多啊,怎么没人给我弄本书啊,布什估计也会有想法。因为我们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在担任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期间出访的所有外交活动,出国访问的部分都集中起来了,开创了一个先例。从中可以看出在江泽民同志的任内咱们国家开展元首外交的全貌。无论从历史和从保存的价值,还从研究的价值和史料的价值,我认为这本书都很重要。

 记者:那我们当时是怎样想到要做这样一本书的呢?

    张宏喜:其实这本书酝酿了很长的时间。我们这些外交部的老大使们,会举行前外交官联谊会。当时聚会时我们就想,咱们那一段中国的外交还是挺辉煌的。从六四的时候外国普遍地抵制我们,以致后来我们打开了一个这么好的局面,这样一个过程还是很值得研究很值得记载的,做成一本书该有多好。大家就有了这个想法。如果你问我是谁,说不清是谁,你一个主意,我一个主意,大家最后就搞成了。单就我们社里,我参加了这本书,现在的总编辑沈国放也参加了,还有我的前任、已经去世的王成加社长,这本书里提到他的名字了,他从前在古巴当大使,还有我们还前面的一个社长叫徐一聪,你看这本书也提到他,他也曾经在古巴当大使,光我们社里就有四五位前任大使参与了我们这本书的编辑。因为当时出访的那些活动,我们当时在国外接待过,亲身经历过的。我们社的加上外交部的涉及百十个国家的大使,有些同志不止经历过一次。所以当初我们就提供了原始的素材。比如我当时在纽约担任总领事,江泽民同志去参加联合国的千年元首会议,我都接待了。所以说这本书是个集体的策划、集体的创作。有些事情国家虽然有档案的记载,但是有些现场的花絮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提供的材料,才知道的。过去也不知道这些事情也挺有意思的,现在集中起来了,写到书里,大家都觉得挺不错。

 记者:执笔都是由社里的工作人员来做的吗?

    张宏喜:不是。是我们这些大使每个人都根据情况提供了两三千字的资料,然后进行汇总。因为每个人写的风格都不一样,体例也不一样,后来找人把它统一下。

    记者:这是一本有关前国家领导人的书,它的出版与其它书的出版有什么不同吗?

    张宏喜:那当然有不同。这是写国家的,不同于个人,作者想写什么写什么,文责自负,只要不违背国家的规定及有关的政策就可以出版。这本书当然要比较慎重,要反复修改,还要考虑到各种因素,跟一般的出版物当然不同。

    记者:这本书它的署名”钟之成“的含义是什么?

    张宏喜:因为是集体创作,总要起一个名字。你可以自己联想,但我理解的是”众志成城“的含义。一个国家的形象的塑造是由元首来完成的,但一个元首是背后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是一个国家的行为,江泽民同志代表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去进行外交的活动,真正是”众志成城“。

   记者:为什么要取”为了世界更美好“这个书名?

   张宏喜:这是一个多种的选择。”出访纪实“太一般化,哪个国家哪个人都可以用。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我们的外交是为了世界更美好,这能够体现我们中国的一种心愿,我们的政策。我们不是要统治世界,不搞霸权,不损人利己,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争取双赢的结果。以邻为友,富邻政策,大家创造一种和平的和谐的地区和世界的环境,是我们一贯的政策。因此这个名称还是很能体现书的意义的。

   记者:那这本书前后修改过多少次?

   张宏喜:至少五次以上,具体的数字很难说了。

   记者:像这样的出版体裁,国家有关的出版部门会提出什么意见,进行了什么修改吗?

   张宏喜:我们就按国家规定的报批报审,要书号,要备案,国家领导人嘛,有相关的一些规定,(参考附件)就按这个手续办就好了。社里的把关也很严。

   记者:对于这本书的出版,江泽民同志提出过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张宏喜:据我所知没有。因为我和江泽民同志接触过,过去我在当大使之前也接触过。有时候见面会跟我说说这事,他知道我们在写这本书,也很支持我们。

   记者:那江泽民同志对你们还是很放心的。

   张宏喜:那是当然的。我们大使都是他亲自任命的,特命全权大使,任命后是要签国书的。我到纽约之前是在坦桑尼亚当特命全权大使,我们那个国书要递给对方的总统自己只能拍照留作纪念,正本只能给人家。不能自己留,我在家里只有个复印件。

   记者:这本书在它的装帧设计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张宏喜:当时我们反复考虑过,装帧上肯定要有江主席的照片了,字体大小、颜色都仔细研究过。总的来讲,我们不能追求一般的那种花里胡哨的效果,应该是庄严、严肃、大方的,向这些方向发展。

   记者:这本书的营销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张宏喜:我们有个营销部,这个基本上不用费太大劲,一发大家都知道了,《新闻联播》都报道了。报道时我们的书还没有在书店里上架,一报道大家知道了就有人找我们要书来了。有些外国元首都打电话祝贺。有些元首很快就拿到书了,比如说李光耀,江泽民同志和李光耀也有很多个人的交往。还有马耳他总统等等,他们也很关心。

   记者:我们这本书有没有翻译成国外的文字在国外出版的打算?

