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新媒体

芙蓉姐姐现象分析——自由的网络世界,个性的网络文化

2019-04-02 06:06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社会背景】


  “芙蓉姐姐”原名史恒侠,30岁,陕西省武功县史家村人,1996年考入陕西工学院机械设计专业就读。毕业后,以考入“北大”、“清华”为人生目标游荡在北京,数次考研失败。2003起以“冰火可儿”的网名在两高校BBS上多次张贴以清华、北大校园为背景的昂首挺胸、摆成S造型的生活照,并且配发大量与照片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自恋”的抒情文字,大暴个人感情经历,引起两校学生广泛关注。因其曾写过一首赞美芙蓉花的诗,并自诩为“清水出芙蓉”而被整个清华和北大的学生群落昵称为“芙蓉姐姐”。后被其它网络论坛、传统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追捧的粉丝众多,甚至成立了“芙蓉教”,成就红极一时的网络“芙蓉姐姐”现象。


  近年来网络狂欢热潮迭起,“芙蓉姐姐”现象并非个例。2003年末木子美在网络上公开发表她的性爱日记《遗情书》;2004年一个网名叫“竹影青瞳”的广州某大学女教师,从1月5日起,在天涯虚拟社区的个人博客上发表配有自己裸照的文字,并进行实时更新。不到一个月,她的裸照点击量飙升到13万多;2005年5月14日,一个网名叫“流氓燕”的女子,在天涯社区的“天涯真我”版上发表了自己清晰的半身裸照和全身照,天涯服务器一度因过量的浏览而瘫痪。


  这些言行出位的网络红人引发的狂欢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网络是他们表演的共s同舞台,这个新的传播平台种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给了他们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的机会。在这个缺失了把关人的传播世界里,他们用各种方式,或者极端或者自恋,极具个性的张扬自己,与网友们或褒或贬的互动成就了他们不同一般的人气,并最终影响到传统媒体的选择,实现了横跨网络与现实的巨大影响力。

  【事件结果】


  网络上大红大紫的芙蓉姐姐最终从网络走到了现实中,被各种力量推到了娱乐的最前沿。她参加选秀活动、出专辑、拍电影、出席各种媒体的见面会、接受各种专访,还成立了芙蓉教和芙蓉姐姐工作室,专门为她的各种活动筹划,芙蓉姐姐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名人。


  从一个来自西部,考研落榜的高校边缘人到一个站在社会大舞台中心极力表演的娱乐人物,芙蓉姐姐的成名历程具有相当的传奇性。芙蓉姐姐与“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不同的是,她的武器并不是与“性”这个带有暗示意义的暧昧话题有关的东西,而纯粹来自于她不同寻常的个性表达,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道德审美。这种表达因为网络得以产生、因为网络得到关注、因为网络而具有了不同的意义。有人说芙蓉姐姐是反封建的斗士;也有人说她是大众文化和审美堕落的象征。芙蓉姐姐迅速走红,成为社会舆论焦点,折射出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心理、文化的变化,也反映出了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特性。“芙蓉姐姐”作为一个个体、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社会现象的传播过程,对我们认识更加深入的网络传播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正如《新京报》所言“无论是笑是骂'芙蓉姐姐'的成名是颠覆性的。追寻她成名的路线,不仅是在关注一个网络红人,更是在探寻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个人行为与社会心态之间的奇异互动。”

  【芙蓉姐姐成名过程】(一)


  在芙蓉姐姐的成名过程中,BBS等网络论坛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北大未名到水木清华,从高校BBS脱颖而出的芙蓉姐姐最终来到了公众面前,天涯网站和博客网站这两个在中国人气很高的网络聚集地向全社会放大了芙蓉姐姐的影响。


  BBS是英文BulletinBoardSystem的缩写,是一种名为“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网民还可以就某个话题展开谈论。BBS的话题顺序是按照被关注程度的高低排列,越是被关注的话题越会放在前面,从而获得更多的点击率和关注度,根据点击率产生的每日“十大热门话题”,更是备受关注。芙蓉姐姐就曾经蝉联多个BBS的“十大”。


  目前国内的BBS已经十分普遍,由于BBS上的交流自由、广泛,因此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在芙蓉的案例中,两类最主要的BBS的特点和作用表现很突出。


  1、校园BBS


  BBS系统是高校网络信息传播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校园BBS上的一个信息就可能引起全校的注意。它不仅是上情下达的一个有效渠道,也是下情上达的重要方式,更是营造和谐、健康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BBS,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信息和各项措施,展开讨论;而BBS上的各种言论和关注热点也能让校方掌握学生校园生活的动向。BBS的匿名性使得学生能够自由、大胆的就各种问题发表言论,是高校学生最为欢迎的网络传播方式之一,校园BBS文化也已经代替了“课桌文化”成为新时代校园文化的主流。


  (1)北大未名BBS


  这里是“芙蓉姐姐”最初浮出水面的地方。2002年底,芙蓉开始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帖称:“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这段经典的芙蓉语录起了北大学生的注意,大家大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关注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女孩,把她当作笑料来看。


  2003年底,她在北大未名BBS上贴出了第一张照片。后来芙蓉在鹊桥版发帖征男友,因为网友对她的负面评论开始与网友展开争论,网上参与跟帖争论的人越来越多,芙蓉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最终由于帖子关注度高,上了当天BBS的“十大热门话题榜”,成为北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北大学子对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表达厌倦后,有关芙蓉的帖子(包括媒体报道)最后都被归集到未名的笑话版中,其它版面一般不接纳有关芙蓉的帖子。芙蓉在未名沉寂下来。


  (2)清华水木清华BBS


  2004年,芙蓉开始将挺胸提臀的经典S照片发到水木清华BBS图片版,同时又在鹊桥版发帖征友。她的照片还配有夸张的个人身世说明,诸如多次考研不放弃、高考前发生车祸、骨折后仍醉心于舞蹈;自小就被同学称为美黛玉、气质非凡、容貌出众等等。


  由于图片和个人介绍部分反差强烈,网友对此产生很多质疑,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常,芙蓉的帖子后面跟帖无数,各有褒贬。被很多人说丑后,芙蓉姐姐倔强的要证明给别人看自己的美丽,她说“每个人都有贴图的权利,我的照片里又没有色情、污秽、反革命的东西,为什么我不能在上面展示自己的美丽呢?”有关芙蓉的帖子一般都能连续数天登上清华BBS十大热门话题排行榜。


  05年6月17日-6月20日,清华贴图版举行“芙蓉去留”的投票,投票总票数为262票,59票允许继续张贴芙蓉照片,并开展相关讨论;38票允许继续贴新照片而不允许讨论,156票(约占60%)则不想再在版面看见芙蓉照片,希望出现就立刻删除。6月20日,贴图版公布官方处理结果,同意芙蓉自己张贴照片,但不允许转贴或讨论,并删除本版现有所有有关芙蓉的照片及讨论。


  清华BBS站发出公告称,鉴于芙蓉的争议性及社会上对芙蓉本人的炒作,影响到清华声誉,决定停止讨论和芙蓉相关的话题。一位参与投票的清华女生称,芙蓉在校园BBS上发帖,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或不跟帖捧她;芙蓉到社会上后,无情的讽刺和谩骂更多,不少人不了解实情,就把她和清华联系在一起。


  从本案中可以看到,校园BBS相对宽松、简单的环境给了芙蓉出现的机会。高校BBS的用户主要是本校的学生和教师,人员组成相对简单,生活环境比较相似,容易产生统一的舆论。大学生们的思想激进、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因此校园BBS上的话题内容广泛,参与人数多,观点多样,争论激烈,包容性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芙蓉姐姐”才得以脱颖而出。


  芙蓉在BBS上的一个帖子和一些图片就引起了全校的关注,不仅学生们无人不知,甚至在清华还引起了学校管理部门的注意。这表明,校园BBS在整个学校信息传播系统中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再仅仅是学生们发表意见,自娱自乐的小规模“会所”,而是整个学校范围内信息传输系统的重要终端。


  尤其在各个高校校园网建设比较普及、学生电脑使用普遍化的情况下,BBS成为校园内使用人数最多、涉及范围最广、喜爱程度最高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而也日益被外界肯定和接受,成为校园文化最集中的呈现方式,与整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密切相关。从校园BBS上飞出的芙蓉争议纷起,北大、清华、中科院等中国顶尖高等学府大都认为她影响了该校形象,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出现清华通过投票方式决定芙蓉去留的一幕。


案例成果

  1、芙蓉经典语录:


  --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以前同学评价我的原话),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我也曾有过傲人的辉煌,但这些似乎只与我的外表有关,我不甘心命运对我无情的嘲弄,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内秀来展现自己的内在美。


  2、芙蓉姐姐官方博客


  http://furongjiejie.bokee.com/


  3、博客网芙蓉姐姐专题


  http://www.blogchina.com/idea/2005frjj/


  4、中金网芙蓉姐姐专题


  http://www.zgjrw.com/zhuanti/200507121.htm


  5、新浪系列评论:


  《芙蓉姐姐是反智主义先驱》


  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630/1030170743.html


  《芙蓉盛宴拷问国人的悲悯》


  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704/1020171481.html


  《芙蓉姐姐只是一场肉弹实验》


  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705/1015171746.html


  《芙蓉姐姐背后浮动于连的身影》


  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705/1027171764.html


  6、顺风博客系列评论:


  《芙蓉姐姐现象的反封建意义》


  http://shunfeng.bokee.com/2609643.html


  《谈谈“芙蓉姐姐现象”的四大社会意义》


  http://shunfeng.bokee.com/2609636.html


  《“芙蓉现象”是撕扯社会灵魂的一场正剧》


  http://shunfeng.bokee.com/2609662.html


  《“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的社会文化思考》


  http://shunfeng.bokee.com/2609617.html

 


  芙蓉姐姐来源于网络,网络上关于她的种种事件炒的最为火热。传统媒体上的各种报道也为数不少,在此简单列举一二:


  1、《新京报》:


  《芙蓉姐姐打了言论自由的擦边球》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0/2005/07-09/013@020700.htm


  《芙蓉为什么这样红系列》


  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628/1604170281.html


  2、《北京青年报》:


  《芙蓉姐姐走红反思学子审美痴狂》


  http://edu.sina.com.cn/y/i/2005-06-22/145637912.html


  3、《中国青年报》:


  《秀时代的焦点女性芙蓉姐姐》


  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704/1003171456.html


  《“后芙蓉时代”的传媒抉择》


  http://www.fbook.net/book/17023/568652.htm


  《芙蓉姐姐与泛偶像时代的审美疲劳》


  http://www.cbish.com/dispbbs.asp?boardid=66&id=37952


  4、《北京晚报》:


  《芙蓉姐姐自己娱乐自己》


  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629/1711170633.html


案例访谈

  雅虎访谈:http://liveinterview.cn.yahoo.com/061212/838/27f1t.html


  腾讯教育频道:http://edu.qq.com/a/20050616/000125.htm


  博客中国访谈:http://talk.bokee.com/alltalk/4871.shtml


  新浪访谈视频:http://eladies.sina.com.cn/zc/2007/0123/1812382780.html


  http://video.sina.com.cn/vipchat/2006-05-23/202317818.html


  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714/2208173915.html


  东方卫视访谈视频:http://www.syvideo.com/videos/fe12f3c9c8d9d9a42d9086216025952e/


  CRI国际在线访谈:http://www.zhoha.com/channel/forum/printpage.asp?BoardID=8&ID=10577


  网易访谈视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40960100098a.html(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409601000989.html(下)


  吉米访谈视频:http://www2.6rooms.com/watch/393494.html


  时代人物周刊访谈:http://www.oioj.net/blog/user3/27875/archives/2005/160106.shtml


  某网站娱乐频道访谈:http://ent.xicn.net/item/2005/06/23/122821(2).html


  荆楚网访谈:http://www.cnhubei.com/200708/ca1398004.htm


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谈谈你对BBS这种网络传播方式的看法。


  2、结合你自己的体验,分别谈谈你对校园BBS和商业BBS的感受。


  3、你认为网络传播中是否还存在的“把关人”现象?为什么?


  4、你对芙蓉姐姐现象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


  5、你怎么看待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


案例分析

  “芙蓉姐姐”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新兴的网络媒体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没有互联网就没有“芙蓉姐姐”。正是借助了BBS、个人网页,博客等网络传播形态,“芙蓉姐姐”才被全社会所注意和认识,并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芙蓉现象的出现和影响过程,反映了网络时代新的传播特点和文化特色。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


  1、网络传播中的“把关”


  在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信息的垄断者在整个社会信息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年代里,他们的筛选和过滤成为大众信息的最终来源。传统的“把关人”理论认为,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组织形成一道道关口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通过这个关口到达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社会众多新闻素材中符合媒体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的信息。


  本案中的“芙蓉”现象具有一定的新鲜度,是社会新近发生的事实,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属性。但这个带有一定搞笑意味,过度自信、张扬,不符合传统审美和传统道德规范的事件并不符合大多数传统媒体正统、主流的姿态,和其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政治使命更是相去甚远,本应该是被“把关”掉的那部分社会信息。如果没有网络媒体,“芙蓉”可能根本不会被传统媒体所注意,更不会成为无数传统媒体的主角。


  相对于规模庞大、系统复杂、制度森严的传统媒体及其各种“把关”程序来说,网络传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它相对宽泛的自由度。自由,是网络的本质属性,借助于网络,人类不仅拥有跨越时间和距离的自由,更获得了从前不可想象的视野,获得了前所未有广泛的观众或听众。每个人都作为这个巨大网络系统的一个节点,自由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同时也自由的向四面八方随心所欲的传达想要表达的东西,传统媒体垄断信息来源的局面被打破,系统的、有组织的“把关”行为在网络传播中变得难以实现。


  芙蓉在网络中自由的表达着自己,用各种方式;网友们在网络中自由的对此事作出反应,或褒或贬,针锋相对,二者共同造就了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网络出芙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络确实将传统新闻传播中的“把关”行为分散和弱化了,带来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传播自由。可以想象,面对无数呼之欲出的声音,除了他们自己,需要多少双手才能够完全改变或阻止他们呢?