   张宏喜:当时书出来以后,很快国外的出版社就和我们有联系了。有日文和英文的。可是我们的打算是先把国内的市场做好,所以到现在这方面的谈判还没有进行。

   记者:您觉得这本书全面地反应了江泽民同志的外交生涯吗?

   张宏喜:准确地说应该是元首外交,出访的部分,不包括国内接见的部分。

   记者:你觉得这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借得借鉴的地方吗?或者是遗憾的地方?

   张宏喜:应该说对这本书在总体的把握上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因为当时时间比较紧,需要日夜加班。

   记者:从开始撰写到印刷前后用了多长时间?

   张宏喜:因为这本书在起草的时候我们就参与了,当时害怕来不及,所以印书的纸张我们早早就预定了,也联系了印刷厂。文字的编写工作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到2006年7月底正式出版。

   记者:这本书的发行量怎样,达到社里的预期了吗?有没有再版的打算?

   张宏喜:比我们预期的要少一点。但书也一直在销,不是过了这段时间就没人要了,要研究这段历史的人,都得来找这本书。

   记者:第一次印了多少本?

   张宏喜:第一批印了10万本。印得太多了就会有库存,但随时可以加。

   记者: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些与前领导人有关的书籍,是出于市场考虑多些还是经济效益?

   张宏喜:这应该是双丰收了。但对于这本书来说,主要是出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当然是有,是大小的问题。但经济效益不是我们考虑的主要方面,记录国家的一段历史是很神圣的一个使命。我们的心思主要在怎样把书出好,后人一看很满意,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考虑。

案例讨论

(一)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出版社在自身定位时所要考虑的因素的看法。


(二)你怎样评价这本书的目标人群的定位?


(三)你认为此类图书还有什么更好的市场营销方式?


(四)出版这类图书时要注意哪些法律法规?

案例分析

(一)出版社的明确定位


   世界知识出版社依托于外交部,有丰富的外交官资源和对中国高层领导的关系资源,也必然拥有大量的外语人才。其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也是拥有悠久历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刊物。该出版社将自身定位为”主要翻译出版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学术著作,外交、时事、军事、新科技、人文社科综合类及英语普及读物,人物传记和回忆录“是十分准确的。在出版《纪实》一书前,该社出版的《外交十记》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纪实》一书充分利用了外交部的资源优势,群策群力出版了这本书,可以说这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它出版社无法复制的。


(二)目标市场的定位


   世界知识出版社在出版《纪实》一书时把主要目标受众定位为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同时还考虑到这本书较高的收藏价值,还出了98元一本的精装版。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这种定位过于狭隘。从《外交十记》一书的经验来看,普通老百姓对这类图书的兴趣也是很浓厚的。把这类读者排除在外,造成了市场的极大流失。


(三)营销推广的力度不够


    《纪实》一书在市场推广上采用的是高层的战略。利用前外交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签名售书,一些方式也颇具有创新性,如用前外长李肇星的私人印章作为宣传的手段。但是还远远不够。可以借鉴《外交十记》的一些宣传方式。比如在上海和北京举行作者签名的义拍活动;把义拍所得捐助慈善事业;设立助学金;开展相关的学者的图书研讨会。


(四)要加大海外推广的力度


    现在《纪实》还没有在海外出版,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加大输出版权的力度,扩大在海外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外交十记》在出版的短短一年中就有了日、英、泰、韩、俄五个外文版本。


附录

(一)《关于重申对出版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图书加强管理的紧急通知》

(二)《关于对描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规定》

(三)世界知识出版社简介

附件(一)

关于重申对出版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图书加强管理的紧急通知

  颁布日期 19970124

  实施日期 19970124

  新出图(1997)15号

  通知

  出版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十分慎重、严肃对待,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最近,个别出版社违反规定,未经专题报批,出版这类图书,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为严重出版纪律,我署将于近期对已出版的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凡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现根据《关于对描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规定》(中宣发文〔1990〕5号、〔90〕新出图字551号)、《关于发表和出版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作品的补充规定》(中宣发文〔1993〕5号)、《关于出版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摄影画册的规定》(新出图〔1995〕215号)等有关规定,经中央宣传部同意,重申如下:

  一、反映现任或曾任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民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必须专题报批。上述领导人的身边工作人员、战友和子女、亲属撰写的作品中有涉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内容的,也必须专题报批。

  二、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包括:专著、传记、回忆录、纪实文字、报告文学、摄影画册、图片以及有关作品的汇编集等。