  当然,同一件事情的另一面同样值得注意。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把关”的弱化,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把关”行为并没有完全消失在网络世界中。在本案中,商业论坛、商业网站的炒作是芙蓉迅速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组织化的网络传播主体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芙蓉这样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素材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加工、包装,包括请摄影师为她拍照、为照片配文并在主页上大肆宣传等,刻意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他们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对公众注意力的引导都含有“把关”的意味,这种“把关”强化了芙蓉的传播效果。可以说,网络的“弱把关”给了芙蓉出水的机会;网络“把关”的必然存在又为芙蓉的“绽放”助力不少。


  总之“把关”行为并没有因为网络带来的广泛自由性而消失,只是相对削弱而已,网民个人的喜好、网站等网络传播主体的利益攸关等都会影响到进入网络传播的信息的选择。后者的选择行为由于其规模和影响力的相对强势而更加具有显著作用,更加类似于传统的“把关”行为。但是毕竟亿万网民自由的接受和表达这个大局面已经形成,并且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展示出其日益壮大的力量,即使是网站的“把关”也不得不考虑到广大网民的呼声和需求,就像在本案中,网站把关的潮流还是顺应了网民的关注焦点,才能够实现双赢。


  2、网络时代的议程设置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传统媒体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把关,通过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潜移默化的为公众设置了关注的议程,只有被媒体重视和大规模报道的事情,才能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大众的关注。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仍然存在,只是由于网络的出现和介入,媒体的议程设置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下降,网络成为新的议程设置主力军

    传统媒体能够为大众设置议程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们作为社会信息的垄断性生产者,是大众信息的最主要来源。网络的普及化扩大了大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提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分散了大众的注意力。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的时代里,即使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只要有网络仍旧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但是与此同时,网站如何编排信息、如何组织专题等等成为了新的议程设置的重要方式。


  本案中的芙蓉现象就是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新的表现方式。


  首先,网络为大众设置了议程。网络给了芙蓉表现的场所,无数的网民在网络中关注着这同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成立芙蓉教,使得芙蓉在网络中迅速走红,成为大众关注的重要“议程”;其次,网络为传统媒体设置了议程。由于芙蓉在网络中的大红大紫,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纷纷介入,采访、专题、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让芙蓉成为了传统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了传统媒体自己的重要“议程”;最后,传统媒体对芙蓉的关注和报道,再次为大众提示了芙蓉作为重要“议程”的存在,客观上加剧了网络议程设置的效果。


  不难看出,本案中的网络成为议程设置的主要力量。不仅来自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可能成为被广泛关注的议程,同时网络媒体基于各种原因进行的宣传、炒作等更是积极的为大众和传统媒体设置了议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将越来越多的发挥议程设置的作用。


  (2)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


  网络传播的自主性、参与性扩大了传播的主体,给了大众自由表达的机会,也带来了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如前所述,不仅网络能够成为议程设置的主体为大众、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而且任何一个参与网络传播的主体都可能成为这个议程的发起者为大众设置议程。


  网络传播的自主性、互动性等让网络成为最具激情和活力的信息传递场所,网民们不再仅仅以受众的身份参与传播过程,他们随时都可以从受众变成传播者。在受众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很多时候大众已经成为新闻源,在网络中自发自动的传播关心的信息,在这里微弱的声音也可能成为最强有力的呼喊,变为大众关注的“议程”。


  本案中的芙蓉姐姐本身既是备受关注的“议程”,也是为大众设置了议程的主体。网络宽松的传播环境给了芙蓉成名的机会,她自己跳了出来毫无顾忌的表达着自我,引发了争议和关注,进而成就了大众的议程。这也是近年来网络红人现象的共同表现--主动出击,制造议程。同时,在这件事情中,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转载,是芙蓉影响进一步大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是芙蓉姐姐自己和广大的网民共同设置了这个引起广泛关注的大众议程。


  3、网络传播的多种特性


  与其他大众传播相比,网络传播具有许多新的传播特性,这些不同于以往的多种传播特性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新的网络现象和网络文化。芙蓉姐姐的事件正是如此。


  广泛性--从口耳相传、纸制媒体有限范围内的传播到电子媒体跨越空间的传播力量,更大的传播范围、更广泛的受众一直是人类传播不懈的追求,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让人类距离这个梦想又近了一步。


  网络传播具备空前广泛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基于全球范围的国际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传播系统,数亿网民散布于世界各国、各个地区,构成一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任何地方可以接触到互联网的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传播的主体。这里的主体,既指作为传播起点的传播者,也包括最为信息终点的受众。如前所述,网络传播广泛的覆盖面使得包括议程设置主体在内的传播者群体空前的扩大,同时信息到达的终端范围也得到了无限的扩展。


  芙蓉姐姐的名言、玉照借助这样一个强大的系统获得了超乎寻常大量的看客,也获得了广泛的反馈。正是基于这种遍及全社会的“广泛”的巨大影响力,她才能够成为一种“现象”,成为一种符号,被关注和解释。


  匿名性--网络传播的匿名性是指参与信息共享的传播主体身份处于一种隐匿状态,传播主体可以隐瞒或者更改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个人信息,也可以用虚拟角色进行传播。匿名性是网络传播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匿名的特征让网络成为与现实世界有所区别的另一个“理想国”,任何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另一个,或者另外几个“自我”。这是因为在匿名的状态下,传播参与者可以忽略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顾及的东西,更加自由、真实的表达想法,无所顾忌。


  网络传播的匿名性,是芙蓉获得大范围反馈的重要因素。芙蓉姐姐过度夸张和自信的措辞和照片,不符合这个社会主流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有人为她的勇气和自信折服,恐怕也很少会挺身而出为她呐喊喝彩,因为在沉默的螺旋和趋同心理的作用下,沉默是金;同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缺乏当面否定甚至嘲笑别人的勇气,因为这将被视为“苛刻”或者“刻薄”,即使这个人的行为确实失态。在网络中,一切都不成问题。不必去担心学业、工作、家庭、朋友、社交、形象等这些关系到个人现实生活状态的因素受到影响,只是用一个符号--ID去说话,没人知道你是谁。


  在这种去除了现实社会中各种压力和负担的交流环境中出现了“芙蓉之争”,支持者和反对者针锋相对,激烈争论,推动芙蓉姐姐走入大众的视野。


  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认为,网络的匿名性为人们带来了相当的自由权利,使人们获得了一个表达真实意见的途径,提供了一种自由平等的可能性。但是同时,网络传播匿名性也可能使传播参与者在感受到没有社会约束力的情况下,产生缺失社会责任感或自我控制能力的匿名心理,危害网络传播的正常秩序。


  互动性--BBS论坛是芙蓉成名之地,这里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网民的全方位参与。在目前的信息传播环境下,传统的新闻媒体仍然难以向全社会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开放的意见表达平台,网络的出现则提供了这种可能。网络传播相对平民化的准入门槛和宽松的言论环境,使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可以与传者进行即时反馈,从而形成互动传播的良好局面。


  网络不仅是芙蓉浮出水面的地方,也是芙蓉姐姐的力量得以传播扩撒的的最好土壤。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曲高和寡,芙蓉不过是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女子;正是无数网友的慷慨激昂,成就了芙蓉教和芙蓉现象。在芙蓉成名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芙蓉与网友之间的抨击和回应,是她最初得以崭露头角,为人所瞩目的原因,也是她继续在各大BBS引起网友广泛关注、跟帖的根源。网友们的支持帖和臭骂声,就像是助燃剂,有来有往中,有去有回,在这样螺旋式的进程中,芙蓉最终被推到了众目睽睽之上。


  在此基础上,网络成为了当今中国民间舆论表达最活跃的平台。纵观近几年发生的几乎所有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广大网民不仅能够通过新闻跟贴、论坛等方式在网上对传统媒体传播的讯息进行反馈和回应,而且还以各种方式自发组织起来,迅速形成舆论。如SARS事件、西北大学反日事件、孙志刚案等等,都有相当数量的网民以不同方式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观点的多元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络言论的力量也在这样的互动磋商中不断得以壮大。

  二、当代网络文化


  1、个性的放大器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推崇个性,作为一个大众传播工具,成长于其中的网络和网络文化也具备了这种属性。它一方面忠实的记录和反映着这个多元化时代的丰富多彩,把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新鲜和个性带到了网络中;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匿名性,它还成为各种个性展示的放大器。


  在网络这个充斥着符号和代码的匿名世界里,没有了来自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压力,展示个性变得更为轻松、容易,种种现实生活中不能、不便、不敢的念头、想法、言语在这里都可以脱口而出,因此更多的人选择在这里释放真实的或者不真实的,不一样的自己。除此之外,由于网络连接的无限广阔,接受者和传播者在理论上都是无限多的,因此在网络中被放大的个性的效果要比现实生活中强烈许多,影响也广泛许多。但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中被放大的个性有的是良性的,也有的是畸形的、恶性的。