  三、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只能由国家指定的出版社按专业分工范围出版,其他出版社一律不得安排出版。

  四、出版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必须严格执行专题申报、审批制度。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所属出版社,须将选题和稿件报主管部门审核并提出意见后,报送新闻出版署审批;地方出版社,须将选题和稿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并提出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新闻出版署在审批过程中,必要时可视不同情况,分别送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军事科学院等部门协助审核。凡出版反映健在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必须征得本人同意才能出版。

  五、严禁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形象和声誉作广告或变相作广告。

  六、凡宣传地方、行业、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发展业绩的图书,内容涉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不论是否正式出版、公开发行,均应按照有关规定申报、审批。

  七、严禁采用买卖书号、或变相买卖书号、协作出版等方式出版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严禁借出版反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向有关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八、违反规定未经报批出版这类图书的,除对图书作出处理外,还将追究有关出版社负责人的责任。

  九、出版社不出示新闻出版署的批准件,印刷单位不得承印这类图书,违者,从严处罚,并追究印刷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十、出版社不出示新闻出版署的批准件,任何单位不得征订并批销这类图书,违者,从严处罚,并追究有关征订和批销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十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接到本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所属出版社和本地图书市场出版和销售的这类图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凡违反规定未经报批出版的,一律停售、封存;全国各出版社接到本通知后,应按照有关规定,立即进行一次自查,对违反规定未经报批出版的这类图书,主动停售、封存,并写出检查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核提出意见后,于1997年2月底前报新闻出版署作出处理。逾期不报者,从重处罚。

  本通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转发所辖地区各有关单位和出版社。

附件(二)

关于对描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规定

中央宣传部·1990年5月5日·中宣发文(1990)5号新闻出版署·1990年5月5日·(90)新出图字551号

  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出版社、杂志和报纸出版、发表了一批描写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生平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或传记作品,还有写江泽民、李鹏等同志的图书和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有一些作品是写得比较好的,但是总的来看,这类作品过多,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有的事实内容不准确、不真实,对人物评价偏颇不公正;有的擅自公开党中央内部情况和领导人的重要言论;有的热衷于”秘闻“、”内幕“、”隐私“、”野史“,大量使用道听途说的传闻,捏造史实,杜撰领导人的心态、言论和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贬低甚至诬蔑革命领袖。这些问题在政治上损害了党的领导,不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稳定大局。

  为加强对这类出版物的管理,保证质量,经中央批准,现将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一、本规定所称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指:现任或曾任党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主席。本规定所称描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出版物指:专门描写、记述上述人物的专著、传记、回忆录、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

  二、出版、发表这类图书、文章必须十分严肃、慎重。所述史实一定要准确,观点必须符合党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各有关主管部门和出版单位必须严格把关,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得出版、发表。

  三、这类图书限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他出版社一律不得安排出版。杂志、报纸刊载这类作品,要与杂志、报纸的性质、分工相符,不符的不得刊载。

  四、有关出版社在安排这类图书选题时,地方出版社要将书稿报当地新闻出版局,由新闻出版局提出审读意见,经党委宣传部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中央级出版社要将书稿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提出审读意见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凡写健在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书稿,在报送新闻出版署之前,须先由出版单位征求本人意见。新闻出版署在审批中,如有重要疑难问题,可送中央宣传部审批。必要时,中央宣传部可视情况分别请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军事科学院等部门协助审核。

  五、翻译出版国外作者和翻印台港澳作者撰写的这类图书,同样按上述规定办理。内容不妥但确有某些研究和参考价值的,在上报书稿时须同时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写好出版说明,方可出版,控制印数,内部发行。

  六、上述图书不得协作出版,不得代印代发,一律由新华书店发行。

  七、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表上述内容的文章,由他们按本单位的审批程序报批。其他报纸、杂志发表这类文章,或录音、录像带属于这类内容的,则应按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如汇编成书,须重新按本规定专题报批。

  八、1990年2月10日,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对描写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出版物复审和报批的通知》〔(90)新出明电字第6号、(90)新出图字第142号〕,要求近年出版过这类图书的出版社,发表过此类作品的杂志、报纸,应根据中央有关规定进行一次清理工作,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署报告。至今仍未报的这类图书一律不得出版、发行(包括在制品)。已报新闻出版署的,仍需按本规定办理。此类图书如需再版重印,亦应按照本规定报批。

  九、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由新闻出版署和当地新闻出版局予以行政处罚。如内容可以出版,但未按规定报批,没收全部利润。如未按规定报批,加之内容也有问题的,除没收利润和加处罚款外,还将对出版单位及有关责任者追究责任,包括纪律处分,取消出版这类图书的资格,以至撤销出版单位。如发生违反法律的问题要对有关责任者包括作者追究法律责任。报纸、杂志、录音、录像制品违反上述规定的,参照本条规定处理。