  本案的芙蓉现象就是网络个性展示的直接产物。芙蓉姐姐有些夸张的表现方式无疑是与众不同的、具有个性的,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很少有机会、有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即使出现了,顶多只能获得少数看客,换得几句或骂或赞,然后一笑而过,不可能掀起这样一场轩然大波。网络给了芙蓉姐姐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特殊方式表达出来的机会,而且由于网络的放大效果,不仅芙蓉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大量观众,还赢得了不少认可她、接受她的支持者。无数的个性在这里碰撞,有的惺惺相惜,有的势不两立,这种宽容和多元的氛围是网络个性展示的基础,毕竟越是不同的方式和观点越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越有交锋和PK越精彩,网络传播的魅力正在于此。


  2、多元文化共存


  网络传播开创的种种可能性,让对信息敏感而渴求的现代人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参与网络传播的主体数量庞大、构成复杂、文化背景各异,通过网络这个自由、开放的渠道,他们畅所欲言,各种声音、各种想法、各种性格纷纷崭露头角,竖起了自己的大旗,多元的思想和文化在这里相遇、交汇,特别是在现实世界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各种非主流文化更是找到了自己的乐土,在网络的世界中大行其道。


  网络社会是一个宽容的世界,这是由网络传播的广泛性、自由性和匿名性等各种特性决定的。它的自由性给了在现实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的群体和非主流地位的文化一个发言的机会,一个聚集的场所,它的广泛性和匿名性又帮助这些群体和文化在更宽广的世界中寻找支持者,凝聚力量。在这里每个人、每种文化都拥有相同的发言权、拥有同样被关注的机会、拥有以自身为圆心的一个新的世界。


  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草根文化”的流行就是非主流文化在网络中成长壮大的一个例证。“草根”是伴随着网络日渐被熟知和广泛应用的一个词汇,意在形容像杂草一样为数众多、生生不息的普通大众,而与“草根”相对的是在社会中处于中心位置、掌握核心力量的“精英”。有人说,网络是草根的天堂,因为在这里,“难登大雅之堂”的平民文化一呼百应。这与现实社会中大量草根只能倾听、只能接受、只能以“精英”及其形成的社会规范为圆心打转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精英通过掌握话语权成为主流力量的传统状态被打破,这种力量被分解到无数个普通草根的手中,社会舆论从集中走向分散、社会价值观从统一走向多元。醒悟过来的草根狠狠抓住了这片自主的沃土,网络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热,无数的“草根”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在数字世界里奔跑不息,于是网络事件、网络人物层出不穷。


  括本案的芙蓉姐姐在内的大多数网络主角,大都是出身草根,默默无闻多年,因为某些壮举或豪言而在网络中被“顶”起来,成为平民英雄,他们往往都代表着一些非主流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有人说,芙蓉姐姐现象代表了一种“审丑文化”,也有人说她是“反智主义”的先驱,毫无疑问,这与传统的“审美”文化和“精英控制”是截然相反的,是边缘和非主流的,难以通过常规渠道获得大范围的传播和认同。在网络传播中,这一切不仅真实的发生了,并且愈演愈烈,甚至将它们带到了主流的舞台上。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非主流文化最终都能够通过网络发扬光大,成为主流,但是毕竟网络让这些声音有了可以被听到的渠道,也给了大众更多元更丰富的选择权。况且有些非主流文化存在的意义正在于它的非主流性,如果从者众,反而变得无味了。无论如何,网络给非主流文化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意味着无限的希望和机会。


使用说明

  本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包括:


  BBS的影响


  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文化


附录

  【芙蓉姐姐成名过程】(一)


  在芙蓉姐姐的成名过程中,BBS等网络论坛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北大未名到水木清华,从高校BBS脱颖而出的芙蓉姐姐最终来到了公众面前,天涯网站和博客网站这两个在中国人气很高的网络聚集地向全社会放大了芙蓉姐姐的影响。


  BBS是英文BulletinBoardSystem的缩写,是一种名为“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网民还可以就某个话题展开谈论。BBS的话题顺序是按照被关注程度的高低排列,越是被关注的话题越会放在前面,从而获得更多的点击率和关注度,根据点击率产生的每日“十大热门话题”,更是备受关注。芙蓉姐姐就曾经蝉联多个BBS的“十大”。


  目前国内的BBS已经十分普遍,由于BBS上的交流自由、广泛,因此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在芙蓉的案例中,两类最主要的BBS的特点和作用表现很突出。


  1、校园BBS


  BBS系统是高校网络信息传播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校园BBS上的一个信息就可能引起全校的注意。它不仅是上情下达的一个有效渠道,也是下情上达的重要方式,更是营造和谐、健康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BBS,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信息和各项措施,展开讨论;而BBS上的各种言论和关注热点也能让校方掌握学生校园生活的动向。BBS的匿名性使得学生能够自由、大胆的就各种问题发表言论,是高校学生最为欢迎的网络传播方式之一,校园BBS文化也已经代替了“课桌文化”成为新时代校园文化的主流。


  (1)北大未名BBS


  这里是“芙蓉姐姐”最初浮出水面的地方。2002年底,芙蓉开始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帖称:“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这段经典的芙蓉语录起了北大学生的注意,大家大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关注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女孩,把她当作笑料来看。


  2003年底,她在北大未名BBS上贴出了第一张照片。后来芙蓉在鹊桥版发帖征男友,因为网友对她的负面评论开始与网友展开争论,网上参与跟帖争论的人越来越多,芙蓉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最终由于帖子关注度高,上了当天BBS的“十大热门话题榜”,成为北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北大学子对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表达厌倦后,有关芙蓉的帖子(包括媒体报道)最后都被归集到未名的笑话版中,其它版面一般不接纳有关芙蓉的帖子。芙蓉在未名沉寂下来。


  (2)清华水木清华BBS


  2004年,芙蓉开始将挺胸提臀的经典S照片发到水木清华BBS图片版,同时又在鹊桥版发帖征友。她的照片还配有夸张的个人身世说明,诸如多次考研不放弃、高考前发生车祸、骨折后仍醉心于舞蹈;自小就被同学称为美黛玉、气质非凡、容貌出众等等。


  由于图片和个人介绍部分反差强烈,网友对此产生很多质疑,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常,芙蓉的帖子后面跟帖无数,各有褒贬。被很多人说丑后,芙蓉姐姐倔强的要证明给别人看自己的美丽,她说“每个人都有贴图的权利,我的照片里又没有色情、污秽、反革命的东西,为什么我不能在上面展示自己的美丽呢?”有关芙蓉的帖子一般都能连续数天登上清华BBS十大热门话题排行榜。


  05年6月17日-6月20日,清华贴图版举行“芙蓉去留”的投票,投票总票数为262票,59票允许继续张贴芙蓉照片,并开展相关讨论;38票允许继续贴新照片而不允许讨论,156票(约占60%)则不想再在版面看见芙蓉照片,希望出现就立刻删除。6月20日,贴图版公布官方处理结果,同意芙蓉自己张贴照片,但不允许转贴或讨论,并删除本版现有所有有关芙蓉的照片及讨论。


  清华BBS站发出公告称,鉴于芙蓉的争议性及社会上对芙蓉本人的炒作,影响到清华声誉,决定停止讨论和芙蓉相关的话题。一位参与投票的清华女生称,芙蓉在校园BBS上发帖,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或不跟帖捧她;芙蓉到社会上后,无情的讽刺和谩骂更多,不少人不了解实情,就把她和清华联系在一起。


  从本案中可以看到,校园BBS相对宽松、简单的环境给了芙蓉出现的机会。高校BBS的用户主要是本校的学生和教师,人员组成相对简单,生活环境比较相似,容易产生统一的舆论。大学生们的思想激进、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因此校园BBS上的话题内容广泛,参与人数多,观点多样,争论激烈,包容性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芙蓉姐姐”才得以脱颖而出。


  芙蓉在BBS上的一个帖子和一些图片就引起了全校的关注,不仅学生们无人不知,甚至在清华还引起了学校管理部门的注意。这表明,校园BBS在整个学校信息传播系统中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再仅仅是学生们发表意见,自娱自乐的小规模“会所”,而是整个学校范围内信息传输系统的重要终端。


  尤其在各个高校校园网建设比较普及、学生电脑使用普遍化的情况下,BBS成为校园内使用人数最多、涉及范围最广、喜爱程度最高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而也日益被外界肯定和接受,成为校园文化最集中的呈现方式,与整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密切相关。从校园BBS上飞出的芙蓉争议纷起,北大、清华、中科院等中国顶尖高等学府大都认为她影响了该校形象,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出现清华通过投票方式决定芙蓉去留的一幕。

 【芙蓉姐姐成名过程】(二)


  2、商业论坛


  芙蓉的图片展览始于北大、清华校园论坛,随后部分网友将其转贴到其它社会公共网站,这让芙蓉的知名度有了更为广阔的提高空间。与校园BBS不同,商业论坛最大的特点就是功利化。如何赢得更多的眼球和关注进而吸引更多的广告和合作,获得大的经济利益,是这类论坛最主要的目的。其次,这类论坛的组成人员远比高校BBS复杂,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是社会众生和万象的真实缩影。然而,尽管这里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炒作、恶意攻击等问题,但仍旧以其自由发言、自由讨论的高度参与性获得了网民的广泛支持。尤其对于那些大量的非学生族的网民而言,目前高校BBS限制校外IP访问的措施使得他们只能选择社会性的商业论坛参与网络生活。这也使得商业论坛的影响比高校BBS更加广泛、更加普遍。