  十、各有关出版社、杂志、报纸的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要把对这类出版物的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当地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署、中央宣传部报告。

附件(三)


世界知识出版社简介:

    世界知识出版社创立于1934年,由《世界知识》杂志发展而来,《世界知识》杂志创刊后的次年即以世界知识社名义出书。世界知识社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前身。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胡愈之于1934年9月正式创办《世界知识》杂志。他亲自组织和主编稿件,和他一起的还有邹韬奋、徐伯昕、毕云程、张仲实、金仲华、张明养、钱俊瑞等老一辈革命文化人士和国际问题专家。《世界知识》杂志创办之初由生活书店发行,是生活书店的期刊之一,发行人是徐伯昕,公开出面的编辑人是毕云程,实际主编是胡愈之。后来张仲实、钱亦石、钱俊瑞、金仲华相继接任主编,其间林默涵、王益曾参加过编辑工作。

    1936年首次编辑出版了反映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况的《世界知识年鉴》。此外,还翻译出版了路易o斐雪的《动荡中的欧洲》、路威的《战争与间谍》、赛尔特斯《战争、军火与利润》等国外读物。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世界知识》杂志无法继续出版,于1937年底随生活书店迁往汉口。1938年元旦起在汉口出版了12期。不久,武汉告急,《世界知识》杂志于1938年7月转移到广州出版。1938年10月又迁至香港出刊。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香港沦陷。迁至香港的《世界知识》杂志所有资料、图版全部损失,不得不终止出版。《世界知识》杂志停刊四年多,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得以复刊。抗战期间,《世界知识》杂志的主编先是金仲华,后来有刘思慕、乔冠华、郑森禹、张铁生等。抗战胜利后,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世界知识》杂志于1945年12月在上海复刊,并于1946年10月由半月刊改为周刊。《世界知识》杂志过去一直由生活书店经手出版发行。此时,为了便于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分散作战,按照党的指示和安排,《世界知识》杂志与生活书店分开,另行建立了世界知识社,专门出版国际问题书刊。1949年3月19日《世界知识》杂志第19卷第十期出版后,3月23日,接到国民党政府社会局的公文,称《世界知识》杂志自出刊以来,内容反动,有碍社会治安,勒令”停刊“。

    世界知识出版社现在是中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权威性国际问题书刊出版社。在知识界和青年人中尤其享有较高声誉。它出版的6种杂志以及众多的图书为帮助中国读者认识世界、促进中国走向世界起到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创刊于1934年的《世界知识》半月刊被公认为世界知识领域的一本权威刊物,连续两届获国家期刊奖。《世界知识画报》、《世界博览》两本杂志分别从图片和文字两个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连续两届获国家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英语沙龙》、《英语文摘》顺应了全社会学英语的热潮,《英语沙龙》2003年还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世界知识年鉴》资料翔实,内容广博,集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全,是外事工作者案头必备。

    出版社主要翻译出版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学术著作,外交、时事、军事、新科技、人文社科综合类及英语普及读物。人物传记和回忆录囊括了百余名当代国际著名人物。建社以来出书4000多种,现年出版新书近300种。其中许多是国家和行业重点图书、国内外一流学者的优秀成果,如:《战后大国外交史系列》、《国际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中国外交》、《冷战史》、《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外交十记》等,还出版了一批引进版权的海外名著佳作中译本,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国际关系经典论著系列》、《国家大战略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列》、《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500年》、《费正清文集》、《尼克松文集》、《基辛格回忆录》、《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亨利 特罗亚传记文学精品》等,在知识界和广大的青年读者中赢得好评,因此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出版社着力出版传播经典论著的同时,关注普通读者需求,推出了许多受欢迎的大众读物,如《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外国习俗丛书》、《探索古文明系列》、《那小子真帅》、《羊皮卷》、《商道》等。近年来,配合新东方学校、英语沙龙学校的教学,出版社的英语图书出版蓬勃发展,成为图书市场的重要力量,英语图书重印率达70%。

    在已出版的各类图书中,有多部先后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及省部级以上的其他专项奖励。

    自80年代中期,出版社注重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图书、期刊的对外合作。现已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新加坡、巴西、俄罗斯、埃及、叙利亚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往来。同美国兰登书屋、西蒙 舒斯特出版集团、哈珀 科林斯出版公司、培生集团等世界级出版巨头以及众多的大学出版社均有密切合作。广泛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书刊出版,世界知识出版社为帮助中国读者认识世界、促进中国走向世界起到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知识出版社愿向读者奉献更多的优秀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和了解奉献力量。 

图四:世界知识出版社办公大楼

总编辑:沈国放

社长:张宏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邮编:1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