  (1)天涯论坛


  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天涯”的大名,这是目前中国最为火爆的商业论坛。自1999年3月创办至今,活跃用户数量数百万。在2004年底“中国BBS社区100强”的评选活动中,天涯被评为“中国第一BBS社区”。天涯用户不仅数量多,并且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在性别、身份、学业背景、地域以及网络使用程度上非常多元化。


  2005年5月24日,网友dachy在天涯娱乐八卦发帖称“天涯外面都成立芙蓉教了,颇有天涯风范。这里还一潭止水”,并将芙蓉一系列经典照片引进到天涯论坛。网友反映强烈,自此帖后,争议颇多。


  6月中旬,上海《外滩画报》约请自由摄影师、天涯图片版版主、曾经捧红过“流氓燕”等网络红人的网络公关专家陈墨为芙蓉拍照。按照约定,陈墨将芙蓉新图片先给那家媒体,翌日将40张图发布于天涯论坛的娱乐八卦版;同时,天涯著名写手韩小邪为这些夸张的照片配上了精彩的文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芙蓉迅速在天涯走红。


  陈墨坦言:“芙蓉走到今天,天涯论坛的作用功不可没。”正是因为天涯出于商业目的的炒作需求,才造就了芙蓉在天涯上的大红大紫。


  (2)博客中国


  博客中国是IT分析家方兴东于2002年8月发起的IT知识门户网站,2003年底成为中文第一博客网站。继天涯论坛对芙蓉的炒作后,芙蓉和博客中国“进行了合作。这次合作的炒作成分更加明显。


  6月28日,芙蓉接受”博客中国“网站专访,并成为该网站”“超级女声”版又一位版主,和木子美、流氓燕并列。


  7月3日,“博客中国”网站对外宣称,芙蓉参加7月5日“博客网---超级女声,重装上阵”新闻发布会,而这也是由公司出面,为芙蓉统一举行的首场新闻见面会。除主办单位“博客中国”外,协办单位正大国际拍案唱片及e时代周报更是投入了极大的宣传热情。


  这些商业网站、论坛对已经在部分网民中小有名气的芙蓉进行了各种或明或暗的包装和操纵,使芙蓉从最初的一个单纯过度自我表现的女性变成了商业社会中吸引眼球和牟取利润的工具,也让她从高校范围内流传的笑柄变成更多人关注、调侃的对象。


  3、传统媒体


  在网络上火起来的芙蓉很快从网络回归到现实中,受到了传统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的参与进一步扩大了芙蓉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传统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和网络传播结合起来,共同制造了“芙蓉姐姐”奇迹。


  传统媒体的力量


  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与传统媒体旗鼓相当的“第四媒体”,其崭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带来的震撼和变化不可忽视。但是,传统媒体根深蒂固的力量并没有因此而消退,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没有传统媒体的介入,网络事件或者网络舆论,都只能停留在网络上,很难成为主流舆论。网络的特点和网络在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决定了网络较之于传统媒体,具有信息海量、内容混杂、可信度低,传播范围有限等一系列不可避免的缺陷,这些问题限制了网络舆论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影响。于是,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形成了这样一种互动效应:传统媒体上报道的事件或形成的舆论,能够借助网络的力量放大;同样,网络事件、网络舆论,经由传统媒体的介入,经过报刊、广播、电视将其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才能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中“脱颖而出”,才能被放大,成为真正的焦点。换句话说,网络事件和网络舆论最终产生作用和影响,往往是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相结合而造成的。


  从最初在水木、未名一鸣惊人开始,传统媒体始终关注着芙蓉的每一个动向。至今,国内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没有对芙蓉姐姐报道之外,各地的知名报纸都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或褒或贬或旁观,记者们批量、持续的采访预约,让芙蓉不红都难。同时,各种社会力量纷纷介入其中,在传统媒体上不断放大芙蓉的影响:社会学家对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各种分析;心理学家借助她来解剖现代人的社会心理;经济学家从这个现象上看到了网络经济、眼球经济的特点;文化学者以此批判大众文化的庸俗化;传播学者从她看到了网络传播的新现象;女性主义学者高呼这是对女性的围观……一时间,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芙蓉和她的副产品。


  芙蓉姐姐的走红,传统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没有成批的传统媒体跟进、炒作,芙蓉的知名度是不可能如此快地提升。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的主动介入,让芙蓉姐姐的关注者从开始以接触网络较多的年轻人为主走向更广泛的受众,也让这一网络事件真正浮出水面,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